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1.(2023四上·沛县期中)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科学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力的概念,建立了力学体系,是发射卫星和宇宙飞船的重要科学依据。
2.(2023四上·沛县期中)现在科学发达了,很多高科技产品,不需要振动也能产生声音。
3.(2023四上·沛县期中)耳朵能使我们听到声音,这个过程需要大脑的参与。
4.(2023四上·沛县期中)我们把手弯曲放在耳郭的后面,可以听到更清晰、响亮的声音。
5.(2023四上·沛县期中)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可以让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6.(2023四上·沛县期中)小区内开车,前边行人走路太慢,为了安全可以连续鸣笛提醒。
7.(2023四上·沛县期中)我们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是二氧化碳。
8.(2023四上·沛县期中)肺活量越大的人,平静时每分钟呼吸次数越少。
9.(2023四上·沛县期中)小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10.(2023四上·沛县期中)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给食物进行分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食物。
11.(2023四上·沛县期中)肉夹馍用面粉、鸡胸肉、生菜、蒜苔等做成,味道鲜美,里面有荤有素,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
12.(2023四上·沛县期中)处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顶端的是蔬菜和水果。
13.(2023四上·沛县期中)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制造的噪音是( )。
A.课间吵闹声 B.悠扬的琴声 C.暴雨打击玻璃声
14.(2023四上·沛县期中)中秋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架子鼓,最后以一声响亮的锣音结束,我们发现他已经停止敲击铜锣了,可是还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
A.锣面不振动了,声音会在空中回荡一段时间
B.锣面还在振动,继续发出声音
C.锣面不振动了,但周围的空气还在振动
15.(2023四上·沛县期中)铁路巡逻工将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到数公里外的火车在钢轨上行驶的声音,这是由于( )。
A.气体传声效果好 B.液体传声效果好 C.固体传声效果好
16.(2023四上·沛县期中)用右图装置模拟“鼓膜“,发现影响“鼓膜”振动幅度大小的原因是( )。
A.只有声音的强弱 B.只有声音的远近 C.声音的强弱和远近
17.(2023四上·沛县期中)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这样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中的“高“指是( )。
A.声音的强弱
B.声音的高低
C.无法判断是声音的强弱还是高低
18.(2023四上·沛县期中)如图,利用钢尺探究声音强弱的实验中,以下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
C.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
19.(2023四上·沛县期中)右图装置模拟人体的呼吸过程,其中模拟呼气过程的是( )。
A.图1 B.图2 C.无法判断
20.(2023四上·沛县期中)四(1)班同学在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肺活量时,出现了下列几种操作,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 )。
A.测量后,立即收紧通气管
B.记录时,取三次测量最大值
C.测量时,轻轻吹一口气
21.(2023四上·沛县期中)人在平静状态下,1分钟大约呼吸( )。
A.10次 B.20次 C.60次
22.(2023四上·沛县期中)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是因为( )。
A.身体没有力气了
B.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
C.运动时,呼吸功能变弱
23.(2023四上·沛县期中)今天早晨,小明吃了一碗蛋炒饭,在卡片上记录食物时应记为( ) 。
A.鸡蛋 B.蛋炒饭 C.鸡蛋、米饭
24.(2023四上·沛县期中)小明为自己设计了一份晚餐食谱:米饭、红烧排骨、清蒸鲈鱼、蛋花汤。根据你所学的营养知识,可以建议小明再加一道菜( )。
A.香菇青菜 B.红烧鸡腿 C.干炸河虾
25.(2023四上·沛县期中)根据“声音"单元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用抽气机逐渐抽走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把空气完全抽掉后,看见闹钟在振动, (填“能”或“不能”)听见声音。这个实验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2)把泡沫球紧贴音叉,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观察到泡沫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当用力敲击音叉时,泡沫球弹开的幅度 ,音叉发出的声音 ;当轻轻敲击音叉时.泡沫球弹开的幅度 ,音叉发出的声音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是: 。
26.(2023四上·沛县期中)运用知识,制作小乐器。
小明对制作乐器特別感兴趣,在网上查询了相关资料,了解了不同乐器的结构和功能,并根据自己学习的声音知识,动手设计,利用身边的简易材料和工具制作了一个小乐器(如图)。
(1)小明选用了四根粗细不同的弦,因为弦的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不同。弦越细,发出的声音越 。
(2)小明在调试自己的小乐器时,发现有一根琴弦发出的声音太低了,小明应当把这根琴弦调得 ("松"或“紧”)一些。
(3)小明用手分别按住A、B两个部位,在C处轻轻弹拨同一根琴弦,按住部位时发出的声音高一些,因为这时琴弦振动得 (“快”或“慢")。
(4)请你也来设计自己的小乐器。
要求:列出材料:画出简单的设计图。
主要材料:
设计图(最好图文并茂):
27.(2023四上·沛县期中)下图是我们的呼吸器官,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们的身体工作。
(1)请在括号里写出呼吸器官各部分的名称。(不要写错字呦!)
