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及考试科目在相应位置填涂。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B. 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有关
C. 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
D. 细胞自噬是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将自身的结构物质降解后再利用
2. 以下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②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在拟核区域
④发菜细胞群体呈黑蓝色,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⑤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都属于原核生物
⑥无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
⑦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与真核细胞的成分不同
⑧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包括细胞膜、DNA、核糖体和线粒体
A. 5项 B. 4项 C. 3项 D. 2项
3. 生物科学史蕴含着科学家的思维和智慧。下列有关经典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毕希纳将研磨过滤后的酵母菌提取液与葡萄糖混合产生了酒精,证明酿酒中发酵没有活细胞的参与也能进行
B. 希尔分离出叶绿体制成悬浮液,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证明叶绿体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
C. 赫尔希和蔡斯用差速离心法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离,证明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 罗伯特森观察到细胞膜呈现“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把其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4. 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在细胞中有三种,都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B. 人体中,单体a种类有4种,其排列顺序决定了 C中c的种类和排列
C. 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A、B、C均不同,A的多样性决定C的多样性
D. 单体a、b、c形成A、B、C化合物过程中都会消耗能量
5. 卡美拉辛是一种与植物防御相关的生物碱,位于细胞膜上的AtABCG34蛋白能特异性转运卡美拉辛。AtABCG34表达量高的拟南芥能分泌更多的卡美拉辛到叶片表面,对病原菌有更强的抵抗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泌卡美拉辛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B. 卡美拉辛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不需要高尔基体参与
C. AtABCG34表达量低的拟南芥可能对病原菌较为敏感
D. AtABCG34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细胞中的ATP
6.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合成、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比皮肤的表皮细胞具有更多的粗面内质网
B. 体积较大的卵细胞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
C. 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受体并不都位于细胞膜上,各种类型受体的结构都具有特异性
D.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和无机盐
7. 核膜主要由外核膜、内核膜、核孔复合体和核纤层构成。核纤层是位于内核膜与染色质之间紧贴内核膜一层蛋白网络结构,核纤层蛋白向外与内核膜上的蛋白结合,向内与染色质的特定区段结合。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核纤层蛋白磷酸化引起核膜崩解,磷酸化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介导核膜围绕染色体重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孔复合体是核质间DNA、RNA和蛋白质运输及信息交流的通道
B. 核纤层蛋白前期去磷酸化导致核膜解体,后期磷酸化促进核膜重建
C. 核纤层蛋白磷酸化过程中,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
D. 核纤层蛋白支撑于内、外核膜之间,维持细胞核的正常形态和核孔结构
8. 水是一种极性小分子,研究发现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两种(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a分子的尾部有屏障细胞内外环境作用
B. 通道蛋白跨膜部分含有较多疏水性氨基酸
C. 方式2属于主动运输,该过程中通道蛋白会发生空间改变
D. 水通道蛋白失活的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仍能发生质壁分离
9. 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代谢能正常高效进行离不开酶。下列对酶及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也可以是底物的种类
B. 利用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酶溶液设计实验,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其基本组成单位可以是氨基酸
D. 利用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和碘液以及不同pH的酸、碱缓冲液设计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0. 肿瘤细胞大量表达GLUT1、Ldha、Pdk1、Met4等基因,使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 也以无氧呼吸为主,称为瓦氏效应,主要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产生CO 的同时产生[H]
B.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H]多于正常细胞
C. 抑制Pdk1 基因的表达能减弱癌细胞的瓦氏效应
D. GLUT1、Ldha、Met4基因的大量表达均不利于无氧呼吸的进行
11. 勤劳的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和发展。下列是生产和生活中常采取的一些措施( )
①低温低氧储存,即果实、蔬菜等收获后在零上低温、低氧条件下储藏②中耕松土,即作物生育期中在株行间进行的表土耕作③有氧运动,即锻炼身体时提倡慢跑④合理密植,即栽种作物时做到密度适当,行距、株距合理⑤搭配种植,即同一生长期内,高秆和矮秆、喜阳和喜阴作物搭配种植⑥施用农家肥,即作物吸收营养高峰期前7天左右施入牛粪等农家肥关于上述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措施④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B. 措施①②③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有氧呼吸
C. 措施⑤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D. 措施①④主要反映了温度与呼吸作用强弱的关系
12. 羽衣甘蓝因其耐寒性和叶色丰富多变的特点,成为冬季重要的观叶植物。将其叶片色素提取液在滤纸上进行点样,先后置于层析液和蒸馏水中进行层析,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已知1、2、3、4、5代表不同类型的色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羽衣甘蓝的叶色丰富多变可能与色素在不同的温度、pH值下发生变化有关
B. 色素1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且在1、2、3、4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C. 色素1、2、3、4存在于类囊体上,色素5存在于液泡中,均能转换光能
D. 图二和图三实验结果对照,说明色素1-4是脂溶性,色素5具有水溶性
13. 图甲中试管Ⅰ与试管Ⅱ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氧气产生量的影响,试管Ⅰ的结果如图乙曲线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Q点的O2净释放量为零,是因为此点光合作用强度为零
B. P点为负值的原因是细胞呼吸消耗氧气,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降
C. 在图乙上绘制装置Ⅱ的曲线,Q点应右移
D. 降低CO2浓度时,在图乙上绘制装置Ⅰ的曲线,R点应右移
14.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染色体的行为也有差异
B. 将某精原细胞中的某条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50%
C. 蓝藻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有序排列于细胞赤道板上,末期细胞中央由高尔基体囊泡形成细胞板,之后形成新细胞壁
D. 人的受精卵卵裂时,细胞分裂中期着丝点在星射线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西瓜芽尖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
15. 大白菜花的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的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黄色,基因a控制桔色,而基因b纯合时会抑制基因A/a的表达而表现为白色。现黄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全为黄花植株,F1自交,F2均有黄花植株、桔花植株和白花植株。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亲本黄花植株产生2种基因组成的配子
B. 亲本白花植株基因组成为AAbb
C. F1黄花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Bb
D. F2中桔花植株占所有植株的1/4
16. 豌豆子叶的颜色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F1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
B. F1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在子代中的比例为1/4
C. 若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2:1:1
D. 若将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得到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5:5:3:1
17. 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B. 丙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
C. 丁自交后代最多有四种表现型,其比例是9∶3∶3∶1
D. 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18. 下列关于遗传学规律及其发现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相同
