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课题: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内容分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 语言应用: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诗意,重在指导方法,理解诗意时,可以图文对照、注释对照、联系上下文,一边猜,一边读。 审美创造: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难点: 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活动流程:明确本单元学习主题为“讲述美丽山河”,并计划开展“小导游美景推荐会”的活动。(之子任务一:跟着古诗去旅行) 情境导入:趣味导入:大好河山,钟灵秀;无垠林海,毓英杰。让我们坐上时光的列车穿梭在古诗词的时光地图里,与李白、苏轼、刘禹锡一起诵读唐诗宋词的美好,想象文字中的山川河流的绮丽风光,辽阔疆域下的富饶广博。抒发对祖国每一寸土地的热爱之情。 环节一:欣赏美景 诵读古诗 环节二:借助注释读,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欣赏美景 诵读古诗
1.趣味导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壮丽河山都喜欢用他们的诗作抒发情感,请你想一想,你都学过哪些古诗是描绘美丽景色的呢 (学生自己回答) 出示课件:图文对照。诵读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师总结:这些诗句中都蕴含着诗人对美好河山的热爱,每当我们诵读古诗时,就仿佛能看到诗中的美景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节课,就让我们坐上时光的列车穿梭在古诗词的时光地图里,与李白、苏轼、刘禹锡一起诵读唐诗宋词的美好,想象文字中的山川河流的绮丽风光 2.齐读三首古诗。 3.读懂诗题,感受诗意。 谈话导读:我们跟随李白看到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厚谊。也看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色,““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奇幻想象。 这节课我们又要跟着诗人的脚步去远行了,同学们一定要紧跟老师的脚步去看看今天的目的地是哪里? 齐读课题《望天门山》。 聚焦“望”字,读题引入。 教师指导停顿:望/天门山。 教师引导:从一个“望”字中,你感受到些什么? 交流指导:“望”指向远处看。 教师引导:谁能说一说天门山是怎样的山? 大家说的对不对呢?请看注释,说说“天门山”在哪里。 天门山雄踞安徽省芜湖市北郊长江畔,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关于这座“天门山”还有一个好听的民间故事呢。你们可要竖起耳朵注意听啊,我要开始讲故事了。 相传古时候,和县境内长江岸边原来只有一座山,叫梁山。在梁山脚下住着一位鳏夫老人,六十多岁,全靠在山下开荒种点旱粮和瓜菜度日子。 有一年夏天,雨水稀少,气候干燥。老人在山里栽的冬瓜大都干死了,只有一颗冬瓜还活着,而且藤子上只结了一个大冬瓜,足有三十来斤重。 老人在地里手指着这个大冬瓜叹息道:“靠你一个大瓜怎能度荒呢 ”话音刚落,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走到他身边问道:“老弟呀!你这个大冬瓜舍得卖吗 ” 种瓜老人回头一看,惊奇地说:“卖什么 这个干旱的年头,我要靠它度日子哩!" 白发老人又说:“吃掉它真可惜啊。我多出几个钱,就把它卖给我吧!” “这有什么可惜呢,你买回去还不是照样吃它吗 ” “我买回去绝不吃它。" “既然不是吃,你买回去有何用呢 ” “它有别的用途呗!” “有什么用,你把它讲出来,我就卖给你。” 白发老人被逼不过,就把这个大冬瓜的奥秘讲出来了:“你家屋后这座梁山,里面藏着很多很多的金子,但是山门被西瓜锁住。你这个大冬瓜就是一把钥匙,只要用这个冬瓜往那西瓜一放,山门就开了,这叫“冬瓜钥匙西瓜锁”种瓜老人一听到有这样的好事,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 再也舍不得卖了,可白发老人的话也被一个财主听到了。种瓜老人见白发老人走远了,就急忙将那大冬瓜摘下来搬回家去。晚上,乐得睡不着觉。 这时,那个财主伙同两个大汉跑到地里扑了个空,才知道种瓜老人把冬瓜摘回家去了。于是当夜就去抢瓜,待财主把冬瓜抢到手,天已麻麻亮了。 他们按照白发老人的指点,背着冬瓜上梁山找大西瓜。找呀找呀,忽然发现在那临江石垒上,长着一个大西瓜,足足有洗脚盆大。 他们三人高兴极了,连攀带爬地到了大西瓜跟前,不管它三七二十一,就把大冬瓜往那大西瓜上一放。只听霹雳一声巨响,山门裂开个大缝.山洞里金光闪闪,那些金色的飞禽走兽、爬行动物,在洞里乱飞乱跑。财主被这些金色的动物搅得眼花缭乱,不知怎么办是好。他顺手牵了一条金牯牛,叫两个大汉拉出山洞去;还想牵匹金马出来,哪晓得两个大汉只顾牵金牯牛,把那个大西瓜碰落滚到山洞里去了。顷刻时,山门又封闭起来,把财主关在山洞里出不来了。那个大冬瓜滚到江对岸变成了一座大山,叫做东梁山。 质疑:那么,传说中的“天门山”是怎样的一座山呢?诗人远望天门山会看到些什么景色?