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深圳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1 14:30:50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2018·深圳)每年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齐聚陕西,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祭拜的是(  )
A.黄帝 B.蚩尤 C.周武王 D.秦始皇
【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每年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齐聚陕西,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和结合所学可知,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激战,最后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A项符合题意;
B:蚩尤与题干无关 ,B项不符合题意;
C: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C项不符合题意;
D: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人文初祖”黄帝的主要贡献。
2.(2018·深圳)为解决表中反映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
人口(万人) 辖郡(个)
中央 450 15
封国 850 39
A.颁布推恩令 B.铸造五铢钱 C.北击匈奴 D.盐铁官营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可知,诸侯王控制的人口超过了中央政府,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其他子弟,封国势力越来越小,使汉武帝不费一兵,就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A项符合题意;
B:铸造五铢钱是为了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B项不符合题意;
C:北击匈奴是军事方面的措施,C项不符合题意;
D:盐铁官营是为了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着重把握汉武帝加强地方控制的措施。
3.(2018·深圳)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史料能证实丝绸之路存在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A:河姆渡出土的骨耜,与丝绸之路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半坡出土的纺轮,与丝绸之路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陕西出土的秦兵马佣,与丝绸之路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从中国的长安出发,向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最后到欧洲。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新疆出土的东汉丝袜能证实丝绸之路的存在,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和影响。
4.(2018·深圳)“208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攻取荆州、追击刘备,并威胁孙权。刘备和孙权彩纳了诸葛亮的策划,联合起来,抗击曹军。”双方之间爆发的战役是(  )
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答案】D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A: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了霸主地位,A项不符合题意;
B: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秦国军队在赵国的长平附近,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最终秦国获胜。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持续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也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加速了秦国的统一进程,B项不符合题意;
C: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208年,曹操新自率领大军南下,攻取荆州、追击刘备,并威胁孙权。刘备和孙权彩纳了诸葛亮的策划,联合起来,抗击曹军。”可知,208年,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在赤壁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曹操带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赤壁之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5.(2018·深圳)下列帝王世系表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熹﹣文成帝拓跋浚﹣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元宠﹣宣武帝完恪﹣教明帝元诩﹣孝建帝元子攸﹣节闵帝元恭﹣废帝元郞﹣孝武帝元修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商鞅变法
C.秦的统一 D.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D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A: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这种制度称为分封制,A项不符合题意;
B: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发展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项不符合题意;
C: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帝王世系表和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这一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影响。
6.(2018·深圳)唐朝科举考试的常举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标准是(  )
A.才能学识 B.门第出身 C.财富多寡 D.社会名望
【答案】A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唐朝科举考试的常举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可知,唐朝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标准是才能学识,A项符合题意;
B: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拔人才标准是的门第出身,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涉及财富多寡,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涉及社会名望,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7.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临安“买卖昼夜不绝”,这些历史现象可以归结为一个共同的学习主题。该学习主题是(  )
A.北方农业发达 B.民族政权并立
C.经济重心南移 D.市民文化丰富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临安“买卖昼夜不绝”,这些历史现象可以归结为一个共同的学习主题。该学习主题是经济重心南移。宋代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商业尤为发达,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城内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C项经济重心南移是题干的学习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时间与表现。
8.(2018·深圳)《明太祖实录》记载:“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勉奏,处以重刑。”材料反映了当时(  )
A.文化的专制 B.经济的繁荣 C.君权的强化 D.外交的活跃
【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A:题干未涉及文化的专制,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涉及经济的繁荣,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勉奏,处以重刑”和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为了强化皇权,稳固统治,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涉及外交的活跃,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君主权力加强的表现及影响。
9.(2018·深圳)1839年,一位英国人说:“你拿了我的鸦片,我就拿你的岛屿。”次年,英国人发动了(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1839年”“你拿了我的鸦片,我就拿你的岛屿。”和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符合题意;
B:英法等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年,英舰袭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项不符合题意;
C: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项不符合题意;
D: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1901年,英美等11国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2018·深圳)“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为追求“财富”,当时的“中国人”创办了(  )
A.安庆内军械所 B.轮船招商局
C.北洋海军 D.京师同文馆
【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安庆内军械所是军事工业,与“财富”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和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民用工业,B项符合题意;
C:北洋海军与“财富”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京师同文馆与“财富”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准确识记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11.(2022八上·潮安期中)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如图①处所示道路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资产阶级进行了改良和革命两条道路,而改良道路走不通,最终选择革命道路,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D符合题意;
图中人物是资产阶级,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A不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进行的,与图中人物不一致,B不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进行的改良道路,而图中已显示此路不通,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辛亥革命,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2.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的十七周年纪念日。材料中“……”指代的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国共产党建立