B. 摩尔根依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首次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染色体是由基因组成的,其上不带致病基因也可能导致遗传病
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但表现为伴性遗传
19. 某二倍体动物,其控制毛色等位基因G、g只位于X染色体上,仅G表达时为黑色,仅g表达时为白色,二者均不表达时也为白色。受表观遗传的影响,G、g来自父本时才表达,来自母本时不表达。某雄性与杂合子雌性杂交,获得4只基因型互不相同的F1,亲本和F1组成的群体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不可能是( )
A. 1/6 B. 1/2 C. 2/3 D. 5/6
20. 用纯种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体色和眼色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P F1
① ♀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 ♀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A. 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雌蝇中灰身果蝇占3/4
B. 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白眼雄果蝇占子代总数的1/4
C. 由组合②结果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但无法判断显隐性
D. 综合①②结果可判断果蝇的体色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其中灰色为显性性状
21. 线粒体DNA(mtDNA)上有A、B两个复制起始区,当mtDNA复制时,A区首先被启动,以L链为模板合成H′链。当H′链合成了约2/3时,B区启动,以H链为模板合成L′链,最终合成两个环状双螺旋DNA分子,该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mt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一或两个磷酸相连
B. mtDNA的复制方式不符合半保留复制
C. 复制完成后H′链中的嘌呤数与L′链中的嘧啶数一定相同
D. H链与L链的复制有时间差,当H′链全部合成时,L′链合成了2/3
22. 甲硫氨酸是构成人体的必需氨基酸,R基为-CH2CH2SCH3,相应密码子是5'-AUG-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甲硫氨酸的蛋白质,其组成元素仅有C、H、O、N、S五种元素
B. 每个甲硫氨酸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
C. 转运甲硫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5'-UAC-3'
D. 人的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说明该蛋白合成时经过了修饰加工
23. 如图为胰岛素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的是相关物质或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DNA,其双链均可作为②的转录模板
B. ②上有n个碱基,则新形成的肽链含有n-1个肽键
C. ③是核糖体,翻译过程③将由右向左移动
D. ④是tRNA是一种单链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
24. 红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等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的抗菌机制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抗菌药物 抗菌机制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肽链的延伸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 DNA 的复制
利福平 抑制细菌 RNA 聚合酶的活性
A. 红霉素通过抑制细菌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翻译过程以达到抗菌效果
B. 环丙沙星可抑制细菌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
C. 利福平会影响细菌细胞中mRNA、tRNA和rRNA的合成
D. 三种抗菌药物都能阻止细菌的增殖
25. 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观遗传由于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故不能将性状遗传给下一代
B. 基因的甲基化和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的乙酰化均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C.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表观遗传现象
D. 吸烟会使人体细胞内DNA的甲基化水平升高,对染色体的组蛋白也会产生影响
26.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突变的基因才能遗传给下一代
B. 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无法培育出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
C.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表达,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 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27. 甲病、乙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图1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其中4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对家系中部分成员进行甲病的基因检测,将含有相关基因的DNA片段酶切后电泳分离,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11号为男孩,则其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1/16
B. 若11号患乙病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原因是8号产生卵细胞时减数分裂Ⅱ异常
C. 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2中的X可能为图1中的2号、3号或9号
D. 甲病致病基因存在1个酶切位点,而正常基因没有该位点
28.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培养微型观赏植株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 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多,端粒逐渐变短,细胞核体积减小
C. 抑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可引起细胞癌变
D. “老年斑”的形成是因为细胞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所致
29. 生物进化过程复杂而漫长,关于生物进化的研究从未停止,生物进化理论在不断发展。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种的形成包括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环节
B. 根据基因型频率是否发生变化判断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C. 根据“收割理论”可知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 协同进化可以概括为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30. 疲劳是机体复杂的生理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其可能与神经元的凋亡、ROS(活性氧)的积累有关;脑组织缺氧是引起中枢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辣椒素是辣椒的主要成分,科研人员以正常鼠、缺氧处理模拟疲劳小鼠为实验材料,对辣椒素抗疲劳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1,辣椒素作用机制如下图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TRPV1蛋白既是辣椒素的受体蛋白,也是一种转运蛋白
B. 对照+辣椒素处理组的设置,目的是排除辣椒素对正常状态下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C. 实验表明辣椒素可以减缓缺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且以30μM浓度效果最为显著
D. 实验表明辣椒素缓解疲劳,其作用机制推测图中①和②分别为促进和抑制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5分)
31. 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有溶解或消化的功能。M6P 分选途径是形成溶酶体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M6P 标志的蛋白质能被M6P受体识别,进而包裹形成溶酶体。细胞中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1)高尔基体的顺面区 (cis膜囊)和反面区 (TGN) 在蛋白质的合成分泌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对蛋白质进行分选的是 ___________。
(2)具有M6P 标志的溶酶体酶前体能被M6P 受体识别,M6P 标志过程是_______, cis膜囊中没有被 M6P 标志的蛋白质去向是___________ 。
(3)TGN上的M6P 受体蛋白能够识别溶酶体酶前体的 M6P 信号并与之结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错误运往细胞外的溶酶体酶能通过_________,这是溶酶体形成的另一条途径。
(4)溶酶体酶前体糖链的合成起始于__________M6P 标志的形成在___________中。
(5)内质网的生命活动异常会引发一系列保护机制—— 内质网应激,从而保障内质 网的稳态。发生内质网应激时未折叠多肽链进入胞质,随后激活蛋白酶体系;同时内质 网的一部分靶向至溶酶体引发自噬。请推测诱发内质网应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32.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比较项目 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反应条件 (1) _____(答出两点即可) 多种酶 多种酶
反应场所 (2) _____ 叶绿体基质 (3) _____
物质变化 水的光解、(4)_____的合成 CO2的固定和(5)_____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为 CO2和H2O
能量变化 光能→活跃化学能 活跃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6)_____
应用 粮食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根据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原理,提出增加粮食产量的合理措施(7)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3. 某二倍体动物的性染色体仅有X染色体,其性别有3种,由X染色体条数及常染色体基因T、TR、TD决定。只要含有TD基因就表现为雌性,只要基因型为TRTR就表现为雄性。TT和TTR个体中,仅有1条X染色体的为雄性,有2条X染色体的既不称为雄性也不称为雌性,而称为雌雄同体。已知无X染色体的胚胎致死,雌雄同体可异体受精也可自体受精。不考虑突变的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种动物群体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_____(仅有一条X,用XO 表示)。
