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练基础】 (10分钟 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1分)
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周末要去捕捉水螅以备实验课上使用,请问他们应该在什么环境中寻找( )
A.有丰富绿藻的海水
B.被污染的废水
C.清澈、急流的大河
D.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小河或池塘中
【解析】选D。本题考查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2.水螅的体壁构成是( )
A.内胚层和外胚层
B.内胚层、胶状物质和外胚层
C.三层细胞
D.一层细胞
【解析】选B。水螅的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两个胚层之间填充着它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3.“海中之花”——海葵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
A.由肛门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细胞膜排出
【解析】选B。海葵属于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
4.水螅常常可以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这主要依靠( )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解析】选A。水螅的力量并不强大,捕获猎物的主要武器是刺细胞。刺细胞内有毒素,当碰到猎物时,刺细胞会射出刺丝,穿入猎物细胞内,注入毒素,将猎物麻醉或杀死,猎物失去活动能力后,水螅开始进食。如果没有刺细胞,水螅的触手很难抓到猎物。
5.下列具有辐射对称体形的动物是( )
A.涡虫 B.珊瑚虫
C.绦虫 D.血吸虫
【解题指南】明确辐射对称是腔肠动物的特征,扁形动物的体形为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
【解析】选B。上述动物中,涡虫、绦虫和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只有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
6.下列动物的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的是( )
【解题指南】腔肠动物的体壁具有两个胚层,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
【解析】选C。本题实质上考查腔肠动物的结构特征。腔肠动物的体壁由两个胚层即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在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其余三项均属于扁形动物。扁形动物的体壁是由三个胚层构成的。
7.华枝睾吸虫身体上最发达的器官是( )
A.运动器官 B.消化器官
C.感觉器官 D.生殖器官
【解析】选D。华枝睾吸虫是一种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与其寄生生活相适应,消化器官简单,靠吸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活,生殖器官特别发达,利于其种族的繁衍。
【生活拓展】华枝睾吸虫病的预防
(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不吃生或不熟的淡水鱼虾。
(2)加强粪便管理防止虫卵入水。
(3)控制传染源,积极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4)适当控制第一中间寄主:如鱼塘内螺分布的密度过高,可采用药物灭螺以切断华枝睾吸虫病的流行环节。
8.涡虫捕食的食物在体内的消化部位是( )
A.消化腔 B.体腔 C.肠 D.口
【解析】选C。本题考查涡虫的消化器官。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以伸出口外进行捕食,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9.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A.身体呈辐射对称 B.背腹扁平
C.有口有肛门 D.全部营寄生生活
【解析】选B。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变式训练】涡虫的体形是( )
A.左右对称、背腹扁平 B.辐射对称、左右扁平
C.左右对称、上下扁平 D.不对称、梭形
【解析】选A。本题考查涡虫的身体形态特点。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如柳叶,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
10.美丽的工艺品珊瑚属于( )
A.一种具有优美造型的天然矿物质
B.一种植物的化石
C.一种原生动物分泌的石灰质物质
D.一种腔肠动物分泌的石灰质物质
【解析】选D。本题考查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珊瑚是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形成的,可用于观赏,此外,还可形成珊瑚礁和珊瑚岛等。
11.(2014·聊城模拟)下列关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珊瑚虫形成的珊瑚礁能为有些海洋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B.大多数腔肠动物能寄生在人体内,使人患病
C.部分扁形动物靠获取人体内的养料生活
D.有的腔肠动物营养价值很高,可供人食用
【解析】选B。本题考查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大多数扁形动物能寄生在人体内使人患病,不是腔肠动物,故B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9分)
12.(5分)(2013·泰安月考)如图所示为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据图回答:
(1)食物由[ ] 进入;在[ ] 消化,食物残渣由[ ] 排出。
