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神经调节体温调节及动物行为
八年级科学秋季复习PPT
chen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一、神经调节
1. 人体对刺激的反应
(1)人对刺激的反应是由神经系统完成的;
不同的人对刺激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2)神经系统调节的特点:快速而短暂。
(3)反应过程: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
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做出反应的连
续的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一、神经调节
2. 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1)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神经元结构:是由细胞体和突
起两部分组成的。
在神经元的突起中,将冲动传向细
胞体的是树突,将冲动从细胞体传
出的是轴突。
①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至细胞体。
②轴突的外面包着髓鞘,能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
(3)神经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和产生并传导兴奋功能。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一、神经调节
3. 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功能是接收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高级神经中枢) 功能:接收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
脊髓(低级神经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共12对),来自脑,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功能: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脊神经(共31对),来自脊髓,主要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一、神经调节
4. 脑
(1)组成:是人的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它主要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
a大脑: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
①作用: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部分,分
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②大脑的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如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等。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一、神经调节
b小脑:
①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
②作用: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
c脑干:
①位于:大脑的下面。
②作用: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
系统的活动,如呼吸、心跳、咳嗽等。
它无需任何意识的干预就能保持生命活
动功能的正常进行。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一、神经调节
5. 脊髓
(1)位于:脊柱的椎管内,是脑干的延续。
(2)形状:呈扁圆柱形。
(3)组成:脊髓是由许多神经元组成的,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在正常情况下,脊髓的反射活动总是在大脑控制下进行的。
(4)功能: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
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
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道。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典型例题
【例1】(2022上·绍兴·期中)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
B.小脑能够协调运动和维持躯体平衡
C.大脑皮层之所以称为生命中枢是因为存在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
【答案】B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典型例题
【例2】(22·23上·台州·期末)在东京奥运会上,平衡木选手管晨辰顶住压力获得冠军。如图是她在完成比赛动作,其中协调动作并维持人体平衡的器官是( )
A.肌肉 B.小脑 C.脊髓 D.大脑
【答案】B
【例3】下列关于信息在神经元中传输的方向,正确的是( )
A.轴突→细胞体→树突 B. 树突→细胞体→轴突
C. 细胞体→树突 D. 树突→细胞体
【答案】B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典型例题
【例4】(2022下·浙江·专题练习)如下是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B.②是大脑
C.③能调节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 D.④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答案】A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二、反射
(1)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不同反射的反射弧不同。
(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4)反射弧与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①区别: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②联系: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不同的反射有不同的反射弧。但是只有完整的反射弧,没有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神经冲动,也是不会产生反射活动的。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二、反射
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完整,不需要后天训练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
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活动,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减弱甚至消失。条件反射能使人和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二、反射
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别 实例 吃酸杏,分泌唾液 看到酸杏,分泌唾液
形成时间 生来就有 出生后学习后获得
反射弧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 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所受刺激 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须是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 任何原先无关的刺激都可以变为条件反射的刺激
神经联系 永久、固定 暂时、不固定
意义 适应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 适应范围广,可以适应多变的环境
联系 非条件反射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典型例题
【例1】(20·21下·浙江·专题练习)“中风”的病人四肢没有任何损伤,都出现了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的症状,是因为哪个结构受损伤( )
A.肌肉 B.血管 C.大脑 D.脊髓
【答案】C
【例2】(22·23·浙江·一模)某同学在校园生物角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对这一反射活动(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该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B.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⑤④③②①
C.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D.如果患者的②损伤,则该患者不能反射,但有感觉
【答案】A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典型例题
【例3】(22·23·台州·中考真题)会自动驾驶的汽车通过安装在车内的行车电脑,分析传感器收集的外界信息,处理信息后,输出到机械装置,实现自动驾驶。行车电脑相当于人体反射弧的(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
【答案】C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典型例题
【例4】(2023·浙江·一模)我国外科专家首创“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解决了脊髓损伤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难题。具体做法是:分别剪断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传出神经,然后将二者进行显微手术缝合,如图所示。患者通过敲击自己的跟腱引起反射促使膀胱排尿。则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膀胱
B.人体在②中产生尿意的感觉
C.上述人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①
D.患者敲击自己的跟腱促使膀胱排尿属于条件
反射
【答案】 C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典型例题
【例5】(22·23上·全国·专题练习)如图为缩手反射的示意图,若用麻醉剂阻断图示中的某一个位点,表现出能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则麻醉剂阻断的位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例6】(21·22·温州·中考真题)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
A.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D.效应器
【答案】 D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典型例题
【例7】(22·23上·丽水·期末)在接种新冠疫苗时,小科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
