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
第二单元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一节 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下图为某年世界部分国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图(注:圆形大小表示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大小)。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是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的
B.印度城市人口比重过高,汽车数量过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
C.美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的原因主要是能源消耗量大
D.俄罗斯与日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接近的原因相同
2.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加剧气候变暖的原因有( )
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强
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
③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增强
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22北京延庆质检)下图是环境中煤和其他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森林被掩埋在地下形成的
B.煤炭多分布在近海,埋藏浅,易开发
C.在沉积岩层中呈均匀、连续分布
D.大规模使用可能改变全球碳循环
4.可以采取的固碳措施有( )
①增加植树造林面积
②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
③将二氧化碳封存到海洋
④建立碳交易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组二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2021福建宁德期末)下图为北冰洋年海冰范围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据图推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海冰范围变化呈(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反比 D.正比
6.据图推断,海冰范围变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臭氧层空洞扩大 B.酸雨危害加重
C.地震灾害增多 D.海岸侵蚀加强
全球气候变暖对作物分布和产量、区域能耗都有一定影响。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变化距平百分率分布图(1986—2005年)。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有( )
①我国香蕉、菠萝等作物种植范围北扩
②中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世界粮食总产量上升
③巴西主要糖料作物大幅度增产
④植物病虫害暴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能源消耗、工业生产的影响是( )
A.我国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均降低
B.北美五大湖区域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明显增加
C.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作物的培育技术市场扩大
D.所有工业活动都将承受越来越大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
题组三 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2005年2月16日,旨在要求相关签约成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性条约《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08—2012年,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然而美国政府于2001年3月28日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9.《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 )
A.臭氧层破坏问题
B.氯氟烃等人造化学物质的排放问题
C.酸雨问题
D.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10.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限排、多减限排的义务,技术能力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暂时没有减排的强制要求,这说明( )
A.环境问题是地区性问题
B.国际环保合作必须遵循共同的责任
C.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主要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
D.目前,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非可再生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重要污染源
11.美国政府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说明( )
A.美国坚持单边主义外交政策
B.温室气体对美国影响不大
C.经济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不大
D.《京都议定书》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对违反者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
(2022江苏南京金陵中学月考改编)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2020年发布的报告,全球已经有54个国家的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其中大部分属于发达国家。碳中和指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下图示意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四国(地区)碳达峰时间及碳中和趋势(单位:百万吨二氧化碳,字母“E”表示预估)。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分别为( )
A.中国、美国、欧盟、日本 B.美国、欧盟、日本、中国
C.欧盟、日本、美国、中国 D.中国、日本、欧盟、美国
13.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禁煤推清”,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
B.优化产业结构,停止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C.推进产业转移,重污企业迁至其他区域
D.加强生态保护,强化生态系统调节能力
14.(2023山东德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碳交易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所采用的市场机制(下图)。2011年,我国确定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等地作为试点开展碳交易。在制定和实施碳排放交易政策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挑战。2017年12月19日,我国的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对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1)以图中企业为例,说明碳交易是如何促进碳减排目标实现的。
(2)简述我国启动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积极影响,并推测可能存在的问题。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2021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考)下图显示1870年以来人类累计碳排放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可作为确定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图中阴影区域为根据不同模式计算的全球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对应的升温幅度范围。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结合上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累计排放量越大,升温幅度一定越大
B.累计排放2万亿吨时,温度可以升高2℃
C.累计排放3万亿吨的升温幅度一定大于1万亿吨的升温幅度
D.累计排放2万亿吨的升温幅度一定小于4万亿吨的升温幅度
2.能有效降低升温幅度的措施有( )
①农田开垦 ②征收碳税
③采用低碳排放策略 ④增加碳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格陵兰地区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全球气候变冷
C.冰川融化减缓
D.冰川面积扩大