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随着李白去“望天门山”,一起去欣赏天门山的美景吧! (2)读古诗想象画面,感受景物之美。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多读几遍古诗,圈出诗中的景物。 ②全班齐读,老师指定学生读古诗,老师可以用手势提示诗句的朗读起伏结构。 ③感受古诗的韵味。 老师范读:提示学生拿起笔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一画古诗的节奏划分。引导学生关注“楚江开”“日边来”压ɑi韵。 4.简介背景,感知内容。 播放视频:天门山 想一想,自己学过的写景的古诗。 看图片,读一读,这几首诗句。 读一读,三首古诗。 读课题。感受望字 齐读课题 看图片和注释,了解天门山 认真听老师讲故事。 读古诗,注意古诗中的字音。圈出古诗中的景物。 听范读,了解古诗的节奏划分,了解古诗的韵脚规律,了解“叠读”的方法。 看视频,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活动意图:(可详写也可略写) 通过对写景古诗的回忆与诵读,把学生带到特定的古诗学习氛围中,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通过背诵李白的诗,调动学生原有古诗积累。 通过学生喜欢的视频方式介绍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诗句的意思。
环节二:借助注释读,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1.圈画景物,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经常讲一首诗就像一幅画。如果《望天门山》是一幅风景画,那画里画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每一句都写了什么景,用你的笔圈出来。 预设圈画: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结合注释,了解“天门”“青山”都是指“天门山”,“楚江”“碧水”都是指“长江”。 2.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1)教师引导:同学们,前三句诗从不同的角度写了天门山、楚江,在你眼中天门山是怎样的山?楚江又是怎样的江呢?这些景物带给你了什么感受呢?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出来的呢?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齐读这句诗句,注意加点字词,体会天门山的磅礴之美。 ①根据“断”的构字特点想象画面。 出示课件: 这是“断”字的小篆,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完全剪断,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子。就这个“断”字,你能想象到天门山是怎样被分开的吗?说说你脑海里出现的画面。 预设:滚滚的长江水就像一把利剑一样把天门山从中间劈裂。 教师启发:江水的这种气势你们感受到了,你们想用哪个词来形容江水的这种气势?( 奔腾不息) ②聚焦“开”字想象画面。 引导:读这句诗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是什么力量把天门山给分开?(教师演示动作) 启发:波涛汹涌的长江把天门山给劈开了。现在把这两个字放到诗句中读一读,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指导朗读: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教师提问:这样壮阔的景象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学生读,教师指导,全班读。 (3)理解“至此回”。 ①引导:一个“断”,一个“开”,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李白还看到了楚江的什么气势? ②理解“回”。 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回”字,这个“回”字很有意思,是个象形字,本身就像旋转的漩涡。 让我们来看一看回字的两种解释。 出示课件: 回:①到原来的地方。②回旋,回转。 请同学们猜一猜诗句中的“回”字是哪一种意思,说说你的理由。(是“回旋,回转”的意思) ③出示天门山的图片,了解“至此回”的原因。 滚滚东流的江水经过两山夹道处时水面变窄,碰到山壁时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④想象读第二句诗时你脑海里的画面。 ⑤有感情地读。 圈出古诗里边的景物。 了解青山、楚江、碧水指代的是哪个地方。 抓住关键字体会诗句的意思。 从“断”体会天门山的雄奇和磅礴的气势。 从“开”字体会长江的气势。 读一读,诗句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体会长江冲破天门山的阻挡,奔腾而去的景象。 从图片和地势说明中感受“回”字的景象。 有感情的读一读诗句。
