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第四单元 区域协调发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第四单元 区域协调发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22 08:1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
第四单元 区域协调发展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京津冀一体化是为了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下图为京津冀一体化区位优势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在京津冀一体化体系中,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要随着区域的协作和发展产生流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资金主要由河北区域流向京津两区域
B.资源主要由京津两区域流向河北区域
C.技术主要由河北区域流向京津两区域
D.资金主要由京津两区域流向河北区域
2.京津冀一体化是多赢的合作,对京津冀一体化合作带来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三大区域人口集中度增加
B.使三大区域产业功能分工明确
C.减轻河北区域人口和交通压力
D.突出北京作为经济中心的城市职能
  耦合度用来分析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程度,良好的协调关系是这些要素之间平稳可持续的基础。各子系统之间相互配合很恰当、各自互为正向影响关系,为良性耦合。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集贫困和生态脆弱于一体。下图为2017年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不同地区生态经济耦合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影响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不同地区生态经济耦合度的决定性因素有(  )
①水资源数量   ②矿产资源   
③耕地质量    ④城镇化水平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有利于提高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生态经济耦合度的措施有(  )
①扩大垦殖面积,发展粮食生产   
②加强技术人才交流,发展教育
③扶持地方农产品,拓展市场   
④控制经济增长,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右图为湘江流域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湘江流域(  )
A.为热带季风气候
B.地形以山地为主
C.水能、矿产资源丰富
D.人口稠密,科技发达
6.下列叙述不符合湘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
A.上游开垦梯田,发展水稻种植业
B.中游修建水库,用于防洪与灌溉
C.下游修建港口,发展内河航运
D.上游开发水能,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
  小浪底水库2002年开始调水调沙,改变了进入黄河口的水沙,引起尾闾河道(尾闾河道指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地貌的显著变化。图甲示意黄河尾闾河道(山东利津到入海口河段)主槽2001—2017年年冲淤量(正值表示淤积,负值表示冲刷)及累计冲淤量变化,图乙示意2001年、2006年黄河尾闾河道纵剖面,2006年以后河道纵剖面变幅很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2001—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  )
A.2006年以后基本实现冲淤平衡
B.冲刷明显,累计冲刷量为52.4×106m3
C.累计冲淤量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
D.调水调沙初始4年冲淤量约占总冲淤量的70%
8.与2001年相比,2006年黄河尾闾河道(  )
①主槽河床的高程较低   
②入海口水位明显降低
③河床冲淤的差值较大   
④利于泥沙参与三角洲前缘塑造
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随着周边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美国于1913年在怀特萨蒙河上修建了康迪特坝。该大坝上游是洄游性鱼类鳟鱼和鲑鱼的产卵场,2019年8月该大坝被拆除。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康迪特坝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洪   B.养殖   
C.旅游   D.发电
10.拆除康迪特坝的主要原因有(  )
①溃坝风险大,维护成本高   
②工业化发展趋势变缓
③保护河流生物多样性   
④水产养殖易污染水源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康迪特坝的拆除对我国流域开发的启示是(  )
A.应该大规模拆除河流大坝   
B.减少效益低下的大坝建设
C.通过修建和拆除拉动就业   
D.充分利用落差来建设大坝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B)的研究团队称,印度经济于2016年喜迎开门红,跻身全球经济主引擎之列。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欧美、日本、中国等国家及地区的资本和企业的进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入,印度经济还将继续快速增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中国资本和企业进入印度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
①劳动力   ②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  
④技术水平  ⑤能源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13.印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优势有(  )
①濒临印度洋,对外交通便利
②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经济较为发达,国内资金充足
