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备课资料(课件+教案+课堂训练)第五单元 第1章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备课资料(课件+教案+课堂训练)第五单元 第1章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4-08 22:02:59

文档简介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练基础】 (10分钟 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青蛙皮肤裸露而湿润的意义是(  )
A.保护体内水分不散失
B.有利于体表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D.适应水中生活,运动灵活
【解析】选B。本题考查青蛙皮肤的特点。青蛙的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皮肤内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能够辅助呼吸。
2.青蛙前后肢的主要作用是(  )
A.前后肢都支撑身体
B.前肢支撑身体,后肢跳跃
C.前肢游泳,后肢支撑身体
D.前肢支撑身体,后肢跳跃、划水
【解析】选D。本题考查青蛙四肢的特点。青蛙的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3.英国伦敦动物学会曾公布了一份最新濒危两栖动物名录,俗称娃娃鱼的中国珍稀动物大鲵居首。大鲵属于两栖动物是因为(  )
A.以陆地或水域作为栖息地
B.水中生活但到陆地上产卵
C.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两栖动物概念的理解。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后形成成体,成体既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
【易错警示】对两栖动物理解上的误区
不能说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如乌龟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但乌龟是爬行动物。
4.两栖动物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资料。下列动物中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螃蟹和蜻蜓         B.青蛙和蟾蜍
C.鳄鱼和壁虎 D.蟾蜍和乌龟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解析】选B。螃蟹和蜻蜓均属于节肢动物,鳄鱼、壁虎和乌龟均属于爬行动物,青蛙和蟾蜍属于两栖动物。
5.在较为干燥的陆地上,能找到下列哪一种动物(  )
【解析】选D。青蛙皮肤裸露且湿润,皮肤内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辅助肺呼吸,在干燥的地方,皮肤则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并且青蛙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故青蛙只能生活在湿润的陆地上;扬子鳄虽然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但它终生生活在水中;蚯蚓要利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也不能生活在干燥的地方;蛇利用肺进行呼吸,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可生活在干燥的陆地上。
6.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  )
A.爬行 B.吸收营养
C.辅助呼吸 D.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解析】选D。本题考查蜥蜴皮肤的特点。蜥蜴的皮肤干燥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的鳞片。这样的皮肤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陆地生活。
【拓展视野】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生活的特点
(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角质的鳞片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等。
(2)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7.在爬行动物中,蜥蜴、扬子鳄等依靠什么器官进行呼吸(  )
A.内鳃和外鳃 B.肺
C.气管、鳃和皮肤 D.鳃和肺
【解析】选B。本题考查爬行动物的呼吸。蜥蜴和扬子鳄均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都用肺进行呼吸。
【拓展归纳】几种动物的呼吸结构
动物
呼吸结构或器官
蚯蚓
湿润的体壁
缢蛏

蝗虫
气管
鲫鱼

青蛙
幼体用鳃,成体用肺和皮肤
蜥蜴

8.(2014·泰安期中)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壁虎的描述,正确的是(  )
【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爬行动物的特点。爬行动物的特点是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卵生。壁虎属于爬行动物,因此具备A、B、D同学所说的特征。
9.爬行动物是指(  )
A.能在陆地上爬着行走的动物
B.体表有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外有坚韧卵壳的一类脊椎动物
C.体表有鳞片或硬壳的动物
D.四肢短小、行动缓慢的动物
【解析】选B。本题考查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爬行动物专指这样一类脊椎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体温不恒定。有以上特征的动物有蜥蜴、龟、蛇、鳄鱼等。只以“爬行”这一个特征来认定是爬行动物是错误的。
10.下列有关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栖动物都是有益的
B.爬行动物都是有害的
C.我们应该把毒蛇全部消灭,以免伤害人类
