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22 08:2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同步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一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黄土高原地区的脆弱生态及其影响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C.土质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2.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的根本原因为(  )
A.矿产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产业结构不合理
D.人口过多,增长过快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4.水土流失会对内河航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使(  )
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
  某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一幅框架图,解释某地形区的地貌形态。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5.该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6.框图中,各号码与其填入的内容,不合适的是(  )
A.①全年降水均匀
B.②土质疏松、多孔隙,易溶于水
C.③过垦过牧
D.④地表沟壑纵横
题组二 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7.“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中a、b、c、d四地最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8.下列治理图示地区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扩大农业用地,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
9.近年来,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引发图示地区的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①处修建水平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B.②处开垦草地发展种植业
C.③处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
D.④处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2023山东济宁期末)水平沟是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每隔一定的距离修建的截流蓄水沟槽。下图为水平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与鱼鳞坑相比,更适宜修建水平沟的山坡为(  )
A.坡面完整、坡度较陡
B.坡面完整、坡度较缓
C.坡面破碎、坡度较陡
D.坡面破碎、坡度较缓
11.为更好地防治水土流失,增强沟埂的稳定性,植被应该种植在(  )
A.沟上自然坡面   B.水平沟内
C.沟下自然坡面   D.沟外土埂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M河流域(如图1)曾水土流失严重,后来当地居民在坡地上大量修筑鱼鳞坑(如图2),并在鱼鳞坑内栽种植被,大大减弱了地表径流对坡面的侵蚀作用,流域内水土流失明显减轻。鱼鳞坑是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的坑,多呈半月形沿等高线排列,且上下鱼鳞坑呈品字形交错分布。成片的坑群形如鱼鳞,故称鱼鳞坑。M河流域不同坡面和同一坡面不同坡位的鱼鳞坑规格标准不同。
(1)说明鱼鳞坑内利于植被生长的原因。
(2)阐释鱼鳞坑能使坡面侵蚀大为减弱的原因。
(3)M河流域不同坡面和同坡面不同坡位的鱼鳞坑规格标准不同,试推测其原因。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生态破坏的原因
  (2023河北邯郸期末)下图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加剧①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旱与异常 B.地表崎岖
C.经济活动过度 D.城市化进程加快
2.②地区森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  )
A.吸烟除尘   B.防风固沙
C.净化空气   D.美化环境
3.形成③④两个地区共同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多石质山,土层浅薄
B.海拔较高,热量不足
C.红壤分布,土质疏松
D.地形崎岖,降水量大
  (2023山东济宁期末)植被通常被认为是减轻土壤表面侵蚀的关键因素,可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从而减轻风蚀。下图示意内蒙古中西部某区域2000年、2017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固沙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与高覆盖草地相比,该区域每公顷林地固沙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林下地温高   B.林地生物量小
C.植株密度低   D.植株根系发达
5.推测2000—2017年林地固沙能力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水分减少   B.区域风力增强
C.土壤养分减少   D.全球气候变暖
题组二 生态脆弱地区的综合治理
  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具有生物固氮作用的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孔隙度 (%) 含水量 (%) 有机质 含量(g/kg) 氮含量 (g/kg)
封山育林 48.5 14.5 15.2 1.17
乔灌结合 42.6 13.8 13.8 0.95
林草结合 42.5 14.1 15.2 1.12
乔木纯林 39.4 13.4 12.8 0.94
撂荒地 39.1 12.2 12.3 0.87
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6.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选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
B.生长迅速,恢复土壤地力
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