C.遵义会议召开 D.抗日战争的胜利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中共一大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党小组推举的12名代表和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的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1938-17=1921年。故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的十七周年纪念日。”材料中“……”指代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
B项中国共产党建立是题干材料中“……”指代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1938年”“十七周年纪念日”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3.李大钊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受此启发,后来中共领导了(  )
A.义和团运动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李大钊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受此启发,后来中共领导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李大钊的评述为依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4.(2018·深圳)中国共产党曾提出“北上抗日”的口号。这一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  )
A.黄海海战期间 B.北伐战争期间
C.红军长征期间 D.重庆谈判期间
【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A: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黄海海战期间中国共产党还未出现,A项不符合题意;
B:北伐战争期间的口号是“打到列强,除军阀”,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所以“北上抗日”的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红军长征期间,C项符合题意;
D: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重庆谈判在1945年8月至10月期间,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红军长征的内容以及影响。
15.(2018·深圳)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令第八号》,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这一命令引发的灾难性事件是(  )
A.火烧圆明园 B.旅顺大屠杀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答案】D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A: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A项不符合题意;
B:1894年11月21日,日寇攻陷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血腥屠杀当地中国人近两万人,全城仅存36人。守将徐邦道孤车迎战血战四天,B项不符合题意;
C:1937年日本借口士兵失踪,进宛平城搜查被拒,炮轰我军驻地。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1937年12月1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和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京大屠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掌握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数字及影响。
16.(2018·深圳)编口诀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口诀“东北林罗四十七”、“徐州大地显民力”、“北平解放庆胜利”分别对应解放战争时期的(  )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百团大战、平津战役
D.平津战役、台儿庄战役、辽沈战役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东北林罗西十七”、“徐州大地显民力”、“北平解放庆胜利”和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9至11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沈阳解放,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开始取得数量上的优势。1948年11至1949年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东部全歼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和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领导下进行平津战役,在天津解放后,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所以“东北林罗西十七”、“徐州大地显民力”、“北平解放庆胜利”分别对应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A项符合题意;
B: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B项不符合题意;
C: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在彭德怀的领导下对日军发动了的一场大规模进攻。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不符合题意;
D:1938年春,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在台儿庄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7.民国时期,穿中山装、剪辫子和行握手礼等逐渐成为新风尚。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压迫
C.改良了社会习俗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民国时期,穿中山装、剪辫子和行握手礼等逐渐成为新风尚。这说明辛亥革命改良了社会习俗。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但传统习俗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
C项改良了社会习俗是题干材料说明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表现的识记能力。
18.(2018·深圳)下列事件中,为我国“一五计划”顺利实施赢得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的是(  )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胜利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B项符合题意;
C: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项不符合题意;
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的意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准确识记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
19.图示法是直观形象的历史学习方法。表中“?”代表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一国两制的构想”
【答案】D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故表中“?”代表的是“一国两制的构想”。
D项“一国两制的构想” 是题干表中“?”代表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香港、澳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20.分析表中的数据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 (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 (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755 1059
1985年 3855 3840
A.实行赎买政策 B.实现中美建交
C.实行农村改革 D.设立浦东新区
【答案】B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图片所示,中美贸易相互出口激增是1980后,联系中美关系变化,说明受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的影响。
B项实现中美建交是导致题干表中的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及学生对图片信息的理解能力,抓住材料图片的时间和中美出口变化再联系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进行判断。
21.(2020九下·平度期中)埃及人说:“人类害怕时间,而时间害怕金字塔。”数千年前建造的金字塔至今仍屹立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位于尼罗河流域。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
22.(2018·深圳)就像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一样,16世纪的意大利是“欧洲的学校”,之所以被称为“欧洲的学校”,是因为意大利(  )
A.发展为罗马帝国 B.传播了基督教
C.开展了文艺复兴 D.确立了共和政体
【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A: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共和国由此进入帝国时代,A项不符合题意;
B: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16世纪的意大利是‘欧洲的学校’,之所以被称为‘欧洲的学校,”和结合所学可知,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开始,持续了近三百年,几乎蔓延到西欧所有的国家。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C项符合题意;
D: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核心思想、实质和历史影响。
23.(2018·深圳)《世界历史地图册》呈现了“地圆学说的流行、造船技术的改进、罗盘、指南针的使用”的知识信息。这些知识信息属于新航路开辟的(  )
A.目的 B.条件 C.路线 D.影响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A:题干未涉及新航路开辟的目的,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世界历史地图册》呈现了‘地图学说的流行、造船技术的改进、罗盘、指南针的使用’”和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狂热追逐财富的梦想推动欧洲人要到海外去获取黄金等各种财富,而15世纪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使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价格猛涨,欧洲人希望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路。地图学说的流行、造船技术的改进、罗盘、指南针的使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涉及新航路开辟的路线,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涉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条件,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
