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说明文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08 14:3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
说明文复习洣泉学校 王辉群说明文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特征的理解。
◆ 2、说明顺序。
◆ 3、说明方法及作用。
◆ 4、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9.上文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的? ? ???? 。
10.“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寂寞”在文中是????? 的意思。
11.请用“∥”将第一段划分为三层。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请用第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中国画的审美观点”:?? ????。真题回放假山和池沼、树木单调或冷清////自然或任其自然 方法一: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
方法二: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如何把握说明对象 考点一一看标题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呢?标题中的修饰 限制成分二抓中心句三借助说明的内容概括事物的特征★说明对象的特征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
故宫博物院的特征:方法:抓中心句练习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苏州园林》第4、5段 的说明对象特征??第4段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第5段的说明对象特征:
方法:抓中心句练习假山堆叠的特点:
池沼配合的特点: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池沼的配合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考点二理清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2、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3、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时间顺序: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一天:早→晚 ……空间顺序近→远
前→后
左→右
东→西
南→北
低→高
内→外
中间→四周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1、从原因到结果2、从现象到本质3、从整体到部分4、由主要到次要5、由表及里6、由抽象到具体7、总—分—总8、并列关系逻辑顺序: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中国石拱桥》的说明顺序
一、总说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说明,这是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二、具体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三、结尾:介绍我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以及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
历史悠久、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举赵州桥、卢沟桥的例子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说明顺序
一、开头总说: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会有什么样的天气。
这是按总—分—总的顺序说明。二、主体部分分说:
(1)根据云的不同形态识别天气,
(2)根据云上的光彩识别天气,三、结尾总说:看云识天气的意义。逻辑顺序 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空间顺序 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空间顺序(表示方位和立足点变化的词语)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
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  
时间顺序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
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  时间顺序(表示时间的词语)掌握考说明顺序题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
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1、举例子
2、分类别
3、列数字
4、作比较5、画图表
6、下定义
7、作诠释
8、打比方
9、摹状貌说明方法考点三说明事物特征
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体现关键词
举例子:具体真切
列数字:准确具体
分类别:条理清晰
打比方:形象生动
作比较:突出强调
下定义:科学准确
列图表:直观形象
归纳答题方法 说明事物特征指出下列各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2、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
3、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2、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
3、在建筑技术上,有好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1、列数字 2、打比方 3、举例子4、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
5、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
6、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指出下列各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4、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
5、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
6、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1、分类别 2、作比较 3、下定义方法 :注意语言标志★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
★ 列数据:数词(与年代区别)
★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
★ 作比较:也、相对于、较……
★ 下定义:是、叫…… (判断句)
★ 打比方: 像、如、仿佛……
★ 列图表:表格、插图……
1、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苏州园林》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2、列数字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雄伟的特征。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窄,宽9米。3、举例子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具体地说明了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特点。4、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5、 分类别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云的类型和天气的关系。6、摹状貌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形象生动地说明柱头上狮子的形态各异。7、下定义屏风是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准确科学地从本质上说明了屏风的特征。8、作诠释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
具体地解说了联拱石桥的特征。
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
“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
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
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下定义和作诠释的区别例1: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
例2: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例1: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
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例2: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
就不与事实不符。下定义作诠释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1)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承担重量.
运用打比方 的说明方法,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桥的形状和结构。学以致用
(2) 导弹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等,按飞行方式可分为
弹道式和巡航式,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
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导弹的种类。说明文语言考点四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说明文的语言风格:生动说明平实说明
说明文的语言表述要符合客观实际,无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方面都要准确无误。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

表范围的: “都、总、共、总共、统统、一律、
一概;大部分、部分、有些;只、仅仅”等;
表程度的: “非常、十分、最、很、极;几乎、
稍微、比较( 早)”等;
表揣测、估计的: “大概、大约、左右、可能”等;
表限制的: “当时、主要”等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中考题型:
①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或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②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③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为什么?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这个道理”等在文 中具体指代什么。
阅读指导体会说明语言
题型①:分析词的表达作用
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句中“好像”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技巧点击:
1、先解词或说明词性作用。
2、再分析词在句中的作用。
3、最后再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好像”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不只是害怕强烈的日光, “好像”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题型②:分析词能否去掉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句中”大多”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 “大多”表示大部分是这样,但也不排除有不引用活水的情况。“大多”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答题模式:
①不能删。
②因为“……”表示……,删掉后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
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题型②:分析词能否去掉。
?? 广西乐业的一个洞中大厅——红玫瑰大厅长300米,宽200米,最高处达260米,这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题型③:两词可否互换,并说明理由。
答案:不能。
“相当”表示红玫瑰大厅和人民大会堂的规模差不多,但仍有差别。
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一样,这和事实不相符。
“相当”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题型③:两词可否互换,并说明理由。
答题对策是:
(1)不可以换。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事实不相符。
(5)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题型④:
“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对策: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①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②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文中的两个“这”分别指什么?①“这”指“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②“这”指“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的道旁树”。例题解析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是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例题解析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是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