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备课资料(课件+教案+课堂训练)第五单元 第1章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备课资料(课件+教案+课堂训练)第五单元 第1章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4-08 21:51:49

文档简介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练基础】 (10分钟 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1.缢蛏外套膜的作用是(  )
A.保护身体内部柔软部分
B.完成运动
C.能使贝壳开和闭
D.保护内部和形成贝壳
【解析】选D。本题考查外套膜的作用。外套膜能够保护内部柔软结构,其分泌物能够形成贝壳。
2.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  )
A.软体动物          B.节肢动物
C.线形动物 D.环节动物
【解析】选B。本题考查节肢动物的概况。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节肢动物,目前已经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
3.河蚌与缢蛏一样,也是生活在水中的双壳类动物,它们用来完成呼吸的结构是(  )
A.鳃     B.肺     C.外套膜    D.足
【解析】选A。河蚌和缢蛏属于双壳类的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4.蜗牛用来完成运动的结构是(  )
A.纤毛 B.刚毛 C.足 D.鳍
【解析】选C。蜗牛不具有纤毛、刚毛和鳍,它依靠大而扁平的足来爬行。
【拓展归纳】乌贼的运动
(1)运动结构:乌贼头部的腹面有一个漏斗,它不仅是生殖、排泄、墨汁的出口,也是乌贼重要的运动器官。
(2)运动原理:当乌贼身体紧缩时,口袋状身体内的水分就能从漏斗口急速喷出,乌贼借助水的反作用力迅速前进,犹如强弩离弦。
(3)运动方向:由于漏斗平常总是指向前方的,所以乌贼运动一般是后退的。乌贼身体的特殊构造使它获得了快速游泳的能力。
5.章鱼、乌贼和河蚌都属于水中生活的软体动物,它们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柔软 B.体表长有外骨骼
C.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D.身体由体节构成
【解析】选A。本题考查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体表长有外骨骼属于节肢动物的特征;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的特征;身体由体节构成,属于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
6.(2014·通化期中)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软体动物中有很多成为人工养殖的对象。中国水产养殖总量名列世界第一
B.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
C.珍珠可用作装饰品,不能入药,否则会造成中毒
D.钉螺是日本寄生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解析】选C。软体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总量名列世界第一;有些种类如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鲍的壳、乌贼的壳、珍珠粉等可以入药;钉螺是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寄主,人若进入含钉螺的水域可能感染血吸虫病。
7.如图所示,金蝉正在脱“壳”,这层“壳”实际上是蝉的哪一结构(  )
A.外骨骼
B.角质层
C.贝壳
D.外套膜
【解析】选A。本题考查昆虫的结构特点。在蝉的身体表面包着一层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不仅能保护和支持体内柔软器官,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变式训练】蝗虫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是(  )
A.气管 B.触角 C.外骨骼 D.翅
【解析】选C。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气管是蝗虫的呼吸器官;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翅是飞行器官。
8.蝗虫的头部是它的感觉中心,其中触角所起的作用是(  )
A.嗅觉和触觉 B.听觉
C.运动 D.视觉
【解析】选A。蝗虫的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作用,是其感觉器官。
9.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其原因是(  )
A.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生长而长大
B.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C.蜕掉原来的外骨骼使运动更灵活
D.减轻体重,有利于运动
【解析】选A。由表皮细胞分泌形成的外骨骼一经硬化后,就不能继续扩大,从而使昆虫的生长受到限制。因此,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蜕皮现象。
10.下列节肢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符合这些特征的为选项C。
11.节肢动物的共同点不包括(  )
A.身体分为头、胸、腹 B.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C.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D.具有分节的足和触角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节肢动物的特征。节肢动物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起到保护、支持和减少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足和触角分节。但并不是所有节肢动物的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如蜘蛛分为头胸部和腹部,蜈蚣则分为头部和躯干部等。
二、非选择题(共9分)
12.(3分)下面是摘自某科普读物上的一段文字,请阅读并回答:
有时候,我们难以判断一只小虫是节肢动物还是昆虫。记住,昆虫只有6条腿,比如蚂蚁或蜜蜂,而节肢动物却有6条以上的腿,有时会达到几百条,比如千足虫,它的每一节都有两对足。
(1)田歌同学读完后,认为该段内容与所学内容相矛盾。你能指出来吗?