(2)水螅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是 ,在[ ]
处分布最多。
(3)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水螅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进行生殖。[ ] 长成小水螅后,就会从母体上脱落,独立生活。
(4)由此图可以看出,经过水螅身体的纵轴可以有 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 对称。
【解析】本题考查水螅的形态结构特征。图示中[1]为触手,[2]为口,[3]为内胚层,[4]为外胚层,[5]为消化腔,[6]为芽体。
(1)水螅在摄食时,食物由口进入消化腔,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
(2)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在刺细胞里大多藏有刺丝和毒液,当遇到猎物或捕食者时,水螅能迅速弹出细长而中空的刺丝,并将毒液通过刺丝注入猎物或捕食者体内,将其麻醉或杀死。
(3)水螅主要通过出芽的方式进行生殖。芽体长成小水螅后,就会从母体上脱落下来,独立生活。
(4)经过水螅身体的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辐射对称。
答案:(1)[2]口 [5]消化腔 [2]口 (2)刺细胞 [1]触手
(3)[6]芽体 (4)多 辐射
【拓展归纳】水螅的生殖
1.出芽生殖:
(1)条件:营养条件良好、水温适宜。
(2)过程:开始时在身体中部以下的体壁上,长出向外生长的突起,突起渐渐伸长成一个中空的芽体,其体壁的结构与母体相同。体内空腔与母体的消化腔相连通,营养物质从母体获得。芽体长大后离开母体,形成独立的新个体。在环境条件特别好时,一个水螅个体上可以出现多个芽体。
2.有性生殖:
(1)条件:食物较少、水温较低。
(2)过程:水螅多数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雌雄异体的水螅雄性产生精巢,雌性产生卵巢,雌雄同体的水螅既能产生精巢又能产生卵巢,精巢能够形成精子,卵巢能够形成卵细胞,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形成新个体。
13.(4分)下图所示为涡虫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中[1]和[2]所指的分别是 、 。
(2)图中甲和乙哪一面是背面?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图中A和B哪一端是前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涡虫的身体有了明显的 、 和 之分。这样的体形呈
对称。
(5)像涡虫这样的动物,在运动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上比辐射对称的动物 。
【解析】本题考查涡虫的形态结构特征。
(1)图示中[1]指的是两个眼点,眼点具有感光作用。眼点位于涡虫身体前端背面。[2]所指的是管状的咽。咽位于腹面口内,可以伸出口外进行捕食。据此,可判断A为前端,B为后端;甲为背面,乙为腹面。
(2)涡虫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前后、左右、背腹之分,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的运动、捕食和防御。
答案:(1)眼点 咽
(2)甲为背面。判断依据是眼点长在身体背面,咽位于腹面。
(3)A为身体前端。判断依据是眼点位于身体的前端。
(4)前后 左右 背腹 两侧(或左右) (5)强
【练能力】 (15分钟 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观察水螅的体形和生活状态,以下最适于进行实验的一组是( )
A.新鲜的自来水中,生有芽体的饥饿的水螅
B.井水中,生有芽体的饱食后的水螅
C.放置几天后的自来水中,不生芽体的饥饿的水螅
D.蒸馏水中,不生芽体的饱食后的水螅
【解析】选C。新鲜的自来水含氯,不利于水螅的生存。饱食后的水螅不再取食,不能观察其捕食过程,因此要使用饥饿的水螅进行实验。
2.下列对刺细胞的说法,除哪项外均是正确的( )
A.是水螅内胚层细胞特化而成的
B.刺细胞能释放毒液
C.在水螅的触手处分布最多
D.用于取食和防御
【解析】选A。水螅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细胞开始出现分化,刺细胞能够起到防御和保护作用,分布在外胚层,是由外胚层的细胞特化而成的。
【拓展归纳】水螅的细胞分化
1.外胚层:
(1)组成:细胞排列整齐,较薄,由外皮肌细胞、间细胞、刺细胞、腺细胞、感觉细胞和神经细胞组成。
①外皮肌细胞:呈柱状,基部有纵行排列的肌纤维。
②间细胞:小型未分化的细胞,分布在皮肌细胞之间,由它分化出刺细胞和生殖细胞等。
③腺细胞:主要分布在基盘和口区,分泌黏液,用以附着、保护和协助取食,也可以分泌气体,帮助水螅从水底升到水面。
④感觉细胞:分散在皮肌细胞之间,特别在口周围、触手和基盘上较多;感觉细胞小,基部与神经纤维相连。
⑤神经细胞:位于外胚层细胞的基部,突起彼此连接形成神经网。
(2)主要功能:保护、感觉、运动和生殖等。
2.内胚层:
(1)组成:由内皮肌细胞、腺细胞、少量感觉细胞与间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外胚层厚。
①内皮肌细胞:长而大,通常在细胞的顶端有2条鞭毛,有的皮肌细胞顶端能伸出伪足,用于捕食,进行细胞内消化,因此又称营养肌肉细胞。
②腺细胞:在皮肌细胞之间,内含许多分泌颗粒,能分泌消化酶,进行细胞外消化。
③间细胞、感觉细胞和神经细胞数目较少。
(2)主要功能:营养。
3.下列对日本血吸虫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雌雄异体
B.幼虫在水中发育,寄生在钉螺体内
C.成虫寄生在人体内
D.以上三项均正确
【解析】选D。日本血吸虫是营寄生生活的扁形动物,成虫寄生在人体内,雌雄异体,交配后产下受精卵,虫卵随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化成幼虫,幼虫钻入钉螺体内进一步发育,幼虫从钉螺体内逸出进入水中,钻入人体皮肤,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
4.下列有关腔肠动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口无肛门是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
B.海葵、绦虫等属于腔肠动物
C.所有的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海水中
