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0 09:57:46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柯城期末)某患者手术需要输血,经检验他是A型血,原则上应给他输(  )
A.A型血 B.B型血 C.O型血 D.AB型血
【答案】A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人类的血型主要有A、B、O、AB四种。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解答】由于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该患者为A型血,故给患者输血应输A型血。
故答案为:A。
2.(2022九上·越城期末)如图是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则箭头下方血管表示动脉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解答】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
故选C。
3.(2023九上·舟山开学考)科学实践探究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下列是小新同学实验后的心得,错误的是(  )
A.收集唾液时,用舌尖抵住上颌齿根,唾液能快速流入试管中
B.观察血涂片时,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中最多的是红细胞
C.可以通过直接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大致比较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D.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先找到毛细血管,然后根据血流方向判断小动脉和小静脉
【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 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我们用低倍物镜找物体,找到后换用高倍物镜仔细观察;血管分为毛细血管、动脉和静脉三种。红细胞单排通过的为毛细血管;血液分流的为动脉;血液汇总的为静脉;
【解答】 A.收集唾液时,用舌尖抵住上颌齿根,唾液能快速流入试管中,正确;
B. 观察血涂片时,直接用低倍镜观察,高倍镜放大的倍数太大了,反而不易观察,错误;
C. 可以通过直接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大致比较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正确;
D. 红细胞单排通过的为毛细血管;血液分流的为动脉;血液汇总的为静脉;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先找到毛细血管,然后根据血流方向判断小动脉和小静脉 ,正确;
故答案为:B.
4.(2022九上·平湖期末)近日,浙江某女孩使用不合格美白面膜后出现持续尿蛋白症状,被确诊为汞中毒。肾脏是汞的主要排泄器官,若摄入大量汞,就会造成肾损伤。汞从脸到达肾脏涉及的主要结构有:①上腔静脉②左心房③左心室④肺动脉⑤肺部毛细血管⑥肺静脉⑦右心房⑧右心室⑨主动脉⑩肾动脉 肾脏毛细血管等,汞经历的顺序应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③②④⑤⑥⑧⑦⑨⑩
C.①⑦⑧④⑤⑥②③⑨⑩ D.①⑦⑧⑥⑤④②③⑨⑩
【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解答】根据体循环和肺循环可以推出汞从脸到达肾脏经历了体循环到肺循环到体循环的过程,所以步骤为①上腔静脉→⑦右心房→⑧右心室→④肺动脉→⑤肺部毛细血管→⑥肺动脉→②左心房→③左心室→⑨主动脉→⑩肾动脉→ 肾脏毛细血管 ;
故答案为:C.
5.(2023九上·柯城期末)如图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心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心肌最发达的是左心室
B.左右心房之间是相通的
C.心脏收缩和舒张时间总是相同
D.房室瓣有利于血液从心室倒流入心房
【答案】A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能够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只能向一个方向开的瓣膜分别隔成上下两个腔,整个心脏可分为四个腔,每个腔都分别与相应的血管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血管)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血管)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血管)相连, 右心房与 上、下腔静脉(血管)相连。心房壁的厚度要比心室壁薄。
【解答】A.心房壁的厚度要比心室壁薄,左心室的厚度大于右心室的厚度。故A正确。
B.心脏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故B错误。
C.心脏收缩和舒张时间是不相同的,成年人心房收缩 1 次一般约需 0.1 秒,舒张 1 次约需 0.7 秒,故C错误。
D.心脏中的血液是从心房流入心室,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2023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是人体的血液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B.若②为肾脏,则血液流经②后,血液中的尿素和氧气明显减少
C.若②为小肠,则血液流经②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减少
D.图中实线为体循环路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中含氧量多的为动脉血,成鲜红色;血液中含氧量少的为静脉血,呈暗红色;
【解答】A.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当血液流经①时,毛细血管与肺部细胞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所以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而不是与氧分离,所以A错误;
B. 肾脏中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若②为肾脏,则血液流经②后,血液中的尿素会进入尿液,氧气供给肾脏处的组织细胞呼吸中,所以尿素和氧气明显减少,B正确;
C. 若②为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血液流经②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多,C错误;
D. 血液中含氧量多的为动脉血,成鲜红色;血液中含氧量少的为静脉血,呈暗红色;图中实线为体循环路径,血液中的氧气供给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将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给血液,所以血液由动脉血到静脉血,D错误;
故答案为:B.
7.(2023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某人因车祸大腿受伤,鲜红的血液喷射而出,请判断受伤的血管及急救时为了止血需绑扎的位置分别是(  )
A.动脉a处 B.静脉a处 C.动脉b处 D.静脉b处
【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时,血液像水珠一样慢慢渗出,静脉出血在远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的纱布包扎伤口;
【解答】从情景可以看出鲜红色的血液喷涌而出,那么可以判断出受伤的是动脉血管,动脉血管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是分支的,动脉出血的特点是:血液鲜红、血液流速快,呈喷射状;所以要绑在靠近心脏的一处,所以在动脉b处进行捆绑,C正确;
故答案为:C.
8.(2023九上·杭州期末)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下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O型血的模型图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A型血含有A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B型血含有B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O型血是没有凝集原的,但是抗A,抗B凝集素都具有;AB型血含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但是不含有凝集素;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A型血含有A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B型血含有B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A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可以发生凝集反应;O型血是没有凝集原的,但是抗A,抗B凝集素都具有,所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2023九上·金华期末)某急需输血的严重贫血患者是A型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只需输入血浆 B.应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
C.以输A型血为原则 D.紧急时可缓慢输入少量AB型血
【答案】C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 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解答】 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A型血以输A型血为原则,是在缺血的情况下可以少输慢输O型血;
故答案为:C.
10.(2023九上·南浔期末)某人因腿部受伤并发炎症,在医院通过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抗生素来消炎,那么抗生素要到达发生炎症的部位,需经过的途径是( )
A.肺循环→炎症部位
B.体循环→炎症部位
C.肺循环→体循环→炎症部位
D.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炎症部位
【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解答】 某人因腿部受伤并发炎症,在医院通过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抗生素来消炎,那么抗生素要到达发生炎症的部位,需经过的途径是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炎症部位;
故答案为:D
11.(2023九上·永康期末)观察心脏结构时,看到心脏瓣膜只向一个方向开放,这样保证血流方向是(  )
A.心室→心房→动脉 B.心房→心室→动脉
C.心房→心室→静脉 D.静脉→心室→心房
【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解答】房室瓣智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智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即心房→心室→动脉;
故答案为:B.
12.(2022九上·舟山月考)在人一生中,心脏为什么可以永不停歇地跳动而不疲劳?以下模型代表心脏一次跳动中心房和心室舒缩时间的关系(每小格代表0.1秒)。从模型中可知,每次跳动中心房和心室同时休息的时间是(  )
A.0.1秒 B.0.4秒 C.0.5秒 D.0.7秒
【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看图分析能力;
【解答】 从模型中可知,心房收缩一次需要0.1秒,舒张0.7秒;心室收缩一次是0.3秒,舒张一次是0.5秒;每次跳动中心房和心室同时休息的时间是0.4秒;
故答案为:B.
