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细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及其生殖方式。
2.对比细菌和动植物细胞,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小家长和老师就教育我们,吃饭前要洗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细菌的分布十分广泛,而在我们看似洁净的手上同样有许多形态各异的细菌。这三幅图是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菌的图片,大肠杆菌,一般寄生在人和动物的大肠内,是有益的,但是进入其他器官可引起尿道炎、胆囊炎、阑尾炎等。葡萄球菌,是引起肺炎和支气管炎的元凶。空肠弯曲菌,可引发急性肠炎等肠道疾病。看到这些,你还敢小瞧细菌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细菌,用科学知识应对它们。
二、新课讲授
(一)细菌的大小
请大家猜一猜,这两幅人体图片拍摄的是什么?它们就是我们用电子显微镜看到的头发上和皮肤上的细菌。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观察研究发现,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单细胞生物。如果我们拿一粒米来做对比,它的大小相当于10亿个细菌堆积在一起。因此,我们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
(二)细菌的发现
如此小的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呢?故事发生在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出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一天,他把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的牙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惊奇地看到许多小生物,不禁发出感叹:“在人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小居民,竟然比整个荷兰王国的人还要多”。于是他把这些不同形态的小生物绘制成图,寄给英国皇家学会,发表在学会的会刊上。俄国彼得大帝和英国女皇也都亲临列文虎克家中。请大家思考,列文虎克发现细菌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人们虽然看到了细菌,但是细菌怎么来的却引起了科学家们广泛的争议。有部分人从肉汤变质、腐肉生蛆等现象得出细菌是自然产生的。最终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用巧妙的鹅颈瓶实验推翻了这个结论。他是怎么设计实验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段过程。实验中直颈瓶和鹅颈瓶起什么作用?该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学家之父”,他还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三)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种类的细菌,它们大致分为三大类......这些细菌形态不同却有着相似的结构。(展示PPT)
(四)细菌的营养方式
下面我们来比较细菌的细胞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由此推测,细菌能否自己制造有机物?
(五)细菌的分裂生殖和细菌的休眠体
你知道细菌是如何繁殖的吗?细菌生殖的速度很快被称为分裂生殖,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分裂一次,它的分裂过程是这样的......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计算题...... 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细菌的抵抗力强,在不良环境下还能形成芽孢,是它的休眠体,很难被杀死。
从这节课的知识你能总结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有哪些吗?
三、课堂小结
展示PPT,总结本节课内容。
四、课堂检测
1.最先发现细菌存在的人是 。
2. 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
3.细菌的形态有 状、 状和 状。
4.细菌和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菌只有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 ,属于 生物。
5.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 生活,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
6.细菌的生殖方式为 生殖。
7. 是细菌的休眠体,对 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8.判断正误。
(1)细菌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菌没有细胞壁,有荚膜。( )
(2)用放大镜可以观察细菌的结构。( )
9.在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 )
A.干燥的食物堆
B.煮沸后密封的牛肉汁
C.潮湿的绵羊皮大衣
D.潮湿的粉笔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