(2)昆虫的“6条腿”着生在它们身体的  。
请列举2~3项昆虫与沼虾、河蟹、蜘蛛、蜈蚣等的共同特征:
  。
(3)像蜜蜂一样,许多昆虫对人类是有益的,请写出你熟悉的对人类有益的2~3种其他昆虫:?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要明确两点:第一是昆虫属于节肢动物;第二是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1)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和多足纲四个类群,其中昆虫具有三对足,一对触角,一般有两对翅,其他三类的足都多于三对,如蜈蚣,每个体节都有一对足;马陆即千足虫,其躯干近20节,第1节与头部愈合,第2~4节各有一对步足,自第5节开始,各有两对步足。
(2)昆虫的三对足均着生在胸部,同时胸部还具有2对翅,因此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3)本小题为开放型题目,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1)昆虫属于节肢动物的一类。
(2)胸部 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等
(3)家蚕、七星瓢虫、蜻蜓
13.(6分)如图所示为蝗虫的外形图,据图回答问题:
(1)蝗虫的感觉中心是[ ]         ;运动中心为[ ]      ,原因是此部位有运动器官足和翅,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发达的[ ]     。
(2)用手触摸蝗虫和蚯蚓的身体分别有什么感觉??
       。原因是蝗虫的体表有一层坚韧的          ,作用是?  。
【解析】本题考查对蝗虫形态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1)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其中头部具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和一个口器,为感觉和摄食中心,胸部具有三对足和两对翅,为运动中心,三对足中,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2)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支持内部柔软器官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蚯蚓的身体柔软,无外骨骼。
答案:(1)[一]头部 [二]胸部 [3]后足
(2)蝗虫身体坚硬,蚯蚓身体柔软 外骨骼
保护、支持内部柔软器官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练能力】 (15分钟 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1.铁板鱿鱼是很多人都喜欢的街头小吃,鱿鱼具有以下特征:身体柔软,有外套膜,用鳃呼吸等,根据以上特点判断鱿鱼属于何类动物(  )
A.腔肠动物 B.软体动物
C.节肢动物 D.环节动物
【解析】选B。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是软体动物特有的特征,据此可判断,鱿鱼属于软体动物。
【拓展归纳】无脊椎动物中各类动物的特征
(1)原生动物: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腔肠动物: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内有消化腔。
(3)扁形动物:体型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
(4)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层。
(5)环节动物: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有刚毛或疣足。
(6)软体动物: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7)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
2.下列都属于节肢动物的一组是(  )
A.蝎子和蚊子 B.涡虫和蝴蝶
C.海蜇和海葵 D.蛭和螃蟹
【解析】选A。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海蜇和海葵属于腔肠动物;蛭属于环节动物;蝎子、蚊子、蝴蝶、螃蟹四种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3.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软体动物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B.软体动物大多具有贝壳,也有的贝壳退化
C.软体动物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D.软体动物不一定都能产生珍珠
【解析】选C。本题考查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软体动物并不都是对人类有利的,如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易错警示】体外有贝壳的属于软体动物,但软体动物并不都有贝壳。
4.(2014·平顶山期末)将蝗虫胸腹部涂满凡士林,蝗虫最终会(  )
A.正常生活 B.呼吸正常
C.逐渐昏迷并死亡 D.运动更灵活
【解析】选C。外界气体进入蝗虫体内的门户是气门,位于胸部和腹部,如果将凡士林涂满蝗虫的胸部和腹部,则蝗虫无法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导致其因体内缺氧而逐渐昏迷并死亡。
【拓展归纳】蝗虫的气管式呼吸
蝗虫的呼吸是通过气管进行的,它体内有气囊与气管相通,气管与体表胸腹部的气门相通,空气通过气门进入气管,经气管进入气囊,这是它适应陆地飞行的特点,用凡士林涂满它的胸腹部,堵塞气门,蝗虫无法呼吸,就会死亡。其呼吸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5.下列关于昆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身体分为头、胸、腹、尾四部分
C.体表有外骨骼
D.有足和翅,运动能力强
【解析】选B。本题考查昆虫的基本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胸部和腹部。