13.(2022九上·丽水期末)关于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B.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C.血液呈红色是因为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
D.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多时,会引起贫血
【答案】D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分析作答。
【解答】A: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正确;
B: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所以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运输氧;此外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正确;
C: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正确;
D: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错误;
故选D。
14.(2022九上·西湖期末)某同学因咳嗽、发热到医院就诊,如图是该同学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据此判断该同学可能患有(  )
检查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红细胞计数 3.9 3.5~5.5 ×1012/L
白细胞计数 32.1 3.5~10 ×109/L
血小板计数 160 100~300 ×109/L
血红蛋白 120 110~150 g/L
A.贫血 B.炎症 C.坏血病 D.佝偻病
【答案】B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呈圆球状,唯一有细胞核的血细胞,功能是防御疾病;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解答】白细胞的作用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如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白细胞的正常值为: 3.5~10×109/L,而该患者测定值为 32.1×109/L,偏高,故此人身体有炎症。
故选B。
15.(2022九上·武义期末)饮酒驾车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对酒驾嫌疑人员,交警通常采用检测呼出气体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来判断。若抽血化验,会先用橡皮软管绑住被抽血者的橡皮软管上臂,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驾驶员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肺内气体被排出体外
B.酒精进入人体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大部分可直接被胃吸收
C.抽血时橡皮软管与手掌之间的部分静脉因血量增多而鼓起,有利于扎针
D.若饮酒多或快,酒精会随着血液进入大脑,酒精从肠胃到大脑共2次经过心脏
【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肋间內肌收缩,胸腔变小,胸内气压大于肺内气压,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呼出;小肠是对食物起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解答】A. 驾驶员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腔变小,胸内气压大于肺内气压,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气体被排出体外,正确;
B.胃只能对蛋白质起到初步消化的作用,没有对酒精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作用,所以酒精进入人体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大部分可直接被小肠吸收,所以B错误;
C.扎针是扎在静脉,静脉血管的流动特点是流回心脏,所以抽血时橡皮软管与手掌之间的部分静脉因血量增多而鼓起,有利于扎针,正确;
D. 根据血液循环,酒精先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然后通过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到达右心室,然后从肺动脉出去,经过肺部毛细血管达到肺静脉,在流回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再从主动脉出去,流到大脑处的毛细血管,达到大脑处的组织细胞,所以若饮酒多或快,酒精会随着血液进入大脑,酒精从肠胃到大脑共2次经过心脏,正确;
故答案为:B.
16.(2022九上·柯桥期末)人工心肺机主要由“电动血泵”“氧合器”“热交换器”等部分构成,如图为人工心肺机救治病人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电动血泵相当于人体的心脏
B.血液从上下腔静脉最先回到右心房
C.血液经过B处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变温器可以维持流出体外的血液温度保持正常体温
【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1.呼吸系统由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所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分支所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由许多肺泡构成。
2 .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3.体循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进入肺循环)。
【解答】A:“电动泵”相当于人的心脏,推动血液循环。A处电动血泵相当于人体的心脏,正确。
B:血液流经心脏的顺序如下: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的血液汇流入右心房,血液从上下腔静脉最先回到右心房,正确。
C: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经过B处后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错误。
D:变温器可以维持流出体外的血液温度保持正常体温,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7.(2023九上·上城期末)最近各药店的感冒清等药十分畅销,一般药的外壳都有胶囊,吞服后可缓解头痛、流涕、发热、咽痛(有炎症)等症状。
(1)医生建议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如果血液中   计数超过正常值可服用该胶囊;
(2)胶囊外壳的成分是淀粉,到达胃里   (选填"“能”或“不能”) 被胃液消化;
(3)药品成分最终被   (填器官名称)吸收;
(4)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到达患病部位前,首先到达心脏的   (填心腔名称) 。
【答案】(1)白细胞
(2)不能
(3)小肠
(4)右心房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中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红细胞可以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白细胞可以吞噬各种病毒;血小板具有凝血作用;
【解答】(1)有炎症可以服用该胶囊,炎症的验血指标是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值;
(2)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中被完全消化,所以在胃中不能被消化;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药品成分最终被小肠吸收;
(4)通过体循环,先到达右心房;
故答案为:(1)白细胞(2)不能(3)小肠(4)右心房
18.(2023九上·上城期末)上城区校园里都配置了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如图。用它测量和消除师生的室颤。室颤是指心脏心室壁的心肌快速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颤动。及时消除室颤对挽救生命极其重要。
(1)心脏心肌最发达的是   ;
(2)发生室颤时,心室收缩泵出的血液与正常一样会进入   (填血管类型) ,不会反方向流动的原因是存在   ;
(3)发生室颤时,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可能会导致脑部供血严重不足而危机生命,这与红细胞具有运输   的功能有关。
【答案】(1)左心室
(2)动脉血管;动脉瓣/瓣膜
(3)氧气/氧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心房与心室之间存在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存在动脉瓣;在大的静脉中存在静脉瓣;瓣膜的存在保证了血液单向流动;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1) 心脏心肌最发达的是左心室;因为左心室收缩要将血液压向全身各处;
(2)发生室颤时,心室收缩泵出的血液与正常一样会进入动脉血管, 不会反方向流动的原因是存在瓣膜;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3)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故答案为:(1)左心室(2)动脉血管、动脉瓣/瓣膜(3) 氧气/氧
19.(2022九上·平阳月考)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一个封闭式的循环运输管道。
(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的房室瓣、动脉瓣和静脉瓣,保证了   。
(2)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其特点: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很慢。当血液流经大脑毛细血管时血液的变化是   。
【答案】(1)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不倒流
(2)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的房室瓣、动脉瓣和静脉瓣,保证了血液像一个一个方向流动,不倒流;血液中含氧量高为动脉血,为鲜红色;血液中含氧量低为静脉血,为暗红色;当血液经过除肺部以外的全身毛细血管时,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当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解答】 (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的房室瓣、动脉瓣和静脉瓣,保证了血液像一个方向流动,不倒流;
(2)、因为血液把氧气和营养物质给了大脑中的组织细胞,大脑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给了血液,当血液流经大脑毛细血管时血液的变化是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故答案为: (1)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不倒流; (2) 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20.(2022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微细玻璃管插入肾小体的囊腔中,提取囊内液进行微量化学分析的一种方法。
(1)正常情况下,微细玻璃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经过   作用,这两种成分无法透过。
(2)③的液体中,含有下列哪些成分?________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葡萄糖
【答案】(1)肾小球的滤过
(2)A;B;C;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三个过程。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囊包绕在肾小球外面,与肾小管相连。
【解答】(1)正常情况下,微细玻璃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这两种成分无法透过。
(2)③的液体是肾小球滤过后形成的原尿,不含有血细胞和蛋白质,含有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
