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历史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2017年8月7日晚,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赞歌》在内蒙古乌兰恰特大剧院精彩呈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②内蒙古自治区的组成人员全部来自蒙古族
③被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
④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民族区域的建立需要法律保障。下列法律文件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某中学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各班级都制作了精美的黑板报进行宣传,下列语句可能出现在宣传板报中的有
①共同团结奋斗 ②共同繁荣发展
③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④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以下对相关史实梳理的时间轴,空白处应填入
A.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C.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
5.民族区域自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点是
A.全面贯彻“三个离不开”“两个共同”“五个认同”,实现民族平等
B.健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相配套的法规体系
C.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D.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下列属于基本政治制度的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派出的西南民族访问团在当地开办民族干部训练班,召开民族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人民日报》对此发表社论:“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发展各民族人民大众的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该团旨在
①清除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 ②落实《共同纲领》制定的相关民族政策
③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 ④检查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8.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对各族人民的权利保障、义务履行及社会政治利益关系、民族关系的协调等发挥了重要的规范作用。这体现了我国(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 B.国家治理法治化取得重要进步
C.实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D.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根本制度
9.习近平总书记说:“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突出体现了( )
A.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B.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 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10.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疏通民族关系;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慎重稳进”地实行土地改革,制定了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和税收优惠照顾政策。这些做法( )
A.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解决了民族工作发展中的问题
C.实现了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D.增强了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
11.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存在民族种类众多、民族支系繁杂、民族名称混淆不清、民族分布杂乱、民族身份认知不清晰等复杂情况。针对这一情况,中国共产党从1950年起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调查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最终确定中国56个民族的基本格局。民族识别工作的开展( )
A.推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 B.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促进了少数民族教育文化发展 D.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12.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给晋察冀中央局的指示》,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首先从各旗开始,争取时间,放手发动与组织蒙人的地方自治运动。”党中央这一指示( )
A.践行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明确了民族革命任务
C.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13.下列项中,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是( )
A.“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C.“民族的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D.“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的外国政府……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14.21世纪以来,西藏地区的CDP从2006年的208.9亿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2507.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0.1%。2019年,西藏地区的GDP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西藏地区的繁荣发展主要得益于(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早确立 B.高度自治的治藏政策推行实施
C.党的民族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 D.“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
15.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
A.民族平等的原则得到了充分贯彻执行
B.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本的政治制度
D.民族团结与发展是我国当前根本任务
二、材料分析题
1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材料一
《燕然山铭》石刻
89年,窦宪率军大败北匈奴,在燕然山南麓勒石记功,由随军出征的班固撰文,宣扬汉朝德威。2017年在蒙古国戈壁省发现的一处摩崖石刻,被确认为班固《燕然山铭》。
材料二
范晔《后汉书》记载:齐殇王子都乡侯畅来吊国忧,窦宪遣客刺杀畅,发觉,宪惧诛,自求击匈奴以赎死。会南单于请兵北伐,乃拜宪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大破单于。遂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1)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并分析材料一被发现的作用。(4分)
材料三
明初,派人入藏招抚,承认元朝对当地僧俗首领所加封的称号。明成祖即位后,封授了一批首领,最高者为王和法王。洪武年间,设立了一些宣慰司、元帅府、万户府之类羁縻性机构,以当地首领任长官。不久将藏区的乌斯藏、朵甘两卫升为行都指挥使司,由设于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的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兼辖。在藏区沿边设立茶马司,储茶以易马。藏民经常以马匹、毛毡、毛缨等物至边地换取盐、茶、布匹,汉族商人亦多有深入藏区交易者。永乐时,开通了自雅州(今四川雅安)至乌斯藏的驿路,更为汉、藏经济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四
清朝疆域图(1820年)
接收了明朝的天下,循原有的统治方式,用汉制、汉官治汉人,从而形成了大清皇帝君临天下的体系。另一体系则是满蒙藏地区,即满洲大汗以喇嘛教为精神纽带,以婚姻为亲缘纽带,以盟会朝觐为仪式,以朝贡赏赐为交换,统治占当时中国区域三分之二的草原大汗国。满蒙藏事务统由理藩院、内务府及旗务系统管辖,直属于清廷皇帝,不归汉人体系的中央政府。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列举明清时期是如何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6分)
材料五
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口普查统计和民族识别,全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数的6%,分布地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自然资源丰富。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格局。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必要性和重大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自治区由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朝鲜族等49个民族组成,因此内蒙古自治区的组成人员全部来自蒙古族的说法错误,②错误,排除ABD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满足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被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①③④说法正确,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点睛】