(2)基因型为TDTRXO、TRTRXO的个体自由交配,F1中雌性个体占比为_____。
(3)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F1中雄性个体占比为_____。
(4)雌雄同体的杂合子自体受精获得F1,F1中纯合体的占比为_____,F1自体受精得到的F2中雄性个体占比_____。
34. A、B两图表示发生在某真核细胞内,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细胞为人体的表皮组织细胞,则该细胞内遗传信息流向蛋白质的过程为_______(仿照中心法则填写)。
(2)图A中以物质④为模板合成物质①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合成物质①的场所是_______(填序号),物质②的名称为_______。
(3)图B可以表示基因表达中的_______过程,与图A过程相比,图B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为_______。
(4)相关密码子见下表:
氨基酸 丙氨酸 谷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起始(甲硫氨酸)
密码子 GCA、GCU、GCC、GCU GAA、GAG AAA、AAG UGG AUG2023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及考试科目在相应位置填涂。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
B. 细胞骨架是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运动、分裂和分化等有关
C. 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
D. 细胞自噬是溶酶体合成的水解酶将自身的结构物质降解后再利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详解】A、用同位素3H标记氨基酸,根据放射性出现的位置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A正确;
B、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B正确;
C、自由基学学说认为,自由基产生后,会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C正确;
D、溶酶体内含有很多水解酶,但合成水解酶的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故选D。
2. 以下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②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在拟核区域
④发菜细胞群体呈黑蓝色,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⑤真核生物是指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都属于原核生物
⑥无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
⑦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与真核细胞的成分不同
⑧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包括细胞膜、DNA、核糖体和线粒体
A. 5项 B. 4项 C. 3项 D. 2项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科学家根据细胞有无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遗传物质都是DNA。
4.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详解】①结合分析可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正确;
②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②错误;
③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染色体,③错误;
④发菜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④错误;
⑤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等,病毒为非细胞生物,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⑤错误;
⑥无细胞核的细胞不一定是原核细胞,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⑥正确;
⑦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与真核细胞的成分不同,原核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核细胞中,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⑦正确;
⑧原核细胞不含线粒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包括细胞膜、DNA、核糖体,⑧错误。
故选C。
【点睛】
3. 生物科学史蕴含着科学家的思维和智慧。下列有关经典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毕希纳将研磨过滤后的酵母菌提取液与葡萄糖混合产生了酒精,证明酿酒中发酵没有活细胞的参与也能进行
B. 希尔分离出叶绿体制成悬浮液,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证明叶绿体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
C. 赫尔希和蔡斯用差速离心法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离,证明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 罗伯特森观察到细胞膜呈现“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把其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称为希尔反应。希尔反应的结果虽能说明水的光解产生氧气,但并不能说明所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于水。
【详解】A、德国化学家毕希纳把酵母菌细胞放在石英砂里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过滤,得到不含酵母菌细胞的提取液,在提取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且有酒味出现,该实验证明酿酒中发酵没有活细胞的参与也能进行,A正确;
B、英国植物学家希尔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该实验证明叶绿体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B正确;
C、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实验中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的分离是病毒自身的侵染特性,实验过程中没有用差速离心法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开,该实验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
D、罗伯特森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呈现“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把其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但该结论不能解释细胞的生长、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细胞分裂等过程,D正确。
故选C。
4. 在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生物大分子。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B在细胞中有三种,都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B. 人体中,单体a的种类有4种,其排列顺序决定了 C中c的种类和排列
C. 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A、B、C均不同,A的多样性决定C的多样性
D. 单体a、b、c在形成A、B、C化合物过程中都会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中A→B→C可知,A是DNA,B是信使RNA,C是蛋白质;单体a表示脱氧核苷酸,单体b表示核糖核苷酸,单体c表示氨基酸;元素X表示N、P,元素Y表示N。
【详解】A、B表示RNA,细胞中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的RNA有三种,mRNA、tRNA和rRNA,A正确;
B、单体a为脱氧核苷酸,人体中的脱氧核苷酸根据所含碱基(A、T、G、C)的不同分为4种,其排列顺序决定了 C蛋白质中c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B正确;
C、同一生物不同细胞都是由受精卵不断通过有丝分裂而产生的,因此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都含有相同的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C错误;
D、合成大分子物质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单体a、b、c在形成A、B、C化合物过程中都会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C。
5. 卡美拉辛是一种与植物防御相关的生物碱,位于细胞膜上的AtABCG34蛋白能特异性转运卡美拉辛。AtABCG34表达量高的拟南芥能分泌更多的卡美拉辛到叶片表面,对病原菌有更强的抵抗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泌卡美拉辛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B. 卡美拉辛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不需要高尔基体参与
C. AtABCG34表达量低的拟南芥可能对病原菌较为敏感
D. AtABCG34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细胞中的ATP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
(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
(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
【详解】A、体现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涉及两个细胞,细胞分泌卡美拉辛只涉及一个细胞,不能体现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A错误;
B、据题意可知,卡美拉辛运出细胞外需要AtABCG34蛋白转运,不是胞吐作用,不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B正确;
C、AtABCG34表达量高的拟南芥能分泌更多的卡美拉辛到叶片表面,对病原菌有更强的抵抗力,AtABCG34表达量低的拟南芥,分泌卡美拉辛较少,可能对病原菌抵抗力较弱,较为敏感,C正确;
D、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AtABCG34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细胞中的ATP,D正确。
故选A。
6.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合成、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比皮肤的表皮细胞具有更多的粗面内质网
B. 体积较大的卵细胞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