4.分析“格陵兰地区反照率变化”可知,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是 ( )
A.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B.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
C.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D.北部海岸线发生海退现象
题组二 碳减排
国际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归属问题是国际气候谈判的核心议题之一。下图为2015年部分国家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的统计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5.上图表明( )
A.美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小于出口
B.日本进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致相等
C.韩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出口
D.部分国家通过含铁商品贸易向我国转移了碳排放
6.有效降低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的可行措施包括( )
A.缩减钢铁行业就业人员
B.减少使用钢铁产品
C.压减淘汰落后钢铁产能
D.减少含铁商品进口
(2023江苏徐州铜山期中)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完善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表为“2000—2017年中国区域碳排放总量占比变化趋势表”。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年份 a区域 b区域 c区域 d区域
2000年 41% 21% 26% 12%
2003年 43% 19% 27% 11%
2006年 44% 18% 28% 10%
2009年 43% 18% 29% 10%
2012年 41% 18% 32% 9%
2015年 40% 18% 33% 9%
2017年 40% 18% 34% 8%
7.表中a、b、c、d对应区域正确的是( )
A.a—东部地区 B.b—东北地区
C.c—中部地区 D.d—西部地区
8.关于d区域碳排放总量占比下降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重工业的衰退
B.生态环境修复
C.能源消费中石油占比最高
D.产业结构调整
9.结合区域发展特征,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a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低碳产业
B.b区域将重工业转出,降低对能源的依赖
C.c区域发挥科技优势,承接高耗能工业
D.d区域优先开发水能,优化能源结构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碳交易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采用的市场机制。若控排企业碳排放量超出配额,则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碳配额。自2011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北、福建等7个省市建立碳交易试点,总共纳入企业2 000余家。2017年底,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建设。下图示意2013—2017年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情况统计。
(1)据图描述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总量的变化特点。
(2)为碳排放较多企业应对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提出合理化措施。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2.D 3.D 4.C 5.B 6.D 7.D 8.C
9.D 10.C 11.D 12.B 13.D
1.C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是人口数量多造成的;读图可知,印度城市化水平为30%左右,其城市人口比重较低;俄罗斯发展重工业消耗的能源多,排放的二氧化碳多,日本民用和办公场所消耗的能源较多,因此俄罗斯与日本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接近的原因不相同;美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消耗的化石能源多,所以美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
2.D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可以吸收地面辐射,所以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使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也在增强,由此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名师点拨 引起近现代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微量成分,自然状况下,其浓度相对稳定。但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而且增加速度呈加快的趋势。而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气温升高。
3.D 煤炭是森林被掩埋在地下形成的化石燃料;天然气是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在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动植物都可形成,A错误。煤炭多分布在陆地,B错误。化石燃料在沉积岩层中是不均匀、不连续分布的,C错误。化石燃料多是生物的遗骸转化而来的,是固定在地层中的碳,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会将固定在地层中的碳释放到大气中,从而改变全球碳循环,D正确。
4.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采取的固碳措施有增加植树造林面积,让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吸收并储存在体内,可以起到固碳的作用,①正确;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减碳措施,不是固碳措施,②错误;将二氧化碳封存到海洋中,也属于固碳措施,③正确;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是减碳措施,④错误。故选C。
名师点拨 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主要包括固碳措施和减碳措施。植树造林、碳捕集、碳封存等措施属于固碳措施,节能减排属于减碳措施。
5.B 据图可知,总体上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海冰范围越小,故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海冰范围变化呈负相关。
6.D 海冰范围变小,说明海冰融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造成海岸侵蚀加强。
7.D 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热带、亚热带作物种植范围北扩,①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可能会使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②错误。全球气候变暖意味着全球气温日较差可能会变小,糖料作物可能由于糖分积累不足而减产,③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喜热生物的活跃,使植物病虫害暴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④正确。故选D。
8.C 图示地区中,大部分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降低,但局部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有所上升,A错;仅根据图示及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北美五大湖区域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变化,B错;全球气候变暖使得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作物的培育技术市场扩大,C对;全球气候变暖并不会使所有工业活动都将承受越来越大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D错。
9.D 根据材料可知,《京都议定书》主要要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以其要解决的问题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故选D。
10.C 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主要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因此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限排、多减限排的义务,技术能力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暂时没有减排的强制要求,故选C。
11.D 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说明《京都议定书》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对违反者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故选D。