6.螃蟹生活在水里,知了生活在树上,鼠妇则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三者生活环境不同,形态也大不相同,但都属于节肢动物。理由是(  )
A.能迅速避开敌害
B.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C.都用气管进行呼吸
D.都有三对足、两对翅
【解析】选B。本题考查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不是只有节肢动物能迅速避开敌害,所以A项不能成为归类的理由;这三类动物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都分节,这都属于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C项中虾生活在水中,呼吸器官是鳃,不是气管;D项中虾没有翅,并且足要多于三对,所以D项也不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7.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且分部
C.具有外骨骼
D.依靠体壁进行呼吸
【解析】选A。本题考查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身体都分节,但是环节动物不分部,体节之间彼此都非常相似,节肢动物体节之间有明显的不同。节肢动物具有外骨骼,利用气管或鳃等进行呼吸,环节动物没有外骨骼,利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所以正确答案为A。
8.下列关于节肢动物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蜈蚣和蝎子对人会造成伤害
B.昆虫的外骨骼的成分只有几丁质
C.虾、蟹能为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动物蛋白
D.蜜蜂能为农作物和牧草等传粉
【解析】选B。昆虫的外骨骼是由其表皮细胞分泌的物质形成的,主要含有几丁质、蛋白质等成分。
9.蝗虫是破坏农作物的害虫,但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制成营养丰富的饲料,说明(  )
A.一种动物不是有害的就是有益的
B.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C.我们不要捉蝗虫,要保护它
D.虽然有一点好处,但还是要消灭它
【解析】选B。本题考查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蝗虫是破坏农作物的害虫,但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制成营养丰富的饲料,可见一种生物既能表现出有害的一面,也能表现出有益的一面,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10.(能力挑战题)在调查身边生物的活动中,小敏和同组的三位同学一起来到了学校旁边的社区花园进行调查。他们在两棵树之间发现了一张很大的蜘蛛网。一只大蜘蛛正趴在它那几乎无形的蜘蛛网上,虎视眈眈地等待着,正在这时一只苍蝇不小心落入了蜘蛛网中,黏黏的蜘蛛丝缠住了苍蝇,蜘蛛迅速朝它奔去。眨眼间,苍蝇成了蜘蛛的一顿美餐。小敏他们都看呆了,蜘蛛好厉害啊!
(1)根据蜘蛛和苍蝇的形态结构特征,你认为它们应该属于哪一类群?
(2)这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请至少举出两种生活中常见的其他节肢动物,并说明“节肢”是什么意思,以及“节肢”对动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解析】(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所以苍蝇具有昆虫的特征,而蜘蛛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不属于昆虫,但二者身体都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为节肢动物。
(2)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3)像蜜蜂、螃蟹、蝗虫、蜈蚣等节肢动物的身体、附肢都分节,分节对节肢动物来说可以使得它们运动自如,而且可适应多种环境。
答案:(1)节肢动物。
(2)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3)蜜蜂、螃蟹等(符合题意即可);“节肢”是指足和触角(附肢)分节;“节肢”对动物生活的意义:使身体活动更加灵活、精巧,从而增强了生存能力。
【科海拾贝】
伪装高手——兰花螳螂
兰花螳螂应该算是螳螂目中最漂亮抢眼的一种了。其体色能随着生长发育的过程而转变,它们的步肢演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可以在兰花中拟态而不易被猎物察觉,可算是最高明的捕食者之一了。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4.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5.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3.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4.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
3.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4.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
4.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
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却都属于软体动物。为什么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它们的存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一)实验: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
教师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让学生思考:
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
2.靠什么结构运动?