D.树形优美,营造旅游景观
7.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
A.封山育林   B.乔灌结合
C.林草结合   D.乔木纯林
8.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
A.增加土壤矿物质   B.提高土壤紧实度
C.增强抗旱涝能力   D.减小地下径流量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红色荒漠”。“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以河田为中心的水土流失区生态恶化、群众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
  长汀县早在20世纪就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其原因主要是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1912年,当地封建宗派山权纠纷,引起大规模相互伐木;1934年国民党进行第五次“围剿”时开公路、筑碉堡,大量砍伐林木作军资;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口大量增长,人民生活贫穷,当地伐木烧薪现象极为严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科学有效的治理,该县水土流失率迅速降低,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优良,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图甲、图乙分别示意长汀县罗地草山1985年和2018年景象。
(1)分析长汀县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2)简析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长汀县的危害。
(3)从生态、经济角度,分析长汀县单位面积土地水土流失所带来的损失比黄土高原大的原因。
(4)针对长汀县严重的水土流失,简述可采取的治理措施。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2.D 3.D 4.B 5.C 6.A 7.A 8.A
9.D 10.A 11.B
1.A 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地矛盾尖锐,为解决粮食问题,长期进行毁林开荒,使植被遭到破坏,加剧水土流失。
2.D 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的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多,增长过快。
3.D 水土流失会造成地表侵蚀和土壤退化,故①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③为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后会导致地表起伏大,故②为地表起伏大。
4.B 水土流失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大,从而影响内河航运。
5.C 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同时其也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符合图示要求。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气候类型均不是温带季风气候,可排除;内蒙古高原整体气候较干旱,水土流失不严重,亦可排除。
6.A 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特点为降水集中、多暴雨,故①中填入的内容不合适,符合题目要求。B、C、D三个选项的序号中填入的内容均合适。
7.A 从等高线分布看,图中a、b、c、d四地都位于沟谷口处,但a地所在谷地最为狭长、内部面积最大,故a地最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8.A 治理水土流失,不能走扩大耕地面积之路,将已有基本农田保护好是前提,提高植被覆盖率是主要措施。
9.D 图中①处是河谷平地,不需修建水平梯田;②处在塬面上,可发展种植业,但不应开垦草地;③处为陡坡,不应开垦草地发展林果业;④处为缓坡,适合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10.A 鱼鳞坑是在山坡上挖掘具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似鱼鳞状的半月形或月牙形土坑,适用于坡面较为破碎,不便于设置截水沟的地区;水平沟是指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每隔一定的距离修建的截流蓄水沟槽,比较适用于整个山体坡面较为完整的地区。水平沟容积比鱼鳞坑大,故蓄水量也大,坡度较大的地区,其坡面径流也大,二者相比,水平沟比鱼鳞坑更容易拦截坡度较大的径流,也更容易起到保土保水的作用,故选A。
11.B 沟上自然坡面和沟下自然坡面坡度均较大,植被若种植在坡面之上,因坡度大很难起到截流的作用,且随着植被逐渐长大,有可能造成整个坡面发生自然滑坡现象,A、C错误。植被若种植在水平沟内,既能起到拦截径流、增加下渗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固土保土的作用,使得坡面径流对沟埂的冲击进一步减弱,增强了沟埂的稳定性,B正确。沟外土埂位于坡面最上方,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侵蚀和搬运的位置,植被若种植在此,植被下土壤较为松软,受坡面径流冲击易造成沟埂塌方,D错误。故选B。
12.答案 (1)鱼鳞坑拦蓄雨水及地表径流,坑内土壤湿度大,保证植被生长所需的水分;鱼鳞坑利于泥沙沉积,坑内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植被生长。
(2)鱼鳞坑分段拦截地表径流,减少了地表径流;鱼鳞坑增加地表粗糙度,减慢了地表径流的流速;鱼鳞坑呈品字形交错分布,分散了地表径流;鱼鳞坑集聚水土,利于植被生长,增强了植被对坡面的保护。(任答出其中3点即可)
(3)不同坡面的坡度、降水、土壤等特征存在差异,需因地制宜修建不同规格标准的鱼鳞坑;同一坡面不同坡位地表径流的流速和流量有差异,需合理设置上坡、中坡、下坡鱼鳞坑的规格标准。
解析 第(1)题,黄土高原裸露坡地一经暴雨冲刷,就会使含腐殖质多的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水肥短缺,不利于植被生长。鱼鳞坑可以拦截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对地表土壤的侵蚀,起到保水、保肥、保土的作用,从而利于植被生长。
第(2)题,鱼鳞坑及坑内后来生长的林木,能拦截地表径流,使下渗增加,起到保水作用;随着地表径流减少,地表土壤所受侵蚀减弱,同时植被的恢复将增大地表的摩擦力,减轻流水对地表的侵蚀;由材料“上下鱼鳞坑呈品字形交错分布”可知,鱼鳞坑可以有效地分散地表径流,减弱流水对坡面的侵蚀。
第(3)题,不同坡面的降水量、土层厚度有差异,同一坡面不同坡位坡度不同、土层厚度不同,从而导致水流流经之后产生的侵蚀强度有差异,因此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坡度、坡向、坡位修筑不同规格标准的鱼鳞坑。