C. 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受体并不都位于细胞膜上,各种类型受体的结构都具有特异性
D.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和无机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1、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
2、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详解】A、粗面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有关,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因此合成、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比皮肤的表皮细胞具有更多的粗面内质网,A正确;
B、体积较大的卵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小,不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体积较大可储存更多的营养物质,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养料,B错误;
C、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受体具有特异性,可以识别不同的信号分子,受体分为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两大类,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C正确;
D、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增大了表面积,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D正确。
故选B。
7. 核膜主要由外核膜、内核膜、核孔复合体和核纤层构成。核纤层是位于内核膜与染色质之间紧贴内核膜的一层蛋白网络结构,核纤层蛋白向外与内核膜上的蛋白结合,向内与染色质的特定区段结合。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核纤层蛋白磷酸化引起核膜崩解,磷酸化核纤层蛋白去磷酸化介导核膜围绕染色体重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孔复合体是核质间DNA、RNA和蛋白质运输及信息交流的通道
B 核纤层蛋白前期去磷酸化导致核膜解体,后期磷酸化促进核膜重建
C. 核纤层蛋白磷酸化过程中,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
D. 核纤层蛋白支撑于内、外核膜之间,维持细胞核的正常形态和核孔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核孔复合体具有选择性,DNA不能通过核孔复合体,A错误;
B、核纤层蛋白在前期磷酸化导致核膜解体,在末期核纤层去磷酸化促进核膜重建,B错误;
C、核纤层蛋白磷酸化引起核膜崩解,细胞核内染色质可能发生螺旋化程度增大变成染色体,C正确;
D、核纤层蛋白位于内核膜与染色质之间,D错误。
故选C。
8. 水是一种极性小分子,研究发现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两种(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a分子的尾部有屏障细胞内外环境作用
B. 通道蛋白跨膜部分含有较多的疏水性氨基酸
C. 方式2属于主动运输,该过程中通道蛋白会发生空间改变
D. 水通道蛋白失活的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仍能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水分子进入细胞的两种方式,水跨膜不需要水通道蛋白的协助,只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方式1表示自由扩散;水跨膜用过通过水通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方式2表示借助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
【详解】A、结构a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疏水性尾端,可阻止水溶性分子或离子通过,具有屏障细胞内外环境的作用,A正确;
B、通道蛋白质跨膜部分与磷脂双分子层疏水尾部接触,因而这部分含有较多疏水性氨基酸,B正确;
C、方式2是水分子依赖通道蛋白的扩散,属于协助扩散,在转运过程中通道蛋白不与水分子结合,通道蛋白分子的空间构象不发生改变,C错误;
D、由于水分子不仅依赖方式2运输,也可通过方式1(自由扩散)运输,因此即使水通道蛋白失活,植物细胞仍可在高渗溶液中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D正确。
故选C。
9. 细胞代谢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代谢能正常高效进行离不开酶。下列对酶及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也可以是底物的种类
B. 利用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酶溶液设计实验,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或无机物,其基本组成单位可以是氨基酸
D. 利用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和碘液以及不同pH的酸、碱缓冲液设计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是RN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pH、某些化合物如激活剂或抑制剂等。
【详解】A、“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同酶不同底物或同底物不同酶,故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也可以是底物的种类;A正确;
B、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且不同温度分解速率不同,不可用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酶溶液设计实验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否则无法弄清楚过氧化氢分解是受温度的影响还是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C错误;
D、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且由于碘会与调节pH所用的NaOH反应,产生次碘化钠和碘化钠,使之丧失作为检测试剂的功用;故不能用淀粉溶液、淀粉酶溶液和碘液以及不同pH的酸、碱缓冲液设计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10. 肿瘤细胞大量表达GLUT1、Ldha、Pdk1、Met4等基因,使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 也以无氧呼吸为主,称为瓦氏效应,主要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产生CO 同时产生[H]
B.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H]多于正常细胞
C. 抑制Pdk1 基因的表达能减弱癌细胞的瓦氏效应
D. GLUT1、Ldha、Met4基因的大量表达均不利于无氧呼吸的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1、 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不释放能量。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2、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据图可知,丙酮酸三羧酸循环过程中可产生二氧化碳,该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而非线粒体内膜,A错误;
B、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葡萄糖不能彻底氧化分解,而正常细胞中的葡萄糖可以彻底氧化分解,所以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时,癌细胞呼吸产生的[H]比正常细胞少,B错误;
C、Pdk1会抑制丙酮酸分解进入三羧酸循环的过程,使有氧呼吸无法进行,故Pdk1基因的大量表达是癌细胞产生瓦氏效应的主要原因,抑制Pdk1 基因的表达能减弱癌细胞的瓦氏效应,C正确;
D、由图可知,GLUT1位于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Ldha使丙酮酸分解为乳酸,Mct4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运输到细胞外,故GLUT1、Ldha、Mct4基因的大量表达有利于无氧呼吸的进行,D错误。
故选C。
11. 勤劳的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和发展。下列是生产和生活中常采取的一些措施( )
①低温低氧储存,即果实、蔬菜等收获后在零上低温、低氧条件下储藏②中耕松土,即作物生育期中在株行间进行的表土耕作③有氧运动,即锻炼身体时提倡慢跑④合理密植,即栽种作物时做到密度适当,行距、株距合理⑤搭配种植,即同一生长期内,高秆和矮秆、喜阳和喜阴作物搭配种植⑥施用农家肥,即作物吸收营养高峰期前7天左右施入牛粪等农家肥关于上述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措施④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B. 措施①②③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有氧呼吸
C. 措施⑤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
D. 措施①④主要反映了温度与呼吸作用强弱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以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水、CO2,动力—光能,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因此,只要影响到原料、能量的供应,都可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例如,环境中CO2浓度,叶片气孔开闭情况,都会因影响CO2的供应量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影响叶绿体的形成和结构的因素,如无机营养、病虫害,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此外,光合作用需要众多的酶参与,因此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如温度),也是影响因子。
【详解】A、④合理密植,即栽种作物时做到密度适当,行距、株距合理,能增大受光面积,增大二氧化碳供应量,进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⑥施用农家肥,即作物吸收营养高峰期前7天左右施入牛粪等农家肥,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农家肥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和CO2,促进作物生长,促进作物光合作用,A正确;
B、①低温低氧储存,即果实、蔬菜等收获后在零上低温、低氧条件下储藏,主要是抑制有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同时也不能让其只进行无氧呼吸;②中耕松土,即作物生育期中在株行间进行的表土耕作,中耕松土增加了土壤氧气含量,能促进作物根部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吸收土壤矿质元素等;③有氧运动,即锻炼身体时提倡慢跑,能避免肌细胞因供氧不足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大量乳酸,B错误;
C、⑤搭配种植,即同一生长期内,高秆和矮秆、喜阳和喜阴作物搭配种植,能提高光能利用率;⑥施用农家肥,即作物吸收营养高峰期前7天左右施入牛粪等农家肥,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农家肥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和CO2,促进作物生长,促进作物光合作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C错误;