24.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人权宣言》的颁布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物种起源》的出版 D.《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以及意义的识记能力。
25.(2019·铁西模拟)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这场战争(  )
A.推翻了封建统治 B.稳定了国内秩序
C.废除了奴隶制度 D.确立了华盛顿体系
【答案】C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这场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1861年南方挑起了内战。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内战,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对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的掌握。
26.(2018·深圳)“1868年,日本的新兴势力通过战争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之后)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领域全面推进改革。”这次“改革”是(  )
A.法国大革命 B.明治维新
C.百日维新 D.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B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A: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1868年,日本的新兴势力通过战争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之后)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领域全面推进改革。”和结合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B项符合题意;
C: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持续103天失败,也称“百日维新”,C项不符合题意;
D: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结果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加盟国分离趋势加剧,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27.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哪一条约所确立的国际秩序(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九国公约》 D.《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解析】【分析】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打破了《九国公约》所确立的国际秩序。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C项《九国公约》所确立的国际秩序被九一八事变打破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国公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8.(2018·深圳)据报道,2018年深圳市48个高考考点均实现了考试全程信息化辅助管理,其中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考场首设人脸识别。这些新技术成果源于(  )
A.科学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D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A:科学革命与题干“人脸识别”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B项不符合题意;
C: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首设人脸识别”和结合所学可知,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
二、综合题
29.(2018·深圳)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出土于唐朝墓葬的部分文物(如下图)
大食人俑 东罗马金币 非洲黑人俑
﹣﹣摘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胡适、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摘编自《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四: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摘编自《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这一时期各家学派非常活跃,这种局面被称作什么?“他”的学说从哪个朝代开始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列举两例史实证明你的结论。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口号是什么?材料中的“主要撰稿人”对传统文化持什么态度?
(4)材料四提到的“中医药古典文献”众多,其中李时珍的代表作是什么?发现青蒿素时,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我们应该学习屠呦呦的什么精神?
(5)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孔子;百家争鸣;西汉(或汉朝)。
(2)唐朝中外交流繁盛;①唐朝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畅通、繁盛,各国使臣、商人、学者云集长安,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②日本先后派十三批遣唐使来华;③中国杰出的僧人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等。
(3)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否定态度。
(4)《本草纲目》;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不畏困难、勇于创新。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先辈们汗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发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鉴真与玄奘;屠呦呦及青蒿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
(2)根据材料二“出土于唐朝墓葬的部分文物”和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畅通、繁盛,各国使臣、商人、学者云集长安,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日本先后派十三批遣唐使来华;中国杰出的僧人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等。
(3)根据材料三“《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胡适、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和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他们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根据材料“他们……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可知,胡适、鲁迅等人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
(4)结合所学可知,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重要地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发现青蒿素时,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我们应该学习屠呦呦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先辈们汗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发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故答案为:
(1)人物:孔子。局面:百家争鸣。朝代:西汉(或汉朝)。
(2)反映:唐朝中外交流繁盛。举例:①唐朝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畅通、繁盛,各国使臣、商人、学者云集长安,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②日本先后派十三批遣唐使来华;③中国杰出的僧人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等。
(3)历史事件: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科学。态度:否定态度。
(4)代表作:《本草纲目》。成果: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精神:不畏困难、勇于创新。
(5)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先辈们汗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发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点评】本题以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为依托,考查了孔子、百家争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唐代对外开放、新文化运动、明朝科技成就、屠呦呦的优秀品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抓住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回答。
30.(2018·深圳)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整个欧洲都在加强君主的权力,而英国人却在限制国王的权力。……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摘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摘自《世界历史 九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三:(1917年11月7日)晚9时40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空弹射击,发出攻打冬宫的信号。……8日凌晨1时50分,临时政府的成员(除克伦斯基逃跑外)全部被擒。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摘编自《世界历史 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欧共体(欧盟)成员国数量表
组织 欧共体 欧盟
年份 1967 1973 1986 1993 2004 2013
成员国数量 6 9 12 12 25 28
——摘编自《世界历史 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人通过哪一部法律文献“限制国王的权力”?他们在政治制度方面有什么“重大创新”?依据材料,从欧洲近代化历程看,英国的制度创新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独立宣言》受到哪一运动的思想影响?该宣言发表于哪一历史事件期间?“痛斥……暴政”表明该事件具有什么性质?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毛泽东认为该事件“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材料四中,欧共体处于怎样的国际格局之下?欧盟的出现促进国际格局朝哪一方向发展?其成员国数量变化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
(5)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认为中国应该坚持怎样的发展道路?