④人口众多,利于参与全球分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利用等边三角形构建增长与收缩的分析框架,以三角形的三条轴线分别表示经济、人口和用地三个维度,根据不同维度之间的增长或收缩变化关系,可将城镇划分成以下四个类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目前以老龄化、低生育率引发显著收缩的城镇集中在(  )
A.坦桑尼亚   B.日本   
C.印度    D.巴西
15.劳动力投入程度减弱、劳动生产率显著上升的城镇(  )
A.经济规模减小,用地规模增加   
B.经济规模增加,用地规模减小
C.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均减小   
D.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均增加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建设长江经济带让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2020年前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达到全国的50%。2014年长江三角洲核心区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50%,产业结构历史性进入了“三二一”时代。下图为长江流域主要城市群分布图。
(1)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应重点发展的第三产业类型及其社会经济优势。(6分)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概述成渝地区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条件。(6分)
(3)保证生态安全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首要问题。上游地区作为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保障区应采取哪些措施 (3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哥伦比亚河(下图)发源于加拿大南部落基山脉,在美国注入太平洋,流域面积约67.1万平方千米。哥伦比亚河上游位于加拿大,河长748千米,落差415米;中下游位于美国,河长1 252千米,落差393米。哥伦比亚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 219亿立方米,其中40%来自加拿大。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对哥伦比亚河进行梯级开发,陆续建设了众多水电站,但仍然不能满足当地需求。为此,美国与加拿大在1961年签署了《哥伦比亚河条约》,规定加拿大需在境内哥伦比亚河上建设3座水库,而美国将对加拿大进行补偿。哥伦比亚河的开发,促进了流域内农业、炼铝等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
(1)简述该河流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3分)
(2)《哥伦比亚河条约》中美国需要加拿大建设3座水库,推测其原因。(4分)
(3)简析该河流梯级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明确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目前已经开始行动,正在构建“一带一路”重要的互联互通枢纽。
材料二 近些年来,我国继福建东部地区、台湾之间产业的“一次转移”之后,福建内部产业的“二次转移”势头良好,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向福建中西部地区转移。
(1)说出福建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优势条件。(5分)
(2)指出福建东部地区在两次产业转移中所扮演角色的不同,并分析其转变的原因。(5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水位涨落受流域来水和长江水位双重影响,呈现“汛期是湖、枯期是河”的景观。随着长江干流和入湖干流上修建水库、人工采砂等人类活动的加剧,长江中下游径流节律改变,鄱阳湖与长江之间的河槽不断加深,鄱阳湖枯水期提前,湖泊及周边生态环境、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受到极大影响。下图示意鄱阳湖位置。
(1)简述鄱阳湖与长江之间河槽不断加深的原因。(4分)
(2)通过水循环环节,阐释上游水库修建使鄱阳湖枯水期提前的原因。(2分)
(3)分析大量水库建设对长江口附近水文情况的影响。(2分)
(4)有关部门提出要在湖口建闸来改善湖区及周边环境,你是否赞同 并说明理由。(7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1.D 2.B 3.C 4.D 5.C 6.A 7.A 8.D
9.D 10.C 11.B 12.A 13.D 14.B 15.D
1.D 在京津冀一体化体系中,三大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要随着区域的协作和发展产生流动。资金、技术主要由京津两区域流向河北区域;京津两区域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不丰富,河北区域资源较京津两区域丰富,故资源主要由河北区域流向京津两区域。
2.B 京津冀一体化是多赢的合作,京津冀一体化合作会使三大区域优势互补,区域差异缩小,人口集中度可能会降低;使三大区域产业功能分工明确;减轻京津两区域人口和交通压力;突出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信息中心的城市职能。
3.C 结合材料分析,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在此背景下,塔里木盆地边缘高山山麓的绿洲和河流两岸的绿洲地区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地区,而这些地区水资源较充足(有高山冰雪融水或河流水),土壤较肥沃,为发展绿洲灌溉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成为耦合度较高的区域。
4.D 扩大垦殖面积,发展粮食生产可能会加重荒漠化,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①错;加强技术人才交流,发展教育,可以提高居民的劳动技能和素质,进而从事非农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②对;扶持地方农产品,拓展市场,能够发挥地方的特色,促进区域的发展,③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提高环塔里木盆地经济圈经济耦合度,但不应该控制经济增长,④错。综上分析,选D。