D.所有的腔肠动物都生活在淡水中
【解析】选A。绦虫属于扁形动物而不是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水中。
5.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
A.身体背腹扁平 B.身体呈左右对称
C.有口无肛门 D.有眼点
【解析】选D。本题考查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呈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眼点是涡虫所具有的,并不是所有扁形动物都具有的特征。
【易错警示】涡虫属于扁形动物,眼点是涡虫所具有的,并不代表所有扁形动物都具有该特征。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螅是多细胞生物,要比草履虫高等
B.涡虫的体形为两侧对称,要比水螅高等
C.涡虫的消化系统要比水螅复杂
D.涡虫和绦虫一样,属于寄生虫
【解析】选D。涡虫营自由生活,生活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绦虫营寄生生活。
7.(2013·聊城月考)下列几种动物中运动能力较强的是( )
A.海蜇 B.海葵 C.涡虫 D.水母
【解题指南】正确解答本题要明确两点:
(1)腔肠动物的体形为辐射对称,扁形动物的体形为两侧对称。
(2)两侧对称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
【解析】选C。本题考查扁形动物与腔肠动物的区别。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扁形动物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两侧对称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的运动、捕食和防御。在四个选项中,海葵、海蜇和水母都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
8.黎明同学学习完本节后,做了如下总结,哪项说法不恰当( )
A.水螅利用口捕食,涡虫利用咽进行捕食
B.水螅的消化在消化腔中,涡虫的消化在肠中完成
C.涡虫具有眼点,感觉器官要比水螅发达
D.具有两侧对称体形的动物要比辐射对称体形的动物高等
【解析】选A。水螅的捕食主要依靠刺细胞完成,当碰到猎物时,刺细胞会射出刺丝,穿入猎物细胞内,注入毒液,将猎物麻醉,用触手将食物送入口中,在消化腔中消化;涡虫的咽能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食物在肠内完成消化。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9.(3分)正确连线:
【解析】本题考查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
答案:腔肠动物——A、B、C、F 扁形动物——A、D、E
10.(11分)(能力挑战题)阅读下面资料,并回答问题:
血吸虫体长仅有十几毫米,身体前端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它依靠吸盘吸附在人体肠壁的血管和肝脏的血管内,以吸血为生,能造成人的贫血等疾病,甚至引起死亡。解放以前,血吸虫病严重威胁我国特别是南方水乡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
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开展了消灭血吸虫的群众爱国卫生运动,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一些地方就根治了血吸虫。血吸虫的传播途径是这样的:血吸虫卵随人的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化成幼虫——毛蚴。水中有一种软体动物钉螺,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包蚴,包蚴再发育成尾蚴,这些属于幼虫阶段。但是随着发育,它们的数量不断增加,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可发育成几万至十几万条尾蚴!尾蚴从钉螺体内出来,密集在水面。当人到水田干活时,尾蚴接触到人的皮肤,就从皮肤侵入,随血液循环到达小肠和肝脏的血管,发育为成虫。
(1)血吸虫的成虫生活在 ,
以 为生。血吸虫在动物分类上属于 动物,在营养方式上属于 ,寄主有 和 。
(2)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血吸虫的生活史(发育过程)。
(3)请你至少设计两个方案,防止血吸虫病的传播。
① ;
② 。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1)根据第一段资料中“它依靠吸盘吸附在人体肠壁的血管和肝脏的血管内,以吸血为生,能造成人的贫血等疾病,甚至引起死亡……”可知,血吸虫的成虫生活在人的小肠及肝脏的血管内,以吸血为生,故其营养方式为寄生。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根据第二段资料“……尾蚴从钉螺体内出来,密集在水面。当人到水田干活时,尾蚴接触到人的皮肤,就从皮肤侵入,随血液循环到达小肠和肝脏的血管,发育为成虫”可知,血吸虫的寄主有两个:钉螺和人。
(2)根据第二段资料可知,血吸虫的发育过程为:
卵毛蚴包蚴尾蚴成虫卵。
(3)根据第二段资料可知,血吸虫的虫卵是随粪便排出进入水中孵化为毛蚴,毛蚴在钉螺体内发育成包蚴、尾蚴,然后又通过水进行传播的,所以要预防血吸虫病的传播,就要管理好粪便,不让粪便污染水源或者消灭中间寄主钉螺或者人们下水劳动时,穿上防护靴,防止尾蚴进入人体。
答案:(1)人的小肠及肝脏的血管内 吸血 扁形
寄生 钉螺 人
(2)卵毛蚴包蚴尾蚴成虫卵。
(3)①管理好粪便,不让粪便污染水源
②消灭钉螺
③下水劳动穿防护靴(写出任意两条即可)
【科海拾贝】
日本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分布在亚洲的中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这种血吸虫是在日本首先被发现的,故定名为日本血吸虫。一般认为,人类几种主要血吸虫病中,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病情最重、防治难度最大。这是因为日本血吸虫动物宿主多,成虫寿命长,感染后的伴随免疫和治愈后的免疫力差,中间宿主钉螺不易控制等。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概述