【答案】(1)《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提供了榜样,推动了近代欧洲民主政治的进程。
(2)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民族解放战争(反抗殖民压迫)。
(3)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竞争的新模式。
(4)两极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5)各国应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也各具特色;中国应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战后的欧洲的联合;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当时整个欧洲都在加强君主的权力,而英国人却在限制国王的权力。……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和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了皇权,从法律上确认了“议会主权”原则,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率先实现了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可知,英国的制度创新为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提供了榜样,推动了近代欧洲民主政治的进程。
(2)根据材料二“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和结合所学可知,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期间颁布《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痛斥……暴政”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反抗殖民压迫)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1917年11月7日)晚9时40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空弹射击,发出攻打冬宫的信号。……8日凌晨1时50分,临时政府的成员(除克伦斯基逃跑外)全部被擒。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和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竞争的新模式,所以毛泽东认为俄国十月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4)根据材料四欧共体(欧盟)成员国数量表和结合所学可知,欧共体处于两极格局的国际格局之下。欧盟的出现促进国际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其成员国数量变化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各国应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也各具特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认为中国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故答案为:
(1)文献:《权利法案》。创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意义:为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提供了榜样,推动了近代欧洲民主政治的进程。
(2)运动:启蒙运动。事件: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性质:民族解放战争(反抗殖民压迫)。
(3)事件:俄国十月革命。理解: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竞争的新模式。
(4)格局:两极格局。方向: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
(5)启示:各国应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也各具特色。发展道路:中国应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俄国十月革命、欧盟、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1.(2018·深圳)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必须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是一场资本主义的体制改良运动,罗斯福政府在解救危机的过程中,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发了较大空间。
——摘自《世界历史 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中共中央的哪一项伟大决策?我国“吸收和借鉴……先进经营管理方法”而形成的窗口城市是哪一个?材料二中“新政”特点是什么?在美国实行“新政”的同一时期,为了实现工业化,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答案】(1)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或改革开放);深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实施五年计划。
(2)观点: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论证:中国的改革开放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美国罗斯福新政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从而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结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虽然手段不同,但都借鉴了他国的经济模式,从而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和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0年,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根据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是一场资本主义的体制改良运动,罗斯福政府在解救危机的过程中,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和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上台,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施行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2)结合所学,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如:观点: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论证:中国的改革开放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美国罗斯福新政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从而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结论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虽然手段不同,但都借鉴了他国的经济模式,从而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故答案为:
(1)决策: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或改革开放)。城市:深圳。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措施:实施五年计划。
(2)观点: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论证:中国的改革开放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美国罗斯福新政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从而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结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虽然手段不同,但都借鉴了他国的经济模式,从而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苏联的五年计划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 / 1广东省深圳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
1.(2018·深圳)每年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齐聚陕西,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祭拜的是(  )
A.黄帝 B.蚩尤 C.周武王 D.秦始皇
2.(2018·深圳)为解决表中反映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
人口(万人) 辖郡(个)
中央 450 15
封国 850 39
A.颁布推恩令 B.铸造五铢钱 C.北击匈奴 D.盐铁官营
3.(2018·深圳)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史料能证实丝绸之路存在的是(  )