(2)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其中 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 、呼出 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28.(2023四上·沛县期中)为了研究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小明用滴管吸取碘酒,滴在馒头上,立马变成了蓝色,说明馒头里含有 ,它是糖类的一种,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还有 (两种);
(2)小明接着拿核桃仁用力划过白纸.划过的地方变得半透明,摸上去滑滑的,如涂过食用油一般,说明核桃仁中含有丰富的 。含有这种营养成分的食物还有 (两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建立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而且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大发展,而且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大发展,至今仍是发射卫星和宇宙飞船的重要科学依据。
2.【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的物体无法发声。所以高科技产品也是需要通过振动发声的。
3.【答案】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耳能使我们听到声音,感受到声音的过程更需要大脑的参与。耳郭有收集声波,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振动再由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才能产生了听觉。
4.【答案】正确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耳郭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为了听得更清楚,我们经常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郭的作用,收集更多的声波。
5.【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敲击同一个鼓,鼓的振动幅度不同,所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而不是高低不同,同一个鼓的音高不变。
6.【答案】错误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可以鸣笛提醒。小区内开车,前边行人走路慢,不可以连续鸣笛提醒,这属于噪音。
7.【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通过呼吸,我们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我们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是氮气。
8.【答案】正确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人潜在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肺活量越大的人,平静时每分钟呼吸次数越少。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积极运动,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所以小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食物是指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食物的分类标准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同一种食物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给食物进行分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食物。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肉夹馍里面除了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少量蛋白质外,其他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微乎其微,根本不能满足一餐营养素的需要,同时热量高,容易造成体内脂肪堆积,除了满足口感,对身体弊大于利。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平衡膳食宝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平衡膳食宝塔由低到高是谷薯类、蔬菜和水果类、畜禽类和鱼虾类、奶类和豆类和油脂类。所以处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顶端的是油脂类。
13.【答案】A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嘈杂、刺耳的声音,或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其中悠扬的琴声属于乐音;暴雨打击玻璃声都属于自然世界的噪音,课间吵闹声属于人为制造的噪。
14.【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小明已经停止敲击铜锣了,可是还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锣面还在振动,继续发出声音。
15.【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铁路巡逻工将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到数公里外的火车在钢轨上行驶的声音,这是由于固体传声效果好。
1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声音的远近、强弱等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动也不同。距离鼓膜的远近不变,发声强,鼓膜振动幅度大,发声弱,鼓膜振动幅度小。声音的强弱不变,距离发声物体较近时,鼓膜振动幅度大;距离发声物体较远时,鼓膜振动幅度小。
17.【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中的“高”指是声音的强弱。
18.【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在探究钢尺发声强弱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实验时,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约20厘米,要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轻轻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用力拨动,听声音的不同和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
19.【答案】A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在这个模拟肺呼吸过程的实验中,饮料瓶模拟人体的胸腔;气球模拟人体的肺;橡皮膜模拟人体的膈肌;Y形玻璃管模拟人体气管。膈是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人在平静状态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肋间外肌同时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这样,胸廓的容积就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图1表示呼气过程。