故选A B C D。
21.(2022九上·吴兴期末)某校正在开展“急救”项目化学习,小组绘制了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   (填a或c,下同)处止血
(2)若b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应该在   处扎上胶皮管。
【答案】(1)a
(2)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人体的三种血管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需要根据具体血管讲解其特点,这三种血管共同参与了人体的营养供应和气体交换等多种机体必需的过程。
1、动脉:是运送血液的通道,动脉壁较厚,分为三层,即内膜、中膜和外膜,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大动脉中膜具有弹性纤维丰富的特点,有较大的弹性,心脏射血时管壁被动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弹性回缩,能够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中动脉、小动脉的中膜平滑肌具有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收缩或舒张,来改变管腔大小的特点,从而影响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阻力;
2、静脉:是运送血液回心的血管,毛细血管汇合成小静脉,然后逐渐汇合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注入右心房。静脉壁也可以分为内膜、中膜、外膜三层,但其界限不明显,与相应的动脉相比静脉具有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等特点;
3、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静脉末梢的管道,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构成,毛细血管具有数量多、管壁薄、通透性大、管内血流缓慢等特点,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2)动脉的血流速度较快,针刺后容易发生危险;毛细血管的管径太小,不利于刺入;静脉分布较浅,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因此输液时常选用静脉血管。
【解答】(1)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要按压近心端,应马上按压a处止血。
(2)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故应该在a处扎上胶皮管。
22.(2022九上·柯桥期末)在观察“小鱼尼鳞内血液流动”和“血涂片”的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毛细血管是   (选填: “a”或“b”或“c”)。
(2)低倍镜下可观察到红细胞是红色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特点是:   。
【答案】(1)b
(2)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写出其中半句即得分)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1)图甲中a静脉、b毛细血管、c动脉。毛细血管是 b。
(2)图乙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23.(2022九上·柯桥期末)胡盛寿院士及其团队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成功救治多例心衰患者。人工心脏参与人体血液循环的工作方式如图所示。
(1)心脏衰竭会导致血液循环功能减弱或丧失,不能为全身的组织细胞输送充足的   。
(2)旧式人工心脏易造成血栓(血液凝固成块现象),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    (填一种血细胞)的功能,减少血液凝固的发生,进而避免血栓的形成。
(3)图中人工心脏代替了    (填心脏具体的哪个腔)的相关功能。
【答案】(1)氧气和营养物质
(2)血小板
(3)左心室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
【解答】(1)心脏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当心肌收缩和舒张时,可以将血液输出和输入心脏,输出心脏的血液可以为全身组织细胞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当心脏衰竭时,心肌不能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会导致血液循环功能减弱或丧失,不能为全身的组织细胞输送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2)血液中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过多时会形成血栓。旧式人工心脏易造成血栓,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可以避免血栓的形成,说明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血小板的功能。
(3)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起点是左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图中人工心脏代替了左心室的相关功能。
三、实验探究题
24.(2020九上·滨江月考)肥胖容易诱发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合理膳食和体育运动能有效预防肥胖。如图一表示人体内淀粉的利用情况,图二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在小肠中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   。某人血液中的葡萄糖经c、d、e过程后,浓度仍然过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从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是   作用有问题。
(2)近年来,我市推行“阳光体育运动1小时”活动。同学们在校期间都能够在操场上进行各项体育锻炼。
①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图二中的D处于   (填“打开”或“关闭”) 状态。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填字母)。
②运动时,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先后通过图二中的   血管后(填字母),到达肺部毛细血管。请在图三中画出血液流经各血管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W点是起始点)。
【答案】(1)胰液肠液;肾小管的重吸收
(2)关闭;AC;GB
【知识点】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小肠中的肠液和胰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被运至全身各处。当血液流经肾脏中的肾小球时,其中的葡萄糖、尿素、无机盐、水等通过肾小球、肾小囊内壁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接着流入肾小管,肾小管可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重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就形成了尿液被排出体外。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当心房收缩时,其中的血液穿过房室瓣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心室中的血液穿过动脉瓣进入动脉,流向身体各处,然后心房和心室均舒张,动脉瓣关闭,身体各处的血液由肺静脉和上下腔静脉流回心房。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中动脉血由左心室流进主动脉 、各级动脉,再来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静脉血进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右心房中的静脉血进入右心室开始肺循环,由右心室出发的静脉血经肺动脉来到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流入肺静脉回到左心房。
【解答】(1)图一中a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在小肠中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胰液肠液。某人血液中的葡萄糖经c、d、e过程后,浓度仍然过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从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是肾小管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
(2)①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图二中的D动脉瓣关闭,全身各处的血液经肺静脉和上、下腔静脉流回心房。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A主动脉和C肺静脉。
②运动时,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后随着体循环先后通过图二中的G下腔静脉、B肺动脉后,到达肺部毛细血管。
故答案为:(1)胰液肠液;肾小管的重吸收;(2)关闭;AC;GB
25.(2019九上·温州月考)为了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血型的血液互输可能发生血液凝集现象,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原理: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反应,有沉淀产生表示发生血液凝集现象)
表 1 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的凝集现象
  豆浆 淀粉溶液 豆浆和淀粉溶液
碘液 无沉淀 蓝色沉淀 蓝色沉淀
鲜橙汁 橙色沉淀 无沉淀 橙色沉淀
清水 无沉淀 无沉淀 无沉淀
表 2 模拟血型的鉴定
血液 模拟血液 血清 模拟血清
A 型 豆浆 A 型 碘液
B 型 淀粉溶液 B 型 鲜橙汁
AB 型 豆浆和淀粉溶液 AB 型 清水
O 型 ① O 型 碘液和鲜橙汁
(1)表 2 中,①处应填写   (选填“豆浆”“淀粉溶液”“豆浆和淀粉溶液”或“清水”)。
(2)从表 1 可知,表 2 中模拟血清为碘液的血液可以接受模拟血液为   的血型。
(3)从安全输血的角度考虑,大量失血时,仍以输   为原则。
【答案】(1)清水
(2)豆浆、清水
(3)同型血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ABO血型系统,血型不同含有的凝集原不同。A型血中有A凝集原,B型血中有B凝集原,AB型中有A、B两种凝集原,O型中既没有A凝集原也没有B凝集原。凝集原与血细胞会发生相应的凝集反应,题目就是在这个原理之上开展的实验探究。
【解答】(1)O型血红细胞既不含有A凝集原,也不含有B凝集原,根据分析可知,可用清水来表示,所以填写清水;
(2)表2中模拟血清为碘液的血液为A型血,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除了含有相当于B凝集原的淀粉的B型和AB型不能接受其他的,可以接受的就是豆浆和清水。
(3)输血的原则就是输同型血。
故答案为:(1)清水;(2)豆浆、清水;(3)同型血
26.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
请据图答下列问题:
(1)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平静状态下   (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2)一氧化碳轻度中毒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正常情况下   (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3)西藏拉萨市的海拔约为3 600米,浙江沿海平原地区的旅游者到了西藏拉萨,在平静状态下,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   (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4)在某次户外比赛中,甲运动员受伤而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现有乙、丙、丁三人愿意为甲输血,医生用B型血的血清检验4人的血型,结果只有甲、乙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再通过交叉配血试验确定,只有丁能为甲输血,则乙的血型是____。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5)已知每克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能释放16千焦的能量,某举重运动员在一次比赛时,将180千克的杠铃从地面举到2米高处,需消耗的葡萄糖的质量为   克(g取10牛/千克,并设举重的能量全部来自体内葡萄糖的有氧代谢)。
