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08 16:0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课前抢答“八一”建军节来源于:(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B领导秋收起义的人是:( )
A.朱德 B.周恩来
C.毛泽东 D.陈毅C毛泽东决定向农村进军是在:( )
A.南昌起义后 B.八七会议后
C.秋收起义后 D.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会师中,两支军队的领导人有( )
①毛泽东 ②周恩来 ③贺龙 ④朱德 ⑤陈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①③④C中国革命在农村建立的第一个革命
根据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湘赣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B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表述,
正确的是:( )
①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②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④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农村革命根据地图中央左右江鄂豫皖海陆丰湘鄂赣湘赣闽浙赣湘鄂西、湘鄂边、洪湖川陕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红军的反“围剿”:1930年

1933年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毛泽东
(前三次)
周恩来
朱德
(第四次)胜利
博古
李德失败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1933年

1934年100万8万思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客观:主观:敌强我弱“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李德是奥托·布朗在中共党内的名字(“姓李的德国人”),他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德国共产党人.
王 明博 古(秦邦宪)原因:
时间:
出发地点:
人数:一.长征的开始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时间:1934.10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八万人005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1934年10月党中央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意义分别是什么?二.遵义会议:
1、 集中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的军事指挥权,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和周恩来指挥。时间:1935.1内容: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意义:
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005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吴起镇红军三渡赤水的渡口红军一渡赤水的渡口渡过金沙江-皎手渡(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了对面的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
——夹金山山顶  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进入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爬雪山草地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比雪山更可怕的死亡地带,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脚踏上人就陷下去.但是红军没被困难吓倒继续前进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   首先是行难。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二怕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过河。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有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 草地 其次是食难。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还有那么长的路程怎么办?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这就要学会辨别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苦。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将别人屙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或者自己屙出来的,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吃是这样,喝也是这样。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草地再次是御寒难。草地天气,一日三变,温差极大。早上,太阳出得晚,很冷;中午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铺天盖地而来,或者雾雨朦胧;夜间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冻得人们瑟瑟发抖。还有宿营难。草地净是泥泞渍水,一般很难夜宿。有时晚上风雨交加,用树枝架起的油布,既遮不住风雨,也挡不住寒冷,就会在风雨淋浇之下熬过一夜。在草地里露宿还担心睡着后,跌倒或滚到深水泥沼里去,这样就没命了。草地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答:自然条件恶劣,粮食和衣物缺乏等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到达陕北的红1方面军一部到达陕北的红2方面军一部到达陕北的红4方面军一部会宁会师楼 长征是中国军事史上一次悲壮的战略大转移。中央红军离开瑞金的时候,有浩浩荡荡的八万六千人,可是一年后到达陕北的,只有摇摇晃晃的六千人。红二军团、红五军团、红六军团……红军长征开始时的二十多万人,绝大多数人没有冲出绝境,没有看到胜利的时刻。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中国人民宣传了红军的主张;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长征结束,新的革命形势就开始了。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在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前,红军受到哪些挫折?遵义会议后,红军取得哪些重大胜利?说明了什么?挫折: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长征初期受挫,渡过湘江,人员已损失过半。
胜利: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胜利会师。
说明了遵义会议前左倾错误在党内占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正确路线。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想一想瑞金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在会宁顺利会师重走长征路数字长征 ●长征,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总行程6.5万余里。红军先后跨越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有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过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四路红军长征出发前约有20万兵力,到达陕北时只剩五六万人。长征途中先后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牺牲营以上干部约430人,其中师职干部约80多人。
●长征中,红军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在中央红军368天的行军途中,15个整天在打大决战,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
●长征途中,红军师以上干部的年龄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以长征开始时计算他们的平均年龄,9位元帅为36.5岁,8位大将为31.7岁,48位上将为25.9岁,15位中将为23.8岁。坚强的记忆主峰海拔4950多米的夹金山,被当地藏族同胞视为“连鸟儿也难以飞过”的神山,也是长征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1师4团作为全军先遣队来到夹金山下,拉开了长征路上最为悲壮的行程的序幕。 战士身着破烂的单衣,打满血泡的脚上缠着干树皮,人都很瘦,差不多皮包骨头了。实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挤在一起。继续行军时,总有一些战友再也不能起来。有一天,19岁的郝毅实在走不动了,朦胧间看见前面有一块大石头,就把小包袱放在上面,想坐下来歇息一会儿。谁知,刚一坐下,大石头就歪倒了――原来是前面部队牺牲的战友,身子已经僵硬了。
(1)看地图,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
(2) 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的位置。
(3) 找出中央红军长征中渡过哪些江河?发生了什么事情?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分属于四川和西藏)甘肃、陕西共计11个省。对应训练河流名称
湘江
乌江
赤水河
与敌人打过一场恶仗,损失惨重。
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包围。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金沙江
大渡河
发生事件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毛泽东这首诗中出现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应学习这首诗所表现的什么?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出现了很多错误,经受了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4年14年转折点巩固练习1、红军长征开始的目的是( )
A进行战略转移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北上抗日, D分化国民党
2、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
A党的工作中心转移, B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C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转移, D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转移
3、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分别是( )
A1933年10月,1935年10月。B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C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D1935年10月,1936年10月
4、请把下列长征中的事件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 )
1、强渡乌江: 2、渡过湘江; 3、抢渡大渡河
4、四渡赤水; 5、巧渡金沙江;
A:12345 B:21435 C:21453 D:25143
ABCC中考题你会做吗?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重走长征路,实地考察红军的革命足迹。他们应该选择的正确路线是 ( )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会宁
B、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
C、遵义—瑞金—泸定桥—赤水河—会宁
D、会宁—遵义—赤水河—瑞金—泸定桥
小意思我能做!B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奋进......学以致用,读史修德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生活
中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长征的原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江西,福建出发渡过湘江抢渡乌江,攻占遵义长征开始初期受挫召开遵义会议历史转折冲出重围长征的历程长征的意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时间内容意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