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4-10 13:59:23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用手轻推桌面课本、铅笔盒等物体,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撤去力,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动手做一做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回顾历史亚里士多德物体在受力时就运动,
不受力时,物体就不能运动.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回顾历史意大利近代实验物理的创始人 伽利略 现在假设你是伽俐略,你会寻找怎样的“侦察”方法去推翻这维持两千年的“错案”?问题:物体为什么从运动变为静止?设问:物体要是没有受到阻力的作用,它的运动又会怎样呢?实验设计不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实验中我们应该控制哪些变量?如何设计?控制变量法(2)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什么?(3)用图的形式和简单的文字说明实验过程探究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如果所受阻力不同,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速度减小的快慢一样吗?阻力越 ,小车的运动速度减小得越 。小慢4.实验记录表无限长不变大较大小大较大小快较快慢无阻力……..........................理想平面5.得出结论: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______,通过的距离越__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小大推 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那么它将慢 以恒定不变得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大小将保持不变。回顾历史笛卡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补充
并完善了伽俐略的观点,他认为:
只要物体开始运动,就将继续以
同一速度并沿着同一直线方向运
动,直到遇到某种外来原因造成
的阻碍或偏离为止。 回顾历史笛卡尔法国物理学家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历史总结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
一步得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头脑风暴思考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思考1:牛顿第一定律是如何得到的?总结评价 实验加推理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悬挂在天花板下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此时它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吊灯的运动状态将做什么运动?仍然保持静止状态结论: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保持静止状态讨论:如果柯受良腾空飞出后所受到的一切外力都突然消失,他的车将会怎样运动呢?Gf结论:原来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如图,将一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先后经过A、B两个位置。已知小球在A、B两个位置的速度分别为2米/秒、0。
(1)如果小球向上运动到达A点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此后小球将做什么运动?
(2)如果小球向上运动到达B点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此后小球将做什么运动?
AB以2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静止1、如图甲,小球竖直下落的运动中,
为什么速度越来越大?(不计空气阻力,下同)
2、如图乙,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中,
为什么速度越来越小?
3、如图丙,小球沿斜向上方向抛出的运动中,
为什么运动方向会发生变化?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为我们深刻得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3、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4、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状态。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5、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课堂小结1、牛顿第一定律适合于( )
A、静止的物体 B、运动的物体
C、任何物体 D、地球上的任何物体C2.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是( )
A 纯实验方法 B 纯推理方法
C 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D 数学推导法
C3、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外力突然消失,则它将( )   A.立即停止   B.速度减小,最后停止   C.运动方向变为与原来相反   D.做匀速直线运动 D4、沿斜面向上运动的物体,当运动到斜面顶端时外力全部消失,物体将( )
A、静止在斜面顶端
B、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过斜面顶端后掉下
D、沿斜面滑下B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状态。
D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6.悬挂在天花板下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此时它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吊灯的运动状态将是( )
A.摆动 B.静止
C.加速下落 D.做匀速直线运动B8、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B9、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受到一个外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是否一定会改变? 解析: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时匀速直线运动,对应的受力情况是"不受力"或"受合力为零"。在此基础上再施加给此物体一个外力,此时物体受合力一定不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改变谢谢大家,再见! 第四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执教者: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索,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了解理想化实验推理的方法。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确认力并非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通过对力与运动关系探索历史的学习,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逐步形成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
【课前阅读材料】
亚里士多德简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笛卡尔简介:
1596年3月31日生于法国小镇拉埃的一个贵族家庭。1606年他在欧洲最有名的贵族学校──耶稣会的拉弗莱什学校上学,1616年在普依托大学学习法律与医学,对各种知识特别是数学深感兴趣。1629~1649年在荷兰写成《方法谈》(1637)及其附录《几何学》、《屈光学》、《哲学原理》(1644)。他的哲学与数学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伽利略简介:
伽利略是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为了证实和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献出了毕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牛顿简介
牛顿(1643-1727),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牛顿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在力学方面,他在伽利略等科学家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先后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三大定律。他还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牛顿对科学虽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总是谦逊地说:“我不知道世人会怎样看我,不过,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有幸拾到美丽的贝壳,而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看见。”
【学习过程】
◆活动一
用手轻推桌面课本、书本、铅笔盒等物体,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撤去力,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问: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思考
物体为什么会从运动变为静止?
设问:当物体不受阻力时,它的运动又会怎么样?
◆活动二: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器材:小车,毛巾,瓦楞纸,木板,斜面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中我们应该控制哪些变量?如何控制?