【答案】(1)增高
(2)减小
(3)减小
(4)D
(5)0.225
【知识点】血液循环;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根据血液循环及血液循环过程中气体交换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1)在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的能量多,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是为了给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故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平静状态下增高;
(2)一氧化碳轻度中毒时,一氧化碳与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阻止了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故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正常情况下减小;
(3)由于西藏拉萨市海拔高,空气稀薄,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饱和的比例极小,故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减小;
(4)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结素,而甲、乙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说明甲、乙红细胞中均含有A凝结原,则甲、乙的血型可能为A或AB;丙、丁红细胞未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说明丙、丁红细胞中不含A凝结原,故丙、丁血型可能为B或O型。再通过交叉配血试验确定,只有丁能为甲输血可知,甲的血型一定为A型,丁的血型一定为O型,乙的血型为AB型;
(5)W=GF=mgF
=180kg×10N/kg×2m
=3600J,
3600J÷16000J×1g=0.225g
故答案为:(1)增高;(2)减小;(3)减小;(4)D;(5)0.225。
27.(2023九上·柯城期末)以下是某病人的一张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
No 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No 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1 白细胞计数 11.8 3.5﹣10 ×109/升 5 血小板计数 210.0 100﹣300 ×109/升
2 中性细胞计数 85.0 50﹣70 % 6 淋巴细胞计数 2.1 0.7﹣4 ×109/升
3 红细胞计数 3.0 3.5﹣5 ×1012/升 7 血型 AB    
4 血红蛋白 90 110﹣150 g/升          
(1)护士给病人采血前,先在病人前臂绑上橡皮管,一会儿手臂上鼓起了“青筋”,擦拭酒精后,在前臂抽取血液。请问采集血液的血管是    (填“静脉”或“动脉”)。
(2)根据报告单上的指标,推测该病人可能患有的病症是    。
(3)针对该病人患有的病症,需要对其静脉注射药物。注射的药物,随着血液的循环先进入心脏的 ____。
A.右心室 B.右心房
【答案】(1)静脉
(2)炎症和贫血
(3)B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人体中的血管的类型主要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2)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正常成年人在健康状况下,血液中的血细
胞含量基本稳定。当人的年龄、生活条件等发生改变或患病时,各种血细胞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3)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部分。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解答】(1)静脉是从全身各器官运送血液回到心脏的血管,它的管壁较薄,弹性小,大静脉管腔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采集血液的血管是静脉。
(2)根据报告单上的指标,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值,说明该患者可能存在炎症。同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说明该患者可能存在贫血。因此该病人可能患有的病症是炎症和贫血。
(3)静脉注射药物是通过上下腔静脉进入血液循环,药物会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故答案为:(1)静脉 (2)炎症和贫血 (3)B。
四、解答题
28.(2023九上·金华期末)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标号①~⑧表示人体内相关生理过程,字母A、B、C、D分 别表示心脏四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早晨食用了馒头、鸡蛋和豆浆,馒头的主要营养物质最终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   
(2)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下列不属于排
泄的是
A.① B.⑥ C.⑦ D.⑧
(3)某人患有肠炎,医生给他手臂静脉注射药物,该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    (填字母)
(4)如图能正确表示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是 (单选)
A. B.
C. D.
【答案】(1)葡萄糖
(2)B
(3)A
(4)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含氧量少的血液为静脉血,为暗红色;含氧量多的血液为动脉血,为鲜红色;通过肺循环,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通过体循环,血液经过全身毛细血管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靠近左心房左心室的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靠近右心房右心室的血管中留的是静脉血。
【解答】(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口腔中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
(2)①是排出二氧化碳,⑦是排出多余的水和无机盐,⑧是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所以①⑦⑧ 属于排泄;⑥属于排遗,即是排便的过程;
(3)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注射药物进入上腔静脉,所以先进入A右心房;
(4) 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 ,血液将二氧化碳给了肺泡,排出体外,所以二氧化碳含量变少,D符合;
故答案为:(1) 葡萄糖 (2) B (3) A (4) D
29.(2022九上·衢江期末)下表是某同学的血液常规检验单,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
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红细胞 3.8 3.5~5 ×1012/L 血小板 220.0 100~300 ×109/L
血红蛋白 130 110~150 g/L 血型 A型    
白细胞 13.2 3.5~10 ×109/L        
(1)由该报告单可以判断该同学可能患有   ; 判断的依据是   ;
(2)若该同学的红细胞能与小科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则小科的血型可能是   。
【答案】(1)炎症;其白细胞高于正常值
(2)B型或O型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1)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
(2)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的输给其它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液。
【解答】 (1) 从该同学的血液化验单可以看出其白细胞高于正常值,故有炎症。
(2)该同学的血型是A型,输A型血不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所以小科血液中的血清与该同学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可以判断小科的血型为B型或O型。
30.(2022九上·安吉期末)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人体吸入过多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而中毒,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如图甲是一个指尖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能随时检测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通常在95%以上。)
(1)一氧化碳中毒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头晕和乏力等症状,这是因为血氧饱和度偏低。血氧饱和度是指结合氧浓度,它是衡量血液运输氧气能力的重要指标。结合氧是指 。
A.氧气与白细胞结合 B.氧气与血浆结合
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D.氧气与血小板结合
(2)当人体血氧饱和度过低时,可以借助图乙所示的ECMO技术抢救,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后流回心脏后血液的含氧量增加,这个过程相当于图丙中的   (选填“过程A”或“过程B”)
(3)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医院通常采取让病人进入高压氧舱吸氧的治疗方案,将一氧化碳排出体外。同时为防止脑水肿等并发症,需进行药物治疗,如甘露醇、高渗葡萄糖、利尿剂、地塞米松等,那么这些药物进入体内后到达心脏(如图丙)依次经过的房和室的先后顺序是   (用名称和箭头“→”表示)。
【答案】(1)C
(2)过程A
(3)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1)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结合为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液中的结合氧就是指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2) 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药物经过心脏的路径: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解答】(1)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结合为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液中的结合氧就是指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2)图丙中的A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表示肺循环。B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表示体循环。血液离开身体进入ECMO管道,它就被泵入一个氧合器,或人工“肺”,在那里氧气(好空气)被加入血液,二氧化碳(坏空气/废气)被去除。然后加热处理过的血液,再回到病人体内。相当于图丙中的A。
(3)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故药物经过心脏的路径: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九上·柯城期末)某患者手术需要输血,经检验他是A型血,原则上应给他输(  )
A.A型血 B.B型血 C.O型血 D.AB型血
2.(2022九上·越城期末)如图是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则箭头下方血管表示动脉的是(  )