A. B.
C. D.
4.(2018·深圳)“208年,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攻取荆州、追击刘备,并威胁孙权。刘备和孙权彩纳了诸葛亮的策划,联合起来,抗击曹军。”双方之间爆发的战役是(  )
A.马陵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5.(2018·深圳)下列帝王世系表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熹﹣文成帝拓跋浚﹣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元宠﹣宣武帝完恪﹣教明帝元诩﹣孝建帝元子攸﹣节闵帝元恭﹣废帝元郞﹣孝武帝元修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商鞅变法
C.秦的统一 D.北魏孝文帝改革
6.(2018·深圳)唐朝科举考试的常举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标准是(  )
A.才能学识 B.门第出身 C.财富多寡 D.社会名望
7.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临安“买卖昼夜不绝”,这些历史现象可以归结为一个共同的学习主题。该学习主题是(  )
A.北方农业发达 B.民族政权并立
C.经济重心南移 D.市民文化丰富
8.(2018·深圳)《明太祖实录》记载:“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勉奏,处以重刑。”材料反映了当时(  )
A.文化的专制 B.经济的繁荣 C.君权的强化 D.外交的活跃
9.(2018·深圳)1839年,一位英国人说:“你拿了我的鸦片,我就拿你的岛屿。”次年,英国人发动了(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2018·深圳)“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为追求“财富”,当时的“中国人”创办了(  )
A.安庆内军械所 B.轮船招商局
C.北洋海军 D.京师同文馆
11.(2022八上·潮安期中)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如图①处所示道路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2.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的十七周年纪念日。材料中“……”指代的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B.中国共产党建立
C.遵义会议召开 D.抗日战争的胜利
13.李大钊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受此启发,后来中共领导了(  )
A.义和团运动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4.(2018·深圳)中国共产党曾提出“北上抗日”的口号。这一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  )
A.黄海海战期间 B.北伐战争期间
C.红军长征期间 D.重庆谈判期间
15.(2018·深圳)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下达了《大陆命令第八号》,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这一命令引发的灾难性事件是(  )
A.火烧圆明园 B.旅顺大屠杀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6.(2018·深圳)编口诀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口诀“东北林罗四十七”、“徐州大地显民力”、“北平解放庆胜利”分别对应解放战争时期的(  )
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百团大战、平津战役
D.平津战役、台儿庄战役、辽沈战役
17.民国时期,穿中山装、剪辫子和行握手礼等逐渐成为新风尚。这说明辛亥革命(  )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压迫
C.改良了社会习俗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8.(2018·深圳)下列事件中,为我国“一五计划”顺利实施赢得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的是(  )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胜利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图示法是直观形象的历史学习方法。表中“?”代表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一国两制的构想”
20.分析表中的数据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年份 美国对华出口 (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 (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755 1059
1985年 3855 3840
A.实行赎买政策 B.实现中美建交
C.实行农村改革 D.设立浦东新区
21.(2020九下·平度期中)埃及人说:“人类害怕时间,而时间害怕金字塔。”数千年前建造的金字塔至今仍屹立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2.(2018·深圳)就像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一样,16世纪的意大利是“欧洲的学校”,之所以被称为“欧洲的学校”,是因为意大利(  )
A.发展为罗马帝国 B.传播了基督教
C.开展了文艺复兴 D.确立了共和政体
23.(2018·深圳)《世界历史地图册》呈现了“地圆学说的流行、造船技术的改进、罗盘、指南针的使用”的知识信息。这些知识信息属于新航路开辟的(  )
A.目的 B.条件 C.路线 D.影响
24.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人权宣言》的颁布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物种起源》的出版 D.《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25.(2019·铁西模拟)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这场战争(  )
A.推翻了封建统治 B.稳定了国内秩序
C.废除了奴隶制度 D.确立了华盛顿体系
26.(2018·深圳)“1868年,日本的新兴势力通过战争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之后)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领域全面推进改革。”这次“改革”是(  )
A.法国大革命 B.明治维新
C.百日维新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7.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哪一条约所确立的国际秩序(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九国公约》 D.《联合国家宣言》
28.(2018·深圳)据报道,2018年深圳市48个高考考点均实现了考试全程信息化辅助管理,其中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考场首设人脸识别。这些新技术成果源于(  )
A.科学革命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综合题
29.(2018·深圳)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二:出土于唐朝墓葬的部分文物(如下图)
大食人俑 东罗马金币 非洲黑人俑
﹣﹣摘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胡适、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摘编自《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四: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摘编自《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这一时期各家学派非常活跃,这种局面被称作什么?“他”的学说从哪个朝代开始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列举两例史实证明你的结论。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口号是什么?材料中的“主要撰稿人”对传统文化持什么态度?