D、①反映了温度与呼吸作用强弱的关系,④反映的主要是光照与二氧化碳浓度和光合作用的关系,D错误。
故选A。
12. 羽衣甘蓝因其耐寒性和叶色丰富多变的特点,成为冬季重要的观叶植物。将其叶片色素提取液在滤纸上进行点样,先后置于层析液和蒸馏水中进行层析,过程及结果如下图所示。已知1、2、3、4、5代表不同类型的色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羽衣甘蓝的叶色丰富多变可能与色素在不同的温度、pH值下发生变化有关
B. 色素1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且在1、2、3、4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C. 色素1、2、3、4存在于类囊体上,色素5存在于液泡中,均能转换光能
D. 图二和图三实验结果对照,说明色素1-4是脂溶性,色素5具有水溶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可溶于脂质中,同时也可溶于乙醇中,用可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液泡中的色素为水溶性,可用水提取和分离。
只有少数处于特殊状态下的叶绿素a才能转换光能
【详解】A、根据题意“羽衣甘蓝因其耐寒性和叶色丰富多变的特点,成为冬季重要的观叶植”,可知羽衣甘蓝的叶色丰富多变可能与色素在不同的温度、pH值下发生变化有关,A正确;
B、据图可知,色素1距离点样点最远,其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最快,故色素1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色素1是胡萝卜素,它在1、2、3、4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B正确;
CD、根据图二可知,色素1、2、3、4可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是脂溶性的光合色素,位在于类囊体上;根据图三可知,色素5可随蒸馏水在滤纸上扩散,是水溶性色素,存在于液泡中。只有光合色素才能转换光能,C错误,D正确。
故选C。
13. 图甲中试管Ⅰ与试管Ⅱ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氧气产生量的影响,试管Ⅰ的结果如图乙曲线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Q点的O2净释放量为零,是因为此点光合作用强度为零
B. P点为负值的原因是细胞呼吸消耗氧气,适当降低温度,P点将下降
C. 在图乙上绘制装置Ⅱ的曲线,Q点应右移
D. 降低CO2浓度时,在图乙上绘制装置Ⅰ的曲线,R点应右移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乙图中P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Q点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此点为光补偿点;R点是光饱和点,此点后在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都不变。
装置B是缺镁培养液,则小球藻中叶绿素不能合成,吸收光能减少,直接降低光合作用强度。
【详解】A、Q点的O2净释放量为零,表示此时的净光合速率为0,即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强度不为零,A错误;
B、P 点为负值的原因是细胞呼吸消耗氧气;适当降低温度,呼吸速率下降,P点将升高,B错误;
C、B试管中植物生活在缺镁的环境中,合成叶绿素含量降低,吸收光能较少,需要光补偿点增大,因此在图乙上绘制装置B的曲线,Q点应右移,C正确;
D、降低 CO2浓度时,需要较低的光照强度即能达到饱和,因此光饱和点会向左下移动,即R点应左移,D错误。
故选C。
【点睛】
14.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染色体的行为也有差异
B. 将某精原细胞中的某条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50%
C. 蓝藻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有序排列于细胞赤道板上,末期细胞中央由高尔基体囊泡形成细胞板,之后形成新细胞壁
D. 人的受精卵卵裂时,细胞分裂中期着丝点在星射线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西瓜芽尖有丝分裂末期出现细胞板
【答案】D
【解析】
【分析】1、动物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前期,动物细胞已经复制的两组中心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植物细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2)末期,动物细胞从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在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其他时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基本一致。2、DNA是半保留复制,即复制时,分别以两条链为模板,合成新的子链。两个子代DNA的两条链分别是母链和子链。3、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其分裂方式是二分裂,即DNA先复制形成两个DNA,然后向两极移动,最后细胞膜向内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A、动物细胞的纺锤体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植物细胞的纺锤体由从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有丝分裂末期,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中间向内凹陷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从赤道板的维持形成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把细胞一分为二。但是动植物细胞的染色体行为是一样的,A错误;
B、因为标记的只有一个DNA的一条链,所以众多的子代DNA中只有其中一条被标记,所以含15N的精子占25%,B错误;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分裂方式为二分裂,不是有丝分裂,C错误;
D、人的受精卵卵裂进行的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点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于赤道板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维持形成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把细胞一分为二,D正确。
故选D。
15. 大白菜花的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的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黄色,基因a控制桔色,而基因b纯合时会抑制基因A/a的表达而表现为白色。现黄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全为黄花植株,F1自交,F2均有黄花植株、桔花植株和白花植株。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亲本黄花植株产生2种基因组成的配子
B. 亲本白花植株基因组成为AAbb
C. F1黄花植株的基因组成为AaBb
D. F2中桔花植株占所有植株的1/4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基因A控制黄色,基因a控制桔色,而基因b纯合时会抑制基因A/a的表达而表现为白色,说明黄花个体基因型为A_B_,桔花基因型为aaB_,白花基因型为_ _bb。
【详解】ABC、黄花植株(A_B_)与白花植株(_ _bb)杂交,F1全为黄花植株(A_B_),F1自交后代有三种表现型,黄花(A_B_),桔花(aaB_)和白花(_ _bb),可推测F1基因组成为AaBb,进一步推测亲本黄花(A_B_)和白花(_ _bb)基因组成分别为AABB和aabb,亲本黄花植株(AABB)产生1种基因组成的配子,配子基因型为AB,AB错误,C正确;
D、F1基因组成为AaBb,F2代性状分离比为黄花(9A_B_),桔花(3aaB_)和白花(4_ _bb),桔花植株占所有植株的3/16,D错误。
故选C。
16. 豌豆子叶的颜色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F1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和yyRr
B. F1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在子代中的比例为1/4
C. 若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2:1:1
D. 若将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得到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5:5:3:1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根据杂交后代的比例,子代中圆粒:皱粒=3:1,亲本的杂交组合为Rr×Rr,黄色:绿色=1:1,亲本的杂交组合为Yy×yy,综上可以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和yyRr,A正确;
B、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是YyRr、yyRr,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有绿色皱粒和黄色皱粒,所以F1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比例是1-1/2×3/4-1/2×3/4=1/4,B正确;
C、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有YyRR和YyRr两种,绿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若是YyRR×yyrr,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若是YyRr×yyrr,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1:1,C错误;
D、F1中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及概率是YyRR(1/3)、YyRr(2/3),其自交后代黄色:绿色=3:1,圆粒(1/3+2/3×3/4):皱粒(2/3×1/4)=5:1,因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5:5:3:1,D正确。
故选C。
17. 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及其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减数分裂时,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B. 丙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属于假说—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
C. 丁自交后代最多有四种表现型,其比例是9∶3∶3∶1
D. 甲、乙、丙、丁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图甲、乙所表示个体的细胞中均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可以揭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A错误;
B、丙个体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1∶1∶1∶1,才属于假说—演绎的实验验证阶段,B错误;
C、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图丁个体只能产生YDr、ydr两种配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9∶3∶3∶1表现型比例,若发生交叉互换,则会产生两多两少的四种配子,自交后代也不会出现9∶3∶3∶1表现型比例,C错误;
