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22 08:1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
第三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南水北调的地理背景
  读我国耕地、水资源、人口地区分布对比图,回答下面三题。
1.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2.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研究、论证、规划,我国实施的重大工程是(  )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黄河小浪底工程
3.我国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原因有(  )
①北方地区供水极其紧张
②黄河水含沙量太大,不能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③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④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
⑤减少长江的洪涝灾害
⑥我国工农业重心将向北方转移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④⑤⑥
题组二 南水北调的线路分析
  (2023陕西商洛期末)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22年为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八周年。自该工程实施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国家“江河战略”、建设美丽中国等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图为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从资源的利用角度考虑,华北地区需要调入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的优势有(  )
①调水量较大   ②可自流输水
③工程量较小   ④调水水质较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6.该工程的实施,将使华北地区(  )
A.生活用水急剧增加
B.地面沉降趋势减弱
C.争水矛盾加剧
D.土地盐碱化得以缓解
题组三 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南水北调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西北、华北的调水工程,东线调水线路主要为京杭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下面两题。
7.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有(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通航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用水紧张状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给长江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性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由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华北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为减小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后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修建了湖北“引江济汉”补水工程。“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是提长江水向兴隆下游河道补水,修封闭的“高架”水渠,即绕长湖北缘并与长湖所有支流全部立交修建总干渠。而部分水利专家则建议由长江通过入湖渠提水至长湖,再通过现有河道提水至兴隆水库上游。
材料二 汉江流域示意图和“引江济汉”工程示意图。
(1)推测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自然条件。
(2)分析丹江口水库调水后给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3)对比专家建议方案,分析“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的优点或缺点。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调水工程及其影响
  (2023辽宁一模)2022年2月22日,“引汉济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自此,一江清水将突破万重山峦到达渭河平原,润泽古都、惠及三秦。该工程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以避开生态敏感区。下图为该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水分蒸发   B.保护生态环境
C.实现自流供水   D.增加供水量
2.该调水工程对渭河平原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B.缓解水土流失情况
C.促使地下水位下降   D.极大提升渭河航运
3.秘鲁南部阿雷基帕地区严重缺水,为开发马赫斯和西瓜斯两片平原荒漠,发展灌溉农业,开工建设了酝酿多年的马赫斯调水工程,该工程成功将大西洋水系的河水引入太平洋水系。秘鲁的马赫斯调水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建成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该工程大都建在海拔3 500~4 200米的安第斯山区,仅隧道就有100千米。下图为秘鲁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简析实施马赫斯调水工程的主要原因。
(3)简析影响马赫斯调水工程建设的主要自然因素。
(4)试分析调水工程对马赫斯—西瓜斯荒漠生态环境的影响。
题组二 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2023山东滨州期末)2018年,全球首条1 000 千伏特高压穿越长江电力综合管廊隧道贯通,隧道长度超过5 000米。工程最初设计“跨江”和“穿江”两种方案,最终建设团队选择了“穿江”隧道方案,管廊两次穿越长江大堤。下图为“跨江”和“穿江”方案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与“跨江”方案相比,“穿江”方案的主要优点是(  )
A.工程技术难度较小   
B.输电线路长度更短
C.对长江航运影响小
D.工程建设成本更低
5.该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完成后,将会(  )
A.缓解淮南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
B.减少淮南地区的化石能源使用
C.增加区域之间的能源运输损耗
D.改善华东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工程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管道总长2 170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
(1)指出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原因。
(2)简述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
(3)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有哪些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B 2.C 3.C 4.A 5.C 6.B 7.D 8.A
1—2.B C 读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耕地的分布特点是北多南少。为了缓解北方缺水问题,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
3.C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因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北方地区供水极其紧张;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A 华北地区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再加上春季农业用水量大,此时水资源短缺最严重,需要调入水量最大,故选A。
5.C 东线工程调水源于长江,中线工程调水源于汉江,中线工程水源地调水量较小,水质好,调水由鄂西北山地流向平原地区,可基本实现自流输水;东线工程利用了京杭运河原有河道,工程量较小,故选C。