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颁布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统治时期,没有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均涉及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选D项。
【点睛】
3.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方针;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由此判定①②④符合题意,故B项符合题意;“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和各民主党派相互关系的方针,排除③,故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过程中,与1984年对应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D项正确;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7年,A项错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B项错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C项错误。
5.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点是健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相配套的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主旨题意,可排除。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属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所以②③④正确,故选B;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所以①错误,故排除ACD。
7.A
【详解】根据材料“帮助少数民族筹备自治区”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落实《共同纲领》关于民族问题的政策,因而派遣专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②正确;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原因,民族隔阂很深,因此该团旨在消除历史形成的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国民党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军事存在清除,①错误;材料未能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内容,④错误;综上②③正确,①④错误,因此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4年的中国。根据“对各族人民的权利保障、义务履行及社会政治利益关系、民族关系的协调等发挥了重要的规范作用”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在我国民族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是国家治理法治化取得的重要进步,B项正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84年之前就已经建立起来了,排除A项;这部法律是为了维护我国的民族关系,和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可知,材料反映了民族团结思想,体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项准确;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而材料突出的是民族关系,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民族政策,不涉及其他国家,不能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以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权益,促进当地的发展,这有利于增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D项正确;材料涉及地方制度,而不是基层自治制度,排除A项;这些做法并不能完全解决民族工作发展中的问题,排除B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不是高度自治,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针对这一情况,中国共产党从1950年起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调查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最终确定中国56个民族的基本格局。”并结合所学可知,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调查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依据名从主人等科学性原则对相关民族予以确认和甄别,最终确定中国56个民族的基本格局,这有利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A项正确;材料内容不涉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教育,排除C项;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10月(中国)。据材料可知,在1945年,中共就已对内蒙古的自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这是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D项正确;当时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尚未建立,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政策的有益探索,与民族革命任务无关,排除B项;当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尚未确立,“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结合所学可知,该制度是中国的政治制度之一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C项正确;“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体现的是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出自《共同纲领》,涉及的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的外国政府……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体现的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从题干中可以得知,西藏地区维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速,这主要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C项正确;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是最早确立的,排除A项;“高度自治”说法错误,排除B项;“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材料各个少数民族都有人大代表得出民族平等的原则得到了贯彻,A项正确;材料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无关,排除B项;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排除D项。故选A项。
16.(1)史料类型:材料一属于实物史料,材料二属于文献史料。作用:为确认北匈奴西迁提供了确切证据,为研究西北边塞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2)明朝:实行僧官制度,册封宗教首领;设置管理机构,中央委派官员管理;鼓励互市贸易,改善当地交通。清朝:确立册封宗教首领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3)必要性: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各民族在分布上呈现大杂居、小聚居格局;实现民族团结平等,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和当家作主愿望的现实需要。作用: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详解】(1)史料类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燕然山铭》石刻属于实物史料,材料二《后汉书》属于文献史料。作用:根据材料一“89年,窦宪率军大败北匈奴,在燕然山南麓勒石记功,由随军出征的班固撰文,宣扬汉朝德威。2017年在蒙古国戈壁省发现的一处摩崖石刻,被确认为班固《燕然山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燕然山铭》石刻为确认北匈奴西迁提供了确切证据,为研究西北边塞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2)明朝:根据材料三“明初,派人入藏招抚,承认元朝对当地僧俗首领所加封的称号。明成祖即位后,封授了一批首领,最高者为王和法王。”可知,实行僧官制度,册封宗教首领;根据材料三“洪武年间,设立了一些宣慰司、元帅府、万户府之类羁縻性机构,以当地首领任长官。不久将藏区的乌斯藏、朵甘两卫升为行都指挥使司”可知,设置管理机构,中央委派官员管理;根据材料三“在藏区沿边设立茶马司,储茶以易马。”“永乐时,开通了自雅州(今四川雅安)至乌斯藏的驿路”可知,鼓励互市贸易,改善当地交通。清朝:根据材料三“满洲大汗以喇嘛教为精神纽带”“满蒙藏事务统由理藩院、内务府及旗务系统管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确立册封宗教首领制度,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3)必要性:根据材料五“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可知,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根据材料五“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格局。”可知,各民族在分布上呈现大杂居、小聚居格局;根据材料五“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可知,实现民族团结平等,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和当家作主愿望的现实需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