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7张PPT)
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诗人将自己满腔的感情,对世界的哲理思考,化作一串串精致的文字,凝聚成一首首精美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短诗五首》,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智慧吧!
3 短诗五首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必备知识
03
字词清单
04
课文分析
05
课堂小结
06
拓展延伸
07
课后习题
01
了解诗人及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早期新诗的特点。
朗读这五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重点)
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重点)
感受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学习目标
月夜
走近作者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必备知识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虽然经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仍处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广大群众并没有真正觉醒。1918年元月,沈尹默在《新青年》四卷一号上发表了三首诗(《鸽子》《人力车夫》《月夜》),发出了新一代知识青年的心声。
创作背景
必备知识
多音字
( )吹着 ( )着落 ( )着急 ( )高着儿
着
zhe
zhuó
zháo
zhāo
下棋时下出的高明的着数;泛指好办法、好主意。
字词清单
串句记忆法:你这着(zhāo)儿真绝,让他干着(zháo)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
形近字
霜( )
孀( )
下霜
遗孀
shuānɡ
shuānɡ
株( )
姝( )
一株
名姝
zhū
shū
以义辨形
株:多与植物相关。
姝:美好;美女。
词语集注
霜风
刺骨的寒风。
顶
表示程度最高。
朗读指导
初读课文
月 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月夜》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赏形象
感思想
预习思考问题
这首小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观念?
2
导思
1
关键词:情思、哲理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细读品味
1.《月夜》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图描绘出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霜风猛烈地吹着,月光明亮地照着,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充满美的意蕴。
课文细读品味
2.诗歌中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意象 象征意义
霜风、月光 环境的萧森,象征着“五四运动”前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处境。
树 古老的观念和传统,根基深厚。
并排立着的 “我”和树 思想的并立。
没有靠着的“我” 追求独立,象征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难点] 阅读这首诗,探究其内在的韵律节奏美。
课文全篇探究
全诗每句均以虚词“着”字结尾,形成统一的结构韵律,构成反复,并通过第三、四句句式的短长变化,带动诗歌的节奏,读来错落有致。
1.白话写成,精粹凝练。
诗歌只有四行,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用纯熟的白话写成,不讲求韵律,但精粹而凝练,具有新诗之美。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意境清新,含而不露。
诗歌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含而不露。四行诗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且诗中的主观情绪与客观物象融为一体,创造出浑然天成的画面与意境氛围。
归纳总结
诗歌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表达了诗人在冷冽的环境中不惧朔风、不畏寒霜、不愿倚仗高树,追求自由独立的情怀。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霜风吹月光照
烘托
凄冷的环境
“我”高树
并立而不靠着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月夜
自我意识的觉醒,对独立自主的渴望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其诗歌注重意境的创设和语言的锤炼,讲究节奏和音乐性,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因《雨巷》一诗传诵一时,他被称为“雨巷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舒望草》《舒望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走近作者
必备知识
1942年,年仅31岁的萧红病逝于极度混乱的香港。好友的去世,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戴望舒因为宣传抗战被日本宪兵逮捕,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早已纷纷离开香港返回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1944年11月,诗人来到萧红墓前凭吊,作了这首悼亡诗。
创作背景
必备知识
朗读指导
初读课文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1. 漫( )漫:(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màn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 )(占卜)
( )(霸占)
zhān
zhàn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占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墓( )(坟墓)
暮( )(日暮)
幕( )(开幕)
mù
mù
mù
寞( )(寂寞)
膜( )(膜拜)
mò
mó
漫( )(漫长)
幔( )(幔帐)
màn
màn
偏旁辩字法:
“墓”与“土”有关,
指埋葬死人的地方;
“暮”与“日”有关,
指太阳落山的时候;
“幕”与“巾”有关,
指挂着的大块的布、绸等。
·
·
·
词 寂寞 寂寥
同 都是形容词,都有“寂静”的意思。 异 侧重于“人”,多用来形容人的主观感受,有孤独的意思。 侧重于“环境”,多用来形容环境的客观状态,有空旷的意思。
例 ① 爸爸妈妈出差了,我一个人在家里很寂寞。 ② 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处在这样寂寥的野外,诗人特别思念远方的家乡。
近义词辨析
必考字词梳理
这首小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观念?
感思想
预习思考问题
导思
1
关键词:情思、哲理
带着问题读课文
课文细读品味
1.诗中写“我等待着”,“我”等待的究竟是什么?
“我”等待的是革命的曙光涌现,民族解放斗争取得胜利。
课文细读品味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红山茶”在这里说明什么?
