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1 10:3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农民
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农奴虽获自由身份但处境依然没有实质改变。请同学们倾听《伏尔加河船夫曲》,并结合上述名画和漫画,思考:在列宁等带领下农民的境况会随国家发展发生怎样的变化?小农苏(俄)联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网络漫画中的苏俄(联)领导人
课堂导入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学习目标
课标解读
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1、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3、通过介绍1936年苏联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一:材料一:1920年底,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喀琅斯塔德海军兵变
俄国农业生产情况
猫狗等吃完后,吃人就成了一种选择,如果决定活下来。
思考:它反映的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政治暴动!
经济衰退!
大饥荒!
1.背景
背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1.背景: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探究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
实践证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实际。
针对这种形势,
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1921年春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2.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 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
农业 实行余粮征集制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分配 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①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③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④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有利于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新”的特点:
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象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实行粮食税后,农村播种面积恢复,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农民的货币收入增加。1924—1925年度他们出售粮食获得2.77亿卢布,1925—1926年度已经是4.7亿卢布。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联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启示:
1.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的国情出发。
2.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作用
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俄罗斯
苏维埃俄国(苏俄)
俄罗斯帝国
1721—1917年
1917—1922年
1991年至今
1922—1991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苏联国徽
苏联国旗
列宁
1924年1月列宁逝世,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4.苏联成立
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列宁的历史贡献
领导十月革命
领导三年国内战争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
成立苏联(1922年)
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列宁逝世后,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
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贰·斯大林领导的工业化
材料: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工业落后的穷国
材料: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
帝国主义对苏联采取孤立和敌对政策
材料: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国家安全的需要
斯大林认为,苏联已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可以依靠政权力量,加快经济发展。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作法。苏联不应走这条旧路。可以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自己的工业化。因为苏联的重要企业都是国家所有的,政府可以通过指令性计划,调动大部分人力物力资源去发展重工业、国防工业。 ——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背景
贰:斯大林领导的工业化
2.苏联的工业化措施:
1925年
1926年
1928-1932年
1932-193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
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目的
时间
重点
特点
实现国家工业化
1926年起
发展重工业
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如何看待“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
积极: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消极: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贰:斯大林领导的工业化
成就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弊端
漫画:片面的经济
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的。 斯大林认为,落后的小农经济正在拖国家工业化的后腿。 ——吴于廑《世界现代史》
国民经济中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3.成就和弊端
贰:斯大林领导的工业化
叁:斯大林领导的农业集体化
陈奕华
背景
时间
措施
经验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1927年底-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目的
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关系:工业化促进了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
1.农业集体化:
叁:斯大林领导的农业集体化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全盘集体化运动使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它使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工业原材料的供应得到了一定保障。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现代史》
(1)积极影响:解决了粮食问题,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2.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2)消极性: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叁:斯大林领导的农业集体化
肆·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
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1形成的背景
2.确立标志:
3.确立意义:
4.模式特点: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
宣告苏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2.实行高度集中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1.权力高度集中。
2.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肆:斯大林模式: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农业国 工业国
剥削阶级 消灭剥削
1.概况: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发展表
二战中的三巨头之一
1957年世界
第1颗人造卫星
1961年登月人类第1次进入太空
积极:
①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②开辟了一种新的经济体制和工业化模式,为一些国家提供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等);
③推动了科技进步,影响了世界格局。
肆:斯大林模式:
2.评价:
跛脚巨人
消极:
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慢。
②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没有尊重经济客观规律,苏联模式的弊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行业 增长/倍 年均增长速度%
重工业 18.4 21.2
轻工业 6.2 4.1
农业 0.26 1.5
肆:斯大林模式:
2.评价:
合作探究: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不同?从中你有何启示?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农业发展道路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集体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启示:
①任何改革,都应当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②政府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③健全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2年苏联成立1921年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一五、二五计划)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苏联模式形成利 弊战时共产主义继承 发展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