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溶解
一、科学概念:
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颜色等会有不同,最终会均匀分布。
二、科学探究:
1.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已有知识、经验,能对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作出假设。明确实验的目的、观察的内容。
2.用画图+描述的方法搜集证据。
三、科学思维:
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物质的溶解过程和结果,归纳出不同物质溶解的快慢、颜色、透明度会有不同,最终会均匀分布。
四、科学态度:
对溶解的过程有兴趣,自觉按照计划观察溶解过程,并搜集证据。
五、评价设计:
1.能根据自己的假设进行观察,及时在手册上记录事实。
2.积极主动说出自己的发现和解释。
3.能整理数据,总结出溶解的特征,不同物质溶解快慢的情况。
六、材料准备:
学生(组):量杯200ml水*5杯,白糖(粗颗粒、细颗粒)5克,色素(不同颜色)2克,洗衣粉5克,味精5克,高锰酸钾2g,毛巾1块,秒表1块。
教师:污水桶*1个,备用材料2组。
七、板书设计:
不一样的溶解
快慢 颜色
形状 透明
有的快,有的慢
最终均匀分布在水中
八、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标准
情景引入 猜猜今天我们可能研究什么?它们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导对过程、结果进行预测。 观察桌面的水、白糖、洗衣粉、味精、色素,联想生活和学过的溶解,作出猜想——溶解。推测颗粒的变化、水的颜色变化,溶解过程的快慢...... 说出依据,这些物质遇到水会溶解。有依据的说出自己的观点。
聚焦问题 高锰酸钾在水中会溶解吗?引导对颗粒、快慢、颜色等方面进行假设。 预测高锰酸钾在水中变化的过程和结果。钾颗粒大小、水的颜色、溶解快慢等。 根据经验、知识,主动思考,作出预测。
探究高锰酸钾的溶解 我们观察、记录哪些事实,来证明我们的假设? 观察记录时间、颜色变化、颗粒变化等。因为不知道与其他物质是不是一样,需要记录总时间+分段变化。协商,达成一致。用“扩散”、“均匀”科学词汇描述自己的发现。交流自己的发现。对照协商的内容,反思自己的观察过程 说出用秒表计时。每2分钟记录一次,记录最后的时间按照协商进行实验。主动交流,倾听。使科学词汇。做的好的,画☆1个。没做到的努力争取。
探究其他物质的溶解 白糖、盐的溶解过程和高锰酸钾一样吗?建议先做白糖,在做色素,边做边记录。 小组协商,合作完成白糖、色素、盐等的观察、记录。 按照协商的内容、方法,进行观察。
处理信息 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一样吗?评价。与伙伴的比较、与我们的问题比较,评一评。 从颜色、快慢、结果等视角交流自己的发现。倾听伙伴的研究。比较的方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归纳出溶解的特征——最终均匀分布在水中,归纳出快慢有所不同——有的快,有的慢。小组协商,自己评几个五星,评的依据 依据自己搜集的证据参与交流评价。
总结 不同物质的溶解过程怎样?结果呢?(板书不一样的溶解)·我们最初的猜想、假设的对吗?分析数据,用到了哪些方法。·如果再让你做一次,你会在哪方面改进? 均匀分布,有快、有慢。结果与假设对照,反思假设的依据,如何提高假设的正确度。我们的设计是否可行比较,找出相同与不同。归纳,把共同的现象总结出来。反思改进,说出努力方向。 积极参与总结、自我反思。积极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再做努力的方向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