(4)材料四提到的“中医药古典文献”众多,其中李时珍的代表作是什么?发现青蒿素时,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我们应该学习屠呦呦的什么精神?
(5)综合上述材料,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谈你的认识。
30.(2018·深圳)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整个欧洲都在加强君主的权力,而英国人却在限制国王的权力。……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摘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摘自《世界历史 九年级上册》教材
材料三:(1917年11月7日)晚9时40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空弹射击,发出攻打冬宫的信号。……8日凌晨1时50分,临时政府的成员(除克伦斯基逃跑外)全部被擒。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摘编自《世界历史 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欧共体(欧盟)成员国数量表
组织 欧共体 欧盟
年份 1967 1973 1986 1993 2004 2013
成员国数量 6 9 12 12 25 28
——摘编自《世界历史 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人通过哪一部法律文献“限制国王的权力”?他们在政治制度方面有什么“重大创新”?依据材料,从欧洲近代化历程看,英国的制度创新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独立宣言》受到哪一运动的思想影响?该宣言发表于哪一历史事件期间?“痛斥……暴政”表明该事件具有什么性质?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毛泽东认为该事件“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材料四中,欧共体处于怎样的国际格局之下?欧盟的出现促进国际格局朝哪一方向发展?其成员国数量变化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
(5)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认为中国应该坚持怎样的发展道路?
31.(2018·深圳)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必须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是一场资本主义的体制改良运动,罗斯福政府在解救危机的过程中,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发了较大空间。
——摘自《世界历史 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中共中央的哪一项伟大决策?我国“吸收和借鉴……先进经营管理方法”而形成的窗口城市是哪一个?材料二中“新政”特点是什么?在美国实行“新政”的同一时期,为了实现工业化,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每年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齐聚陕西,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和结合所学可知,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激战,最后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A项符合题意;
B:蚩尤与题干无关 ,B项不符合题意;
C: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C项不符合题意;
D: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人文初祖”黄帝的主要贡献。
2.【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可知,诸侯王控制的人口超过了中央政府,严重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统治。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其他子弟,封国势力越来越小,使汉武帝不费一兵,就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A项符合题意;
B:铸造五铢钱是为了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B项不符合题意;
C:北击匈奴是军事方面的措施,C项不符合题意;
D:盐铁官营是为了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着重把握汉武帝加强地方控制的措施。
3.【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A:河姆渡出土的骨耜,与丝绸之路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半坡出土的纺轮,与丝绸之路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陕西出土的秦兵马佣,与丝绸之路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从中国的长安出发,向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最后到欧洲。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新疆出土的东汉丝袜能证实丝绸之路的存在,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和影响。
4.【答案】D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A:公元前343年,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田盼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魏国派太子申来抵挡,在马陵全军覆没,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了霸主地位,A项不符合题意;
B: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秦国军队在赵国的长平附近,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最终秦国获胜。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持续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也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加速了秦国的统一进程,B项不符合题意;
C: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208年,曹操新自率领大军南下,攻取荆州、追击刘备,并威胁孙权。刘备和孙权彩纳了诸葛亮的策划,联合起来,抗击曹军。”可知,208年,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在赤壁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曹操带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赤壁之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5.【答案】D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A: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这种制度称为分封制,A项不符合题意;
B: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发展成为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B项不符合题意;
C: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帝王世系表和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这一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影响。
6.【答案】A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唐朝科举考试的常举科目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可知,唐朝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标准是才能学识,A项符合题意;
B: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选拔人才标准是的门第出身,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涉及财富多寡,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涉及社会名望,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7.【答案】C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临安“买卖昼夜不绝”,这些历史现象可以归结为一个共同的学习主题。该学习主题是经济重心南移。宋代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推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商业尤为发达,当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城内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C项经济重心南移是题干的学习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时间与表现。
8.【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A:题干未涉及文化的专制,A项不符合题意;
B:题干未涉及经济的繁荣,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勉奏,处以重刑”和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为了强化皇权,稳固统治,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C项符合题意;
D:题干未涉及外交的活跃,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明朝君主权力加强的表现及影响。
9.【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1839年”“你拿了我的鸦片,我就拿你的岛屿。”和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侵略我国,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符合题意;
B:英法等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年,英舰袭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项不符合题意;
C: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日本强迫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项不符合题意;
D: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1901年,英美等11国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0.【答案】B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A:安庆内军械所是军事工业,与“财富”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和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民用工业,B项符合题意;
C:北洋海军与“财富”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京师同文馆与“财富”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准确识记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11.【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资产阶级进行了改良和革命两条道路,而改良道路走不通,最终选择革命道路,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D符合题意;