20.【答案】C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每个人的呼吸次数与每个人的肺活量有关。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强。所以测量时,应该深吸一口气,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
21.【答案】C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 在平静状态下我们一分钟的心跳一般为60次。
22.【答案】B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肺就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所以人在运动时,呼吸急促,每分钟呼吸次数与平静时相比会加快。
23.【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要按照早餐、午餐、晚餐的顺序回忆。重复吃的要分多次记。根据对食物记录的认识,吃了一碗蛋炒饭,在卡片上记录食物时应为鸡蛋、米饭。
24.【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搭配膳食的营养原则是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日吃适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小明为自己设计了一份晚餐食谱:米饭、红烧排骨、清蒸鲈鱼、蛋花汤,这缺少了维生素,所以还应该加香菇青菜。
25.【答案】(1)变小;不能;真空
(2)大;强;小;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用抽气机逐渐抽走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变;当把空气完全抽掉后,看见闹钟在振动,不能听见声音,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2)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把泡沫球紧贴音叉,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观察到泡沫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当用力敲击音叉时,泡沫球弹开的幅度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强;当轻轻敲击音叉时.泡沫球弹开的幅度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弱。
26.【答案】(1)高
(2)紧
(3)快
(4)主要材料:相同的玻璃杯5个、水、筷子一根
设计图: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弦的粗细不同,声音高低不同。弦越细,振动速度越快,声音越高。
(2)琴弦声音高低与琴弦松紧直接相关,琴弦越紧,琴弦振动的速度越快,声音越高,相反琴弦越松,琴弦振动的速度越慢,声音越低。因此,想要琴弦发出的声音更高一些,可以将琴弦变紧一些。
(3)同样的琴弦,发出声音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有密切关系,琴弦越长,声音越低,琴弦越短,声音越高。读图可知,用手分别按住A、B不同部位轻轻弹拨琴弦,A部位声音低一些,按住B位置时,声音会更高一些。
(4)实验材料:相同的玻璃杯5个、水、筷子一根。如图所示,将5个杯子注入不同量的水,依次排开,用筷子轻轻敲击,不同的杯子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能够演奏出乐声。
27.【答案】(1)
(2)肺;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1)人体的呼吸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2)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中转站。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通过呼吸,我们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8.【答案】(1)淀粉;马铃薯
(2)脂肪;花生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脂肪的检验
【解析】【分析】(1)淀粉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生活中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色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根据判断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加碘酒,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变蓝色,说明含有淀粉,否则不含淀粉,比如馒头、土豆等。所以小明用滴管吸取碘酒,滴在馒头上,立马变成了蓝色,说明馒头里含有淀粉。
(2)把一种食物放在白纸上挤压,如果在白纸上留下了油渍,说明这种食物里面含有脂肪,如核桃仁、花生、瓜子、动物内脏等。
1 / 1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1.(2023四上·沛县期中)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科学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力的概念,建立了力学体系,是发射卫星和宇宙飞船的重要科学依据。
【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建立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而且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大发展,而且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大发展,至今仍是发射卫星和宇宙飞船的重要科学依据。
2.(2023四上·沛县期中)现在科学发达了,很多高科技产品,不需要振动也能产生声音。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的物体无法发声。所以高科技产品也是需要通过振动发声的。
3.(2023四上·沛县期中)耳朵能使我们听到声音,这个过程需要大脑的参与。
【答案】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耳能使我们听到声音,感受到声音的过程更需要大脑的参与。耳郭有收集声波,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振动再由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信号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才能产生了听觉。
4.(2023四上·沛县期中)我们把手弯曲放在耳郭的后面,可以听到更清晰、响亮的声音。
【答案】正确
【知识点】耳朵的结构
【解析】【分析】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耳郭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为了听得更清楚,我们经常将手放在耳后,并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这是为了增强耳郭的作用,收集更多的声波。
5.(2023四上·沛县期中)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可以让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声音的强弱主要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敲击同一个鼓,鼓的振动幅度不同,所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而不是高低不同,同一个鼓的音高不变。
6.(2023四上·沛县期中)小区内开车,前边行人走路太慢,为了安全可以连续鸣笛提醒。
【答案】错误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音。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可以鸣笛提醒。小区内开车,前边行人走路慢,不可以连续鸣笛提醒,这属于噪音。
