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运用自主学习法、朗读品味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秋天傍晚的山林美景。
②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体会古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情感与价值目标:运用名家配乐朗诵、吟唱视听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体会诗人寄情山水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难点]
1.运用自主学习法、朗读品味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秋天傍晚的山林美景。
2.运用情境朗读法、借助微课示范引领等方式,初步了解体会古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运用名家配乐朗诵、吟唱视听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体会诗人寄情山水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朗诵配乐、吟唱视频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山居秋暝》古诗吟唱视频,初步感知古诗意境美。
导入:如果古诗词是千百年前的一道光,那老师希望它可以落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在我们人生顺利时它可以为我们照见更广阔的世界,在我们人生遇到坎坷时,它可以帮助我们照见内心,让我们知道我们还有抬头仰望星空的权利。经典咏流传,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山居秋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活动一、穿越时空会诗人知作者
师:学习这首诗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分享几句我特别喜欢的诗句,请三位同学来帮我读一读: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树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些熟悉的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吗 (王维)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回顾旧知,导入新课:首先复习以前学过的王维的三首古诗,引出诗人王维。通过复习提问的互动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对王维并不陌生,接下来,老师即将带领同学们乘坐时光隧道,穿越到 1000多年前的大唐盛世长安城。这里繁华富足,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这位秀才,请问您认识王维吗?可否帮我们介绍一下他?出示诗人名片,学生介绍王维。作为五年级的学生,王维可以说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我们认识王维,或许是因为“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我们认识王维,或许是因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们认识王维,或许是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认识王维,或许是因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们认识王维,或许是因为“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千百年来,王维始终是我们心中那个风度翩翩的谦谦君子,白衣少年。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山居秋暝》,走进终南山,走进王维的内心世界。
解诗题
师:“山居”、“秋暝”分别是什么意思 “山居”:山中的居所,“秋暝”:秋天的傍晚。
师:是的,诗题交代了时间和地点。整首诗所写的就是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他四十岁后,清心寡欲留恋山水,他在终南山下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学生汇报预习单、教师补充的形式对作者及写作背景进行介绍。解读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创作背景,通过了解背景知识,有助于缩减学生和诗人之间的情感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活动二、诵读古诗品韵味
1. 学生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正音、评价。)
2. 生生互评读古诗
3.教师范读古诗,明确节奏停顿指导读出古诗韵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4.学生再读古诗(要求:读出古诗的节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听读、仿读、范读、指名读、让学生把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为后续的解读诗文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结合注释谈一谈对“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理解。
启发质疑:
为什么春天的花草已经凋落,王维还是愿意留在山中?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活动三、精读品悟诗中画
师:苏轼曾经这样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接下来我们就跟随诗人的脚步一起走进终南山。
1. 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课件出示重点字词的注释)指生说一说自己已经积累了哪些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结合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同桌间互相交流完成课堂活动任务单:_我从_________这句古诗看到了_________听到了(闻到了)__________,感受到了_________。
【设计意图: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学古诗,理解古诗大意,展开丰富想象描述自己看到的画面,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生汇报、教师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雨后初晴图
②“明月松间照”--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明月松泉图
③“竹喧归浣女”--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洗完衣服,披着月光归来了,她们在嬉戏着、追逐着,银铃般的笑声飞出竹林,打破了夜空的宁静。 ——浣女晚归图
④“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蓬移动,水波荡漾,原来是满载而归的渔舟穿过荷丛,顺流而下,荷塘里的月色顿时荡漾起来。 ——渔舟采莲图
4.看图读古诗师:看,这是雨后初晴图,请读:“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师:老师太喜欢这美丽的秋景图了,禁不住想吟诵,(师读),请你们也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再读古诗,读中体会秋日景象的美)【设计意图: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提问“在这首诗里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该问题让学生脑海中再现出诗歌的景象,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活动四、体会描写,感悟诗情
1.示范引领,了解写法
②举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哪一句是静态描写,哪一句是动态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汇报:“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描写,“清泉石上流”是动态描写。师引导学生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可以让画面更生动形象。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意境是否矛盾?学生汇报。师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3.资料辅助,体会情感师补充王维生平经历以及写作背景,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具体如下: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但因安史之乱,王维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后来被救出,因而身心疲惫,他厌恶了官场的黑暗以及尔虞我诈,四十多岁的时候,王维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造了别墅,也就是我们后人熟知的终南别业,从此他寄情于山水,醉心于诗书田园,在终南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下这首诗就是想表达自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
4.再读古诗师:诗人对美丽山水的留恋,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是那么强烈,请同学们和诗人一起,走进这美景中。(再读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分析诗歌,把握诗歌深刻的内涵。拓展“王孙”出自《楚辞。招隐士》的典故,体会作者远离尘世、留恋山林,不想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
延伸作业,能力提升:
背一背:想象画面背诵《山居秋暝》
写一写:以文包诗的形式写一写《山居秋暝》。
唱一唱:经典咏流传,唱一唱《山居秋暝》。
画一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山居秋暝》。【设计意图:为符合新课标要求学生诵读、积累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同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发挥的空间,“延伸作业,能力提升”这块我设计了三个作业。】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本课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通过绘画古诗中的景物,概括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既包含了教学重难点,也便于学生掌握理解,同时具有概括性和艺术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