一、通过本章的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
1.根据脊柱的有无可以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2.无脊椎动物主要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类群,脊椎动物包括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类群。
3.不同类群的动物都能够适应环境,具有与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5.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环节动物的特征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6.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
7.鱼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8.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9.鸟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呼吸。
10.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11.各动物类群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动物对人类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应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本章教学建议。
关于本章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对于某些动物类群,特别是无脊椎动物中的一些类群不太熟悉,相关的生活经验少,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多观察动物活体或标本,增加学生对于相关动物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实验,并归纳总结,建构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2.本章介绍这些动物类群的先后顺序大致反映了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由低等到高等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本章各种动物类群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身体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强大的趋势,从而认同并初步形成生物是逐渐进化的、不断发展的观点。
3.动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所有的动物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等特征。教学中,可结合动物的生活环境来认识动物,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等基本观点。课本除了在字里行间渗透这样的观点外,还设计了一些活动如《第六节 鸟》中的“观察与思考”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鸟喙的形状是与其取食的食物类型相适应的,鸟足的特征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从而认识到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4.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动物不具有所属类群的某些主要特征。例如,环节动物中的蛭,身体上没有刚毛或疣足;哺乳动物中的鸭嘴兽,不是以胎生的方式产下后代。教学时,对这些特殊情况无需过于关注,避免对教学重点内容造成干扰。
5.关于各个动物类群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适应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对于有害动物,还应引导学生从生物圈的角度进行认识,使学生认识到每种动物都是生物圈中的一员,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教学难点
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导入: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二、新课讲授
(一)腔肠动物
学生自学课本第3~4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
4.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
5.结合水螅身体结构,阅读“观察与思考”,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
小组讨论并相互验证答案正确性,统一答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学生讨论并熟记。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设计意图:在授课中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速记,分工合作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努力的喜悦,成功的兴奋。
三、课堂总结
总结腔肠动物的的代表动物、主要特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课后练习
第7页练习第2题。
第2课时
一、新课导入
复习回顾:腔肠动物的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引入第二个问题的学习:扁形动物。
二、新课讲授
扁形动物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页前三段,就涡虫的生活环境,结构形态及主要的生理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涡虫生活在哪里?外形如何?