D.我们要充分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有害的动物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中有些种类对人类有害,也有些种类对人类有益,但是每一种生物在生物圈中都有其独有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有害的动物,而不是全部消灭。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11.(2014·聊城期中)下面是青蛙生殖发育图,据图回答问题。
(1)青蛙的生殖发育在   中进行。
(2)青蛙发育的起点是[  ]     。发育可分为幼体和成体两个时期,其中幼体和成体在     和    都有很大的区别。
(3)从外形上看,图中标号   阶段最像鱼,它们用   呼吸,⑦⑧阶段主要用    呼吸。
(4)人们称青蛙为“农田卫士”是因为                 。
【解题指南】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明确图示中各标号所代表的发育阶段。
(2)了解青蛙的发育特点,明确蝌蚪与成蛙的区别。
【解析】本题考查青蛙的生殖发育特征。图示中,①为受精卵,②③为无四肢的蝌蚪,④为长出了后肢的蝌蚪,⑤为长出了前肢的蝌蚪,⑥⑦为幼蛙,⑧为成蛙。
(1)由图示可以看出,青蛙的受精卵生活在水中,并且蝌蚪也生活在水中。
(2)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在水中形成受精卵,其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生长过程,形成蝌蚪,蝌蚪再发育成蛙。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均有很大区别。蝌蚪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蛙有四肢无尾,用肺和皮肤呼吸,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3)从外形上看,最像鱼的阶段是②和③,它们有尾无四肢,依靠长长的尾游泳,此时它们和鱼一样,也用鳃呼吸。
(4)青蛙被称为“农田卫士”是因为青蛙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能够消灭很多农田害虫,从而使庄稼得到丰收。
答案:(1)水 (2)[①]受精卵 外部形态 内部结构
(3)②和③ 鳃 肺 (4)青蛙捕食大量的农田害虫
【练能力】 (15分钟 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2014·阳泉月考)下列关于壁虎和蟾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陆生动物 B.都是爬行动物
C.都是脊椎动物 D.都进行体内受精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共同点。
【解析】选C。蟾蜍属于两栖动物,水中受精,幼体发育离不开水,不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壁虎则属于爬行动物,体内受精。二者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一只青蛙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可是青蛙既不能完全在水中生活,又不能完全在陆地上生活,其主要原因是(  )
A.青蛙的呼吸依赖肺和皮肤
B.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
C.在水中或陆地都没有足够的食物
D.身体散热快,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
【解析】选A。本题考查青蛙的呼吸。青蛙的肺结构简单,只依靠肺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需要皮肤辅助呼吸。因此,青蛙既不能完全在水中生活,又不能完全在陆地上生活。
【变式训练】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第二天青蛙就死掉了,青蛙死亡的原因是(  )
A.缺氧   B.饥饿   C.惊吓   D.水质有问题
【解析】选A。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呼吸。青蛙为两栖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由于肺的结构不发达,其皮肤裸露而湿润,无鳞片、毛发等皮肤衍生物,黏液腺丰富,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把青蛙放到有较多水的鱼缸中,水把其浸没,无法完成呼吸,缺氧窒息而死。
3.青蛙是田园卫士,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下列有关青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
B.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
C.雌雄异体,受精作用在体内进行
D.幼体与成体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都有很大差异
【解析】选C。青蛙雌雄异体,雌蛙将卵细胞产在水中,雄蛙将精子也产在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4.青蛙被称为“农田卫士”,是人类的朋友,可在很多地方青蛙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下列哪项不是导致青蛙数量减少的主要人为因素(  )
A.化肥的过量使用 B.农药的大量使用
C.降雨量的减少 D.人类的大量捕杀
【解析】选C。青蛙的受精和发育过程离不开水,对环境的依赖性大。化肥的过量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水污染、农田被侵占等破坏了青蛙的生存环境,是导致青蛙数量减少的人为因素;人类的大量捕杀和降雨量的减少也是威胁青蛙生存的原因,但降雨量减少不是人为原因而是自然原因。
5.下列不是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是(  )
A.头部的感觉器官发达
B.有了明显的颈部
C.皮肤干燥,覆盖角质鳞片
D.四肢退化
【解析】选D。本题考查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蜥蜴的头部感觉器官发达,利于适应复杂的陆地环境;有了明显的颈部,头可以灵活转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皮肤干燥,覆盖角质的鳞片,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利于生活在比较干燥的地方。