6.B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为华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可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使华北地区地面沉降趋势减弱,B正确;可以缓解生活用水紧张的情况,从而缓解争水矛盾,A、C错误;土地盐碱化和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有关,南水北调会导致受水地区地下水位升高,但无法缓解土地盐碱化状况,D错误。故选B。
7.D 南水北调工程使华北平原地区的水量增加,地下水位抬升,将土壤中的盐分带到地表,会加剧土壤的盐碱化问题,排除①;丙至戊段经过山东丘陵,在丁以南不能自流引水,排除③;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大运河将长江水输送到华北地区,可以增加丙段大运河的水量,从而改善通航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状况,②④正确。
8.A 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往西北、华北,可能会使长江的入海水量减少,输沙能力减弱;由于长江的入海水量减少,长江口附近水位降低,会提高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性;海洋潮汐现象的出现与河流水量无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是为了缓解西北、华北的用水紧张状况,长江作为调水源头,其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9.答案 (1)水库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流域内降水多,水系发达,水量丰富;集水范围大,库容量大;水库地势较高,向华北输水可自流。
(2)下游水量减小,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鱼类资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江滩湿地大面积萎缩,大面积沙滩裸露,生态环境恶化。
(3)优点:避免泥沙淤积、水污染扩散对长湖生态环境的破坏。
缺点: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会影响长湖及其支流的航运安全。
解析 (1)水源地的选址主要考虑水量、水质及能否自流等因素。
(2)丹江口水库调水后,汉江下游水量减小,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鱼类资源减少。汉江中下游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江滩湿地大面积萎缩,大面积沙滩裸露,生态环境恶化。
(3)“引江济汉”工程实施方案是提长江水向兴隆下游河道补水,修封闭的“高架”水渠,即绕长湖北缘并与长湖所有支流全部立交修建总干渠。其优点是避免泥沙淤积、水污染扩散对长湖生态环境的破坏。其缺点是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绕湖修建,会影响长湖及其支流的航运安全。
能力提升练
1.B 2.A 4.C 5.D
1.B 秦岭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繁多,采用隧洞引水可减少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从而保护生态环境,故B正确;由材料“该工程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以避开生态敏感区”可知,秦岭段采用隧洞引水方式的主要原因不是防止水分蒸发、实现自流供水,故A、C错误;采用隧洞引水不能增加供水量,故D错误。故选B。
2.A 该调水工程可以增加渭河流域的水量,缓解用水紧张状况,故A正确;该调水工程不能缓解调入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故B错误;调入区水量增加,地下水位可能上升,故C错误;渭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不宜发展航运,故D错误。故选A。
3.答案 (1)特点:东部降水多,为2 000毫米以上;西部降水少,小于200毫米。成因:东部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少。
(2)东部地区降水多,地表水资源丰富;西部地区降水少,地表水资源缺乏;沿海地区人口较多,工农业耗水多,需水量大。
(3)海拔高,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较多。
(4)有利影响:增加地表径流量,改善小气候;扩大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人工植被面积;等。
不利影响:该地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不合理灌溉易导致土壤盐碱化;破坏天然植被;扩大耕地面积,加剧土地荒漠化;等。
解析 (1)图示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可从年降水量的数值大小、空间变化方面来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成因可从大气运动、洋流、地形、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
(2)调水原因从调入区和调出区水资源供求关系方面来分析。
(3)调水工程的建设受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等多个自然因素的影响,据此展开分析即可。
(4)对调入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方法技巧 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设计的分析思路
(1)资源供应:要保证调出地和沿线地区有充足、稳定、安全的资源供应。
(2)资源需求:线路尽可能最大范围覆盖资源需求地,以扩大资源的市场范围。
(3)工程建设:为降低建设难度,线路尽量避开地质复杂地区;为节约成本,尽量借助有利的地形、地势条件和原有的设施,缩短修建线路的长度。
(4)环境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地表植被的保护,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C 结合材料可知,“跨江”和“穿江”的技术难度和建设成本都不低,故难度小和成本低均不是“穿江”方案的主要优点,A、D排除;读图可知,“跨江”方案采用高塔架线,基本为直线距离,与“穿江”方案相比,输电线路长度更短,B错误;读图可知,“穿江”方案将隧道建在长江江面以下75 m处,深度较大,对该地区长江航运的影响小,这是“穿江”方案的主要优点,C正确。故选C。
5.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地能源资源短缺,但淮南能源资源丰富,该工程应为淮南向上海等地提供能源,故缓解的应是上海等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不能减少淮南地区化石能源的使用,A、B错误;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完成后,会使得能源运输效率更高,区域之间能源运输损耗减小,C错误;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完成后,可以优化华东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当地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改善华东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D正确。故选D。
6.答案 (1)主要因素:城市分布(消费市场)。
原因:乙地区能源相对贫乏,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甲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对能源的需求量小,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缓解乙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减轻乙地区的环境污染。
(3)甲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经济发展潜力大;政策支持;市场广阔。
解析 (1)从川气东送线路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该线路经过很多城市,所以影响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城市分布(消费市场)。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主要从“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考虑,甲地区“供给”大于“需求”,而乙地区“需求”大于“供给”。
(2)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主要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
(3)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主要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考虑,如资源、劳动力、政策、市场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