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统编版三上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望天门山 课件+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统编版三上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望天门山 课件+大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1 17:31: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课题: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内容分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 语言应用: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诗意,重在指导方法,理解诗意时,可以图文对照、注释对照、联系上下文,一边猜,一边读。 审美创造: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难点: 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活动流程:明确本单元学习主题为“讲述美丽山河”,并计划开展“小导游美景推荐会”的活动。(之子任务一:跟着古诗去旅行) 情境导入:趣味导入:大好河山,钟灵秀;无垠林海,毓英杰。让我们坐上时光的列车穿梭在古诗词的时光地图里,与李白、苏轼、刘禹锡一起诵读唐诗宋词的美好,想象文字中的山川河流的绮丽风光,辽阔疆域下的富饶广博。抒发对祖国每一寸土地的热爱之情。 环节一:欣赏美景 诵读古诗 环节二:借助注释读,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欣赏美景 诵读古诗
1.趣味导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壮丽河山都喜欢用他们的诗作抒发情感,请你想一想,你都学过哪些古诗是描绘美丽景色的呢 (学生自己回答) 出示课件:图文对照。诵读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师总结:这些诗句中都蕴含着诗人对美好河山的热爱,每当我们诵读古诗时,就仿佛能看到诗中的美景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节课,就让我们坐上时光的列车穿梭在古诗词的时光地图里,与李白、苏轼、刘禹锡一起诵读唐诗宋词的美好,想象文字中的山川河流的绮丽风光 2.齐读三首古诗。 3.读懂诗题,感受诗意。 谈话导读:我们跟随李白看到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厚谊。也看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色,““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奇幻想象。 这节课我们又要跟着诗人的脚步去远行了,同学们一定要紧跟老师的脚步去看看今天的目的地是哪里? 齐读课题《望天门山》。 聚焦“望”字,读题引入。 教师指导停顿:望/天门山。 教师引导:从一个“望”字中,你感受到些什么? 交流指导:“望”指向远处看。 教师引导:谁能说一说天门山是怎样的山? 大家说的对不对呢?请看注释,说说“天门山”在哪里。 天门山雄踞安徽省芜湖市北郊长江畔,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关于这座“天门山”还有一个好听的民间故事呢。你们可要竖起耳朵注意听啊,我要开始讲故事了。 相传古时候,和县境内长江岸边原来只有一座山,叫梁山。在梁山脚下住着一位鳏夫老人,六十多岁,全靠在山下开荒种点旱粮和瓜菜度日子。 有一年夏天,雨水稀少,气候干燥。老人在山里栽的冬瓜大都干死了,只有一颗冬瓜还活着,而且藤子上只结了一个大冬瓜,足有三十来斤重。 老人在地里手指着这个大冬瓜叹息道:“靠你一个大瓜怎能度荒呢 ”话音刚落,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走到他身边问道:“老弟呀!你这个大冬瓜舍得卖吗 ” 种瓜老人回头一看,惊奇地说:“卖什么 这个干旱的年头,我要靠它度日子哩!" 白发老人又说:“吃掉它真可惜啊。我多出几个钱,就把它卖给我吧!” “这有什么可惜呢,你买回去还不是照样吃它吗 ” “我买回去绝不吃它。" “既然不是吃,你买回去有何用呢 ” “它有别的用途呗!” “有什么用,你把它讲出来,我就卖给你。” 白发老人被逼不过,就把这个大冬瓜的奥秘讲出来了:“你家屋后这座梁山,里面藏着很多很多的金子,但是山门被西瓜锁住。你这个大冬瓜就是一把钥匙,只要用这个冬瓜往那西瓜一放,山门就开了,这叫“冬瓜钥匙西瓜锁”种瓜老人一听到有这样的好事,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 再也舍不得卖了,可白发老人的话也被一个财主听到了。种瓜老人见白发老人走远了,就急忙将那大冬瓜摘下来搬回家去。晚上,乐得睡不着觉。 这时,那个财主伙同两个大汉跑到地里扑了个空,才知道种瓜老人把冬瓜摘回家去了。于是当夜就去抢瓜,待财主把冬瓜抢到手,天已麻麻亮了。 他们按照白发老人的指点,背着冬瓜上梁山找大西瓜。找呀找呀,忽然发现在那临江石垒上,长着一个大西瓜,足足有洗脚盆大。 他们三人高兴极了,连攀带爬地到了大西瓜跟前,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就把大冬瓜往那大西瓜上一放。只听霹雳一声巨响,山门裂开个大缝.山洞里金光闪闪,那些金色的飞禽走兽、爬行动物,在洞里乱飞乱跑。