(2)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什么?

(3)请用简单的文字说明和图的形式表达实验过程

4.实验记录:
水平面的材料
小车受到的阻力(大、较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大、较大、小)
小车速度减小的(快、较快、慢)
?毛巾
?
?
?
?瓦楞纸
?
?
?
?木板
?
?
?
5.得出结论: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______,通过的距离越__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
大胆 推 测
假如在一个光滑平面上,那么小球在运动中将不受到任何阻力,情况又会是怎样呢?

6、思考与讨论
(1)牛顿第一定律是如何得到的?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7.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学以致用
1、牛顿第一定律适合于( )
A.静止的物体 B.运动的物体
C.任何物体 D.地球上的任何物体
2.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是( )
A 纯实验方法 B 纯推理方法
C 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D 数学推导法
3、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外力突然消失,则它将( )   A.立即停止   B.速度减小,最后停止   C.运动方向变为与原来相反   D.做匀速直线运动
4、沿斜面向上运动的物体,当运动到斜面顶端时外力全部消失,物体将( )
A、静止在斜面顶端
B、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过斜面顶端后掉下
D、沿斜面滑下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状态。
D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6.悬挂在天花板下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此时它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吊灯的运动状态将是( )
A.摆动 B.静止
C.加速下落 D.做匀速直线运
7、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8.用力骑自行车时,车向前运动,不用力骑,车子会慢慢地停下来,因此自行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力的缘故,对吗?为什么?
8.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受到一个外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是否一定会改变?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 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七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科目:科学
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课时:一课时
提供者:
单位:桐庐县叶浅予中学
教学内容分析
我拿到这节课后,仔细比较了旧教材和新教材,主要是两个方面明显的区别:一是旧教材是将本节课安排在第七节,学习摩擦力之后,新教材是安排学习摩擦力之前。虽然这样安排增加了学习牛一和惯性的难度,但是我觉得对解决摩擦力中的许多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比如说在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时候,我记得原来总是很难跟学生解释为什么物体只有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才等于摩擦力。现在就理解起来就简单多了。第二个区别就是新教材新增加了一项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利用三个运动方向不同小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例子来说明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探索,体验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理想化实验推理的方法。二是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确认力并非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三是通过对力与运动探索的学习,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逐步形成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
?
?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索,了解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态度与情感目标
通过对力与运动关系探索历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逐步形成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
?
?
?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运动、力的作用效果,为本节学习做好了铺垫,关键是如何加深学生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从日常经验出发,人们往往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观点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叶浅予的学生也是全县最好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动手能力强,因此这节课我将重点放在学生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猜想一句推断结果这一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推理能力。
?
?
?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自主学习能让学生在相同的教学条件下得高质量的学习。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在科学史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性、实用性、创造性三元思维,同时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伽利略的研究过程蕴涵了重要的科学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领会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起着非常重的作用.其实验基础和推理过程展示了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猜想依据、推断结果这一思维过程.加深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因此,把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作为本节的重点。科学史是学生学习运动和力的基础,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得出,因其抽象难懂而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
六、教学过程
◆活动一
用手轻推桌面课本、书本、铅笔盒等物体,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撤去力,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问: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思考
物体为什么会从运动变为静止?
设问:当物体不受阻力时,它的运动又会怎么样?
◆活动二: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器材:小车,毛巾,纸板,木板,斜面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中我们应该控制哪些量相同?如何设计?


(2)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什么?

(3)请用简单的文字说明和图的形式表达实验过程

4.实验记录:
水平面的材料
小车受到的阻力(大、较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大、较大、小)
小车速度减小的(快、较快、慢)
?毛巾
?
?
?
?硬纸板
?
?
?
?木板
?
?
?
5.得出结论: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______,通过的距离越__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
大胆 推 测
假如在一个光滑平面上,那么小球在运动中将不受到任何阻力,情况又会是怎样呢?

