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手法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手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08 11:1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美文欣赏中考专题复习之修辞手法什么是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初中阶段需要掌握了解的修辞有哪些?《考纲》:“借助常用的语法修辞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选择题)、辨析其表达作用(参考阅读)、仿写或续写修辞句。通过仿写的形式考查修辞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近年中考的一大趋势。
中考链接中考衔接重庆近年中考修辞试题从题型分析看,近年来,中考对修辞的考查要求是:
?①有对修辞手法的辨识选择题,包括一种或多种方法的辨识。解答时,要求考生能透彻了解八种修辞手法各自特点,尤其注意区别清楚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手法,如比喻的三种形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排比与反复的区别等。
?②有对各种修辞作用的理解、分析、判断题。解答时,除了抓住各种修辞的本质特征去辨析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进行理解,不仅要分析修辞对描述对象的表现效果,还要体会出作者珠思想、意图。有的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去把握。
?③还有修辞手法的实际运用题(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其中主观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如提供带有某种修辞手法的情境,用规定的方法仿写句子等。
重庆市2010年中考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4分)
2010年上海世博会重庆馆设计主题确定为“山地森林城市”,面积600平方米的馆内设有“天生重庆”“人文重庆”“奇迹重庆”3个展示区,分别呈现了壮美的三峡景观、独特的人文元素以及未来重庆城市规划。观众可欣赏刺绣、版画、川江号子、铜梁龙等具有巴渝特色的民俗文化,体验高科技产品??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参观后欣然为重庆馆写下一副对联:上联是“三千年历史文脉尽现其中”,下联是“八万里山河新貌彰显眼前”,横批为“馆小乾坤大”。(1)请写出你对黄市长这副对联的横批“馆小乾坤大”的理解。(2分)
???????????????????????????????????????????????????????????????????????
(2)请为重庆馆写一句赞美的话,至少要使用一种修辞方法。(2分)
展馆虽小,却将重庆的雄奇壮美山川,悠久灿烂历史浓缩在了其中。比喻——重庆馆,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
在世博园,熠熠生辉;
对比、排比——上海夜景甲华夏,香港夜景甲亚洲,重庆夜景甲天下。重庆市2011年中考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4分)
2011年4月,重庆市妇联、大渝网等联合发起了“爱心字典捐赠”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并表达了期盼和祝愿。
“亲爱的小朋友,愿小小的字典能为你开启知识的大门!”一名大学生在认捐的字典上写下了深情的祝愿。“爱心字典,点亮人生!”一位老人在捐献后留言。截至目前,捐赠字典的“爱心大接力”仍在传递中。(1)“爱心字典,点亮人生!”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请简要谈谈。(2分)
?答:???????????????????????????????????????????????????????????????
(2)如果你捐了一本字典,请在字典上写一句留言,表达鼓励之意。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得照抄材料中的留言。捐献的字典体现着爱心,将温暖孩子们心灵;爱心字典将给孩子们学习以帮助,有利于他们的成长。示例:亲爱的同学,愿这本字典为你插上飞翔的翅膀。2014年重庆中考
3.下列句子中,比喻不贴切的一项是( )(3分)
A.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它,它却已经融化了。
?B.仲春时节,清风送爽,我们走在山路上,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快。
C.月色下的荷塘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D.清脆的泉声,婉转的鸟声,嗡嗡的蜂声,微风轻吹树叶声,汇成悦耳的交响曲。B2011——2014年修辞命题及考试情况分析复习目标1,掌握八种修辞的定义。
2,能辨析八种修辞的表达作用。
3,能根据要求运用修辞写一段话。
(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比喻[举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比喻2、化深奥为浅显; ??
3、化抽象为具体; ?? 4、化冗长为简洁。
比喻<1>明喻(甲象乙)
例:共产党象太阳。
<2>暗喻(甲是乙)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其二,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
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其二,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其三,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表示比较的--表示推测、揣度的--表示例举的--表示想象的2、[拟人](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夸张](定义):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夸张种类] ??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心眼小得象针鼻儿。
3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举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5、[ 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6、[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举例]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去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7、[设问](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举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8、[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
(作用):增强语气。[举例]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修辞的基本表达效果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整齐匀称,节奏感强;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增强语气。牛刀小试 我来了辨析修辞格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 )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
E.清晨,鸟儿们唱着动听的歌。( )
F.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 )
G.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
H.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对偶夸张反问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复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002杭州)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B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 )
A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A为营造良好氛围,柳州市委向市民征集“美丽重庆?清洁乡村”活动的宣传标语,你作为志愿者,请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0字以内)(2分) 参考 示例:
清洁可爱家园,装扮美丽重庆 12.(2013?山西省) 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若惊人,须要炼字。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 (2分) ??? 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 天 【答案】谈?? (所填为动词,使用拟人修辞
并符合语境即可13.(2013?山东德州) 某校新成立一个文学社,取名为“起航文学社”。成立大会上,一位家长赠送了一幅画表示祝贺。请你从船、帆、天、云、风、海中选取二物,配写一段贺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50字。(4分) 答案示例:①祝愿起航文学社乘着理想的风,聆听时代强音,描绘心灵画卷,在文学的浩瀚大海里杨帆起航,满载而归。?? 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一项:
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绿山水画。(运用比喻,描绘出了荔枝树林夜色的浓郁和美好。)
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运用拟人,突出了大海涨潮时的有力气势。)
C 由于平时胡花乱用而堕落为贪污犯、盗窃犯的,不是在“三反”“五反”斗争中曾经发现过吗?(运用反问,加重语气,强调了揭露贪污犯、盗窃犯的重要性。)
D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增强了感染力)C(兰州市,2005)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 。秋色人似画中游 作业运用三种以上的修辞
方法写一段100字左右
的话,内容不限,要
有一定的话题中心。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