【变式训练】蜥蜴比青蛙高等,主要体现在(  )
A.卵生 B.能用肺呼吸
C.有四肢 D.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
【解析】选D。本题考查蜥蜴与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蜥蜴与青蛙一样,都是卵生,能用肺呼吸,有四肢,但是蜥蜴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因而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拓展归纳】蜥蜴比青蛙高等之处
比较项目
青 蛙
蜥 蜴
生活环境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陆地生活
皮肤和
覆盖物
皮肤裸露,无覆盖物
皮肤干燥,
覆盖角质鳞片
循环系统
二心房一心室,心室中没有隔膜
二心房一心室,心室中
有一个不完全的隔膜
呼吸系统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用肺呼吸
生殖和
发育
卵生,水中受精,变态发育
体内受精,生殖脱离了水,卵外有坚韧的卵壳,发育过程无变态
6.动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种环境,在水中生活到陆地产卵的动物是(  )
A.鲫鱼    B.青蛙    C.蝗虫    D.乌龟
【解析】选D。鲫鱼终生生活在水中;青蛙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能在水中游泳,但是青蛙是在水中产卵、水中受精的;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只能生活在陆地上,把卵产在土壤中;乌龟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在陆地爬行,把卵产在岸边陆地上,借助阳光的温度自然孵化。
7.(2014·沧州期中)同学们在观察了蜥蜴、蛇、乌龟、扬子鳄等众多爬行动物之后,总结了如下特征,其中不太恰当的是(  )
A.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    B.用肺呼吸
C.在陆上产卵,卵外有卵壳    D.用四肢爬行
【解析】选D。本题考查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爬行动物主要特征包括: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不是所有爬行动物都用四肢爬行。蛇无四肢,靠腹部的鳞片爬行。
【拓展归纳】蛇的运动
不是所有爬行动物都用四肢爬行,蛇就没有四肢。蛇之所以能爬行,是由于它有特殊的运动方式:
(1)蜿蜒运动:所有的蛇都能以这种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时,蛇体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状弯曲,使弯曲处的后边施力于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动蛇体前进。
(2)履带式运动:蛇没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后自由移动,肋骨与腹鳞之间有肋皮肌相连。当肋皮肌收缩时,肋骨便向前移动,这就带动宽大的腹鳞依次竖立,即稍稍翘起,翘起的腹鳞就像踩着地面那样,但这时只是腹鳞动而蛇身没有动,接着肋皮肌放松,腹鳞的后缘就施力于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力把蛇体推向前方,这种运动方式产生的效果是使蛇身直线向前爬行。
(3)伸缩运动:蛇身前部抬起,尽力前伸,接触到支持的物体时,蛇身后部即跟着缩向前去,然后再抬起身体前部向前伸,后部再缩向前去,这样交替伸缩,蛇就能不断地向前爬行。
二、非选择题(共16分)
8.(6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蝾螈属于哪一类动物?为什么?
(2)从外形上看,二者相似,但哪一种更适于生活在陆地上?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两点)
【解析】两栖类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多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少数种类成体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呼吸的作用。爬行类的主要特征:皮肤表面覆盖有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答案:(1)两栖类。因为蝾螈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清冷的静水池沼里,有时爬到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湿润,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2)蜥蜴更适于生活在陆地上。原因是蜥蜴皮肤覆盖角质的鳞片,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用肺呼吸,体内受精,生殖和发育不需要水等(说出任何两点即可)。
9.(10分)(能力挑战题)表1是某校生物课外科技小组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方案记录表(用同样大小的容器,装等量的水,孵化时间相同)。请回答:
表1 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实验
组别
水源
水量
(mL)
水温(℃)
蛙卵数
孵出
蝌蚪数
A
池塘水
500
22~25
250
245
B
自来水
500
13
250
165
(1)B组孵化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2)某同学认为该实验应按照表2所示的设计方案去做:
表2 人工孵化蛙卵的实验记录
实验
组别
水源
水量
(mL)
水温(℃)
蛙卵数
孵出
蝌蚪数
A
池塘水
500
22~25
250
246
B
池塘水
500
13
250
217
C
自来水
500
22~25
250
206
D
自来水
500
13
250
183
结果分析:
①A组与B组相比,A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
②A组与C组相比,A组的孵化率高,说明:?
 。
③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就可以得出影响蛙卵孵化因素的结论是:
                 。
(3)比较表1和表2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好些?
