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 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最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断句成为了一个考点。然而,学生对于如何断句并不太熟悉,不懂得断句的一些根本的规律。加上我校学生的文言功底本来就不扎实,读懂文言文,准确断句就更加成了一个难点。如果能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断句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我想,对于学生断句水平的提高会有比较大的帮助。基于这种思路,结合我班学生学情,我设计了这节课,主要采取“温故知新,初步寻找断句规律”“详细介绍3种断句方法”“分类练习巩固提高”的方式,力求让学生在练习中感悟、灵活运用断句的根本方法。这样,就能让学生更有效地备考,老师也能更有效地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根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2.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教学重点】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根本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消除对文言文断句的恐惧心理,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课前准备】
收集过往高考试卷中有关断句的考题,分析其隐含的方法规律,并从课内寻找相应的一些句子,按照方法类别编排在课件中,要求学生在做练习时感悟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并学会灵活、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为何断句
活动一:【断句趣谈】
1. 标点留客
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做客。刚巧连日下大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其友人想赶他走,就写了一张字条﹕
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生思考、回答)字条本意指﹕
书生看后,脑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标点,使之变成﹕
其友人见状,便无可奈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
2. 如此说媒
古时候,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时,有个媒婆替大户人家的少爷说亲,写了一行字:
还说保证姑娘的容貌就如纸条上所写的那样。大户一看,心花怒放,允许了那门亲事。
大户的理解:
真实的情况:
(学生思考明确):只有准确断句,才能正确理解句意。
二、何谓断句
【知识链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
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
三、如何断句
活动二:【温故知新】
给下列课内文段断句:
先 帝 创 业 未 半 而 中 道 崩 殂 今 天 下 三 分 益 州 疲 弊 此 诚 危 急 存 亡 之 秋 也 然 侍 卫 之 臣 不 懈 于 内 忠 志 之 士 忘 身 于 外 者 盖 追 先 帝 之 殊 遇 欲 报 之 于 陛 下 也 诚 宜 开 张 圣 听 以 光 先 帝 遗 德 恢 弘 志 士 之 气 不 宜 妄 自 菲 薄 引 喻 失 义 ——《出师表》
生思考、初步总结概括断句规律:
师:断句方法归类
最简单、最有效:语感断句
(一)借助名词(或代词)、介宾短语断句
(二)借助动词,特别是表说话的动词断句
(三)借助虚词断句
(四)借助句式断句
(五)借助修辞断句
(六)借助总分断句
(一)查找名(代)词断句法
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宾语或定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怎么样,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
活动三:【小试身手】
1.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者 ——韩非《韩非子·说林下》 2.汉 六 年 正 月 封 功 臣 良 未 尝 有 战 斗 功 高 帝 曰 运 筹 策 帷 帐 中 决 胜 千 里 外 子 房 功 也 自 择 齐 三 万 户 ——司马迁《史记 · 留侯世家二十五》
(二)借助动词,特别是表说话的动词断句。
特别是“曰”“云”“言”“谓”等表说话的动词作为标志进行断句。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活动四:【小试身手】
1.沛 公 曰 孰 与 君 少 长 良 曰 长 于 臣 沛 公 曰 君 为 我 呼 入 吾 得 兄 事 之 ——司马迁《鸿门宴》
2.诸 葛 亮 之 次 渭 滨 关 中 震 动 魏 明 帝 深 惧 晋 宣 王 战 乃 遣 辛 毗 为 军 师 ——刘义庆《世说新语》
(三)借助虚词位置断句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虚词:夫、盖、至若、若夫、初、惟、凡、今、且夫、嗟夫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句尾虚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3.句中虚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这些词前后一般不断句。
活动五:【小试身手】
1.子 曰 十 室 之 邑 必 有 忠 信 如 丘 者 焉 不 如 丘 之 好 学 也 夫 以 孔 子 之 圣 犹 须 好 学 今 人 不 可 不 勉 乎 ——清 顾炎武《与友人书(节选)》
2.君 子 之 爱 若 人 也 推 及 于 其 屋 之 乌 而 况 于 圣 人 之 弟 乎 哉 然 则 祀 者 为 舜 非 为 象 也 不 然 古 之桀 骜 者 岂 少 哉 ——王守仁《象祠记》
3.南 方 有 鸟 焉 名 曰 蒙 鸠 以 羽 为 巢 而 编 之 以 发 系 之 苇 苕 风 至 苕 折 卵 破 子 死 巢 非 不 完 也 所 系 者 然也 ——荀子《荀子·劝学篇》
总结 虚词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活动六:【小试身手】 真题演练(2022全国乙卷)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B.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C.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D. 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