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行为(43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社会行为(43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4-08 21:1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一、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 1.先天性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生来就有的行为。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2.学习行为: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实验与观察注意:选定对象,确定变量及如何控制变量。你学到了吗?整 理,归 纳上节课知识点复习第三节 社会行为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蚂蚁。在洪水来临时火蚁会有这样的行为:一些工蚁彼此将前后足搭接在一起,在水面上形成一个有身体搭建的“筏子”;另一些工蚁则忙着把蚁后、雄蚁和幼蚁搬到“筏子”上,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蚁团随水漂流时,组成“筏子”的工蚁常常会被鱼吃掉,一旦出现缺口,总有其他工蚁义无反顾地补上去。直到蚁团到达陆地。组成“筏子”的工蚁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呢?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火蚁火蚁是营群体生活的,组成“筏子”的工蚁虽然“牺牲”了,但是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得以生存下来,继续本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因此,这种行为虽然对个体不利,对群体乃至物种却是有利的。你知道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 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鸡的群体
羊的群体
牛的群体
猴的群体
狼的群体
企鹅的群体象群羊群蜜蜂狼群白蚁狒狒社会行为概念:
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蚂蚁等。白蚁群体成员有明显的分工雄蚁工蚁兵蚁蚁后工蚁一、社会行为的特征雌蚁(蚁后):产卵雄蚁(蚁王):
与蚁后交配工蚁:筑巢喂养其它蚁兵蚁:
保护蚁穴体形最大,是专职的“产卵机器”,庞大的腹部与身体其他部分很不相称,而且不能移动,但能产很多卵,使种族得以延续。腹部较长,个体较大,专与雌蚁交尾,完成受精过程。个体最小,筑巢、喂养其他各种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专司蚁穴的保卫,头部有钳状的大颚结构,强悍擅斗,护巢御敌。为什么牧羊人只需管理好“领头羊”就可以了呢?羊群走路靠头羊首领雌狒狒雄狒狒幼年狒狒狒狒的国度“首领”享有的特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他的攻击不敢反击。
“首领”应尽的义务: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且与其他
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有些动物,它们的本领不足以使自己与其他动物有一对一的抗争能力,只好借助于群体的力量。单只的狼见到野猪恐怕连逃都来有及,哪里还会有什么非分之想,但群狼似乎什么都不怕,这就是集群捕食的好处。 共同猎食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
(如: 蚂蚁、蜜蜂)
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 。
(如:狒狒)组织分工等级许多动物结群生活,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
A、危害植物的成群蝗虫     
B、养鸡场,饲养着成群的肉鸡和蛋鸡
C、几头狮子围捕两只羚羊       
D、湖水中成群的游来游去的鱼儿
?不要误认为群居是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如饲养场里成群的鸡鸭鹅牛羊等动物虽然群居,但个体之间没有分工,彼此独立,不具社会行为。√蜻蜓,蝴蝶,蝙蝠蝌蚪,青蛙动物为什么要
结群生活? 极地生活的企鹅,常常是成千上万聚集在一起,因为它们身处的是冰天雪地的世界,虽然身上有着厚厚的脂肪,但集群无疑可以相互取暖,这种集群对御寒有好处。
排成“人”“一”队形飞行的大雁体力消耗比单独飞行时减少约27% 动物的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 靠集体的力量往往更容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生存、繁殖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多样而高等(如电话、传真、网络的QQ等),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群居生活的动物在群体中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声音传递信息头朝上8字舞:蜜源在太阳方向----动作传递信息头朝地8字舞:蜜源在背太阳方向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作出假设: 【 蚂蚁发现食物 ↓