A. B.
C. D.
3.(2023九上·舟山开学考)科学实践探究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下列是小新同学实验后的心得,错误的是(  )
A.收集唾液时,用舌尖抵住上颌齿根,唾液能快速流入试管中
B.观察血涂片时,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中最多的是红细胞
C.可以通过直接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大致比较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D.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先找到毛细血管,然后根据血流方向判断小动脉和小静脉
4.(2022九上·平湖期末)近日,浙江某女孩使用不合格美白面膜后出现持续尿蛋白症状,被确诊为汞中毒。肾脏是汞的主要排泄器官,若摄入大量汞,就会造成肾损伤。汞从脸到达肾脏涉及的主要结构有:①上腔静脉②左心房③左心室④肺动脉⑤肺部毛细血管⑥肺静脉⑦右心房⑧右心室⑨主动脉⑩肾动脉 肾脏毛细血管等,汞经历的顺序应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③②④⑤⑥⑧⑦⑨⑩
C.①⑦⑧④⑤⑥②③⑨⑩ D.①⑦⑧⑥⑤④②③⑨⑩
5.(2023九上·柯城期末)如图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心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心肌最发达的是左心室
B.左右心房之间是相通的
C.心脏收缩和舒张时间总是相同
D.房室瓣有利于血液从心室倒流入心房
6.(2023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是人体的血液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B.若②为肾脏,则血液流经②后,血液中的尿素和氧气明显减少
C.若②为小肠,则血液流经②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减少
D.图中实线为体循环路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7.(2023九上·杭州期末)如图所示,某人因车祸大腿受伤,鲜红的血液喷射而出,请判断受伤的血管及急救时为了止血需绑扎的位置分别是(  )
A.动脉a处 B.静脉a处 C.动脉b处 D.静脉b处
8.(2023九上·杭州期末)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下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O型血的模型图是(  )
A. B. C. D.
9.(2023九上·金华期末)某急需输血的严重贫血患者是A型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只需输入血浆 B.应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
C.以输A型血为原则 D.紧急时可缓慢输入少量AB型血
10.(2023九上·南浔期末)某人因腿部受伤并发炎症,在医院通过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抗生素来消炎,那么抗生素要到达发生炎症的部位,需经过的途径是( )
A.肺循环→炎症部位
B.体循环→炎症部位
C.肺循环→体循环→炎症部位
D.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炎症部位
11.(2023九上·永康期末)观察心脏结构时,看到心脏瓣膜只向一个方向开放,这样保证血流方向是(  )
A.心室→心房→动脉 B.心房→心室→动脉
C.心房→心室→静脉 D.静脉→心室→心房
12.(2022九上·舟山月考)在人一生中,心脏为什么可以永不停歇地跳动而不疲劳?以下模型代表心脏一次跳动中心房和心室舒缩时间的关系(每小格代表0.1秒)。从模型中可知,每次跳动中心房和心室同时休息的时间是(  )
A.0.1秒 B.0.4秒 C.0.5秒 D.0.7秒
13.(2022九上·丽水期末)关于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B.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C.血液呈红色是因为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
D.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多时,会引起贫血
14.(2022九上·西湖期末)某同学因咳嗽、发热到医院就诊,如图是该同学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单,据此判断该同学可能患有(  )
检查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红细胞计数 3.9 3.5~5.5 ×1012/L
白细胞计数 32.1 3.5~10 ×109/L
血小板计数 160 100~300 ×109/L
血红蛋白 120 110~150 g/L
A.贫血 B.炎症 C.坏血病 D.佝偻病
15.(2022九上·武义期末)饮酒驾车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对酒驾嫌疑人员,交警通常采用检测呼出气体或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来判断。若抽血化验,会先用橡皮软管绑住被抽血者的橡皮软管上臂,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驾驶员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肺内气体被排出体外
B.酒精进入人体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大部分可直接被胃吸收
C.抽血时橡皮软管与手掌之间的部分静脉因血量增多而鼓起,有利于扎针
D.若饮酒多或快,酒精会随着血液进入大脑,酒精从肠胃到大脑共2次经过心脏
16.(2022九上·柯桥期末)人工心肺机主要由“电动血泵”“氧合器”“热交换器”等部分构成,如图为人工心肺机救治病人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处电动血泵相当于人体的心脏
B.血液从上下腔静脉最先回到右心房
C.血液经过B处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变温器可以维持流出体外的血液温度保持正常体温
二、填空题
17.(2023九上·上城期末)最近各药店的感冒清等药十分畅销,一般药的外壳都有胶囊,吞服后可缓解头痛、流涕、发热、咽痛(有炎症)等症状。
(1)医生建议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如果血液中   计数超过正常值可服用该胶囊;
(2)胶囊外壳的成分是淀粉,到达胃里   (选填"“能”或“不能”) 被胃液消化;
(3)药品成分最终被   (填器官名称)吸收;
(4)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到达患病部位前,首先到达心脏的   (填心腔名称) 。
18.(2023九上·上城期末)上城区校园里都配置了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如图。用它测量和消除师生的室颤。室颤是指心脏心室壁的心肌快速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颤动。及时消除室颤对挽救生命极其重要。
(1)心脏心肌最发达的是   ;
(2)发生室颤时,心室收缩泵出的血液与正常一样会进入   (填血管类型) ,不会反方向流动的原因是存在   ;
(3)发生室颤时,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可能会导致脑部供血严重不足而危机生命,这与红细胞具有运输   的功能有关。
19.(2022九上·平阳月考)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一个封闭式的循环运输管道。
(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的房室瓣、动脉瓣和静脉瓣,保证了   。
(2)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其特点: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很慢。当血液流经大脑毛细血管时血液的变化是   。
20.(2022九上·金华月考)如图所示,微穿刺法是利用显微操纵仪将微细玻璃管插入肾小体的囊腔中,提取囊内液进行微量化学分析的一种方法。
(1)正常情况下,微细玻璃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经过   作用,这两种成分无法透过。
(2)③的液体中,含有下列哪些成分?________
A.水 B.无机盐 C.尿素 D.葡萄糖
21.(2022九上·吴兴期末)某校正在开展“急救”项目化学习,小组绘制了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   (填a或c,下同)处止血
(2)若b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应该在   处扎上胶皮管。
22.(2022九上·柯桥期末)在观察“小鱼尼鳞内血液流动”和“血涂片”的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毛细血管是   (选填: “a”或“b”或“c”)。
(2)低倍镜下可观察到红细胞是红色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特点是:   。
23.(2022九上·柯桥期末)胡盛寿院士及其团队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成功救治多例心衰患者。人工心脏参与人体血液循环的工作方式如图所示。
(1)心脏衰竭会导致血液循环功能减弱或丧失,不能为全身的组织细胞输送充足的   。
(2)旧式人工心脏易造成血栓(血液凝固成块现象),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    (填一种血细胞)的功能,减少血液凝固的发生,进而避免血栓的形成。
(3)图中人工心脏代替了    (填心脏具体的哪个腔)的相关功能。
三、实验探究题
24.(2020九上·滨江月考)肥胖容易诱发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合理膳食和体育运动能有效预防肥胖。如图一表示人体内淀粉的利用情况,图二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在小肠中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   。某人血液中的葡萄糖经c、d、e过程后,浓度仍然过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从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是   作用有问题。
(2)近年来,我市推行“阳光体育运动1小时”活动。同学们在校期间都能够在操场上进行各项体育锻炼。
①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图二中的D处于   (填“打开”或“关闭”) 状态。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填字母)。
②运动时,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先后通过图二中的   血管后(填字母),到达肺部毛细血管。请在图三中画出血液流经各血管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W点是起始点)。
25.(2019九上·温州月考)为了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血型的血液互输可能发生血液凝集现象,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原理: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反应,有沉淀产生表示发生血液凝集现象)