2.涡虫的形态有何特点?有何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
引导学生自学华枝睾吸虫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1.它的消化器官有何特点?
2.它的生殖器官有何特点?
3.它是怎样感染人体的?什么是寄生?
分析各种扁形动物,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三、课堂小结
总结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
四、课后练习
第7页练习第1、3题。
课件29张PPT。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动物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动物是多种多样的,你平时所看到的虫鱼鸟兽都是动物。为什么说它们都是动物呢?也许你会说,因为它们都能运动。其实,动物与植物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靠摄取食物来获得现成的有机物,从而维持生存和繁衍。鲣鸟捕鱼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教学目标
1. 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举例说明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关注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预防。
4. 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想一想,议一议 固着在海中礁石上的海葵,乍一看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它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呢?腔肠动物 海葵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 如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海蜇水螅海月水母海葵珊瑚腔肠动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我们通过观察水螅,来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它的身体几乎透明,长约 1 厘米,一端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另一端有口,口周围伸展着5 ~ 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观察水族箱或烧杯中的水螅,看看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用滴管吸取两三个活水蚤,在水螅正上方 2 厘米处,将水蚤从滴管中轻轻推出,观察水螅的捕食过程。观察与思考讨 论
①水螅的身体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吗?这样的体形与捕食有什么关系?
②水螅怎样捕食水蚤?推测它是如何将水蚤消化的?参考答案:
①水螅的身体不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只能分出有口的一面与口相对的一面。这样的体形可以感知和捕捉来自各个方面的猎物。
②饥饿状态的水螅,触手伸得比平时长很多,水螅利用触手捕食水蚤并将水蚤送入口中。水螅身体内的消化腔中有细胞分泌的用于消化的酶,可将水蚤消化为小的食物颗粒,然后再被细胞吞入进一步消化,没有消化的残渣经口排出体外。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辐射对称(radial symmetry)。由于水螅是附着生活的,而猎物和捕食者可能来自各个方向,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观察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可以看到,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这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它们分泌的胶状物质。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作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吃进去的食物就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其他腔肠动物在身体结构、捕食、防御等方面与水螅相似,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水螅的纵切面示意图 腔肠动物中,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物质,堆积构成了珊瑚礁,如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我国的南海诸岛,有许多是珊瑚礁形成的。珊瑚礁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然而,由于过度采挖、环境污染以及全球变暖等原因,珊瑚礁破坏严重,珊瑚虫大量死亡,导致许多海洋生物失去了庇护所。让我们爱护这美丽的珊瑚礁吧!珊瑚虫形成的珊瑚礁扁形动物 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下面,有时会发现一类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的动物,它们的体长为1~1.5 厘米,背面呈褐色,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它们就是涡虫,属于扁形动物。 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以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涡虫结构示意图 由下图可以看出,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bilateral symmetry) ,就是经过身体的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绝大多数动物的身体都呈两侧对称,两侧对称的动物,身体可以分出前后、左右、背腹,前端(头部)感觉器官集中,能够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的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种类很少,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这些寄生虫(parasite)的消化器官很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活,而它们的生殖器官却特别发达,如华枝睾吸虫就因精巢发达、呈树枝状而得名。华枝睾吸虫通常先寄生在纹沼螺等淡水螺中,然后进一步感染草鱼、鲫鱼等淡水鱼以及虾类,人或动物若是食用了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该吸虫的鱼虾,就会被感染。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人若是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很可能被感染。显微镜下的华枝睾吸虫(装片经染色)日本血吸虫感染人的过程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练习 1. 把符合下列动物类群特征的选项填入括号内。
腔肠动物( ) 扁形动物( )
A. 没有肛门; B. 有刺细胞; C. 大多数种类身体扁平;
D. 部分种类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E. 身体呈辐射对称。
2. 如果一条小溪原来可以采集到水螅,现在却采集不到,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 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等食物,你认为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是否安全?为什么?ABE ACD 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若水体受到污染,水螅无法存活,则采集不到水螅。 不安全。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枝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有可能会感染华枝睾吸虫病。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