图中人物是资产阶级,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A不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进行的,与图中人物不一致,B不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进行的改良道路,而图中已显示此路不通,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辛亥革命,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2.【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中共一大即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出席会议的有各地共产党小组推举的12名代表和陈独秀的代表包惠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大会讨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党的基本任务、党的组织原则的问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书记,李达任宣传主任,张国焘任组织主任。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1938-17=1921年。故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的十七周年纪念日。”材料中“……”指代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
B项中国共产党建立是题干材料中“……”指代的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1938年”“十七周年纪念日”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3.【答案】D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李大钊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受此启发,后来中共领导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认真分析中国的形势,当机立断,向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李大钊的评述为依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4.【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A: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黄海海战期间中国共产党还未出现,A项不符合题意;
B:北伐战争期间的口号是“打到列强,除军阀”,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所以“北上抗日”的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红军长征期间,C项符合题意;
D: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重庆谈判在1945年8月至10月期间,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红军长征的内容以及影响。
15.【答案】D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A: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A项不符合题意;
B:1894年11月21日,日寇攻陷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血腥屠杀当地中国人近两万人,全城仅存36人。守将徐邦道孤车迎战血战四天,B项不符合题意;
C:1937年日本借口士兵失踪,进宛平城搜查被拒,炮轰我军驻地。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1937年12月1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克敌国首都”和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南京大屠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掌握南京大屠杀的时间、数字及影响。
16.【答案】A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东北林罗西十七”、“徐州大地显民力”、“北平解放庆胜利”和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1948年9至11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率先发起了辽沈战役,沈阳解放,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这次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开始取得数量上的优势。1948年11至1949年1月,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下,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发起了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东部全歼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和渡江战役奠定了基础。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领导下进行平津战役,在天津解放后,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所以“东北林罗西十七”、“徐州大地显民力”、“北平解放庆胜利”分别对应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A项符合题意;
B: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B项不符合题意;
C: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在彭德怀的领导下对日军发动了的一场大规模进攻。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不符合题意;
D:1938年春,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在台儿庄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解放战争的重大事件以及意义。
17.【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分析】民国时期,穿中山装、剪辫子和行握手礼等逐渐成为新风尚。这说明辛亥革命改良了社会习俗。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但传统习俗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
C项改良了社会习俗是题干材料说明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表现的识记能力。
18.【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A: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B项符合题意;
C: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项不符合题意;
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的意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准确识记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知识。
19.【答案】D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故表中“?”代表的是“一国两制的构想”。
D项“一国两制的构想” 是题干表中“?”代表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香港、澳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20.【答案】B
【知识点】中美建交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图片所示,中美贸易相互出口激增是1980后,联系中美关系变化,说明受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的影响。
B项实现中美建交是导致题干表中的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及学生对图片信息的理解能力,抓住材料图片的时间和中美出口变化再联系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进行判断。
21.【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位于尼罗河流域。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
22.【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分析】A: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共和国由此进入帝国时代,A项不符合题意;
B: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16世纪的意大利是‘欧洲的学校’,之所以被称为‘欧洲的学校,”和结合所学可知,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开始,持续了近三百年,几乎蔓延到西欧所有的国家。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倡导人文主义,C项符合题意;
D: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核心思想、实质和历史影响。
23.【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A:题干未涉及新航路开辟的目的,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世界历史地图册》呈现了‘地图学说的流行、造船技术的改进、罗盘、指南针的使用’”和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狂热追逐财富的梦想推动欧洲人要到海外去获取黄金等各种财富,而15世纪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使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价格猛涨,欧洲人希望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路。地图学说的流行、造船技术的改进、罗盘、指南针的使用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B项符合题意;
C:题干未涉及新航路开辟的路线,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涉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条件,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
24.【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以及意义的识记能力。
25.【答案】C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这场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1861年南方挑起了内战。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内战,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对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的掌握。
26.【答案】B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A: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1868年,日本的新兴势力通过战争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之后)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领域全面推进改革。”和结合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B项符合题意;
C: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变法持续103天失败,也称“百日维新”,C项不符合题意;
D: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结果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加盟国分离趋势加剧,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27.【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解析】【分析】1931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打破了《九国公约》所确立的国际秩序。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补充,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C项《九国公约》所确立的国际秩序被九一八事变打破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九国公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8.【答案】D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A:科学革命与题干“人脸识别”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B项不符合题意;
C: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首设人脸识别”和结合所学可知,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