6、思考与讨论
(1)牛顿第一定律是如何得到的?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7.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学以致用
1、牛顿第一定律适合于( )
A.静止的物体 B.运动的物体
C.任何物体 D.地球上的任何物体
2.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是( )
A 纯实验方法 B 纯推理方法
C 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D 数学推导法
3、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外力突然消失,则它将( )   A.立即停止   B.速度减小,最后停止   C.运动方向变为与原来相反   D.做匀速直线运动
4、沿斜面向上运动的物体,当运动到斜面顶端时外力全部消失,物体将( )
A、静止在斜面顶端
B、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过斜面顶端后掉下
D、沿斜面滑下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状态。
D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6.悬挂在天花板下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此时它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吊灯的运动状态将是( )
A.摆动 B.静止
C.加速下落 D.做匀速直线运
7、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8.用力骑自行车时,车向前运动,不用力骑,车子会慢慢地停下来,因此自行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力的缘故,对吗?为什么?
8.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受到一个外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是否一定会改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
用手轻推桌面课本、书本、铅笔盒等物体,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撤去力,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疑问?有力才能使物体运动or没有力物体也可以运动??
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在设计实验时给予必要的引导。
?
?
学生设计实验:
实验中我们应该控制哪些量相同?如何设计??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什么?
用简单的文字说明和图的形式表达实验过程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设计实验,学生既学习了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想象和推理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
学生实验探究过程?
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想象和推理能力,培养了动手能力?
介绍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及成果,以及对物理学的贡献,讨论伽利略研究方法对人们的意义?
?
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错误之处,让学生认识到由现象得出的结论与理论产生矛盾的原因。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史。并初步形成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
?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七、教学评价设计
1.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推理过程,知道其实验的思想及实质。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3.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经历的实验过程,学会用分析与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会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表述。
4.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学习科学家的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经过由表及里、由片面到全面的长时间的认识过程。
?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
一.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吗?
二.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三.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九.教学反思
我这堂课的设计思路是首先通过一个学生活动抛出本堂课要解决的问题,力是否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第二个环节是跟随科学家探索的脚步,进行一个阻力对小车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实验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控制变量,二是实验中需要观察的是什么?三是用简要的文字来说明实验的过程。课堂第三个环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剖析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我通过两步实现的,一步是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另一步是通过4个例题逐步引导理解以下四层含义:一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二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三静止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四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堂课看似内容很少,但是我觉得这节课对学生的思维挑战很大。我将重点还是放在体验科学家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有关牛一的应用可以放在下一节课再上。
?
?
?
?
?
?
第四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对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索,了解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态度与情感目标
通过对力与运动关系探索历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逐步形成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用手轻推桌面课本、书本、铅笔盒等物体,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撤去力,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问: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思考
物体为什么会从运动变为静止?
设问:当物体不受阻力时,它的运动又会怎么样?
◆活动二: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器材:小车,毛巾,纸板,木板,斜面
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中我们应该控制哪些量相同?如何设计?


(2)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观察什么?

(3)请用简单的文字说明和图的形式表达实验过程

4.实验记录:
水平面的材料
小车受到的阻力(大、较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大、较大、小)
小车速度减小的(快、较快、慢)
?毛巾
?
?
?
?硬纸板
?
?
?
?木板
?
?
?
5.得出结论: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越______,通过的距离越_______, 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
大胆 推 测
假如在一个光滑平面上,那么小球在运动中将不受到任何阻力,情况又会是怎样呢?

6、思考与讨论
(1)牛顿第一定律是如何得到的?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7.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学以致用
1、牛顿第一定律适合于( )
A.静止的物体 B.运动的物体
C.任何物体 D.地球上的任何物体
2.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是( )
A 纯实验方法 B 纯推理方法
C 实验加推理的方法 D 数学推导法
3、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外力突然消失,则它将( )   A.立即停止   B.速度减小,最后停止   C.运动方向变为与原来相反   D.做匀速直线运动
4、沿斜面向上运动的物体,当运动到斜面顶端时外力全部消失,物体将( )
A、静止在斜面顶端
B、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C、过斜面顶端后掉下
D、沿斜面滑下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B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 总保持静止状态。
D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6.悬挂在天花板下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此时它受的所有力突然全部消失,吊灯的运动状态将是( )
A.摆动 B.静止
C.加速下落 D.做匀速直线运
7、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8.用力骑自行车时,车向前运动,不用力骑,车子会慢慢地停下来,因此自行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力的缘故,对吗?为什么?
8.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受到一个外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是否一定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