             。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有关知识。
(1)由表1看出A组与B组实验上存在两点不同:①水温,②水
源。结果B组孵化率较低,原因可能出在水温,也可能出在水源,还可能与水温和水源都有关。
(2)①A组与B组的变量是水温,C组与D组的变量也是水温,如果A、C组的孵化率高,说明水温对蛙卵的孵化具有重要影响,温度较高(22~25℃),孵化率高。
②A组与C组的变量是水源,B组与D组的变量也是水源,如果A、B组的孵化率高,说明水源对蛙卵的孵化具有重要影响,池塘水有利于孵化。
③如果按①②结果可得水温和水源都是影响蛙卵孵化的重要因素。
(3)对比表1和表2的实验方案,表2的实验方案更好些。因为表2形成对比时有单一变量。
答案:(1)水温和水源的问题
(2)①水温对蛙卵的孵化具有重要影响,温度较高,孵化率高
②水源对蛙卵的孵化具有重要影响,池塘水有利于孵化
③水温和水源是影响蛙卵孵化的重要因素
(3)表2
【互动探究】
(1)上述实验中,使用蛙卵的数量多达250粒,如果只用三五粒行不行?为什么?
提示:不行。偶然性太大,结论准确度不高。
(2)如果想探究蛙卵的孵化是否受废电池污染物的影响,则可以用表2中的哪一组作对照?实验组应该如何设置?
提示:A组。实验组的设置为:与A组相同的容器,500毫升的混合液(400毫升池塘水+100毫升废电池浸出液),水温22~25℃,蛙卵数250粒。
【科海拾贝】
濒危物种——玻璃蛙
原产于委内瑞拉的玻璃蛙,属于两栖类中的绿骨蛙科。虽然玻璃蛙背部呈灰绿色,但个别成员的腹部皮肤却是半透明的,通过半透明的皮肤,能清晰地看到它的内脏。这种蛙类数量稀少,共约60种,很多是濒危物种。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2.概述蜥蜴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
3.说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的关系。
5.说出两栖动物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
2.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两栖动物的概念。
2.归纳出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
4.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青蛙和乌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动物,他们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但是,它们却不是同一类的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乌龟属于爬行动物,为什么生活习性相似的动物却属于不同的动物类群呢?(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引导学生设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略)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相信同学们通过探究一定会解决这些问题,大家有信心吗?那就开始吧!请看……
2.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请同学们默读课本内容,结合自探问题独立思考,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实在有困惑之处,可在书上做好标注,合探时在小组内交流。
(1)以青蛙为例说说它有哪些特征与两栖生活相适应?
(2)两栖类有哪些主要特征?
(3)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3.解疑合探
把你在自探过程中有困惑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成果,得出结论。
要求:
(1)小组长认真负责,确保人人参与。
(2)本组内若有其他问题,一并解决。
(3)组长集中全组学生对展示和评价的学生进行帮扶。
展示要求:
(1)展示同学要快速,准确。
(2)非展示同学认真看展示同学的展示。
评价要求:
(1)对展示小组打分。(每题总分10分)
(2)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说明扣分原因。
(3)询问其他同学的意见。(同意否,若有不同意见提出。)
4.教师点评要点: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灵活进行点拨。
两栖动物幼体是蝌蚪像鱼,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是青蛙,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头部呈三角形;皮肤裸露且能分泌粘液;后肢趾间有蹼等;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有鼻孔,陆地上呼吸的通道;用肺呼吸;有眼睛和鼓膜,感觉器官发达;有四肢,适于陆地生活。两栖动物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两栖动物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保护稻田中的青蛙或在稻田中放养青蛙,能有效减轻农作物的虫害、施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5.质疑再探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大家共同解决。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学科班长从所学知识,学习情况等方面,对本节进行总结)
四、课后练习
第29页练习第1题。
第2课时
一、新课导入
回忆两栖类的主要特征,让学生思考:蛇是两栖类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爬行动物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1.引导学生设疑
看到这个问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预设略)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相信同学们通过探究一定会解决这些问题,大家有信心吗?那就开始吧!请看。
2.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请同学们默读课本内容,结合自探问题独立思考,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找出问题的答案,实在有困惑之处,可在书上做好标注,合探时在小组内交流。
(1)以蜥蜴为例说说它有哪些特征与爬行生活相适应?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3.解疑合探
把你在自探过程中有困惑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成果,得出结论。
要求:(1)小组长认真负责,确保人人参与。
(2)本组内若有其他问题,一并解决。
(3)组长集中全组学生对展示和评价的学生进行帮扶。
展示要求:(1)展示同学要快速,准确。
(2)非展示同学认真看展示同学的展示,
评价要求:(1)对展示小组打分。(每题总分10分)
(2)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说明扣分原因。
(3)询问其他同学的意见(同意否,若有不同意见提出)
教师点评要点: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灵活进行点拨。
