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基本史实。
唯物史观、史料证实:理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贡献及其重要性,能正确评价正面战场。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2022年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史事,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导入新课
习近平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正面战场指国民革命军与日军正面作战的战场,主要是阵地战和防御战。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指中国军队在敌人占领区后方开辟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因此也称共产党敌后战场。
历史解释
互相配合
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
驱逐日寇
一、台儿庄战役
1、台儿庄战役的背景:
打通南北战场
日军企图把山东半岛登陆的一部分日军,同津浦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合攻军事要地徐州,从而打通南北战场。
台儿庄战役
天津
青岛
浦口
南京
津
浦
线
徐州
徐州是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的交汇点。
台儿庄地处山东省枣庄市,位于津浦路台枣支线及台潍公路的交叉点上,扼大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
山东半岛登陆日军
津浦铁路南下日军
2、台儿庄战役的经过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台儿庄战役总指挥
李宗仁
经过激烈巷战,台儿庄大部分被日军占领。
3月23日,日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
台儿庄中国守军至死不退,死守阵地。
外线部队完成对台儿庄日军的反包围。
4月7日,中国军队反攻,日军全面溃败。
三昼夜激战,日军冲入台儿庄。
李宗仁
孙连仲
汤恩伯
“请君入瓮,关门打狗!”
第2集团军执行台儿庄防御任务。
31师驻守中央战场
30师驻守左翼
27师驻守右翼
命令
待池峰城坚守台儿庄3天后,
汤再率领第20军团从背侧夹击。
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倚仗优势火力,猛攻三昼夜,冲入台儿庄内。经过激烈巷战,日军占领台儿庄大部分地区,中国军队顽强据守南关一角。在台儿庄内激战的时候,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发起全面反攻。在中国军队内外夹击下,日军被迫撤退,中国军队乘胜追击。
“下午一点半,踏进台儿庄西门,眼前是一幅断墙残垣的焦土景象!全城再也找不出完整的房屋……在寨子内,还有不少忠勇的我军尸首,有的虽然全身焦黑了,但仍屹立在墙角旁,左手持着手榴弹,右手持着步枪,作奋勇搏击状,在殉国的一刹那,依然保持‘死而不已’的战斗姿态……” ——1938年4月7日《新华日报》
苦守11天的池峰城不忍全军覆没,请退。孙连仲也想给军队留点种子,电请李宗仁撤退到运河南岸修整。李宗仁:“坚守阵地,等待援军。违令者军法处置。”孙连仲对池峰城下命令:“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
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上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击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
——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
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
③中国军队的协同作战。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4.意义:
尸横遍野的日本士兵
徐州各界人士慰劳作战官兵
台儿庄大捷,汉口举行胜利
大游行,游行队伍一望无边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回忆录
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台儿庄战役的意义?
①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②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1.(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台儿庄会战既使英雄的台儿庄名扬世界,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也使美丽的台儿庄城变成一片焦土,留下的53处战地遗址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次“会战”( )
A.是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仗
C.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是中国军队对侵华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
B
直击中考
二、武汉会战
武汉
1938年10月
万家岭
大别山
日军为何选择武汉及其附近地区作为重点进攻目标?
1.背景
武汉成为军事、经济、政治中心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是当时中国第二大城市,它是中国内陆的重要交通中心,同时也是将南方港口运来的对外援助运往内陆的枢纽。
日军侵占南京后,国民政府虽西迁重庆,但政府机关大部和军事统帅部却在武汉,武汉实际上成为当时全国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和战时首都,当时中国的军事力量集中保卫武汉。
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江西岸有力地形,抵抗敌军。
2.概况
时间
地点
主要战役
结果
1938年6月——10月
武汉
万家岭大捷,击毙日军3000余人
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武汉失守
万家岭战役指挥者薛岳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感慨道:“撼山易、撼薛将军难。”
花园口决堤
3.重要战役
1938年6月
“以水代兵”阻止日军西进
花园口
1938年6月,为了防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下,进攻武汉,蒋介石命令驻守河南的国民党军队秘密在郑州花园口炸决黄河大堤,“以水代兵”。正值汛期的黄河水咆哮着冲出大堤,形成数千米至100千米不等的水面,一路横冲直撞,沿淮河、经过洪泽湖下泻,由长江入海。花园口决堤虽然迫使日军放弃了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但是给河南、皖北、苏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不完全统计,此次花园口决堤,直接淹死、饿死群众即达89.3万多人,先后逃离家园者391万多人,淹没耕地2994.3万多亩,受灾面积达3省44县5.4万多平方千米,工农各业损失,以战前币值折算,超过10.9亿元。
淹没耕地2994余万亩
逃离家园391万多人
迫使日军放弃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
万家岭战役
万家岭战役
①战术特点:
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分割包围
②结果:
日军死伤惨重,基层军官损失殆尽,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被迫空投200多么军官加强力量。这次战役,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000余人。
叶挺将军曾评价万家岭战役为:"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4.结果:武汉失陷
10月底,日军完成东、南、北对武汉三面包围。为避免损失,保存抗战力量,在100多万市民和各大政府机关、工厂、高校以及大批物资安全撤出武汉后,中国军队撤出武汉,留给日军一座空城。
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
5.意义
①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会战历时4个月,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的英勇抗击,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军妄想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的战略计划。
——摘编自张军《血战大武汉》
武汉会战后期,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占领广州。从1931年以来,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落入日本之手。但日本人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华中
东北
华南
华北