财主被这些金色的动物搅得眼花缭乱,不知怎么办是好。他顺手牵了一条金牯牛,叫两个大汉拉出山洞去;还想牵匹金马出来,哪晓得两个大汉只顾牵金牯牛,把那个大西瓜碰落滚到山洞里去了。顷刻时,山门又封闭起来,把财主关在山洞里出不来了。那个大冬瓜滚到江对岸变成了一座大山,叫做东梁山。 质疑:那么,传说中的“天门山”是怎样的一座山呢?诗人远望天门山会看到些什么景色?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随着李白去“望天门山”,一起去欣赏天门山的美景吧! (2)读古诗想象画面,感受景物之美。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多读几遍古诗,圈出诗中的景物。 ②全班齐读,老师指定学生读古诗,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诗句的朗读起伏结构。 ③感受古诗的韵味。 老师范读:提示学生拿起笔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画古诗的节奏划分。引导学生关注“楚江开”“日边来”压ɑi韵。 4.简介背景,感知内容。 播放视频:天门山 想一想,自己学过的写景的古诗。 看图片,读一读,这几首诗句。 读一读,三首古诗。 读课题。感受望字 齐读课题 看图片和注释,了解天门山 认真听老师讲故事。 读古诗,注意古诗中的字音。圈出古诗中的景物。 听范读,了解古诗的节奏划分,了解古诗的韵脚规律,了解“叠读”的方法。 看视频,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活动意图:(可详写也可略写) 通过对写景古诗的回忆与诵读,把学生带到特定的古诗学习氛围中,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通过背诵李白的诗,调动学生原有古诗积累。 通过学生喜欢的视频方式介绍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诗句的意思。
环节二:借助注释读,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1.圈画景物,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经常讲一首诗就像一幅画。如果《望天门山》是一幅风景画,那画里画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每一句都写了什么景,用你的笔圈出来。 预设圈画: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结合注释,了解“天门”“青山”都是指“天门山”,“楚江”“碧水”都是指“长江”。 2.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1)教师引导:同学们,前三句诗从不同的角度写了天门山、楚江,在你眼中天门山是怎样的山?楚江又是怎样的江呢?这些景物带给你了什么感受呢?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出来的呢?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这句诗句,注意加点字词,体会天门山的磅礴之美。 ①根据“断”的构字特点想象画面。 出示课件: 这是“断”字的小篆,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完全剪断,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子。就这个“断”字,你能想象到天门山是怎样被分开的吗?说说你脑海里出现的画面。 预设:滚滚的长江水就像一把利剑一样把天门山从中间劈裂。 教师启发:江水的这种气势你们感受到了,你们想用哪个词来形容江水的这种气势?( 奔腾不息) ②聚焦“开”字想象画面。 引导:读这句诗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是什么力量把天门山给分开?(教师演示动作) 启发:波涛汹涌的长江把天门山给劈开了。现在把这两个字放到诗句中读一读,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指导朗读: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教师提问:这样壮阔的景象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学生读,教师指导,全班读。 (3)理解“至此回”。 ①引导:一个“断”,一个“开”,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李白还看到了楚江的什么气势? ②理解“回”。 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回”字,这个“回”字很有意思,是个象形字,本身就像旋转的漩涡。 让我们来看一看回字的两种解释。 出示课件: 回:①到原来的地方。②回旋,回转。 请同学们猜一猜诗句中的“回”字是哪一种意思,说说你的理由。(是“回旋,回转”的意思) ③出示天门山的图片,了解“至此回”的原因。 滚滚东流的江水经过两山夹道处时水面变窄,碰到山壁时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④想象读第二句诗时你脑海里的画面。 ⑤有感情地读。 圈出古诗里边的景物。 了解青山、楚江、碧水指代的是哪个地方。 抓住关键字体会诗句的意思。 从“断”体会天门山的雄奇和磅礴的气势。 从“开”字体会长江的气势。 读一读,诗句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体会长江冲破天门山的阻挡,奔腾而去的景象。 从图片和地势说明中感受“回”字的景象。 有感情的读一读诗句。