“红山茶”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对萧红的赞美与激赏。这富有激情的颜色,是诗篇的一线光亮,构成了诗歌的起伏,也照应了诗人抑制状态下真实的心境。
课文细读品味
3.如何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①有伤悼之情,感伤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生命;②有惋惜之情,叹惋萧红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③有羡慕之情,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1.[难点] 阅读这首诗,探究其内在的韵律节奏美。
课文全篇探究
偶句押韵,似乎并非刻意为之,只是自然而至,诗中所含情感也始终处于一种平缓而轻徐的流动中,给读者以沉静而执着的影响,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走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2.[难点] 对比阅读课文这五首短诗,说说新诗的“新”指的是哪些方面。
课文全篇探究
与旧体诗相比,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自由,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律。
形式新:
语言新:
观念新:
以白话写诗,不
仅以白话词语代
替文言,而且以
白话的语法结构
代替文言语法,并
吸收国外新语法。
追求个性
与独立,
强调作者
主体的性
情、情感
与见解。
新
本诗写诗人长途跋涉来到萧红墓前祭奠亡友的所行所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沉的哀思,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以及险境中的坚守等复杂情感。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萧红墓畔口占
“我”
“你”——卧听海涛闲话
对胜利的期盼
深沉的哀思
走长途
六小时、寂寞
放山茶
意味深长
等待着
长夜漫漫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3 断章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现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作既讲究章节的整齐、文字的洗练,又注重感觉的新鲜、想象的奇特,富于象征意味。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走近作者
必备知识
朗读指导
初读课文
断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1. 装饰( ):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shì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字形易错
如何理解《断章》中“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品名句
感思想
预习思考问题
这首小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观念?
2
导思
1
关键词:情思、哲理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细读品味
诗人描绘了两幅画面,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一幅画面,由“看”和“风景”构成联系,“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第二幅画面,由“装饰”建立关联,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而“你”又和明月在一起,成了“别人”梦的内容。
本诗用简单的意象,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说明的道理是:宇宙间的事物存在普遍联系,互相依存;这个事物与那个事物的关系,是有条件的、受制约的。
[难点] 阅读这首诗,探究其内在的韵律节奏美。
课文全篇探究
似乎无韵,但是它的形式十分有趣。它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将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的旋律。
1.画面剪合,构思巧妙。
意象交叠组合成了两幅画面,每幅画面内部又有微妙的联系。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这两幅画没有明丽的颜色,画面却配置得错落有致,透明清晰,可见作者构思之巧妙。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含蓄蕴藉,哲理丰富。
此诗含蓄蕴藉,但语言却极朴素、平实,以人人能懂的语句,写人人能悟却不能道尽的哲理与人生智慧: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此诗只是诗人刹那间的感想,但内涵却无限丰富。
归纳总结
《断章》通过几组意象营构了丰富的诗境、诗趣、诗思,表达了诗人与主客体相对关系的思考。体现出一个哲理:宇宙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看
断 章
桥上:你→看风景
明月→你的窗子
你→别人的梦
楼上:看风景的人→你
装饰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
3 风雨吟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他的诗以含蓄凝练的语言表现现代生活,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必备知识
走近作者
1941年12月,正是中华民族遭受最深重苦难的时候。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中国风雨如晦,生灵涂炭,诗人芦荻深切感受到了时代的风雨,也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心中积聚着的愤怒的力量,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写下了《风雨吟》这首诗。
创作背景
必备知识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初读课文
朗读指导
风雨吟
芦 荻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1941年12月
1.舵( )手:掌舵的人,常用以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duò
必考字词梳理
读读写写
字形易错。
多音字
必考字词梳理
( )(投奔)
( )(奔跑)
bèn
bēn
奔
形近字
必考字词梳理
舵( )(舵手)
舰( )(舰艇)
duò
jiàn
请你体会一下《风雨吟》一诗中“海”这一意象的内涵。
析意象
感思想
预习思考问题
这首小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观念?
2
导思
1
关键词:情思、哲理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细读品味
1.《风雨吟》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我”作为一个有志向、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和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同时,“我”因为“年轻”,经验不足,也有迷惘之感。
课文细读品味
2.如何理解“年轻舵手的心”?