7.(2023四上·沛县期中)我们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是二氧化碳。
【答案】错误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通过呼吸,我们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我们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是氮气。
8.(2023四上·沛县期中)肺活量越大的人,平静时每分钟呼吸次数越少。
【答案】正确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人潜在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肺活量越大的人,平静时每分钟呼吸次数越少。
9.(2023四上·沛县期中)小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积极运动,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所以小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功能,保持身体健康。
10.(2023四上·沛县期中)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给食物进行分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食物。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食物是指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食物的分类标准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同一种食物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给食物进行分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食物。
11.(2023四上·沛县期中)肉夹馍用面粉、鸡胸肉、生菜、蒜苔等做成,味道鲜美,里面有荤有素,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肉夹馍里面除了脂肪、碳水化合物和少量蛋白质外,其他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微乎其微,根本不能满足一餐营养素的需要,同时热量高,容易造成体内脂肪堆积,除了满足口感,对身体弊大于利。
12.(2023四上·沛县期中)处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顶端的是蔬菜和水果。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平衡膳食宝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平衡膳食宝塔由低到高是谷薯类、蔬菜和水果类、畜禽类和鱼虾类、奶类和豆类和油脂类。所以处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顶端的是油脂类。
13.(2023四上·沛县期中)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制造的噪音是( )。
A.课间吵闹声 B.悠扬的琴声 C.暴雨打击玻璃声
【答案】A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嘈杂、刺耳的声音,或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其中悠扬的琴声属于乐音;暴雨打击玻璃声都属于自然世界的噪音,课间吵闹声属于人为制造的噪。
14.(2023四上·沛县期中)中秋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架子鼓,最后以一声响亮的锣音结束,我们发现他已经停止敲击铜锣了,可是还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 )。
A.锣面不振动了,声音会在空中回荡一段时间
B.锣面还在振动,继续发出声音
C.锣面不振动了,但周围的空气还在振动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小明已经停止敲击铜锣了,可是还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锣面还在振动,继续发出声音。
15.(2023四上·沛县期中)铁路巡逻工将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到数公里外的火车在钢轨上行驶的声音,这是由于( )。
A.气体传声效果好 B.液体传声效果好 C.固体传声效果好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铁路巡逻工将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到数公里外的火车在钢轨上行驶的声音,这是由于固体传声效果好。
16.(2023四上·沛县期中)用右图装置模拟“鼓膜“,发现影响“鼓膜”振动幅度大小的原因是( )。
A.只有声音的强弱 B.只有声音的远近 C.声音的强弱和远近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声音的远近、强弱等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振动也不同。距离鼓膜的远近不变,发声强,鼓膜振动幅度大,发声弱,鼓膜振动幅度小。声音的强弱不变,距离发声物体较近时,鼓膜振动幅度大;距离发声物体较远时,鼓膜振动幅度小。
17.(2023四上·沛县期中)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这样的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中的“高“指是( )。
A.声音的强弱
B.声音的高低
C.无法判断是声音的强弱还是高低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
【解析】【分析】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句诗中的“高”指是声音的强弱。
18.(2023四上·沛县期中)如图,利用钢尺探究声音强弱的实验中,以下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
C.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在探究钢尺发声强弱与振动幅度的关系实验时,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一端紧按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约20厘米,要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轻轻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用力拨动,听声音的不同和观察钢尺的振动幅度。
19.(2023四上·沛县期中)右图装置模拟人体的呼吸过程,其中模拟呼气过程的是( )。
A.图1 B.图2 C.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在这个模拟肺呼吸过程的实验中,饮料瓶模拟人体的胸腔;气球模拟人体的肺;橡皮膜模拟人体的膈肌;Y形玻璃管模拟人体气管。膈是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膜状肌肉。人在平静状态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肋间外肌同时舒张,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这样,胸廓的容积就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图1表示呼气过程。
20.(2023四上·沛县期中)四(1)班同学在使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袋来测量肺活量时,出现了下列几种操作,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 )。
A.测量后,立即收紧通气管
B.记录时,取三次测量最大值
C.测量时,轻轻吹一口气