29.【答案】(1)孔子;百家争鸣;西汉(或汉朝)。
(2)唐朝中外交流繁盛;①唐朝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畅通、繁盛,各国使臣、商人、学者云集长安,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②日本先后派十三批遣唐使来华;③中国杰出的僧人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等。
(3)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否定态度。
(4)《本草纲目》;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不畏困难、勇于创新。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先辈们汗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发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鉴真与玄奘;屠呦呦及青蒿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明朝的科技名著——《本朝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思想核心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和见解,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当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朝所推崇。
(2)根据材料二“出土于唐朝墓葬的部分文物”和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畅通、繁盛,各国使臣、商人、学者云集长安,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日本先后派十三批遣唐使来华;中国杰出的僧人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等。
(3)根据材料三“《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胡适、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和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他们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根据材料“他们……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可知,胡适、鲁迅等人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
(4)结合所学可知,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重要地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发现青蒿素时,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我们应该学习屠呦呦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先辈们汗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发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故答案为:
(1)人物:孔子。局面:百家争鸣。朝代:西汉(或汉朝)。
(2)反映:唐朝中外交流繁盛。举例:①唐朝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畅通、繁盛,各国使臣、商人、学者云集长安,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大都市;②日本先后派十三批遣唐使来华;③中国杰出的僧人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等。
(3)历史事件:新文化运动。口号:民主、科学。态度:否定态度。
(4)代表作:《本草纲目》。成果: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精神:不畏困难、勇于创新。
(5)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先辈们汗水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发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点评】本题以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为依托,考查了孔子、百家争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唐代对外开放、新文化运动、明朝科技成就、屠呦呦的优秀品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抓住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回答。
30.【答案】(1)《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提供了榜样,推动了近代欧洲民主政治的进程。
(2)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民族解放战争(反抗殖民压迫)。
(3)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竞争的新模式。
(4)两极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
(5)各国应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也各具特色;中国应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战后的欧洲的联合;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当时整个欧洲都在加强君主的权力,而英国人却在限制国王的权力。……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和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明确限制了皇权,从法律上确认了“议会主权”原则,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率先实现了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可知,英国的制度创新为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提供了榜样,推动了近代欧洲民主政治的进程。
(2)根据材料二“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言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和结合所学可知,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期间颁布《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独立宣言》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痛斥……暴政”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反抗殖民压迫)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1917年11月7日)晚9时40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空弹射击,发出攻打冬宫的信号。……8日凌晨1时50分,临时政府的成员(除克伦斯基逃跑外)全部被擒。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和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竞争的新模式,所以毛泽东认为俄国十月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4)根据材料四欧共体(欧盟)成员国数量表和结合所学可知,欧共体处于两极格局的国际格局之下。欧盟的出现促进国际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其成员国数量变化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各国应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也各具特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认为中国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故答案为:
(1)文献:《权利法案》。创新: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意义:为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提供了榜样,推动了近代欧洲民主政治的进程。
(2)运动:启蒙运动。事件: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性质:民族解放战争(反抗殖民压迫)。
(3)事件:俄国十月革命。理解: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竞争的新模式。
(4)格局:两极格局。方向: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
(5)启示:各国应国情不同,发展道路也各具特色。发展道路:中国应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俄国十月革命、欧盟、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1.【答案】(1)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或改革开放);深圳;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实施五年计划。
(2)观点: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论证:中国的改革开放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美国罗斯福新政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从而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结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虽然手段不同,但都借鉴了他国的经济模式,从而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和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0年,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根据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是一场资本主义的体制改良运动,罗斯福政府在解救危机的过程中,摒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和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上台,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施行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2)结合所学,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如:观点: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论证:中国的改革开放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美国罗斯福新政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从而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结论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虽然手段不同,但都借鉴了他国的经济模式,从而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故答案为:
(1)决策: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或改革开放)。城市:深圳。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措施:实施五年计划。
(2)观点:不同社会制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论证:中国的改革开放借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美国罗斯福新政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从而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结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虽然手段不同,但都借鉴了他国的经济模式,从而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苏联的五年计划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