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桥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桥
今天我们说的这座桥,一座没有钢筋水泥的桥,但却是一座无比神圣的桥,一座令人震憾的桥,它是一座生命桥。
新课导入——题目《桥》的思考
整体感知—— 作家作品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出生,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作家、记者,现任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家园笔记》,中篇小说集《大厂》,短篇小说集《绝唱》等。
1.会写本课“咆、哮”等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重点)
3.了解小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难点)
学习目标
哮
嗓
淌
哑
揪
呻
废
咆
páo
xiào
sǎng
tǎng
yǎ
jiū
shēn
fèi
我会写
清瘦 沙哑地喊 冷冷地说
惊慌 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这篇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
呻吟:
祭奠: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咆哮:
势不可当:
狞笑:
形容人暴怒喊叫或水流奔腾的巨大声响。
形容来势十分迅猛,不能抵挡。
凶狠恶毒的笑。
指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或者发出像叹气的声音。
为追念死者并安抚其在天之灵而举行仪式。
咆哮——怒吼 狂奔——奔腾
惊慌——惊恐 拥戴——拥护
沙哑——嘶哑 放肆——肆意
祭奠——祭祀 乱哄哄——闹哄哄
跌跌撞撞——踉踉跄跄
词语对对碰
近义词
反义词
黎明——黄昏 惊慌——镇定
拥戴——唾弃 清瘦——丰满
沙哑——清脆 放肆——约束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第1 ~4自然段):写黎明时分,村庄突然遭遇洪灾,木桥成了人们唯一的求生之路。
第二部分(第5 ~13自然段):写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老汉先人后己,冷静地组织村民撤离。
第三部分(第14 ~23自然段):写桥塌了,老汉以身殉职,小伙子也失去了生命。
第四部分(第24 ~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读一读。
走进洪水,体会情境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聚焦环境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像泼。像倒。
四个字,两句话,句子虽然简洁,却让我们感受到这场雨下得很大,大得就像水从天上泼下来,而且很急,急的就像水从天上倒下来。看来简洁的语言能给人丰富的想象。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你感受到了洪水的什么特点?
猛烈
疯狂
想着画面,身临其境齐声朗读这一句,感受洪水的凶猛。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拟人
把洪水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洪水肆虐凶猛的特点。
发现山洪来袭,人们有哪些表现?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恐惧
惊慌
文中除了描写环境(山洪、雨水)的句子,还描写了桥,桥成为了唯一的逃亡之路?
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桥?
窄窄的木桥
不结实的木桥
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
····················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读第7~13自然段,质疑、交流。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
一座山
比喻
沉着、镇定
有威严
对比
村民
你拥我挤 疯了似的
跌跌撞撞 乱哄哄
老汉
站着 不说话
盯着 像一座山
为什么说“像一座山”?
靠山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为什么党员要排在后面?
党员是群众的榜样
群众的利益放第一
先人后己
语言描写
这三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这几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感叹句加强语气
简短有力
渲染紧张的气氛。
突出老汉镇定、果断的形象。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冷冷”一词表现了老汉的沉稳和他在群众中的威信,也表现了对一些人的蔑视。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冲、揪、吼”“像只豹子”准确的写出了老汉的动作果断,不容置疑,可以老汉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还要这样做,表现了老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为什么老汉现在要小伙子快走?
在最后关头,老支书把生的机会让给儿子,表现了如山的父爱。说明老支书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也是一个舐犊情深的好父亲。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你能读懂老汉看似矛盾的行为吗?
老汉毫不犹豫地把小伙子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后面去,后来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推”与“揪”相反,老汉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浓浓的真情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同学们我们现在用悲痛的心情来读第25-27自然段,认真地体会一下老奶奶的心情。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老汉用生命换来的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课文主要写的是老汉,课题却用“桥”,你怎么理解?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黎明,一个小山村在( )时,大家蜂拥到一座窄桥前,紧急关头,老村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 )过桥,由于山洪来势凶猛,父子俩最终( )。
组织村民排队
山洪爆发
被洪水卷走
桥
突遇山洪
疏导撤离
桥塌人亡
舍己为人
不徇私情
捐躯筑桥
祭奠英灵
板书设计
一、用“√”标出变色字的正确读音。
课堂演练
肆虐(sì shì) 揪心(qiū jiū)
吞没(mò méi) 流淌(tǎng tàng)
逼近(bī bí) 呻吟(shēn shén)
√
√
√
√
√
√
1.为追念死者并安抚其在天之灵而举行仪式。( )
2.病痛时的低哼声。( )
3.任意作为,不加拘束。( )
4.形容走路摇晃不稳,像要跌倒的样子。( )
祭奠
呻吟
放肆
跌跌撞撞
二、根据意思写成语。
三、小说的三大要素是情节、人物、( )。
A.环境
B.对话
C.时间
A
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老汉?
神态
动作
语言
表现了老汉哪些优秀品质?
我看到一位 、 、
、 的老汉。
沉着镇定
临危不惧
无私无畏
舍己为人
布置作业——当堂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