“舵手”坐实了前文的比喻,既已把郊原比作大海,房舍比作孤舟,那么“房舍”中的“我”自然就像驾舟的“舵手”。“舵手”通常象征在革命年代引导方向的领路人。“年轻”,说明“我”可能掌不稳命运之舟的舵把,因此怀有不知人生命运的舟船驶往何处的迷惘和担忧。作者一方面表现出人物的忧惧不安,另一方面又将人物置于社会浪潮的领航位置之中,体现出经验不足的“我”力图关怀社会命运、做出努力的思想感情。
1.[难点] 阅读这首诗,探究其内在的韵律节奏美。
课文全篇探究
押“来”“海”。此外,每节的句式十分规整,前两节更是以对句的形式出现,节奏整齐。
2.[重点] 《风雨吟》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这里的“风”“雨”不仅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示着社会上的政治风雨。这里的“大地”指的是风雨如晦的中国,这样来说,“风”“雨”又有了一层更深的含义:当时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课文全篇探究
1.意象突出。
无论是第一节中“风”“雨”的意象,还是第二节中“海”“舟”的意象,还是后来出现的敢做“年轻舵手”的“我”的意象,都非常突出。突出的意象,营造了立体的画面,所以不论是风雨肆虐,还是大地被淹没,还是“我”在风雨之中掌舵,都给人非常强烈的画面冲击力。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立意向上。
前两节诗极力铺排渲染,突出风雨肆虐下大地被摧残的景象,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我”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站出来,担负起“舵手”的责任,这是怎样的一种勇气和责任感啊!本诗虽短,但立意积极向上,带给读者鼓舞和力量。
归纳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狂风席卷一切、暴雨铺天盖地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愿做年轻舵手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面对风雨的勇气和责任感。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风卷、雨奔
风雨吟
使命感责任心
环境
“我”——年轻舵手的心
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3 统一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外交家。善写政治抒情诗和情诗。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
必备知识
走近作者
统 一
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初读课文
朗读指导
多音字
( )差异( )差劲( )差遣( )参差不齐
差
chā
chà
chāi
cī
( )切除( )迫切
切
qiē
qiè
字词
清单
以义辨音
qiē: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如“切片、切除”。
qiè:符合,如“切题”;亲近,如“亲切”;急切、殷切,如“迫切”。
词语集注
繁多
(种类)多,丰富。
谎言
谎话。
差异
差别,不相同的地方。
这首小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观念?
感思想
预习思考问题
导思
1
关键词:情思、哲理
带着问题读课文
课文细读品味
怎样理解“ 繁多是个谎言”?
作者先写到了叶,又写到了花,然而叶、花不论拥有怎样的万千姿态,它们的本质都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又是为了生命的传递。从这点上来看,所有的叶、花、果实都有自己的本质,且就生命的传递角度而言,这本质也并无不同。因此,繁多是众多生物存在的表象,它们的本质都是统一的。
1.[难点] 阅读这首诗,探究其内在的韵律节奏美。
课文全篇探究
“所有……是……”“所有……无非……”“整片……是……”不仅在诗句含义上构成对应,在句式上也较为统一,呈现出一种整齐美。
2.[难点]说说《统一》一诗中作者是如何体现“统一”这一思想的。
所有的叶和一片叶,所有的花和一朵花,所有的树和一棵树,它们都是“多”与“一”的关系。“多”与“一”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是”和“无非”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的思想。
课文全篇探究
1.意象简单,含蓄隽永。
诗人以叶、花、果实为意象,以叶、花的“繁多”喻指万物的个性差异,以果实“并无差异”“树木无非一棵”喻指万物皆有共性,把深刻的哲理寄寓到普通的事物之中,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语言通俗,脉络鲜明。
本诗语言通俗易懂。诗句选用“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这样直白、易懂的语言,形象地表明了现象与本质这一复杂的哲学命题。
归纳总结
本诗借叶、花、果,指出所有的叶、所有的花、所有的果都是同一片叶、同一朵花、同一个果,看似各有各的个性,却不失共性,是“统一”的,表明了世界具有统一性与和谐美。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
统 一
繁多是个谎言
所有的叶一片叶
所有的花一朵花
一切果实无差异
花是同一朵
树是同一棵
统一性 和谐美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一)意象的分类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分类 典型代表 蕴含感情
送别类
杨柳、长亭、酒、古道、舟船
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别后的思念。
(投)笔、长城、马、羌笛、烽烟
表达建功立业的决心或对和平的向往。
思乡类
愁苦类
战争类
抒怀类
月亮、鸿雁、落叶、雨、梦
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对亲人的牵挂。
梧桐、芭蕉、杜鹃、猿啼、夕阳
表达悲伤心情或渲染悲凉气氛。
松柏、竹子、梅花、兰花、冰雪
托物言志,表高洁品行。
拓展延伸
远和近
顾 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赏析]这首诗的主要意象为“你”“我”“云”。作者采用类似于镜头推拉的方法,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性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