活动意图: 圈画诗中景物,是为了知道全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为理解诗意做好铺垫。抓“断”“开”“至此回”想画面,是因为从这些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天门山的雄峙和长江水的奔腾不息;同时也是渗透古诗学习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抓关键字词想画面。
作业: 在地图上找一找“天门山”的位置。搜集有关天门山的图片和资料,想象古诗中的景色,熟练诵读古诗。
板书:(共39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跟着古诗去旅行
课程目录

课时
内容总览
项目提要
01
趣味导入
02
诗意想象
03
诵读古诗
04
诗作背景
05
课后拓展
06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
语言运用: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审美创造: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诗意,重在指导方法,理解诗意时,可以图文对照、注释对照、联系上下文,一边猜,一边读。
单元任务
活动流程:子任务一:跟着诗歌去旅行
欣赏美景 诵读古诗
活动要求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壮丽河山都喜欢用他们的诗作抒发情感,请你想一想,你都学过哪些古诗是描绘美丽景色的呢
趣味导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让我们坐上时光的列车穿梭在古诗词的时光地图里,与李白、苏轼、刘禹锡一起诵读唐诗宋词的美好,想象文字中的山川河流的绮丽风光。
趣味导入
齐读古诗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厚谊。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色。
下一站,目的地是哪里呢?
趣味导入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奇幻想象。
读懂诗题
望天门山
聚焦诗题
读懂诗题
从一个“望”字中,你感受到些什么?
1.看;向远处看。
2.拜访;问候。
3.盼望;希望。
4.声誉。也指享有声誉的人。
5.望月。意思是望日的月相;满月。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
六或十七)。
……
读懂诗题
注释:
①[天门山]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注释能帮助我们读懂古诗,是理解古诗的一种好办法。
理解诗题
冬瓜钥匙西瓜锁
景点传说
景点传说
东梁山
又名博望山,海拔81米,与西梁山合称天门山。
景点传说
想象画面
多读几遍古诗,圈出诗中的景物。想象画面,感受景物之美。
生字都读准了,你能否读出诗的节奏呢?试着划出节奏。再读一读。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诵读古诗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楚江开”“日边来”压ɑi韵。
诵读古诗
借助注释读,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项目要求

孤帆
楚江
天门山
碧水
青山
圈画景物
“天门”“青山”都是指“天门山”,“楚江”“碧水”都是指“长江”。
天门中断楚江开
抓住“断”和“开”两字,读一读。
金 文
小 篆
楷 书
小篆的“断”,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剪断,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子。
诗意想象
根据这个“断”字,你能想象天门山是怎样分开的吗?
滚滚长江水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一样把天门山从中间劈裂。
诗意想象
读这句诗,是什么力量把天门山给分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我放佛看到:( )的天门山被( )的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了,一分为二的景象。
诵读想象
雄伟壮丽
奔腾不息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
这样壮阔的景象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感受诗意
碧水东流至此回。
抓住”回“字,读一读。
小篆
楷书

象形字,回旋的漩涡

1.曲折环绕。
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
想象画面
猜一猜诗句中的“回”字是哪一种意思, 说说你的理由。
滚滚东流的江水经过两山夹道处时水面变窄,碰到山壁时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想象画面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汹涌的波涛断开山脉,江水碰到山壁时回旋,翻滚咆哮,带着感情品读这样的景色。
朗读诗句
在地图上找一找“天门山”的位置。
搜集有关天门山的图片和资料。
想象古诗中的景色,熟练诵读古诗。
课后拓展
课堂板书
望天门山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