12.B 我国的目标是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可判断碳排放目前尚未达到峰值的④代表中国;再根据剩下的几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总量看,日本经济总量最小,碳排放总量小,减排压力小,所以③代表日本;美国的经济总量最大,碳排放总量在剩下的国家(地区)中也是最大的,所以①代表美国;欧盟较为重视环保,最先实施节能减排,应该最早达到碳达峰,所以②代表欧盟。故B正确。
13.D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量,另一方面要增加碳吸收量。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非常大,禁止煤炭的使用、停止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且不利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与产业安全,A、B错误;将重污企业转移至其他区域,既没有减少碳排放量,也没有增加碳吸收量,C错误;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吸碳”能力,强化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D正确。
拓展延伸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洁低能模式的转变。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
14.答案 (1)企业A:因购买碳配额而增加了生产成本,迫使其注重生产技术革新,实现节能减排;企业B:因碳减排而获得收益,激励其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
(2)影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低碳发展提供经济激励,培育低碳经济新动能;强化碳排放约束,促进能源清洁转型、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社会的绿色低碳意识。
问题:碳价波动性大,如何定价;如何核查确定企业的配额;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监管不健全。
解析 (1)结合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图,按顺序描述碳交易是如何促进碳减排目标实现的。企业A因实排大于配额,需要购买碳配额,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企业A需要注重生产技术革新,减少实排;企业B配额大于实排,因出售碳配额而获益,激励其进一步降低实排。不同的方式都指向一个节能减排的最终目标。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碳排放交易是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为低碳发展提供经济激励,约束碳排放,培育低碳经济;通过市场规律和法律法规强化碳排放约束,促进能源清洁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以此为契机进行“双碳”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绿色低碳意识。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如作为新兴事物,碳价波动性大,如何定价对碳交易健康市场化很重要;如何核查确定企业的配额也是目前我国启动碳排放交易体系可能存在的问题,应做到所有企业都参与其中;目前针对碳交易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监管不健全,缺乏专门的政府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督。
能力提升练
1.C 2.D 3.A 4.B 5.D 6.C 7.A 8.C
9.A
1.C 据图分析可知,累计排放2万亿吨的升温幅度没有达到2℃,B错误;因排放模式不同,随着累计排放量的增大,升温幅度不一定越来越大,如累计排放4万亿吨的最小升温幅度小于累计排放2万亿吨的最大升温幅度,A、D错误;读图可知,累计排放3万亿吨的最小升温幅度大于累计排放1万亿吨的最大升温幅度,C正确。
2.D 据材料及上题分析可知,升温幅度与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及其排放模式有关。征收碳税可以倒逼企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正确;采用低碳排放策略可以降低升温幅度,③正确;增加碳汇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④正确;农田开垦会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加快有机物分解,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①错误。故选D。
3.A 冰面的反照率较裸地高,“格陵兰地区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说明格陵兰地区的冰川面积在缩小,裸地面积在增大,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剧。
4.B “格陵兰地区反照率变化”显示出的气候变化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升高,但西伯利亚仍是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不能种植热带作物,A错;随着热量条件改善,西伯利亚地区森林带分布范围会向北扩展,B对;气温升高,西伯利亚地区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上升,C错;气温升高,两极及高山冰川融化加剧,全球海平面上升,西伯利亚地区北部海岸线将向陆地推进,发生海进现象,D错。
5.D 读图可知,美国进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出口,A错误;日本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进口,B错误;韩国出口含铁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量大于进口,C错误;中国大量进口铁矿石等隐含碳排放量大的产品,因此部分国家通过含铁商品贸易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D正确。
6.C 有效降低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的可行措施包括压减淘汰落后钢铁产能,C正确;缩减钢铁行业就业人员、减少使用钢铁产品、减少含铁商品进口对降低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的作用不大,A、B、D错误。
7.A a区域碳排放总量占比总体最大,为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A正确;b区域为中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但在明显地控制碳排放,B错误;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西部地区投资增多,经济发展加快,使西部地区碳排放总量占比明显上升,因此c区域为西部地区,C错误;d区域碳排放总量占比最小,且占比下降,说明其生态环境较好,且近些年开发减少,应为东北地区,D错误。
8.C 根据上题可知,d区域为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传统工业衰落,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减少,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固定的二氧化碳增多,使碳排放总量减少,从而使区域碳排放总量占比下降,A、B不符合题意;能源消费中石油占比高会产生较多碳排放,不是区域碳排放总量占比下降的原因,C符合题意;产业结构调整,减少碳排放量高产业的数量,可以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D不符合题意。
9.A a区域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适合发展低碳产业,减少碳排放,A正确;b区域为中部地区,资源丰富,应因地制宜发展重工业,不宜将重工业转出,可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B错误;c区域为西部地区,没有科技优势,C错误;d区域为东北地区,水能资源不够丰富,D错误。
10.答案 (1)2013—2017年,我国碳配额现货交易总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以前增速明显,2016—2017年增速有所减缓。
(2)降低能耗,使用新能源,改善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将节余的碳配额出售;为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必要时可适度购买一定数量的碳配额。
解析 (1)由图可知,2013年至2017年我国的碳配额现货交易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以前增速明显,2016—2017年增速有所减缓。
(2)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减少碳排放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因此,碳排放较多的企业从根本上要减少碳的排放,其可以通过开发利用新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利用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的排放,将节余的碳配额进行出售。由材料可知,若控排企业碳排放量超出配额,则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碳配额,因此为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必要时可适度购买一定数量的碳配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