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土地的誓言(课件+学案+课文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9.土地的誓言(课件+学案+课文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08 15:30:10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展示收集到的有关“端木蕻良”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示例:相关故事:
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形成于30年代中期。他们有的未正式加入“左联”,但其创作实际上构成“左联”文学的一部分。正是他们,开创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合为一体,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年9月—1996年10月),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原名曹汉文,后改名曹京平,笔名端木蕻良。出版了长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和戏曲剧本等十几部,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散文、论文、序跋、评论、戏剧、戏曲、杂文、诗歌、旧诗词等共千余万字,书画作品多幅,是我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等。本文作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
写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美文导读: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作者这种情绪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热血的沸腾。
眷念乡土,这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念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
这篇课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
激情导入:
9.土地的誓言flash视频素材.swf
二、认定目标:
1.学习文中呼告、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理解文中的关键意象和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独特的抒情风格。
3.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浓烈的思乡爱国的思想感情。
三、夯实基础:
1.给加色字注音:
炽痛( ) 嗥鸣( )
斑斓( ) 谰语( )
怪诞( ) 亘古( )
默契( ) 田垄( )
蚱蜢( ) 镐头( )
污秽( )
chì
háo
lán
lán
dàn
gèn

lǒng
zhà měng
gǎo
wū huì
炽痛:
嗥鸣:
斑斓: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蜢:
污秽:
2.解词:
热烈而深切。
(野兽)大声嚎叫。
灿烂多彩。
没有根据的话。
奇怪,古怪。
远古。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地说出而彼此却有了一致地了解。
在耕地上培成的一行的土埂,在上面种植作物。
昆虫,像蝗虫,常生活在一个地区,不向外地迁移,是害虫。
肮脏的东西。
四、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flash朗读和音频朗读任选)
9.土地的誓言flash朗读.swf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
问题探讨:
1.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吗?如果不是,该如何理解?
不是。这一标题比较独特,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2.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第一:“我要回去!”
第二:“我要战斗!”
3.文章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
景物、物产: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煤块、赤色的足金、悠远的车铃,等等。
有必要,删去不好。因为这些都是关东大地的代表事物,代表着关东大地的特征,它可以使读者充分了解关东大地,感受关东大地的美丽富饶,也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
4.“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含义: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即将喷涌而出。
喻指: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如沸腾的岩浆一般的思乡之情。
5.“埋葬”是用于死的事物。而文中却说“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难道我的欢笑已经死了吗?改成“飘荡、回响”好不好?
是的,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
改成“飘荡、回响”不好,因为用“飘荡、回响”表达不出作者的凄苦、悲愤之情。
6.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而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其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7.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渐趋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8.说说本课写法上的艺术特色。
叙述与抒情相结合——形成文章的波澜起伏,节奏鲜明。
运用排比——连用“当我……”把各种有意味的事物组成一个个画面,电影似地展现出关东大地的丰饶美丽,造成一种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运用比喻——“地层里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的血液一样”,使“关东大地”有了生命,有了感情,可以像人一样召唤我,激励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让感情愈发强烈。
运用呼告——“她”变为“你”的人称转换,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情感从平稳上升到激动,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二、把握主旨:
作者以倾诉式的语言,抒发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对美好家园,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三、拓展延伸:
1.作者端木蕻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家乡永远是一个人灵魂的寄宿之地,那么请你用一句五言古诗概括家乡在一个人生命旅途中的无可替代。
示例:
月是故乡明。
2.学唱歌曲《松花江上》,进一步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歌曲:松花江上mp4.mp4
3.课后写一篇短文,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表达出你对故乡的情感。字数不限。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9.土地的誓言》学习方案
辽宁省丹东东港市黑沟学校 乔德生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收集有关“端木蕻良”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年9月—1996年10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原名曹汉文,后改名曹京平,笔名端木蕻良。出版了长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和戏曲剧本等十几部,在海内外报刊上发表散文、论文、序跋、评论、戏剧、戏曲、杂文、诗歌、旧诗词等共千余万字,书画作品多幅,是我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代表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等。本文作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21cnjy.com
写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美文导读: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热情。作者这种情绪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热血的沸腾。www.21-cn-jy.com
眷念乡土,这是一种具有共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念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
这篇课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激情导入:
听唱歌曲《松花江上》,谈感受。
二、认定目标:
1.学习文中呼告、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理解文中的关键意象和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独特的抒情风格。
3.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浓烈的思乡爱国的思想感情。
三、夯实基础:
初读(预习)课文,扫清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炽痛( ) 嗥鸣( ) 斑斓( ) 谰语( )
怪诞( ) 亘古( ) 默契( ) 田垄( )
蚱蜢( ) 镐头( ) 污秽( )
2.解词:
炽痛:
嗥鸣:
斑斓: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蜢:
污秽:
四、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1.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吗?如果不是,该如何理解?
2.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
3.文章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
4.“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21·世纪*教育网
5.“埋葬”是用于死的事物。而文中却说“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难道我的欢笑已经死了吗?改成“飘荡、回响”好不好? www-2-1-cnjy-com
6.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2-1-c-n-j-y
7.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2·1·c·n·j·y
8.说说本课写法上的艺术特色。
二、把握主旨:
作者以倾诉式的语言,抒发了“九·一八”事变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对美好家园,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深深眷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拓展延伸:
1.作者端木蕻良以倾诉式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言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家乡永远是一个人灵魂的寄宿之地,那么请你用一句五言古诗概括家乡在一个人生命旅途中的无可替代。
2.学唱歌曲《松花江上》,进一步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课后写一篇短文,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故乡,表达出你对故乡的情感。字数不限。
教学反思:
《9.土地的誓言》学习方案参考答案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示例:相关故事:
东北流亡到上海及关内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些青年作者,如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人,习惯上被称为“东北作家群”,形成于30年代中期。他们有的未正式加入“左联”,但其创作实际上构成“左联”文学的一部分。正是他们,开创了抗日文学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合为一体,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地方风格,令人感奋。
二、认定目标:略
三、夯实基础:
1.给加点字注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四、整体感知: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 http: / / www.21cnjy.com )
5.“埋葬”是用于死的事物。而文中却说“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难道我的欢笑已经死了吗?改成“飘荡、回响”好不好? 21教育网
是的,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
改成“飘荡、回响”不好,因为用“飘荡、回响”表达不出作者的凄苦、悲愤之情。
6.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21·cn·jy·com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而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其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二、把握主旨:略。
三、拓展延伸:
1.作者端木蕻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了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家乡永远是一个人灵魂的寄宿之地,那么请你用一句五言古诗概括家乡在一个人生命旅途中的无可替代。
示例:月是故乡明。(答案不唯一,意对即可)
2.略。
3.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7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