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游山西村》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四首诗,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本次游历中得到的启示。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生动展现了一幅唯美的农村生活画卷,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也体现着作者不泯的信念和希望。因此,根据文本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的诗歌阅读理解能力,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2.能合理描绘诗歌画面,体味千古名句中的人生哲理,并有自己的感悟。
3.感受陆游积极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树立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人生目标。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刚刚课前听到大家背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这样的千古名句大家应该早都能耳熟能详了,今天就让我们近距离走近它,完整地了解这首诗的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游山西村》。
二、正音辨形
在刚刚大家的背诵过程中,我听到大家对两个字读得不够准确。对于诗歌,我们不仅应该做到准确朗读,更要在书上注音并熟记,请大家记住“乘”和“拄”的读音。
生标注后,再齐读。
这一遍的读音非常准确,对于诗歌我们要字字落实,篇篇背诵,最后达到准确默写的目标。你觉得哪几个字在默写时特别容易出错?
生认为“箫”和“腊”容易写错。
明确:“箫”——竹子做的乐器
“腊”——腊月
(板书,并让学生一起写)
三、走进文本
1. 依据我们对前面诗歌的学习,从体裁上我们很容易判断出来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请批注在标题处。七言律诗八句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链、尾联,请写在书上对应的地方。
现在让我们走进这幅田园画卷,共赴这场文字的盛宴。
2. 每当我们拿到一首诗歌,应该首先从标题入手。你认为这个标题的核心词是什么?
明确:核心词是游字,即游历山西村。
四、分联解读
1. 首联
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是如何开始并记述他的游历的?第一站到了哪里?
明确:先到达农家。
请结合注解,看看陆游在农家进行了哪些活动。
明确:喝腊酒,吃鸡豚。
强调:腊酒:农家十二月酿的酒,酒以清为贵。豚:这里指猪肉。
陆游对农家生活是怎样的态度?
预设:喜爱。
诗中的“莫笑”应该怎么理解?
明确:可以看出,村民们是将陆游当作贵客来款待的。
2. 颔联
酒足饭饱之后,陆游下一站又到了哪里呢?请男生齐读颔联。
预设:他来到了山水间漫步。
走出了村庄,我们一起来看看村外是什么景色。请学生释义“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
明确:山重水复即山重重叠叠,水曲折不断;柳暗花明即柳色浓绿,花色明艳。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路风景和作者的心情。
明确:是迷茫而非绝望,包含着对未来的期待。
补充背景:其实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作者刚刚罢官回乡。他既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又为什么会迷路呢?
预设:内心迷茫、烦乱。
那为什么又会写下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明确:这条路不仅是他脚下的路,更是他的人生之路。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明确:这句诗能成为千古名句,不仅因为当时它准确而诗意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更是与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着超越时空的共情,这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美。
3. 颈联
当你心底升腾起希望的时候,眼前会出现新的景色。请读颈联。
请生结合注解,带上想象,自由描述一下颈联的画面。请大家感受这种气氛,体味这幅唯美的民俗画卷。
对于农民来说,这是一种独特的仪式感,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景,现在依然有这种仪式,这是一种民俗美,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只要你仔细观察,你也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美好。
4. 尾联
面对如此美好的画卷,任何人都不可能无动于衷,诗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呢?我们来齐读第四联。
预设: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留恋。
那作者最后一联是在表达自己的一种什么期许呢?
明确:意犹未尽,还想再来游玩。
请生讨论:作者想要的“闲”究竟是什么时候?
预设:陆游想要将他最年轻的时光献给国家,等到国泰民安、中原收复、再无挂碍的时候再来告老还乡,由此可以看出陆游内心深处始终怀有报国的情怀。
五、一课一得
请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收获。
预设:面对挫折不要灰心;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报国之心。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游山西村》,领略了山西村的人情美、风景美和民俗美的画卷,也感受到这首诗的哲理美,体会到陆游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与留恋,也感受到陆游内心深处的爱国之情。希望大家也能像陆游一样,做一个用心感受生活,永远怀有希望的人。下课!
教学反思:
《游山西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所作。陆游生于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闲居,住在山阴镜湖的三山乡。诗人回归故里,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诗人虽貌似闲适,但他却未能忘情国事,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读诗歌,有老师的范读,学生的自由读、齐读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接着让学生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主学习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最后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说说古诗从哪些方面来写山西村的,进而探讨诗人的情感。但在磨课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缺乏主问题意识,问题设置较为零碎,对诗歌缺乏整体的把握,课堂语言也还有不简洁之处,这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的。在学生发言时,我的点评较为单一,尚未能够全面完整地总结学生的思维,缺乏对学生问题的针对性反馈,这都是我今后将不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