D、甲、乙、丙、丁个体的细胞中均至少含一对等位基因,都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D正确。
故选D。
18. 下列关于遗传学规律及其发现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相同
B. 摩尔根依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首次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染色体是由基因组成的,其上不带致病基因也可能导致遗传病
D.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但表现为伴性遗传
【答案】A
【解析】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做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做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实验证明转化因子为DNA,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孟德尔描述“遗传因子”实质是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是DNA,两者化学本质相同,A正确;
B、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利用果蝇杂交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错误;
C、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体上不带致病基因也可能导致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错误;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随性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也遵循分离定律,并表现为伴性遗传,D错误。
故选A。
19. 某二倍体动物,其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G、g只位于X染色体上,仅G表达时为黑色,仅g表达时为白色,二者均不表达时也为白色。受表观遗传的影响,G、g来自父本时才表达,来自母本时不表达。某雄性与杂合子雌性杂交,获得4只基因型互不相同的F1,亲本和F1组成的群体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不可能是( )
A. 1/6 B. 1/2 C. 2/3 D. 5/6
【答案】A
【解析】
【分析】结合题干信息“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G、g只位于X染色体上,仅G表达时为黑色,仅g表达时为灰色,二者均不表达时为白色,受表观遗传的影响,G、g来自父本时才表达,来自母本时不表达”分析,亲代雄性基因型为XGY或XgY,分别代入分析。
【详解】杂合子雌性个体的亲本的基因型为XGXg,若其XG来自父本,则其Xg来自母本,其表型(即表现型)为黑色;若其Xg来自父本,则其XG来自母本,其表型为白色。当其与某雄性亲本杂交时,亲本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XGY(其表型为白色),也可能是XgY(其表型也为白色)。①若亲本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XGY,则(不管雌性亲本的表型是哪一种),F1中雌性均为黑色,即F1中4只个体中有2只黑色雌性、2只白色雄性;若雌性亲本为黑色,则亲本与F1组成的群体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是3/6= 1/2;若雌性亲本为白色,则亲本与F1组成的群体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是4/6=2/3。②若亲本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XgY,则(不管雌性亲本的表型是哪一种)F1中雌性均为白色,即F1的4只个体均为白色;若雌性亲本为黑色,则亲本与F1组成的群体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是5/6;若雌性亲本为白色,则亲本与F1组成的群体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是1。
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 用纯种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体色和眼色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 P F1
① ♀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 ♀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A. 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雌蝇中灰身果蝇占3/4
B. 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白眼雄果蝇占子代总数的1/4
C. 由组合②结果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但无法判断显隐性
D. 综合①②结果可判断果蝇的体色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其中灰色为显性性状
【答案】C
【解析】
【详解】综合①②结果可判断果蝇的体色与性别无关,属于常染色体遗传,其中灰色为显性性状,D项正确;由组合②结果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与性别有关,位于X染色体,且白眼为隐性,C项错误;根据组合①的亲本和F1的表现型,可判断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随机交配,体色遗传与性别无关,F2雌蝇中灰身果蝇占3/4,A项正确;根据组合②的亲本和F1的表现型,可判断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随机交配,不考虑体色,F2中白眼雄果蝇占子代总数的1/4,B项正确。
21. 线粒体DNA(mtDNA)上有A、B两个复制起始区,当mtDNA复制时,A区首先被启动,以L链为模板合成H′链。当H′链合成了约2/3时,B区启动,以H链为模板合成L′链,最终合成两个环状双螺旋DNA分子,该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mt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一或两个磷酸相连
B. mtDNA的复制方式不符合半保留复制
C. 复制完成后H′链中的嘌呤数与L′链中的嘧啶数一定相同
D. H链与L链的复制有时间差,当H′链全部合成时,L′链合成了2/3
【答案】C
【解析】
【分析】线粒体为环状双链DNA分子,所以动物细胞线粒体DNA未复制前含0个游离的磷酸基。
【详解】A、mtDNA是环状DNA分子,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相连,A错误;
B、mt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B错误;
C、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和图示分析可知,复制完成后H′链和L′链在碱基序列上呈互补关系,因此复制完成后H′链中的嘌呤数(A、G)与L′链中的嘧啶数(T、C)一定相同,C正确;
D、H'链合成约2/3时,启动合成新的L'链,所以当H'链完成复制的时候,L'链复制完成了约1/3,D错误。
故选C。
22. 甲硫氨酸是构成人体的必需氨基酸,R基为-CH2CH2SCH3,相应密码子是5'-AUG-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甲硫氨酸的蛋白质,其组成元素仅有C、H、O、N、S五种元素
B. 每个甲硫氨酸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
C. 转运甲硫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5'-UAC-3'
D. 人的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说明该蛋白合成时经过了修饰加工
【答案】D
【解析】
【分析】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是AUG,对应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
【详解】A、含有甲硫氨酸的蛋白质,其组成元素一定有C、H、O、N、S五种元素,但也可以有别的元素,如P,A错误;
B、甲硫氨酸的R基中不含氨基或羧基,所以每个甲硫氨酸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B错误;
C、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5'-AUG-3',碱基互补配对时链反向,因此转运甲硫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5'-CAU-3',C错误;
D、因为起始密码子对应的就是甲硫氨酸,肽链合成时第一个氨基酸是甲硫氨酸,所以人的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说明该蛋白合成时经过了修饰加工,D正确。
故选D。
23. 如图为胰岛素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的是相关物质或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DNA,其双链均可作为②的转录模板
B. ②上有n个碱基,则新形成的肽链含有n-1个肽键
C. ③是核糖体,翻译过程③将由右向左移动
D. ④是tRNA是一种单链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其中①是DNA分子,作为转录的模板;②是mRNA分子,作为翻译的模板;③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④为tRNA分子,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详解】A、①是DNA,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A错误;
B、②上有n个碱基,最多形成n/3个密码子,不考虑终止密码子,新形成的肽链最多含有n/3个氨基酸,因此新形成的肽链最多含有n/3-1个肽键,B错误;
C、③是核糖体,图中④从核糖体上脱离下来,则翻译的方向为5′向3′,即核糖体由左向右移动,C错误;
D、由图可知,④是tRNA,是单链RNA,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D正确。
故选D。
24. 红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等抗菌药物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的抗菌机制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抗菌药物 抗菌机制
红霉素 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肽链的延伸
环丙沙星 抑制细菌 DNA 的复制
利福平 抑制细菌 RNA 聚合酶的活性
A. 红霉素通过抑制细菌基因表达过程中的翻译过程以达到抗菌效果
B. 环丙沙星可抑制细菌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
C. 利福平会影响细菌细胞中mRNA、tRNA和rRNA的合成
D. 三种抗菌药物都能阻止细菌的增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
【详解】A、由表格所示,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肽链的延伸,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翻译过程达到抗菌效果,A正确;
B、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不进行有丝分裂,B错误;
C、R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转录过程,转录产物包括mRNA、tRNA和rRNA,故福平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会影响细菌细胞中三种RNA的合成 ,C正确;