B.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C.打针时,小科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
D.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 D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三、动物行为
1.动物的行为
(1)概念:动物的行为是指人们观察到的动物的活动状态和对环境作出的各种反应。
(2)表现:不仅包括动物的各种活动,还包括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
(3)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三、动物行为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1)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
质所决定的,也称为本能。
(2)特点:①与生俱来的行为;②不需要后天的训练;③是一种低级的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④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经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3)举例: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很多,如:繁殖行为(如求偶行为、筑巢行为、育雏行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争夺食物、配偶、领域)、防御行为、节律行为(迁徙、洄游)、社会行为(集群合作、分工、等级)等。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三、动物行为
3.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1)概念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特点 ①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②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③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④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3)举例:人的学习行为、黑猩猩的模仿学习行
为等。
(4)人的学习行为更复杂。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
作出反应,而人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刺激作出
反应,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三、动物行为
4.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概念 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实例 蜜蜂采蜜 马戏团动物的表演
行为方式 简单 复杂
适应性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时间性 常伴随动物一生 暂时性,可建立或消退
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典型例题
【例1】(22·23上·浙江·期中)孙阿姨收养了一只流浪狗,为了居家的清洁卫生,于是训练这只狗入厕大小便。狗入厕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社会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防御行为
【答案】B
【例2】(21·22下·金华·阶段练习)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殖行为的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答案】B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典型例题
【例3】(22·23上·台州·期末)2021年,中国云南省的一群亚洲野象集体北迁事件备受全民关注。关于大象的行为叙述错误的( )
A.亚洲野象的迁徙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亚洲野象的后天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
C.亚洲野象的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
D.亚洲野象经训练后会做精彩表演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永远不会忘
【答案】D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典型例题
【例4】(20·21下·宁波·期末)自然界中的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与动物行为相对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熊猫偏爱嫩竹——觅食行为
B.竹节虫的体态和颜色好像树枝——防御行为
C.雄海象为争夺雌海象和生活地盘而决斗——繁殖行为
D.大雁每年春分后往北方飞——迁徙行为
【答案】 C
【例5】(2023绍兴期末)有下列现象:①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②草履虫摄食;③听到梅子流口水;④膝跳反应;⑤吃到酸梅流口水;⑥小明计划着假期去旅行。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
【答案】 ④⑤ ③⑥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四、体温调节
1.体温的恒定
(1)恒温动物:除了人类,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具有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恒温的原因: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变温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四、体温调节
2.体温
(1)概念: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而不是体表的温度。
(2)测量处:人的直肠、口腔及腋窝。
(3)影响因素: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3.产热和散热
(1)产热:人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骨骼肌颤抖使热量成倍增加。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的热量。
(2)散热: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方式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四、体温调节
4.中暑
(1)概念: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从而产热多而散热困难,造成中暑。
(2)症状: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等,严重会危及生命。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四、体温调节
5.体温受脑控制
(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①低温环境下:皮肤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血管收缩→增加热量和减少散热→回到正常体温。
②高温环境下:皮肤热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增加汗的分泌、血管舒张→增加散热→回到正常体温。
(2)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了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如增减衣服等,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
(3)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典型例题
【例1】(2023杭州期中)在刚结束的我校五十四届运动会上,小陈在1500米长跑比赛后,大汗淋漓,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陈跑步这一-生理活动是在神经、激素调节下共同完成的
B.小陈跑步过程中,产热主要来自骨骼肌,皮肤血管舒张以增加体表散热
C.在闷热的天气里剧烈运动后容易中暑,原因是无法通过汗液蒸发散热
D.小陈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大脑皮层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答案】D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典型例题
【例2】(22·23·浙江·一模)去年底,许多人都成了“小羊人”。在感染期间,有些“小羊人”的体温忽高忽低,在此过程中,人体会有一个调节过程:体温过低→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
A.皮肤血管舒张 B.汗液分泌增加
C.浑身肌肉颤抖 D.皮肤发热发红
【答案】C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典型例题
【例3】(22·23上·全国·专题练习)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E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
B.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和F散热
C.人体体温只依靠神经调节来完成
D.人生病体温处于上升阶段时,其产热小于散热
【答案】B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典型例题
【例4】(22·23上·金华·期末)如图所示,2021年8月5日在奥运会男子1000米双人皮艇决赛中,金华浦江的小伙王丛康与队友以3分19秒612的成绩,获得了第八名。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生理上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
A.变成以内脏产热为主 B.散热量仍然等于产热量
C.呼吸频率变得更快 D.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答案】 A
1.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2.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液态为主)
3.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人类主要利用的淡水有:河流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气息666
典型例题
【例5】(21·22下·宁波·期末)2022年4月30日,我国11名登山者顺利从珠峰北坡登顶,成为今年登顶珠峰的首支队伍。
(1)珠峰上的气温是零下25℃,登山队员的体温始终保持37℃左右。在整个登山过程中,登山队员的产热 散热。
(2)调节人体体温的神经中枢位于 。
(3)队员在登山过程中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有 。(填字母)
A.骨骼肌收缩增强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皮肤血管舒张
【答案】 等于 下丘脑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