表 1 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的凝集现象
  豆浆 淀粉溶液 豆浆和淀粉溶液
碘液 无沉淀 蓝色沉淀 蓝色沉淀
鲜橙汁 橙色沉淀 无沉淀 橙色沉淀
清水 无沉淀 无沉淀 无沉淀
表 2 模拟血型的鉴定
血液 模拟血液 血清 模拟血清
A 型 豆浆 A 型 碘液
B 型 淀粉溶液 B 型 鲜橙汁
AB 型 豆浆和淀粉溶液 AB 型 清水
O 型 ① O 型 碘液和鲜橙汁
(1)表 2 中,①处应填写   (选填“豆浆”“淀粉溶液”“豆浆和淀粉溶液”或“清水”)。
(2)从表 1 可知,表 2 中模拟血清为碘液的血液可以接受模拟血液为   的血型。
(3)从安全输血的角度考虑,大量失血时,仍以输   为原则。
26.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
请据图答下列问题:
(1)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平静状态下   (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2)一氧化碳轻度中毒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正常情况下   (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3)西藏拉萨市的海拔约为3 600米,浙江沿海平原地区的旅游者到了西藏拉萨,在平静状态下,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   (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4)在某次户外比赛中,甲运动员受伤而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现有乙、丙、丁三人愿意为甲输血,医生用B型血的血清检验4人的血型,结果只有甲、乙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再通过交叉配血试验确定,只有丁能为甲输血,则乙的血型是____。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5)已知每克葡萄糖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能释放16千焦的能量,某举重运动员在一次比赛时,将180千克的杠铃从地面举到2米高处,需消耗的葡萄糖的质量为   克(g取10牛/千克,并设举重的能量全部来自体内葡萄糖的有氧代谢)。
27.(2023九上·柯城期末)以下是某病人的一张血液常规检查报告单。
No 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No 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1 白细胞计数 11.8 3.5﹣10 ×109/升 5 血小板计数 210.0 100﹣300 ×109/升
2 中性细胞计数 85.0 50﹣70 % 6 淋巴细胞计数 2.1 0.7﹣4 ×109/升
3 红细胞计数 3.0 3.5﹣5 ×1012/升 7 血型 AB    
4 血红蛋白 90 110﹣150 g/升          
(1)护士给病人采血前,先在病人前臂绑上橡皮管,一会儿手臂上鼓起了“青筋”,擦拭酒精后,在前臂抽取血液。请问采集血液的血管是    (填“静脉”或“动脉”)。
(2)根据报告单上的指标,推测该病人可能患有的病症是    。
(3)针对该病人患有的病症,需要对其静脉注射药物。注射的药物,随着血液的循环先进入心脏的 ____。
A.右心室 B.右心房
四、解答题
28.(2023九上·金华期末)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标号①~⑧表示人体内相关生理过程,字母A、B、C、D分 别表示心脏四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早晨食用了馒头、鸡蛋和豆浆,馒头的主要营养物质最终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   
(2)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下列不属于排
泄的是
A.① B.⑥ C.⑦ D.⑧
(3)某人患有肠炎,医生给他手臂静脉注射药物,该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    (填字母)
(4)如图能正确表示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是 (单选)
A. B.
C. D.
29.(2022九上·衢江期末)下表是某同学的血液常规检验单,请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
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项目 结果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红细胞 3.8 3.5~5 ×1012/L 血小板 220.0 100~300 ×109/L
血红蛋白 130 110~150 g/L 血型 A型    
白细胞 13.2 3.5~10 ×109/L        
(1)由该报告单可以判断该同学可能患有   ; 判断的依据是   ;
(2)若该同学的红细胞能与小科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则小科的血型可能是   。
30.(2022九上·安吉期末)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人体吸入过多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而中毒,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如图甲是一个指尖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能随时检测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与氧气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通常在95%以上。)
(1)一氧化碳中毒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头晕和乏力等症状,这是因为血氧饱和度偏低。血氧饱和度是指结合氧浓度,它是衡量血液运输氧气能力的重要指标。结合氧是指 。
A.氧气与白细胞结合 B.氧气与血浆结合
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D.氧气与血小板结合
(2)当人体血氧饱和度过低时,可以借助图乙所示的ECMO技术抢救,其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后流回心脏后血液的含氧量增加,这个过程相当于图丙中的   (选填“过程A”或“过程B”)
(3)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医院通常采取让病人进入高压氧舱吸氧的治疗方案,将一氧化碳排出体外。同时为防止脑水肿等并发症,需进行药物治疗,如甘露醇、高渗葡萄糖、利尿剂、地塞米松等,那么这些药物进入体内后到达心脏(如图丙)依次经过的房和室的先后顺序是   (用名称和箭头“→”表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人类的血型主要有A、B、O、AB四种。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解答】由于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该患者为A型血,故给患者输血应输A型血。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解答】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
故选C。
3.【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消化系统的组成;血液;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 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我们用低倍物镜找物体,找到后换用高倍物镜仔细观察;血管分为毛细血管、动脉和静脉三种。红细胞单排通过的为毛细血管;血液分流的为动脉;血液汇总的为静脉;
【解答】 A.收集唾液时,用舌尖抵住上颌齿根,唾液能快速流入试管中,正确;
B. 观察血涂片时,直接用低倍镜观察,高倍镜放大的倍数太大了,反而不易观察,错误;
C. 可以通过直接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大致比较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正确;
D. 红细胞单排通过的为毛细血管;血液分流的为动脉;血液汇总的为静脉;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先找到毛细血管,然后根据血流方向判断小动脉和小静脉 ,正确;
故答案为:B.
4.【答案】C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解答】根据体循环和肺循环可以推出汞从脸到达肾脏经历了体循环到肺循环到体循环的过程,所以步骤为①上腔静脉→⑦右心房→⑧右心室→④肺动脉→⑤肺部毛细血管→⑥肺动脉→②左心房→③左心室→⑨主动脉→⑩肾动脉→ 肾脏毛细血管 ;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能够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只能向一个方向开的瓣膜分别隔成上下两个腔,整个心脏可分为四个腔,每个腔都分别与相应的血管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血管)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血管)相连,左心房与肺静脉(血管)相连, 右心房与 上、下腔静脉(血管)相连。心房壁的厚度要比心室壁薄。
【解答】A.心房壁的厚度要比心室壁薄,左心室的厚度大于右心室的厚度。故A正确。
B.心脏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故B错误。
C.心脏收缩和舒张时间是不相同的,成年人心房收缩 1 次一般约需 0.1 秒,舒张 1 次约需 0.7 秒,故C错误。
D.心脏中的血液是从心房流入心室,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中含氧量多的为动脉血,成鲜红色;血液中含氧量少的为静脉血,呈暗红色;
【解答】A.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当血液流经①时,毛细血管与肺部细胞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所以血红蛋白与氧结合而不是与氧分离,所以A错误;
B. 肾脏中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可以滤过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若②为肾脏,则血液流经②后,血液中的尿素会进入尿液,氧气供给肾脏处的组织细胞呼吸中,所以尿素和氧气明显减少,B正确;
C. 若②为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血液流经②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多,C错误;
D. 血液中含氧量多的为动脉血,成鲜红色;血液中含氧量少的为静脉血,呈暗红色;图中实线为体循环路径,血液中的氧气供给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将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给血液,所以血液由动脉血到静脉血,D错误;
故答案为:B.