D、三种抗菌药物通过特异性干扰细菌的复制、转录或翻译过程,都能阻止细菌的增殖,D正确。
故选B。
25. 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观遗传由于基因中碱基序列不变,故不能将性状遗传给下一代
B. 基因的甲基化和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的乙酰化均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C.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表观遗传现象
D. 吸烟会使人体细胞内DNA的甲基化水平升高,对染色体的组蛋白也会产生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
【详解】A、表观遗传能使生物体的基因序列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能够将性状遗传给下一代,A错误;
B、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可以产生激活或抑制基因转录的现象,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B正确;
C、表观遗传是普遍存在的,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普遍存在表观遗传现象,C正确;
D、吸烟会使人体细胞内的DNA甲基化水平升高,对染色体上的组蛋白也会产生影响。男性吸烟者的精子中DNA的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精子活力下降,D正确。
故选A。
26.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突变的基因才能遗传给下一代
B. 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无法培育出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
C. 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表达,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 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互换,从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A错误;
B、因为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基因突变只能产生新基因,但无法培育出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可通过基因重组的原理培育出能产生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菌株,B正确;
C、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表达,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
D、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27. 甲病、乙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图1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其中4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对家系中部分成员进行甲病的基因检测,将含有相关基因的DNA片段酶切后电泳分离,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11号为男孩,则其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1/16
B. 若11号患乙病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原因是8号产生卵细胞时减数分裂Ⅱ异常
C. 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2中的X可能为图1中的2号、3号或9号
D. 甲病致病基因存在1个酶切位点,而正常基因没有该位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1:3号和4号个体不患乙病,生出的9号个体患有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病,由于4号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分析图2:4个体只有一条条带,故4号关于甲病基因为纯合子,4号为正常男性,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甲病为隐性病。
【详解】A、分析图2:4个体只有一条条带,不携带致病基因,8号和10号由三条条带,均为杂合子,10号为男性个体,则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1号患甲病,故7号甲病的基因型为Aa,结合电泳结果可知,8号甲病的基因型为Aa,若11号为男孩,则其患甲病的概率为1/4,结合上述分析可知,11号患乙病的概率为1/4,故11号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为1/4×1/4=1/16,A正确;
B、8号乙病相关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7号乙病的基因型为XBY,若11号患乙病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其基因型为XbXbY,则其产生的原因是其母亲即8号个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移向细胞两极,B正确;
C、根据电泳结果10号为杂合子且表现为正常的男性,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2的X为显性纯合子,由于4号不含致病基因则其甲病的基因型为AA,而8号基因型为Aa含致病基因,其母亲3号甲病的基因型应该为Aa,C错误;
D、根据4号AA个体的电泳条带可知,甲病正常基因被酶切后的DNA长度为9.7kb,而1号aa个体的致病基因被酶切后的长度为7.0kb和2.7kb,加起来等于9.7kb,说明致病基因有一个酶切位点,D正确。
故选C。
28.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培养微型观赏植株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 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多,端粒逐渐变短,细胞核体积减小
C. 抑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可引起细胞癌变
D. “老年斑”的形成是因为细胞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所致
【答案】A
【解析】
【分析】1、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2、衰老的细胞,一小,一大,一多,三少,一小是体积减小,一大是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多是色素增多,三低是酶的活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和新陈代谢速率降低;
【详解】A、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培养微型观赏植株,是用离体的细胞培育成完整个体,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
B、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端粒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缩短,缩短到一定程度后其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损伤,引起细胞衰老,一般情况下,细胞衰老后细胞核的体积会变大,B错误;
C、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导致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可导致细胞癌变,C错误;
D、老年人出现老年斑是由于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而积累造成的,D错误。
故选A。
29. 生物进化过程复杂而漫长,关于生物进化的研究从未停止,生物进化理论在不断发展。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种的形成包括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环节
B. 根据基因型频率是否发生变化判断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C. 根据“收割理论”可知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 协同进化可以概括为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答案】D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当基因型频率改变时,基因频率不一定会改变,B错误;
C、根据“收割理论”可知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不会单一捕食某一被捕食者,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错误;
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正确。
故选D。
30. 疲劳是机体复杂的生理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其可能与神经元的凋亡、ROS(活性氧)的积累有关;脑组织缺氧是引起中枢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辣椒素是辣椒的主要成分,科研人员以正常鼠、缺氧处理模拟疲劳小鼠为实验材料,对辣椒素抗疲劳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1,辣椒素作用机制如下图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TRPV1蛋白既是辣椒素的受体蛋白,也是一种转运蛋白
B. 对照+辣椒素处理组的设置,目的是排除辣椒素对正常状态下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C. 实验表明辣椒素可以减缓缺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且以30μM浓度效果最为显著
D. 实验表明辣椒素缓解疲劳,其作用机制推测图中①和②分别为促进和抑制
【答案】D
【解析】
【分析】结合题干和题图可知,疲劳与神经元的凋亡、ROS(活性氧)的积累有关;辣椒素可以减缓缺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可以缓解疲劳。
【详解】A、由图1可知,TRPV1蛋白能与辣椒素结合,也能转运Na+,因此TRPV1蛋白既是辣椒素的受体蛋白,也是一种转运蛋白,A正确;
B、对照组的实验对象为正常鼠,对照+辣椒素处理组的设置,目的是排除辣椒素对正常状态下神经元凋亡的影响,B正确;
C、对比缺氧处理组、缺氧+辣椒素(3μM)处理组、缺氧+辣椒素(10μM)处理组、缺氧+辣椒素(30μM)处理组可知,这四个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依次下降,说明辣椒素可以减缓缺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且以30μM浓度效果最为显著,C正确;
D、由C选项可知,辣椒素可以减缓缺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说明辣椒素可以缓解疲劳,结合题干“疲劳是机体复杂的生理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其可能与神经元的凋亡、ROS(活性氧)的积累有关”可知,①和②都为抑制,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5分)
31. 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有溶解或消化的功能。M6P 分选途径是形成溶酶体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M6P 标志的蛋白质能被M6P受体识别,进而包裹形成溶酶体。细胞中溶酶体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1)高尔基体的顺面区 (cis膜囊)和反面区 (TGN) 在蛋白质的合成分泌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对蛋白质进行分选的是 ___________。