(1)①身体分布:头部后面有颈,可以灵活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②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③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④肺比较发达,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爬行动物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⑤卵生,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生殖和发育彻底脱离了水的限制。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3)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①可以食用:如人工养殖的鳖等;②可以入药:如鳖甲、蛇毒等;③保护林木、农作物等:如避役能捕食危害林木的害虫;④有时会危害人类:如毒蛇能伤人。
质疑再探: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请提出,大家共同解决。
教师预设问题:蛇是爬行动物,那么怎样区分毒蛇和无毒蛇?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学科班长从所学知识,学习情况等方面,对本节进行总结)
四、课后练习
课本第29页第2、3、4、5题。
课件20张PPT。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目标
1. 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 概述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 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想一想,议一议 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却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两栖动物 你一定知道青蛙是由蝌蚪发育来的。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鱼,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像鱼一样在水里生活。蝌蚪发育成青蛙以后,尾和鳃都消失了,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上生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amphibian)。
在野外观察时,你会在稻田、池塘、溪流边的陆地上或水中发现青蛙。它如何适应这样的生活环境呢? 观察青蛙(或牛蛙)的形态特征,若无实物,也可观察下面的图示。观察与思考讨论
①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②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时,你有什么感觉?
③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上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通过观察你会发现,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青蛙的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青蛙身体的这些特点,使它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活动。青蛙能适应陆地生活,还与它能用肺呼吸密不可分。不过,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肺呼吸。 蟾蜍、大鲵、蝾螈等与青蛙一样都是两栖动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蟾蜍俗称癞蛤蟆, 眼睛后方有一对大型毒腺,所分泌的毒液能制成中药蟾酥。大鲵和蝾螈大鲵又叫娃娃鱼,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终生有尾,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蝾螈终生有尾,生活在清冷的静水池沼里,有时也爬到陆地上来。 两栖动物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保护稻田中的青蛙或在稻田中放养青蛙,能有效减轻农作物的虫害,以减少施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目前,由于环境污染以及水域面积缩减等原因,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在减少。我们应当加大保护两栖动物生活环境的力度,同时禁止对它们乱捕滥杀。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reptile)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身体结构和生活方式与两栖动物差别很大。蜥蜴是十分常见的爬行动物。蜥蜴(草蜥) 蜥蜴一生都生活在陆地上。在温暖的日子里,在田野和山坡的草地上,常常可以看到蜥蜴。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因此它的头可以灵活地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蜥蜴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蜥蜴的皮肤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麻蜥) 蜥蜴的肺比青蛙的发达,气体交换能力较强,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蜥蜴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
青蛙将卵产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而蜥蜴将受精卵产在陆地上。蜥蜴的受精卵较大,卵内养料较多并含有一定的水分,卵外还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够在陆地环境中发育成幼蜥。因此,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也是蜥蜴能终生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 同属于爬行动物的龟、鳖、蛇、鳄等动物,外形和蜥蜴有较大差别,但是,它们都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扬子鳄鳖蝮蛇眼镜蛇人工养殖的鳖可以食用,鳖甲可以入药。我国约有50 种毒蛇,常见的有蝮蛇、眼镜蛇、银环蛇、竹叶青等。毒蛇能伤人,但蛇毒也能治病。 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想一想你还能作出哪些补充。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示例避役几种古爬行动物的复原图练习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 )
(2)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 ( )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 2. 请将下列与青蛙、蜥蜴有关的叙述分别用线连起来。
体表覆盖鳞片
青蛙 皮肤湿润,可辅助呼吸
产的卵具有坚韧的卵壳
蜥蜴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
终生生活在陆地上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