【答案】C
【知识点】测量肺活量
【解析】【分析】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每个人的呼吸次数与每个人的肺活量有关。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强。所以测量时,应该深吸一口气,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
21.(2023四上·沛县期中)人在平静状态下,1分钟大约呼吸( )。
A.10次 B.20次 C.60次
【答案】C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 在平静状态下我们一分钟的心跳一般为60次。
22.(2023四上·沛县期中)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是因为( )。
A.身体没有力气了
B.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
C.运动时,呼吸功能变弱
【答案】B
【知识点】呼吸次数
【解析】【分析】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肺就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所以人在运动时,呼吸急促,每分钟呼吸次数与平静时相比会加快。
23.(2023四上·沛县期中)今天早晨,小明吃了一碗蛋炒饭,在卡片上记录食物时应记为( ) 。
A.鸡蛋 B.蛋炒饭 C.鸡蛋、米饭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要按照早餐、午餐、晚餐的顺序回忆。重复吃的要分多次记。根据对食物记录的认识,吃了一碗蛋炒饭,在卡片上记录食物时应为鸡蛋、米饭。
24.(2023四上·沛县期中)小明为自己设计了一份晚餐食谱:米饭、红烧排骨、清蒸鲈鱼、蛋花汤。根据你所学的营养知识,可以建议小明再加一道菜( )。
A.香菇青菜 B.红烧鸡腿 C.干炸河虾
【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搭配膳食的营养原则是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每日吃适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小明为自己设计了一份晚餐食谱:米饭、红烧排骨、清蒸鲈鱼、蛋花汤,这缺少了维生素,所以还应该加香菇青菜。
25.(2023四上·沛县期中)根据“声音"单元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用抽气机逐渐抽走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把空气完全抽掉后,看见闹钟在振动, (填“能”或“不能”)听见声音。这个实验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2)把泡沫球紧贴音叉,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观察到泡沫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当用力敲击音叉时,泡沫球弹开的幅度 ,音叉发出的声音 ;当轻轻敲击音叉时.泡沫球弹开的幅度 ,音叉发出的声音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是: 。
【答案】(1)变小;不能;真空
(2)大;强;小;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用抽气机逐渐抽走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变;当把空气完全抽掉后,看见闹钟在振动,不能听见声音,因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2)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把泡沫球紧贴音叉,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观察到泡沫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当用力敲击音叉时,泡沫球弹开的幅度大,音叉发出的声音强;当轻轻敲击音叉时.泡沫球弹开的幅度小,音叉发出的声音弱。
26.(2023四上·沛县期中)运用知识,制作小乐器。
小明对制作乐器特別感兴趣,在网上查询了相关资料,了解了不同乐器的结构和功能,并根据自己学习的声音知识,动手设计,利用身边的简易材料和工具制作了一个小乐器(如图)。
(1)小明选用了四根粗细不同的弦,因为弦的粗细不同,发出声音的不同。弦越细,发出的声音越 。
(2)小明在调试自己的小乐器时,发现有一根琴弦发出的声音太低了,小明应当把这根琴弦调得 ("松"或“紧”)一些。
(3)小明用手分别按住A、B两个部位,在C处轻轻弹拨同一根琴弦,按住部位时发出的声音高一些,因为这时琴弦振动得 (“快”或“慢")。
(4)请你也来设计自己的小乐器。
要求:列出材料:画出简单的设计图。
主要材料:
设计图(最好图文并茂):
【答案】(1)高
(2)紧
(3)快
(4)主要材料:相同的玻璃杯5个、水、筷子一根
设计图:
【知识点】弦乐器的声音
【解析】【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弦的粗细不同,声音高低不同。弦越细,振动速度越快,声音越高。
(2)琴弦声音高低与琴弦松紧直接相关,琴弦越紧,琴弦振动的速度越快,声音越高,相反琴弦越松,琴弦振动的速度越慢,声音越低。因此,想要琴弦发出的声音更高一些,可以将琴弦变紧一些。
(3)同样的琴弦,发出声音高低与琴弦的长度有密切关系,琴弦越长,声音越低,琴弦越短,声音越高。读图可知,用手分别按住A、B不同部位轻轻弹拨琴弦,A部位声音低一些,按住B位置时,声音会更高一些。
(4)实验材料:相同的玻璃杯5个、水、筷子一根。如图所示,将5个杯子注入不同量的水,依次排开,用筷子轻轻敲击,不同的杯子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能够演奏出乐声。
27.(2023四上·沛县期中)下图是我们的呼吸器官,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们的身体工作。
(1)请在括号里写出呼吸器官各部分的名称。(不要写错字呦!)
(2)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其中 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 、呼出 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答案】(1)
(2)肺;氧气;二氧化碳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1)人体的呼吸器官由呼吸道和肺二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
(2)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中转站。人类时刻在进行呼吸作用,本质就是气体交换。通过呼吸,我们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8.(2023四上·沛县期中)为了研究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物质,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小明用滴管吸取碘酒,滴在馒头上,立马变成了蓝色,说明馒头里含有 ,它是糖类的一种,是我们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含有这种营养物质的食物还有 (两种);
(2)小明接着拿核桃仁用力划过白纸.划过的地方变得半透明,摸上去滑滑的,如涂过食用油一般,说明核桃仁中含有丰富的 。含有这种营养成分的食物还有 (两种)。
【答案】(1)淀粉;马铃薯
(2)脂肪;花生
【知识点】淀粉的检验;脂肪的检验
【解析】【分析】(1)淀粉有遇碘酒变蓝的特性,生活中常用滴碘酒观察是否变色来判断是否含有淀粉。根据判断淀粉的方法,在食物上滴加碘酒,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变蓝色,说明含有淀粉,否则不含淀粉,比如馒头、土豆等。所以小明用滴管吸取碘酒,滴在馒头上,立马变成了蓝色,说明馒头里含有淀粉。
(2)把一种食物放在白纸上挤压,如果在白纸上留下了油渍,说明这种食物里面含有脂肪,如核桃仁、花生、瓜子、动物内脏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