(2)具有M6P 标志的溶酶体酶前体能被M6P 受体识别,M6P 标志过程是_______, cis膜囊中没有被 M6P 标志的蛋白质去向是___________ 。
(3)TGN上的M6P 受体蛋白能够识别溶酶体酶前体的 M6P 信号并与之结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错误运往细胞外的溶酶体酶能通过_________,这是溶酶体形成的另一条途径。
(4)溶酶体酶前体糖链的合成起始于__________M6P 标志的形成在___________中。
(5)内质网的生命活动异常会引发一系列保护机制—— 内质网应激,从而保障内质 网的稳态。发生内质网应激时未折叠多肽链进入胞质,随后激活蛋白酶体系;同时内质 网的一部分靶向至溶酶体引发自噬。请推测诱发内质网应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反面区(TGN)
(2) ①. 溶酶体酶前体被磷酸化 ②. 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
(3) ①. 信息交流 ②. M6P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回收到前溶酶体中
(4) ①. 内质网 ②. 高尔基体
(5)内质网中蛋白质折叠缓慢,导致未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聚集(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快以至于超过蛋白折叠能力)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小问1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高尔基体的TGN面将蛋白质发送到细胞膜、形成溶酶体等,所以对蛋白质进行分选的是反面区。
【小问2详解】
由于具有M6P 标志的蛋白质能被M6P受体识别,进而包裹形成溶酶体,从图中看出,内质网中的溶酶体前体被磷酸化后最终形成了溶酶体,这是M6P标志的过程;在cis中没有被标志的蛋白质以胞吐的形式释放至细胞外。
【小问3详解】
具有M6P 标志的蛋白质能被M6P受体识别,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错误运往细胞外的溶酶体酶和细胞膜上的M6P受体结合,形成胞内体,重新形成溶酶体,所以溶酶体形成的另一条途径是M6P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回收到前溶酶体中。
【小问4详解】
溶酶体酶前体糖链的合成起始于内质网,而M6P 标志的形成在高尔基体中。
【小问5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发生内质网应激时未折叠多肽链进入胞质,随后激活蛋白酶体系”,这是内质网的保护机制,因此推测诱发内质网应激的原因是内质网中蛋白质折叠缓慢,导致未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聚集或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快以至于超过蛋白折叠能力。
32. 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比较项目 光合作用 有氧呼吸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反应条件 (1) _____(答出两点即可) 多种酶 多种酶
反应场所 (2) _____ 叶绿体基质 (3) _____
物质变化 水的光解、(4)_____的合成 CO2的固定和(5)_____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为 CO2和H2O
能量变化 光能→活跃化学能 活跃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6)_____
应用 粮食危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根据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原理,提出增加粮食产量的合理措施(7)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①. 光照,酶,光合色素 ②. 类囊体膜 ③.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④. ATP和NADPH ⑤. C3的还原、C5的再生 ⑥.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⑦. 晚上适当降低温度;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储存能量;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分为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参与下将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详解】(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碳反应,光反应需要光照,需要酶参与,还需要光合色素;
(2)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光反应相关的酶也分布于类囊体膜上,故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
(3)有氧呼吸是由一系列化学反应组成一个连续完整的代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称为糖酵解;第二阶段:这个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称为柠檬酸循环;第三阶段:这个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称为电子传递链。
(4)光反应过程有多步反应,主要变化包括光合膜上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光能将水裂解为H+、电子(e-)和O2,H+和e-将NADP+还原为NADPH,并产生ATP,O2被释放到细胞外。这样,光能就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
(5)类囊体周围是叶绿体基质,其中有许多种酶是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所必需的。碳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卡尔文循环;卡尔文循环从1个五碳糖开始。在酶的催化作用下,1个CO2分子与C5结合,形成2个C3。然后,C3接受来自ATP和NADPH的能量,被NADPH还原形成糖或再生为C5,以保证此循环不断进行。
(6)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分为有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参与下将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换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7)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增加粮食产量需要提高光合作用,抑制呼吸作用,可以在晚上适当降温,降低植物呼吸作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增加光照强度;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33. 某二倍体动物的性染色体仅有X染色体,其性别有3种,由X染色体条数及常染色体基因T、TR、TD决定。只要含有TD基因就表现为雌性,只要基因型为TRTR就表现为雄性。TT和TTR个体中,仅有1条X染色体的为雄性,有2条X染色体的既不称为雄性也不称为雌性,而称为雌雄同体。已知无X染色体的胚胎致死,雌雄同体可异体受精也可自体受精。不考虑突变的发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种动物群体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_____(仅有一条X,用XO 表示)。
(2)基因型为TDTRXO、TRTRXO的个体自由交配,F1中雌性个体占比为_____。
(3)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F1中雄性个体占比为_____。
(4)雌雄同体的杂合子自体受精获得F1,F1中纯合体的占比为_____,F1自体受精得到的F2中雄性个体占比_____。
【答案】33. TDTRXX、TDTXX、TDTRXO、TDTXO
34. 1/2 35. 0或1/4
36. ①. 1/2 ②. 1/6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雌性基因型有TD_XX、TD_XO;雄性基因型有TRTRXX、TRTRXO、TTXO、TTRXO;雌雄同体基因型有TTXX、TTRXX。且无X染色体的胚胎致死,雌雄同体可异体受精也可自体受精。
【小问1详解】
此种动物群体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TDTRXX、TDTXX、TDTRXO、TDTXO,共四种基因型。
【小问2详解】
基因型为(雌性)TDTR、(雄性)TRTR的个体自由交配,F1中常染色体基因型为TDTR∶TRTR=1∶1,即F1中雌性与雄性占比相等。
【小问3详解】
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只能是雌雄同体(TTXX、TTRXX)的个体自体受精,由于雌雄同体的个体无TD基因,因此F1后代一定没有雌性个体或雄性个体占比为1/4(TTRXX自交产生的雄性个体RTRXX的比例为1/4)。
【小问4详解】
雌雄同体的杂合子(TTRXX)自体受精获得F1,F1基因型及比例为TT(雌雄同体)∶TTR(雌雄同体)∶TRTR(雄性)=1∶2∶1,可见F1中纯合体占比为1/2,由于雄性不能自体受精,因此F1自体受精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TT(雌雄同体)∶TTR(雌雄同体)=1∶2,故F1自体受精获得的F2中雄性(TRTR)占比为2/3×1/4=1/6。
34. A、B两图表示发生在某真核细胞内,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细胞为人体的表皮组织细胞,则该细胞内遗传信息流向蛋白质的过程为_______(仿照中心法则填写)。
(2)图A中以物质④为模板合成物质①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合成物质①的场所是_______(填序号),物质②的名称为_______。
(3)图B可以表示基因表达中的_______过程,与图A过程相比,图B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为_______。
(4)相关密码子见下表:
氨基酸 丙氨酸 谷氨酸 赖氨酸 色氨酸 起始(甲硫氨酸)
密码子 GCA、GCU、GCC、GCU GAA、GAG AAA、AAG UGG AUG
已知一条mRNA的碱基序列为3'-GGUGAGCCGGUAACGAAA-5',那么以该mRNA为模板翻译出的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为____________。
【答案】(1)DNARNA蛋白质
(2) ①. 翻译 ②. ③ ③. tRNA(或转运RNA)
(3) ①. 转录 ②. T—A(或A—T)
(4)甲硫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色氨酸
【解析】
【分析】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小问1详解】
若该细胞为人体的表皮组织细胞,则该细胞内遗传信息流向蛋白质的过程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可用下图表示:
【小问2详解】
图A中以物质④为模板合成物质①的过程被称为翻译,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即合成物质①的场所是核糖体,物质②的名称为tRNA(或转运RNA)。
【小问3详解】
图B一条链中含有U,因而可以表示基因表达中的转录过程,与图A过程,即翻译过程相比(其中的碱基配对为A-U、G-C),图B为转录,该过程中的碱基配对为A-U、G-C、T-A,可见该过程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为T-A(或A-T)。
【小问4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