活动意图: 圈画诗中景物,是为了知道全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为理解诗意做好铺垫。抓“断”“开”“至此回”想画面,是因为从这些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天门山的雄峙和长江水的奔腾不息;同时也是渗透古诗学习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抓关键字词想画面。
作业: 在地图上找一找“天门山”的位置。搜集有关天门山的图片和资料,想象古诗中的景色,熟练诵读古诗。
板书:(共39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跟着古诗去旅行
课程目录
第
课时
内容总览
项目提要
01
趣味导入
02
诗意想象
03
诵读古诗
04
诗作背景
05
课后拓展
06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
语言运用: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审美创造: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诗意,重在指导方法,理解诗意时,可以图文对照、注释对照、联系上下文,一边猜,一边读。
单元任务
活动流程:子任务一:跟着诗歌去旅行
欣赏美景 诵读古诗
活动要求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壮丽河山都喜欢用他们的诗作抒发情感,请你想一想,你都学过哪些古诗是描绘美丽景色的呢
趣味导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让我们坐上时光的列车穿梭在古诗词的时光地图里,与李白、苏轼、刘禹锡一起诵读唐诗宋词的美好,想象文字中的山川河流的绮丽风光。
趣味导入
齐读古诗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厚谊。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色。
下一站,目的地是哪里呢?
趣味导入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奇幻想象。
读懂诗题
望天门山
聚焦诗题
读懂诗题
从一个“望”字中,你感受到些什么?
1.看;向远处看。
2.拜访;问候。
3.盼望;希望。
4.声誉。也指享有声誉的人。
5.望月。意思是望日的月相;满月。农历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
六或十七)。
……
读懂诗题
注释:
①[天门山]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
注释能帮助我们读懂古诗,是理解古诗的一种好办法。
理解诗题
冬瓜钥匙西瓜锁
景点传说
景点传说
东梁山
又名博望山,海拔81米,与西梁山合称天门山。
景点传说
想象画面
多读几遍古诗,圈出诗中的景物。想象画面,感受景物之美。
生字都读准了,你能否读出诗的节奏呢?试着划出节奏。再读一读。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诵读古诗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楚江开”“日边来”压ɑi韵。
诵读古诗
借助注释读,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项目要求
日
孤帆
楚江
天门山
碧水
青山
圈画景物
“天门”“青山”都是指“天门山”,“楚江”“碧水”都是指“长江”。
天门中断楚江开
抓住“断”和“开”两字,读一读。
金 文
小 篆
楷 书
小篆的“断”,左边是一把刀把两束丝剪断,右边是一把锋利的斧子。
诗意想象
根据这个“断”字,你能想象天门山是怎样分开的吗?
滚滚长江水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一样把天门山从中间劈裂。
诗意想象
读这句诗,是什么力量把天门山给分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我放佛看到:( )的天门山被( )的长江水从中间劈开了,一分为二的景象。
诵读想象
雄伟壮丽
奔腾不息
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
这样壮阔的景象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感受诗意
碧水东流至此回。
抓住”回“字,读一读。
小篆
楷书
回
象形字,回旋的漩涡
回
1.曲折环绕。
2.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
想象画面
猜一猜诗句中的“回”字是哪一种意思, 说说你的理由。
滚滚东流的江水经过两山夹道处时水面变窄,碰到山壁时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想象画面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汹涌的波涛断开山脉,江水碰到山壁时回旋,翻滚咆哮,带着感情品读这样的景色。
朗读诗句
在地图上找一找“天门山”的位置。
搜集有关天门山的图片和资料。
想象古诗中的景色,熟练诵读古诗。
课后拓展
课堂板书
望天门山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