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将进酒》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构思说明
《将进酒》作为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部分“赏析示例”的例文,教学设计主要是从诗歌声韵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代诗歌美妙的音韵,感受作者浓烈的情怀。整个单元教学设计的意图就是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习惯,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语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
本教学设计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有两条:“1.因声求气,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2.吟咏诗韵,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这是编者的原话,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更通俗地确定为“朗读”和“品读”。在教学重点和难点里特别提出要“引领学生正确诵读诗歌”,这些“目标”和“重点”不是只写在这里给人看的,而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得到一一落实的。于是本教学过程一共安排了八个环节,除开始的导入和解题外,其余六个环节都有朗读和品读,“分层朗读”、“自由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教师范读”,课堂的大多时间都在教学生读。不仅如此,最后的课堂总结,也表明了对这一教学思想及行为所达到的自觉程度:“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朗读属于每一首诗”,“希望每一个人能朗读好每一首诗!”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缘于新课改的语文课程标准最核心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素养”,一个是“对话”。前者,关乎语文课程的目的也即终极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后者,规定了语文课程的实施原则也即教学的基本策略——“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所以关于语文课程的教学,用最简约的话来概括,就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二后半学期大部分学生语言功底应该比较扎实了,对诗歌美感的体会能力也较以前大大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小组探究性学习的优势,使师生在平等阅读过程中,在平等的对话中实现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教材教学价值简要说明
《将进酒》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诗歌之部”第三个单元“赏析示例”的例文,为该单元共10首诗歌的第一首。与散文不同,诗歌因为是讲声韵的,所以阅读鉴赏诗歌不仅要把握作品的“意”“志”“景”“情”,还要能够读出其“声”“韵”。本诗歌作为第三个单元“赏析示例”的例文,其教材教学价值就是通过师生“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教学生怎样读出诗歌的声韵,用单元标题的说法,就是要“因声”、要“吟咏”,进而达到“感知诗歌情感”。这在“赏析指导”中说得非常清楚:“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是很讲究声律的。所以我们在接触作品之初,首先要掌握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然后才能领略其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我们在朗读古典诗歌作品时,除了应该掌握作品本身的声律特点,更要细心揣摩作品词句声音上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以充分体现出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根据教材的这种编辑思路和具体说明,这个单元的教学,教师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引领和指导学生把教材所选的诗歌“读”好。“因声求气”,首先得把声律读准;“吟咏诗韵”,主要得吟咏。作为第三单元“赏析示例”的唯一文本,教学中只有严格依照编者的这些提示去做,才能实现文本作为教材的意图,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
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2.吟咏诗韵,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领学生正确诵读诗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教学方法
教师点拨 反复朗读 小组讨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综艺频道在黄金时段播出一个节目,广受人们欢迎,它以个人的经历和传世的佳作相结合,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真诚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感染人、鼓励人、教育人,从而演绎生命之美、文字之美、情感之美,这个节目是?(《朗读者》,董卿主持)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节目如此感动和受欢迎?董卿这样说“此节目感动人主要是因为‘朗读’和‘者’”,其实,我们学习古诗文时,朗读更显得必要和重要。那么,这样做才是更好地朗读呢?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千古名诗——李白的《将进酒》探讨这个问题。
二、知人论世,标题分析,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我了解的李白”,全方位认识作者,教师补充。
《将进酒》约写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他与朋友岑勋在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喝酒,因感叹时光流逝,自己功业无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愤填膺,在和朋友喝酒喝得淋漓尽致之时,借《将进酒》之调,吟出此千古绝唱 。
2.《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3.注意字音的准确性。
金樽 (zūn) 烹(pēng)羊宰牛 将(qiāng) 进酒 钟鼓馔(zhuàn)玉 宴平乐(lè) 恣(zì)欢谑(xuè) 沽(gū) 将(jiāng) 出换美酒
三、整体把握,分层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旋律
(通过学生1,学生2朗读,发现朗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朗读过程中学生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1、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的把握可能有问题。
2、节奏,语速,停顿的把握上。
3、感情基调,尤其是诗歌中表达诗人的情感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等等。
四、自由朗读,小组讨论,初步感知李白在诗中的情感。
问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这些情感在诗歌中是怎样变化的,请从原诗句中找出来。(要求学生找出文中直接表明诗人情感的字、词语或是句子,并且用笔划记出来。)
悲——欢——乐——愤——狂——愁(板书)
五、学习朗读技巧,正确朗读,教师归纳学生理解结果并点评指导,(师生互动)
1.开头两联均“君不见”领出,“君不见”要读得从容、亲切,“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与 “不复回” 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句承接“不复回”而来,说及人生短暂。“悲”字当重读。韶光易逝和人生苦短本是一回事,所以第一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即用眼前景物起兴,引出所咏之词。
2.“人生得意须尽欢”以下几句节奏逐渐加快。“人生”一联重音当落在“尽欢”和“空对月”上。正因为韶光易逝、人生苦短,所以要及时行乐,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他顿生豪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显示了诗人的自信,应当读得掷地有声;接着连呼“烹羊宰牛”两句,应当读得豪气十足,要用升调读,“三百杯”一语尤当着力,加以渲染诗人情感的高潮。
欢
3.酒喝多了,诗人意兴遄飞,禁不住呼朋引伴。“岑夫子”以下六句为诗意转换处,亦可视为下面劝酒歌的引语,应当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重音依次落在“将”“莫停”“歌”“倾耳听”等字上,突出敬请之意。读完,稍作停顿。
4.“钟鼓馔玉不足贵”一句至结尾为诗的主体部分,诗人借此尽吐胸中块垒,必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钟鼓”二句是这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主旨所在。 这两句有着明显的取舍,他鄙弃“钟鼓馔玉”的官宦仕途,他选择“借酒浇愁”。他援引“古来圣贤”不为统治者所用,被世人冷落,诗人为他们惋惜乃为他们不平。 “皆”体现了愤激。曹植是他十分景仰的历史人物,而曹植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诗人叹惋不已,同时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5.最后,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把值钱的家当全拿出去买酒,豪放之态可见一斑,读时要注意重读,读到“呼儿将出换美酒”处应稍作停顿,至“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再用夸张语调读最后三字,“古”“愁”之后皆当有延长音——这是全诗的高潮,所以须有强大的声势,才能显示诗人的飘逸的风格。这里的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六、教师范读
七、学生朗读(集体朗读、个别学生范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欢)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愤)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狂)
八、总结,布置作业
《尚书·尧典》有“诗言志”,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独特情感,此时的诗歌也就有了生命,我们必须“因声求气”,用心领会,反复诵读,不断吟咏,与诗人同呼吸、共命运,“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生命美”!第一期《朗读者》里说:“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我补充一句“朗读属于每一首诗”,希望每一个人能朗读好每一首诗!
附板书: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悲——欢——乐——愤——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