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专题强化练6 产业转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专题强化练6 产业转移(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22 07:5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
专题强化练6 产业转移
时间:20分钟
  湄公河五国已被定位为中国“一轴两翼”国际产能合作布局中的“主轴”重点合作国家,而中国对外产业转移是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方式。下表示意湄公河五国2009年、2012年、2014年、2016年对接中国产业转移能力评价结果(数值越大,承接能力越强)。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柬埔寨 老挝 缅甸 泰国 越南
2009年 0.447 0.404 0.351 0.649 0.564
2012年 0.460 0.459 0.361 0.706 0.624
2014年 0.483 0.498 0.408 0.712 0.639
2016年 0.446 0.455 0.363 0.663 0.598
1.2009年、2012年、2014年三年中,湄公河五国对接中国产业转移能力(  )
A.缅甸最强   B.越南增长最快
C.持续增强   D.排名未发生变化
2.泰国和越南对接中国产业转移能力较强的原因有 (  )
①内部交易成本高
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③空间位置上与中国相邻
④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3.湄公河五国承接中国产业转移,给湄公河五国带来的影响是(  )
A.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
B.使失业率上升
C.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D.主要从事产品的研发和营销
  (2023山东泰安期末)2021年3月5日,来自广东、浙江的111家企业集中签约落户广西贵港(中国纺织服装时尚新区),这111家企业扮演的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先头部队的角色,其签约入驻的项目涵盖纺纱、织布、印染、制衣、缝盘以及配套的纽扣、拉链、包装、物流等,一个现代高端纺织服装创新集聚区正迅速崛起。下图示意贵港市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推测吸引后续东部纺织服装企业转移至广西贵港(中国纺织服装时尚新区)的最可能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B.市场潜力大 C.劳动力素质高 D.产业链完整
5.大量纺织印染产业转移至贵港市,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是(  )
A.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
B.改善交通条件,有利环境保护
C.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
D.带动产业升级,利于资源开发
  (2023山东潍坊期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开始,我国制造业发展遭遇严峻挑战。下图示意四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路径。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注:亚洲“四小龙”指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韩国和新加坡。
6.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东部沿海承接第三次产业转移的关键条件是(  )
A.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B.广阔的消费市场
C.充足且廉价的劳动力    D.靠近产业转出地
7.第四次产业转移(  )
①存在中国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
②转出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
③使我国东部沿海完全成为产业转出区
④使我国制造业受到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第四次产业转移中,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政策吸引制造业回流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产业升级
B.降低生产成本
C.增加就业岗位
D.扩大销售市场
9.(2021安徽芜湖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闽南金三角包括福建省南部沿海的厦门、泉州和漳州三个设区市及其所辖县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制鞋产业成为泉州市经济发展的“发动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制鞋产业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出现“东鞋西移”现象。位于重庆西部的璧山区稳步推进西部鞋业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下图为我国制鞋产业的空间转移图。
(1)列举我国沿海地区能够承接海外产业转移,形成制鞋产业集群的优势区位条件。
(2)分析21世纪初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制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原因。
(3)阐述“东鞋西移”对璧山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1.C 2.A 3.C 4.D 5.C 6.A 7.B 8.C
1.C 根据表格数据看,2009年、2012年、2014年三年,湄公河五国对接中国产业转移的能力有差别,但相差不大,越南和泰国对接中国产业转移的能力稍强,柬埔寨、老挝、缅甸对接中国产业转移的能力稍弱,A错;2009年、2012年、2014年三年,越南增长了0.075,柬埔寨增长了0.036,老挝增长了0.094,缅甸增长了0.057,泰国增长了0.063,因此老挝增长最快,B错;2009年、2012年、2014年三年,湄公河五国对接中国产业转移能力持续增强,C对;2009年、2012年、2014年三年,湄公河五国对接中国产业转移能力的排名发生了变化,D错。
2.A 泰国和越南相对于表中的其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因此更有条件和能力承接中国的产业转移,②④对。内部交易成本高不利于承接产业转移,①错;泰国在空间位置上不与中国相邻,③错。故选A。
3.C 湄公河五国承接中国产业转移,可加快湄公河五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C正确。产业移入可能带来环境问题,A错误;企业增加,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使失业率下降,B错误;移入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人们主要从事生产环节,D错误。
4.D 由材料可知,最先签约入驻的111家企业项目涵盖纺织服装产业几乎所有环节,产业链完整,可吸引后续东部纺织服装企业转移至此,D正确;基础设施、市场、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均较小,A、B、C错误。故选D。
5.C 大量纺织印染产业转移至贵港市,可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C正确;该产业属于轻工业,消耗能源较少,对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和开发资源影响小,A、B、D错误。故选C。
6.A 读图可知,第三次产业转移主要从亚洲“四小龙”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关键条件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使东部沿海获得了优先发展的机会,故选A。
7.B 第四次产业转移一部分是从我国东部沿海转移到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东南亚、非洲,而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同样较为落后,且距离东部沿海近,所以存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①对;从转移特点看,此次产业转移一部分从中国东部沿海向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转移,故转出的不一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②错;由图文材料可知,此次产业转移是从我国东部沿海转出,但我国东部沿海不可能完全成为产业转出区,③错;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制造业回流,目的是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东南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依托低成本,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④对。故选B。
8.C 第四次产业转移,从我国东部沿海转出的产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产品附加值低,不利于促进产业升级,A错;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高,制造业回流会增加生产成本,B错;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失业人数增多,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动制造业回流,目的是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来增加就业岗位,C对;产品面向世界市场,制造业回流后,不会扩大销售市场,D错。
9.答案 (1)良好的区位条件;优惠的政策吸引;充足且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资源。
(2)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升高;地价上涨;内部交易成本升高;优惠政策的优势逐渐消失等,促使制鞋产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生产能力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3)带动璧山区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就业;促进璧山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
解析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工业布局以交通便利的东部沿海地区相对集中。沿海地区形成制鞋产业集群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有: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地区地价便宜,土地租金低;还有改革开放等国家政策的支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本身地理位置优越。
(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价格上升、土地价格升高,使得制鞋产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加上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使得制鞋产业不断被淘汰,制鞋产业内部交易成本不断上升;东部沿海地区优惠政策也在逐渐消失,使得制鞋产业向生产成本更低、劳动力更丰富廉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中西部地区转移。
(3)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意义,主要从带动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们收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