7.【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时,血液像水珠一样慢慢渗出,静脉出血在远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的纱布包扎伤口;
【解答】从情景可以看出鲜红色的血液喷涌而出,那么可以判断出受伤的是动脉血管,动脉血管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是分支的,动脉出血的特点是:血液鲜红、血液流速快,呈喷射状;所以要绑在靠近心脏的一处,所以在动脉b处进行捆绑,C正确;
故答案为:C.
8.【答案】A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A型血含有A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B型血含有B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O型血是没有凝集原的,但是抗A,抗B凝集素都具有;AB型血含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但是不含有凝集素;
【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A型血含有A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B型血含有B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A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可以发生凝集反应;O型血是没有凝集原的,但是抗A,抗B凝集素都具有,所以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 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解答】 ABO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A型血以输A型血为原则,是在缺血的情况下可以少输慢输O型血;
故答案为:C.
10.【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解答】 某人因腿部受伤并发炎症,在医院通过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抗生素来消炎,那么抗生素要到达发生炎症的部位,需经过的途径是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炎症部位;
故答案为:D
11.【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解答】房室瓣智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智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即心房→心室→动脉;
故答案为:B.
12.【答案】B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看图分析能力;
【解答】 从模型中可知,心房收缩一次需要0.1秒,舒张0.7秒;心室收缩一次是0.3秒,舒张一次是0.5秒;每次跳动中心房和心室同时休息的时间是0.4秒;
故答案为:B.
13.【答案】D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分析作答。
【解答】A: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正确;
B: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所以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运输氧;此外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正确;
C: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正确;
D: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错误;
故选D。
14.【答案】B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呈圆球状,唯一有细胞核的血细胞,功能是防御疾病;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解答】白细胞的作用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如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白细胞的正常值为: 3.5~10×109/L,而该患者测定值为 32.1×109/L,偏高,故此人身体有炎症。
故选B。
15.【答案】B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解析】【分析】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肋间內肌收缩,胸腔变小,胸内气压大于肺内气压,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呼出;小肠是对食物起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解答】A. 驾驶员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腔变小,胸内气压大于肺内气压,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气体被排出体外,正确;
B.胃只能对蛋白质起到初步消化的作用,没有对酒精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作用,所以酒精进入人体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大部分可直接被小肠吸收,所以B错误;
C.扎针是扎在静脉,静脉血管的流动特点是流回心脏,所以抽血时橡皮软管与手掌之间的部分静脉因血量增多而鼓起,有利于扎针,正确;
D. 根据血液循环,酒精先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然后通过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到达右心室,然后从肺动脉出去,经过肺部毛细血管达到肺静脉,在流回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再从主动脉出去,流到大脑处的毛细血管,达到大脑处的组织细胞,所以若饮酒多或快,酒精会随着血液进入大脑,酒精从肠胃到大脑共2次经过心脏,正确;
故答案为:B.
16.【答案】C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1.呼吸系统由气体通行的呼吸道和气体交换的肺所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内的各级支气管分支所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由许多肺泡构成。
2 .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成分的变化是: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3.体循环: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进入肺循环)。
【解答】A:“电动泵”相当于人的心脏,推动血液循环。A处电动血泵相当于人体的心脏,正确。
B:血液流经心脏的顺序如下: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的血液汇流入右心房,血液从上下腔静脉最先回到右心房,正确。
C: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经过B处后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错误。
D:变温器可以维持流出体外的血液温度保持正常体温,正确。
故选C。
17.【答案】(1)白细胞
(2)不能
(3)小肠
(4)右心房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血液中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红细胞可以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白细胞可以吞噬各种病毒;血小板具有凝血作用;
【解答】(1)有炎症可以服用该胶囊,炎症的验血指标是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值;
(2)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中被完全消化,所以在胃中不能被消化;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药品成分最终被小肠吸收;
(4)通过体循环,先到达右心房;
故答案为:(1)白细胞(2)不能(3)小肠(4)右心房
18.【答案】(1)左心室
(2)动脉血管;动脉瓣/瓣膜
(3)氧气/氧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心房与心室之间存在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存在动脉瓣;在大的静脉中存在静脉瓣;瓣膜的存在保证了血液单向流动;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1) 心脏心肌最发达的是左心室;因为左心室收缩要将血液压向全身各处;
(2)发生室颤时,心室收缩泵出的血液与正常一样会进入动脉血管, 不会反方向流动的原因是存在瓣膜;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3)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故答案为:(1)左心室(2)动脉血管、动脉瓣/瓣膜(3) 氧气/氧
19.【答案】(1)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不倒流
(2)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的房室瓣、动脉瓣和静脉瓣,保证了血液像一个一个方向流动,不倒流;血液中含氧量高为动脉血,为鲜红色;血液中含氧量低为静脉血,为暗红色;当血液经过除肺部以外的全身毛细血管时,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当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解答】 (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的房室瓣、动脉瓣和静脉瓣,保证了血液像一个方向流动,不倒流;
(2)、因为血液把氧气和营养物质给了大脑中的组织细胞,大脑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给了血液,当血液流经大脑毛细血管时血液的变化是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故答案为: (1)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不倒流; (2) 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20.【答案】(1)肾小球的滤过
(2)A;B;C;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三个过程。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囊包绕在肾小球外面,与肾小管相连。
【解答】(1)正常情况下,微细玻璃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因是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这两种成分无法透过。
(2)③的液体是肾小球滤过后形成的原尿,不含有血细胞和蛋白质,含有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
故选A B C D。
21.【答案】(1)a
(2)a
【知识点】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人体的三种血管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需要根据具体血管讲解其特点,这三种血管共同参与了人体的营养供应和气体交换等多种机体必需的过程。
1、动脉:是运送血液的通道,动脉壁较厚,分为三层,即内膜、中膜和外膜,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大动脉中膜具有弹性纤维丰富的特点,有较大的弹性,心脏射血时管壁被动扩张,心室舒张时管壁弹性回缩,能够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中动脉、小动脉的中膜平滑肌具有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收缩或舒张,来改变管腔大小的特点,从而影响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阻力;
2、静脉:是运送血液回心的血管,毛细血管汇合成小静脉,然后逐渐汇合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注入右心房。静脉壁也可以分为内膜、中膜、外膜三层,但其界限不明显,与相应的动脉相比静脉具有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等特点;
3、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静脉末梢的管道,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构成,毛细血管具有数量多、管壁薄、通透性大、管内血流缓慢等特点,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2)动脉的血流速度较快,针刺后容易发生危险;毛细血管的管径太小,不利于刺入;静脉分布较浅,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因此输液时常选用静脉血管。
【解答】(1)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要按压近心端,应马上按压a处止血。
