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认识
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整数(第40-4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整数,小数、正负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熟练地读、写数,并进行数的改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复习方法,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数的意义及多位数的读写法,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谈话激趣。
谈话主题:日常生活中的整理话题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教师及时渗透整理的意义及整理方法。
迁移导课。
师:生活中我们很多地方用到了整理,整理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这节课我们共同整理和复习有关数的基础知识。(板书课题)
二、回忆整理,沟通联系。
1、数的搜集。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数呢?
学生回忆搜集学过的数(随着学生回忆屏幕上显示:整数、小数、自然数、正数、负数……)
分类整理。
师:大家还记得这些数的意义吗?咱们看着大屏幕,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各小组在班上交流,然后独立完成书38页第1题,集体证正。
3、数的读写和改写。
小组探究,共同参与
学生自己举例,出示多位数,提出问题考考大家。
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辩论、相互评价,完成知识构建。
综合练习,加深理解。
填空:(1)在0、8、-15、10、3.15、-3.7、0.43中( )是自然数,( )是小数,( )是整数,( )是正数,( )是负数。
(2)九亿六千万四百三十写作( ),四舍五入到亿位记作( )。
(3)二百零七零零四写作( )
(4)53005300读作( )
(5)3.92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
四、总结全课学习情况。
五、作业。
教科书39—40页3、4、5题。
[板书设计]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整理和复习(第45-4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更深地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变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比较和找规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交流—总结、梳理—综合练习”,找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完成知识构建,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复习数学方法和思想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对分数、百分数、小数互化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复习整理,沟通联系。
1、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
提问:怎样能很快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引导学生观察0.25—25%、1.4—140%、0.123—12.3%)
小结:小数化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就可以了。
2、把27%、124%、0.4%化成小数。
让学生自由做,交流自己的意见。
归纳: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去掉百分号,同时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行了。
3、比较百分数和小数的变化方法,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4、把3/4、1/6、13/5化成百分数。
学生练习后,归纳方法: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17%、40%、12.5%化成分数
提问:①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
②当百分数的分子部分是小数时,怎样将它化成分数?
回答问题后小结。
比较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1/2、1/4、0.51、0.304、7/20、21/3、1
2、把下面各数化成分数或整数。
0.4、8%、12.5%、0.36、1.5、0.65、600%
3、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8.5% 0.85 5/6 9/11 0.805
四、总结并质疑问难。
五、作业。
1、教科书40页6、7、8题。
2、教科书51页题1。
[板书设计]
第3 课时
[教学内容] 数的整除整理和复习(第5-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数的整除有关概念,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
结合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
在整理中构建数的整除的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结合情境,搜集概念。
师:今天一共有多少位同学来这里和老师一起学习?
生:40位同学。
师:40位同学又分5个学习小组,哪位同学能用数的整除的知识说说40与5的关系?
生:40能被5整除。
生:5是40的约数。
生:40和5的最小公位数是40,最大公约数是5。……
师:刚才大家说的很好,说到了整除、倍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同学们再想一想,在数的整除里,除了这几个概念外,我们还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生:整除能被2、3、5整除的特征,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变质数、奇数、偶数。
二、叙述概念意义,梳理知识网络。
(1)学生在小组内通过相叙述,质疑问难等方式回忆概念的意义。
(2)学习复习完后各组互派代表相查概念的掌握情况,并向老师汇报抽查结果。
2、梳理知识网络。
(1)小组活动。
师:从同学们反馈情况来看,各小组这些复习概念较好,但数的整除里知识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和区别呢?请同学们动手整理一下。
对比交流。
抽一小组在黑板上整理,然后各小组表示。
师:通过展示,你们认为哪种观点有道理呢?
各小组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后,都说出了道理。
下面看到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网络图。
师:通过网络图更清楚地知道,在整除的前提下产生了一对概念—倍数、约数、倍数下面又产生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约数下面又产生了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从分析自然数的个数又引入了质数合数的概念;能被2、3、5整除的数一定是2、3、5的倍数,从能被2整除的这个角度,出现了奇数偶数概念。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所以互质数与公约数有联系。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在56□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它能被3整除,又能被2整除。
2、填空。
(1)在1~20中是偶数的有( )是奇数的有( ),是质数的有( ),合数的有( )
(2)如果a、b两数互质,那么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如果a是b的倍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18和24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概念?
2、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北师大版总复习P41,第11题、第12题P52、9题。
第 4课时
[教学内容] 常见的量(第5-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明确常用的计量单位及进率。
[教学难点]
进一步建立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王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请看大屏幕。(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今天是2009年2月29日。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然后就背起了2000千克重的书包,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上了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200千克重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踢得真过瘾!
师:你们笑什么?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常见的量)
师:那请同学们找找这则日记中有哪些常见的量呢?(时间、长度、质量、体积)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
师: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你们预习的时候是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整理呢?现在请你拿出预习时做的整理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补充、完善。
(一)小组合作(学生自主讨论、复习)
(1)你整理了什么单位,是计量什么用的?
(2)常用单位有哪些?进率各是多少?
(3)特别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地方?
(二)汇报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讲解计量单位的进率和意义。并适当板书,老师作点拨处理,强调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对发言同学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每个小组汇报一种量)
1、长度。
(1)什么是长度?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3)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用手比划比划)
(4)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2、面积。
(1)什么是面积?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3)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最合适?
(4)它们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2)体积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3)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
(4)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立方厘米=1毫升)
4、质量。
(1)常见单位:克(g) 千克(kg) 吨(t)
(2)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估一估。老师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5、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平年的二月有28日。闰年的二月有29日。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教师补充:季度、旬、星期。
每月分三旬:上旬(1至10日);中旬(11至20日);下旬(21日至月底)。
(三) 讲解说明,总结规律
师:同学们整理得都很好,也很全面,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单位间都有进率,这么多进率,我们怎么记住它们呢?
长度:除1千米=1000米以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面积:除1公顷=10000平方米以外,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体积(容积):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质量: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时间:除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以外,其余都很特殊。
(四)名数的改写
师: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同一种量的不同计量单位进行改写。同学们还记得怎样改写吗?
(1) 出示要求:独立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2) 男女生比赛评讲:
由男生和女生自己各推选出一名代表上讲台评讲,比一比谁评讲得更好懂,谁的小技巧更多,同学们可以互相补充。(结果女生赢)
教师补充:介绍名数、单名数、复名数,引导学生一起归纳改写规律。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数学小考场,解决与生活有联系的问题吧,数学小考场的口号是:联系实际,活学活用,人人动脑,敢想敢说!
四、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完成试题
2.再现课前引入日记。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订正。
数学周记也像王明一样写一段话,其中可以含有一些计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