5.C 结合图示可知,湘江流域主要位于我国湖南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A错误;湘江上游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下游以平原为主,B错误;湘江流域有水电站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水能、矿产资源丰富,C正确;湘江流域科技并不发达,D错误。故选C。
6.A 湘江上游地势较陡峻,开垦梯田会造成水土流失,A符合题意。湘江中游可以修建用于防洪与灌溉的水库,B不符合题意。湘江下游地势平缓,利于修建港口,发展内河航运,C不符合题意。湘江上游水能资源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发水能和发展有色金属冶炼业,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A 读图甲可知,2006年之后,从各年冲淤量看,基本在0刻度线附近,说明2006年后的淤积量与冲刷量大体相当,而从累计冲淤量看,基本保持稳定,而且由材料可知,2006年以后河道纵剖面变幅很小,这都说明2006年以后黄河尾闾河道基本实现了冲淤平衡,因此A正确;如果冲刷明显,那么从各年冲淤量看,数值应该小于0且绝对值更大,且累计冲淤量为负数且绝对值应该越来越大,但图甲不能反映出这一点,因此排除B;从图甲可以看出,累计冲淤量变化应该分为2个阶段,2006年之前冲刷明显,2006年之后基本实现冲淤平衡,因此C错误;调水调沙是从2002年开始的,初始4年的总冲淤量约为-56×106 m3,累计冲淤量大约为-62×106 m3,占比达90%左右,因此D错误。故选A。
8.D 读图乙可知,黄河尾闾河道2006年平均河底高程整体较2001年低,因此①正确;黄河尾闾河道指的是从山东利津到入海口河段,距利津最远处应该是入海口,读图乙可以看出入海口处2006年平均河底高程相比2001年没有明显降低,因此②错误;读图甲可知,2001年和2006年的年冲淤量都是正值且相差较大,因此③正确;读图乙可知,2006年黄河尾闾河道河床纵向坡降减小,流速会降低,利于泥沙沉积在尾闾河道内,而不利于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沉积形成三角洲,因此④错误。故选D。
9.D 由材料可知,康迪特坝是随着周边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而修建的,因此其修建的主要目的是发电。故选D。
10.C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修建康迪特坝阻碍了鱼类的洄游,故拆除康迪特坝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③正确;由材料可知,该大坝已修建100多年,由此可以推测该大坝效益变低,时间过久,溃坝风险大,维护成本高,①正确;材料提及周边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②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水产养殖出现水源污染,④错误。故选C。
11.B 该大坝的修建和拆除说明在修建该大坝时没有考虑其长期效益,因此对我国流域开发的启示是应该在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的基础上进行评估,减少效益低下大坝的建设,B正确;大规模拆除河流大坝不符合实际,A错误;修建大坝后再拆除,浪费资源、人力、物力、财力,C错误;充分利用落差来建设大坝与拆除大坝的启示无关,D错误。故选B。
12.A 印度人口超过十亿,劳动力丰富且市场需求量大,中国资本和企业进入印度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劳动力和市场,①③正确,选A。
13.D 印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优势有濒临印度洋,对外交通便利;国土面积大,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经济发展;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利于参与全球分工,故①②④正确。印度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并不发达,③错误。故选D。
14.B 注意题干关键信息“老龄化、低生育率”。选项四个国家中,日本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严重,B正确;坦桑尼亚、印度、巴西等国人口出生率较高,可排除A、C、D。故选B。
15.D 劳动力投入程度减弱,但劳动生产率显著上升,应为转型增长类型的城镇。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其经济规模和用地规模均增加,故选D。
16.答案 (1)第三产业类型: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合理即可,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
优势: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1分)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1分)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1分)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1分)
(2)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2分)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2分)土地面积大,价格低廉。(2分)
(3)保护天然植被,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湿地;等。(合理即可,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
解析 (1)根据长江三角洲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判断其应重点发展的第三产业。(2)从资源、劳动力、土地等角度概述成渝地区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条件。(3)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的水源地、生态屏障,因此应在保护植被、湿地和防治水污染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7.答案 (1)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径流量大;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峡谷众多(绵长),适合梯级开发;流域内工农业发展,电力需求量大。(任答三点可得3分)
(2)水库库容量大能够控制上游大部分水量,防洪作用更显著;(2分)同时可通过水库调节作用,保证下游径流式(美国)水库的水量,以保证枯水期的电力供应。(2分)
(3)河流梯级开发建设水电站后,河流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水质变差;(2分)大坝建设阻挡洄游鱼类洄游,影响鱼类繁殖;(2分)水电站和水库建设时,破坏植被,造成生态环境破坏;(2分)水电站使用过程中,排放废水,影响生物多样性。(2分)