“15个月战争中,他的军力伤亡了数十万人,消耗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与军用资财,毁灭了数百架飞机和百余艘军舰,支出了数十万万元经费,这个消耗在日本历史上是空前的。”——毛泽东《论新阶段》
②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41.12.7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1941.12.8
美英向日本宣战
1941.12.9
中国正式对日宣战
1.(2023·内蒙古通辽·统考中考真题)1938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C.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正面战场取得重大战果
2.(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有人认为,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军队在战略层面取得胜利。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国民党军队取得抗战首次大捷
C.中国军队开始战略反攻 D.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
C
直击中考
A
8.(2020·广西贺州·统考中考真题)1938年6 9月,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日军投入兵力达40余万,中国配置兵力约100万,日军的进攻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由此可见,武汉会战体现了中国战场( )
A.正面战场第一次大会战的战况 B.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作战特点
C.迅速进入抗日战争大反攻阶段 D.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9.(2020·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灭日本侵略军最多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的最大意义在于(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成为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D.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
D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背景
南京、武汉失守后,长沙乃至整个湖南成为西北大后方的军事屏障
长沙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2.概况
(1)时间:
(2)地点:
(3)结果:
1941年12月
湖南长沙
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长沙军民庆祝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
兵力
中方
日本
17万
6万
将领
薛岳
阿南惟几
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扬言要到长沙过新年。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
中国军队与日军鏖战肉搏,并打退来援敌人,歼灭大批日军,中国军队取得会战的胜利。
薛岳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人。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和国军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
从材料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1)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自强团结精神
(2)为民族利益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3)不屈不饶、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主义精神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开展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长沙军民庆祝第三次会战胜利
第三次长沙会战缴获的战利品
3.影响
日军一路势如破竹,同盟国军队接连败北。在此形势下,国民党军队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此后不久,美国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同盟国亦决定任命蒋中正为盟军“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美英两国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
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
——美国总统罗斯福
在此远东阴云密布之际,唯有长沙上空之云彩确切光辉夺目。
——英国媒体报道标题
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豫湘桂大溃败说明了什么?
这次战役充分暴露了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
1931年
1937年
1944年
1944年6月历经
战火的长沙陷落。
豫湘桂战役丢失国土示意图
(1944年4月——12月)
军队
50-60万
机场
43个
城市
146座
沦陷人口
6000万
被俘的中国军人
怎么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材料一:正面战场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役上,都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国民党曾先后进行了平津、淞沪、徐州以及保卫武汉等战役……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吸引了大批日军主力,起到了掩护八路军、新四军战略展开,保障敌后战场开辟的作用。
国民党统治集团不肯放弃反共政策,坚持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导致大片国土丧失)
—中国国家博物馆:《国民党正面战场》
①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初期的主战场,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
②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支援了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③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积极影响
消极
影响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导致大片领土丢失。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军队与日军进行了22次大会战,较大规模战役1117次,小战斗389314次,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迷梦,始终牵制了日军总兵力一半以上的部队,使130万日军在中国战场疲于奔命,有效阻止了日军北上侵略苏联;延缓了日本南进的步伐。
牺牲4670000人
杀敌1984000人
1.2倍
历史证明,中国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战场之一。
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3年11月,蒋介石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开罗会议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
抗战精神
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如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
——李宗仁口述,唐德刚撰写:《李宗仁回忆录》
“就是砍了薛岳的脑袋,长沙我也绝不放弃”
——薛岳《长沙保卫战》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长沙东南郊战场巡礼》
抗战精神
不畏强暴、不惧牺牲的自强团结精神;英勇顽强、血战到底的英雄主义精神;为民族利益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战役
保卫大武汉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1938年3月 — 4月
指挥者:李宗仁
意义:
正面战场的最大胜仗
时间:1938年6月 — 10月
著名战役:万家岭战役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意义:
时间:1941年12月
豫湘桂战役
意义:
对盟军起到鼓舞的作用
时间:1944年初
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一溃千里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