迅速返回巢穴 ↓
蚂蚁队伍出巢奔向食物 】
蚂蚁是靠气味交流信息的。----探究蚂蚁的通讯盘里有清水C岛上有食物B岛上有饥饿的蚂蚁A岛上什么都没有制定计划:盘里有清水C岛上有食物B岛上有饥饿的蚂蚁A岛上什么都没有实施计划: 1、一段时间后将桥1和桥2对换,观察蚂蚁行为的变化。2、在蚂蚁爬过的桥上涂上有气味的物质,观察蚂蚁的行为表现。 蚂蚁是靠气味交流信息的。2、意义:蚂蚁是进行群体生活的,没有通讯,蚂蚁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无法交流食物信息,无法协作将大型食物搬回蚁穴,从而严重影响蚂蚁的生存。得出结论:合作完成P58讨论:1、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能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依据:始终选择有气味的爬过的桥。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正常的行走屁股翘起发现食物源,
屁股拖地排出信息激素用触角接受信息激素蚂蚁的通讯【 实 验 】侦察蚁可能在纸片上留下什么标记?—— 可见的?可嗅的?动物个体间的通讯人工合成性外激素诱 杀农业害虫干 扰雌雄虫之间通讯自然界中,生物间的信息交流普遍存在:舞蹈——动作声音、动作气味动物的信息交流的方式:兽语
鸟鸣
猴叫
您还能说出其它的例子吗?舞蹈1、声音2、动作3、气味信息交流的意义?如果没有信息交流群体成员间将无法取得联系,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会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也将受影响.更好的生存、繁衍
课堂梳理: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动物信息交流的方式:声音、动作和气味等。一、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
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蚂蚁等。三、社会行为的意义: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生物与环境成为统一的整体。五、动物个体间的通讯:第三节 社会行为二、社会行为的特征:四、群体的信息交流——动物的语言
P59 1、P59 2、P59 3、虎:虎是强壮的捕食者,它有能力孤军奋战获得食物。它的感觉器官敏锐、行动敏捷,有足够的耐心和爆发力,取食时用的是伏击战术。虽然单独作战成功率低,但能独享食物。
狼:狼的耐力好,但单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于虎。因此集群捕食是狼的优势,成功率高,获得食物需大家分享。 课本练习P59 4、(1)( )如:马、羊、鸡、狮等等动物的群体中都有最占优势者。(2) ( )P59 5、√ⅹ区别:会制造工具,有语言文字萤火虫是通过光线的变化来传递;
蝙蝠是通过超声波;
海豚是次声波来交流的。课堂练习:
1.下列昆虫中,有社会行为的是(? )
A.蜻蜓、蝴蝶? B.蝗虫、蟋蟀?
C.蜜蜂、白蚁? D.苍蝇、蚊子
2.下列动物行为中,(? )不属于动物的“语言”
A.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 B.狗沿途撒尿
C.蜜蜂的“8”字摆尾舞?? D.萤火虫发光
3.动物的社会行为不包括( )
A.白蚁的群体生活 B.两性识别
C.狒狒的等级制度 C.蜜蜂成员间的分工合作CAB4.下列动物的行为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
A.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
B.雄狮子在领地周围撒尿
C.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发出叫声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5.有一种萤火虫,雄虫之间为争夺“伴侣”,它们甚至能发出模仿雌虫的假信号,把别的雄虫引开,好独占“娇娘”。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萤火虫雌雄个体间的( )
A.通讯 B.取食 C.运动 D.产卵AD6.在白蚁的群体中有雌蚁、雄蚁、工蚁、兵蚁。职能是筑巢、喂养其他白蚁和照料卵的是(  )
A.雌蚁  B.雄蚁 C.工蚁  D.兵蚁C7.根据下列动物的行为回答问题
(1)蚜虫发现七星瓢虫袭击时,会分泌一种激素使其它蚜虫迅速躲避。
(2)吼猴的叫声极为响亮,声音可以传到几千米之外,以警告其他群体不要靠近。
(3)某些灵长类动物常通过相互理毛、尾巴搅在一起等方式表示友好或巴结对方。
在上述材料中提到的三类动物的通讯方式分别: _________________气味、声音、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