3.靠什么结构呼吸?
4.缢蛏如何获取食物?
学生总结:
1.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2.靠足缓慢运动。
3.用鳃呼吸。
4.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
(二)常见的其他软体动物。
石鳖、蜗牛、乌贼
教师在观察河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蜗牛和乌贼,并将观察结果填在表格中
石鳖
蜗牛
乌贼
贝壳数量,作用
8个覆瓦状排列的贝壳/保护
一片/保护
有退化的贝壳海螵蛸/支持
有无外套膜,作用
有/保护
有/保护
有/保护
身体是否柔软
身体柔软
身体柔软
身体柔软
足的种类
斧足
腹足
腕足
教师指导学生比较表格中三种动物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身体都很柔软,都有外套膜,都有外壳或被外套膜包被的内壳。这就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正因为它们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它们才都属于软体动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学生讨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归纳性总结。
软体动物有的对人类有益,应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对人体有害,应加以控制,以免造成危害。
(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
2.药用: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
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
三、课堂小结
第二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
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
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
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三、与人类的关系
四、课后练习
预习下一课时节肢动物。
第2课时
一、新课导入
实物引入:教师课前将罩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或蝗虫标本放在学生实验台上的解剖盘里,上课后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解剖盘里的是什么动物吗,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学生积极观察并发言。
二、新课讲授
教具准备: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一)观察与思考
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节肢动物的图片,学生观察。
教师让学生比较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结构特征。
学生完成课本第15页表格。
动物名称
七星瓢虫
蝗虫
蜘蛛
蜈蚣

体表是否较硬





身体是否分节,不同体节是否有差别
是/是
是/是
是/是
是/是
是/是
有无触角,触角是否分节
有/是
有/是

有/是
有/是
有无翅





有几对足,足是否分节
3对/是
3对/是
4对/是
多对/是
5对/是
试找出以上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师:上表中,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它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以蝗虫为例,试着描述昆虫的基本特征?
(二)昆虫
教师: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先用一定的时间学生自己观察和解剖蝗虫,搞清楚蝗虫的各部分结构,然后再通过两个生理小实验和两个观察实验,解决蝗虫各主要部分的生理功能。
教师:在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时,教师在大屏幕或(投影仪)上出示观察提纲:看一看,蝗虫的身体表面有什么结构特点?身体分哪三个部分?
学生观察,教师用模型(或多媒体大屏幕)进行整合。接着观察蝗虫的头、胸、腹三部分。
教师出示观察提纲:蝗虫的头部有哪些结构?胸部有几对翅?蝗虫有几对足,各有什么特点?蝗虫的腹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结构?
学生总结:
(1)蝗虫的形态结构
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①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触角分节,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三个单眼(仅能感光)和一对复眼。有咀嚼式的口器,用于摄食。②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分节的足,尤其是后足发达,善于跳跃;有两对翅膀,适于飞行。③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另外,在蝗虫的腹部第一节的两侧,有一对半月形的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腹部的末端有生殖器官。
学生观察,由前到后、由表及里,边观察边填写观察记录表,最后归纳出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师:蝗虫是如何呼吸的?呼吸器官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2)蝗虫的呼吸
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胸部有两对气门,腹部有8对气门,前4对吸气,后6对呼气,气体由前向后流动。
教师:触摸蝗虫身体,身体是柔软的还是坚硬的?