能力提升练
1.C 2.B 3.D 4.C 5.A 6.B 7.A 8.C
1.C 气候干旱与异常、地表崎岖均属于自然原因,A、B错误。①地区为塔里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过度的经济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不合理的工程建设导致的植被破坏会造成土地荒漠化,从而加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C正确。城市化进程加快不一定会加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D错误。故选C。
2.B ②地区位于我国农牧过渡带,森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等,B正确;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主要是城市内道路两旁的树木所起的作用,A、C、D错误。故选B。
3.D ③④两个地区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地形为丘陵、山地,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导致土壤侵蚀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形崎岖,降水量大,D正确。③地区是云贵喀斯特山区,多石质山,土层浅薄;④地区为亚热带低山丘陵,多红壤,A错误。④地区为亚热带低山丘陵,热量较充足,B错误。红壤土质黏重,C错误。故选D。
4.C 森林枝叶相对茂盛,遮挡阳光能力较强,使得到达地面的光照较少,且森林调节气温的能力较强,使得林下地温相对较低,A错误;林地中的树木枝叶较多,根茎较大,因而生物量较大,B错误;近地面风沙活动较为强烈,高覆盖草地生长结构较为紧凑,透风孔隙小,对风沙的阻挡作用更强,而林地植株密度低,离植株稍远处的沙子难以被固定,因而固沙量较小,C正确;若植株根系发达,则固沙量应较大,D错误。故选C。
5.A 森林生长需要大量水分。土壤水分减少,则森林生长条件变差,林地及其地下生物量减少,固沙能力减弱,A正确;区域风力增强,则草地难以降低风速,固沙能力应减弱,与图示草地固沙能力增强相矛盾,B错误;土壤养分减少是该时段林地固沙能力下降的结果,而不是原因,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气温升高不会太明显,故不会使林地的固沙能力明显减弱,D错误。故选A。
6.B 退耕还林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如果树木生长缓慢,则生态效益较差。材料提示刺槐是具有生物固氮作用的落叶乔木,因此选种刺槐利于恢复土壤地力;再根据生态需要可推知,刺槐生长迅速。故选B。
7.A 读表可知,无论是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还是土壤中的氮含量,封山育林种植方式下都是最高的,表明封山育林最有利于提高土壤疏松程度,最有利于水分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同时,封山育林种植方式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氮含量都较高,土壤肥力恢复较快,植物生长较快。因此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封山育林,故选A。
8.C 森林植被的增加,会导致下渗量增大,地下径流量增大,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D错;同时随着土壤孔隙度的增加,土壤紧实度会降低,土壤含水量会增大,B错;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土壤的水分条件改善,有利于该流域增强抗旱涝能力,C对;土壤中的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退耕还林对其影响甚微,A错。故选C。
9.答案 (1)①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②山地丘陵地形,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冲刷、侵蚀;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2)①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植被生长恢复困难,植被稀少,气候变得干燥,生态环境恶化;③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河床、水库、湖泊,防洪难度增加。
(3)①与黄土高原相比,长汀县土层更薄,表土一旦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②长汀县人均土地较少,单位面积土地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
(4)①陡坡封山育林,恢复植被;②缓坡可发展立体农业,多种经营;③解决农村地区生活燃料问题,如营造薪炭林、推广省柴灶、炉灶技术革新、推广使用沼气;④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
解析 (1)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加剧了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该地为山地丘陵地形,地形坡度大,土壤易被冲刷、侵蚀;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
(2)由于水土流失,土壤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植被生长恢复困难,植被稀少,气候变得干燥,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河床、水库、湖泊,防洪难度增加。
(3)从生态角度分析,与黄土高原相比,长汀县位于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土层更薄,表土一旦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从经济角度分析,由于长汀县人口较多,人均土地较少,农户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投入较多,单位面积土地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
(4)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结合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区域地理背景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陡坡封山育林,恢复植被;缓坡可发展立体农业,多种经营;坡度较小的地方开辟梯田;营造薪炭林、推广省柴灶、炉灶技术革新、推广使用沼气等多方面解决农村地区生活燃料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