(2)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是因为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故应该在a处扎上胶皮管。
22.【答案】(1)b
(2)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写出其中半句即得分)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1)图甲中a静脉、b毛细血管、c动脉。毛细血管是 b。
(2)图乙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23.【答案】(1)氧气和营养物质
(2)血小板
(3)左心室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
【解答】(1)心脏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当心肌收缩和舒张时,可以将血液输出和输入心脏,输出心脏的血液可以为全身组织细胞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当心脏衰竭时,心肌不能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会导致血液循环功能减弱或丧失,不能为全身的组织细胞输送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2)血液中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过多时会形成血栓。旧式人工心脏易造成血栓,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可以避免血栓的形成,说明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血小板的功能。
(3)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起点是左心室,在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动脉开,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防止血液倒流。图中人工心脏代替了左心室的相关功能。
24.【答案】(1)胰液肠液;肾小管的重吸收
(2)关闭;AC;GB
【知识点】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小肠中的肠液和胰液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被运至全身各处。当血液流经肾脏中的肾小球时,其中的葡萄糖、尿素、无机盐、水等通过肾小球、肾小囊内壁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原尿接着流入肾小管,肾小管可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重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就形成了尿液被排出体外。心脏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当心房收缩时,其中的血液穿过房室瓣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心室中的血液穿过动脉瓣进入动脉,流向身体各处,然后心房和心室均舒张,动脉瓣关闭,身体各处的血液由肺静脉和上下腔静脉流回心房。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中动脉血由左心室流进主动脉 、各级动脉,再来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动脉血变为含氧较少的静脉血,静脉血进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右心房中的静脉血进入右心室开始肺循环,由右心室出发的静脉血经肺动脉来到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流入肺静脉回到左心房。
【解答】(1)图一中a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在小肠中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胰液肠液。某人血液中的葡萄糖经c、d、e过程后,浓度仍然过高,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从尿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原因是肾小管不能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
(2)①运动时,血液循环加快。当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时,图二中的D动脉瓣关闭,全身各处的血液经肺静脉和上、下腔静脉流回心房。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A主动脉和C肺静脉。
②运动时,下肢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后随着体循环先后通过图二中的G下腔静脉、B肺动脉后,到达肺部毛细血管。
故答案为:(1)胰液肠液;肾小管的重吸收;(2)关闭;AC;GB
25.【答案】(1)清水
(2)豆浆、清水
(3)同型血
【知识点】血液;血液循环;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ABO血型系统,血型不同含有的凝集原不同。A型血中有A凝集原,B型血中有B凝集原,AB型中有A、B两种凝集原,O型中既没有A凝集原也没有B凝集原。凝集原与血细胞会发生相应的凝集反应,题目就是在这个原理之上开展的实验探究。
【解答】(1)O型血红细胞既不含有A凝集原,也不含有B凝集原,根据分析可知,可用清水来表示,所以填写清水;
(2)表2中模拟血清为碘液的血液为A型血,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除了含有相当于B凝集原的淀粉的B型和AB型不能接受其他的,可以接受的就是豆浆和清水。
(3)输血的原则就是输同型血。
故答案为:(1)清水;(2)豆浆、清水;(3)同型血
26.【答案】(1)增高
(2)减小
(3)减小
(4)D
(5)0.225
【知识点】血液循环;血型与输血
【解析】【分析】根据血液循环及血液循环过程中气体交换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1)在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的能量多,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是为了给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故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平静状态下增高;
(2)一氧化碳轻度中毒时,一氧化碳与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阻止了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故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正常情况下减小;
(3)由于西藏拉萨市海拔高,空气稀薄,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饱和的比例极小,故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减小;
(4)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结素,而甲、乙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说明甲、乙红细胞中均含有A凝结原,则甲、乙的血型可能为A或AB;丙、丁红细胞未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说明丙、丁红细胞中不含A凝结原,故丙、丁血型可能为B或O型。再通过交叉配血试验确定,只有丁能为甲输血可知,甲的血型一定为A型,丁的血型一定为O型,乙的血型为AB型;
(5)W=GF=mgF
=180kg×10N/kg×2m
=3600J,
3600J÷16000J×1g=0.225g
故答案为:(1)增高;(2)减小;(3)减小;(4)D;(5)0.225。
27.【答案】(1)静脉
(2)炎症和贫血
(3)B
【知识点】血液;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
【解析】【分析】(1)人体中的血管的类型主要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2)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正常成年人在健康状况下,血液中的血细
胞含量基本稳定。当人的年龄、生活条件等发生改变或患病时,各种血细胞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3)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部分。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解答】(1)静脉是从全身各器官运送血液回到心脏的血管,它的管壁较薄,弹性小,大静脉管腔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采集血液的血管是静脉。
(2)根据报告单上的指标,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值,说明该患者可能存在炎症。同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说明该患者可能存在贫血。因此该病人可能患有的病症是炎症和贫血。
(3)静脉注射药物是通过上下腔静脉进入血液循环,药物会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故答案为:(1)静脉 (2)炎症和贫血 (3)B。
28.【答案】(1)葡萄糖
(2)B
(3)A
(4)D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含氧量少的血液为静脉血,为暗红色;含氧量多的血液为动脉血,为鲜红色;通过肺循环,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通过体循环,血液经过全身毛细血管后,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靠近左心房左心室的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靠近右心房右心室的血管中留的是静脉血。
【解答】(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口腔中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在小肠中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
(2)①是排出二氧化碳,⑦是排出多余的水和无机盐,⑧是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所以①⑦⑧ 属于排泄;⑥属于排遗,即是排便的过程;
(3)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小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注射药物进入上腔静脉,所以先进入A右心房;
(4) 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 ,血液将二氧化碳给了肺泡,排出体外,所以二氧化碳含量变少,D符合;
故答案为:(1) 葡萄糖 (2) B (3) A (4) D
29.【答案】(1)炎症;其白细胞高于正常值
(2)B型或O型
【知识点】血液
【解析】【分析】(1)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的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
(2)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的输给其它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液。
【解答】 (1) 从该同学的血液化验单可以看出其白细胞高于正常值,故有炎症。
(2)该同学的血型是A型,输A型血不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所以小科血液中的血清与该同学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可以判断小科的血型为B型或O型。
30.【答案】(1)C
(2)过程A
(3)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1)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结合为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液中的结合氧就是指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2) 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药物经过心脏的路径: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解答】(1)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血红蛋白与氧分子结合为氧合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液中的结合氧就是指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2)图丙中的A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表示肺循环。B的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表示体循环。血液离开身体进入ECMO管道,它就被泵入一个氧合器,或人工“肺”,在那里氧气(好空气)被加入血液,二氧化碳(坏空气/废气)被去除。然后加热处理过的血液,再回到病人体内。相当于图丙中的A。
(3)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故药物经过心脏的路径: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