解析 (1)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从径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等方面综合分析。根据材料“流域面积约67.1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 219亿立方米”等文字信息和图可知,哥伦比亚河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径流量大;发源于落基山脉并注入太平洋,说明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该河流经区域峡谷众多(绵长),适合梯级开发;由材料“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对哥伦比亚河进行梯级开发,陆续建设了众多水电站,但仍然不能满足当地需求”可知,电力需求量大。
(2)由材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 219亿立方米,其中40%来自加拿大”可知,加拿大居于上游,高山冰雪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丰富,且落差大,洪水多发;同时,由材料“美国开始对哥伦比亚河进行梯级开发,陆续建设了众多水电站,但仍然不能满足当地需求”可知,美国工农业发展规模大,电力需求量大,本国开发规模尚不能完全满足电力需求,河流径流量存在季节变化,需要上游修建水库进行调节。因此原因有河流上游(加拿大)的梯级开发能够控制上游大部分水量,防洪作用更显著;同时水库库容量大,可通过水库调节作用,保证下游径流式(美国)水库的水量,以保证枯水期的电力供应。
(3)河流梯级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从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施工会破坏环境和水体、水流减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水的自净能力下降)等方面思考。河流梯级开发建设水电站后,河流流速减缓,泥沙淤积,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有利于藻类生存和繁殖,水的自净能力下降,导致水质变差;大坝建设阻碍了河水的自由流动,阻挡洄游鱼类洄游,影响鱼类繁殖;水电站和水库建设时,破坏植被,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水电站使用过程中,排放废水,污染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
18.答案 (1)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位于东南沿海中部,靠近两大工业基地),地理位置优越;(1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联系有历史基础;(1分)我国著名侨乡;(1分)海岸线漫长曲折,多海港(海运便利);(1分)政策支持。(1分)
(2)所扮演角色的不同:“一次转移”时为转入地(承接地),(1分)“二次转移”时为转出地。(1分)
转变原因: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1分)环境压力增大;(1分)政府政策支持。(1分)
解析 (1)福建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优势条件主要在于地理位置优越、对外联系有历史基础、侨乡、多海港、政策支持等。
(2)福建在第一次产业转移中是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来承接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为转入地(承接地);第二次产业转移是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为转出地。经济发达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人口稠密、交通拥堵、资本过剩、污染严重、自然资源不足等问题,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发达地区便将资本、技术等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扩散,即进行产业转移。
19.答案 (1)长江干流和入湖干流上的水库拦水拦沙,泥沙减少直接导致河床冲刷加剧;(2分)人工采砂,河道不断被疏浚、挖深。(2分)
(2)上游水库修建,减少汛后水量,径流减少,使河湖提前入枯。(2分)
(3)大量水库建设,入海径流减少,海水入侵河道,盐度增加,导致长江口及其附近水域水质不断恶化。(2分)
(4)赞同。理由:鄱阳湖干旱形势十分严峻,湖区枯水期提前,枯水位大幅下降,不仅加重了湖区农业灌溉压力,而且加大了周边城乡取水难度;鄱阳湖生态系统呈逐年退化趋势;缓解三峡水库减泄或增泄诱发的湖区水位异常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或不赞同。理由:建闸隔断江湖,对洄游鱼类生存、鸟类生境和湖区环境的不利影响很大;长江已被三峡大坝隔断,再在湖口建闸将严重肢解流域自然生态系统,使长江生境多样性彻底丧失;而且建闸还将进一步加剧长江下游水位降低,改变河湖面貌,降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河口抵御咸潮能力。
(表明态度得1分,理由答对三点得6分)
解析 (1)由材料可知,鄱阳湖与长江之间的河槽不断加深与长江干流和入湖干流上修建水库、人工采砂等人类活动有关。水库具有拦水拦沙的作用,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冲积平原,泥沙减少直接导致河床冲刷加剧;大量采砂也导致河槽不断加深。
(2)当前鄱阳湖枯水期提前主要是因为长江上游水库群改变了河川径流节律,减少汛后水量,使河湖提前入枯和河道大幅冲刷,全线汛后水位降低,径流减少。
(3)大量水库建设,入海径流减少,海水入侵河道,盐度增加,形成咸潮,削弱排海污染向深海扩散能力,使更多污染物在长江口周边积累,导致长江口及其附近水域水质不断恶化。
(4)赞同的理由:长江下游河道冲刷、上游水库汛后蓄水、鄱阳湖流域汛后水量减少和湖区大规模采砂,使鄱阳湖湖区提前干涸、出现连续极枯,对河湖面貌、生态环境、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赞同在湖口建闸,汛后控湖,缓解9—10月鄱阳湖水位降低进程,抬高枯水期湖水位,扩大湖面,保护灌溉取水,改善五河尾闾航道和环湖面貌。反对的理由:修建大坝会隔断江湖,会肢解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大坝的建设使下游水量减少,水位降低,使河湖面貌发生改变,降低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抵御咸潮能力;大坝的建设阻隔了江湖的自然联系,影响鱼类洄游、鸟类生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