学生:坚硬的。
(3)蝗虫的外骨骼
蝗虫身体外表面包围着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随身体的增长而增长,当外骨骼限制昆虫的生长发育时,昆虫就会蜕去原来的外骨骼,这种现象叫做蜕皮。昆虫需要定期的蜕皮,而且昆虫一生中蜕皮的次数是固定的,通常发育成成虫后就不再蜕皮了。
教师让学生观察的表格,总结昆虫的基本特征。
学生讨论,总结昆虫的特征。
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膀等。
(三)其他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除了昆虫外,还包括其他类群。例如蜘蛛、虾、蜈蚣等,但这些动物都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因此都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就因为附肢分节而得名。
(四)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五)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虾、蟹提供了动物蛋白。
2.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
3.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4.果蝇是非常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5.困扰:蚊、蜱虫、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
三、课堂小结
(一)昆虫——蝗虫
1.形态结构
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
胸部:一对前足、一对中足和一对后足、两对翅膀。
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听觉器官,生殖器官。
2.体表:外骨骼:包裹在体表外,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具有蜕皮现象。
3.呼吸过程: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二)其他节肢动物:蜘蛛、蜈蚣、虾。
(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课后练习
课本第17页练习第1、2、3、4题。
课件28张PPT。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目标
1. 概述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举例说明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你喜欢下图中的贝壳吗?长有这些贝壳的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坚硬的贝壳会妨碍它们的运动吗?想一想,议一议贝壳贝壳软体动物 “想一想,议一议”中说到的这些动物,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因而称之为软体动物。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 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是我们熟悉的软体动物,它们的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mantle),贝壳(shell)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鱿鱼河蚌观察与思考 取一只双壳类动物(如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打开贝壳后, 揭开部分外套膜,对照下图,观察内部结构。缢蛏的内部结构(揭开部分外套膜)外套膜讨 论
①贝壳的作用是什么?
②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呢?
③试着想一想,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参考答案:
①贝壳具有保护作用。
②依靠足运动,用鳃呼吸。
③通过入水管将水吸入体内,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食物残渣,然后再通过出水管将水排出体外。 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通过身体后端的入水管吸入水,水流经身体一些器官后,再通过出水管排出体外。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gill)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
除了双壳类动物,软体动物还有很多,如石鳖、蜗牛、乌贼。它们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几种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中有很多成为人工养殖的对象。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总量名列世界第一,其中贝类产量也位居世界首位。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珍珠粉可入药,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不过,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例如,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节肢动物 说起节肢动物,你可能觉得很陌生,事实上,你经常能见到它们。你可能在实验中接触过鼠妇,它就属于节肢动物。树枝上的鸣蝉,草丛里的蟋蟀,花丛中的蝴蝶,房檐下的蜘蛛,石块下的蜈蚣,以及虾、蟹、蚊、蝇等,都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 以上。虾蝴蝶 观察蝗虫(或蝉)、七星瓢虫(或蜻蜓)、蜘蛛、蜈蚣、虾(或蟹)等动物,若无活体,也可观察标本或下面的图片。观察与思考讨论
①比较你所观察的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下面的表格。 ②上表中哪些动物的形态结构比较相似?试着说说它们的共同特征。
③你能归纳出表格中所有动物的共同特征吗? 通过上面的活动,你会发现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它们都属于昆虫(insect)。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现在,我们以蝗虫为例来认识昆虫。 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此外,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用手触摸蝗虫的身体,能感觉到它的体表比较硬,那是因为在它的身体表面包着坚韧的外骨骼(exoskeleton)。蝗虫示意图腹部 胸部头部触角单眼复眼口器前足中足气门翅后足 昆虫身体上的外骨骼不仅是能保护自己的“盔甲”,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昆虫一生中蜕皮的次数一般是固定的,通常发育为成虫后就不再蜕皮。昆虫的蜕皮(蝉) 由上可知,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等。
通过前面的活动,你会发现,虽然蜘蛛看起来很像昆虫,但是它有 4 对足用于爬行,没有翅,也没有触角,因此不属于昆虫。虾、蜈蚣等动物也不是昆虫,但是这些动物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体表具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因此都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就因附肢分节而得名。
通过比较这些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我们可以看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虾、蟹等为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动物蛋白。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果蝇是非常经典的实验材料,许多重要科研成果都与这种小小的昆虫分不开。但是,有不少节肢动物也给人类带来诸多困扰,例如,蚊、蜱、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
(2)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
2. 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练习××A 3. 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腔肠动物 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 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
线形动物 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环节动物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
软体动物 身体表面有刺细胞
节肢动物 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