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备课资料(课件+教案+课堂训练)第五单元 第2章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18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备课资料(课件+教案+课堂训练)第五单元 第2章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18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4-09 12:59:09

文档简介

动物的运动
【练基础】 (10分钟 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2013·湛江学业考)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及下列动物的运动记录表,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动物
运动方式
生活环境
运动器官
是否需要能量
狮子
奔跑或行走
陆地
四肢
需要
燕子
飞行
空中

需要
草鱼
游泳
水中

需要
A.在土壤中没有动物运动
B.爬行动物的运动不需要能量
C.动物的运动方式与运动器官无关
D.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分析表格:首先根据表中的信息得出动物运动方式与环境、运动器官的关系,运动都需要消耗能量。
(2)联想: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实例,剖析选项。
【解析】选D。本题考查动物的运动。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在土壤中穿行;由题表可知,任何动物的运动都需要消耗能量;动物的运动方式与其运动器官和生活环境都是相适应的。
2.在静谧的红树林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如白鹭在空中盘旋,鱼儿在水中穿梭,螃蟹在泥滩上“横行”。上面所描述的几种动物,它们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  )
A.飞行、游泳、爬行      B.飞行、跳跃、游泳
C.奔跑、游泳、爬行 D.飞行、游泳、行走
【解析】选A。白鹭、鱼、螃蟹分别代表空中、水中和陆地三种生活环境中的动物,其相应的运动方式分别是飞行、游泳和爬行。
3.(2013·营口学业考)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  )
A.由全身骨骼组成 B.由关节组成
C.由神经和骨骼肌组成 D.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解析】选D。本题考查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又是由骨和关节等组成的。
4.(2012·青岛学业考)小王大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
A.关节头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B.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C.关节窝从关节囊中滑脱出来
D.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解析】选D。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囊、关节面和关节腔三部分,关节面由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关节头位于关节窝内,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有光滑的关节软骨,使关节运动灵活,关节囊包裹着整个关节,使关节牢固,当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造成脱臼,则该关节无法正常运动。从题干中可知,小王是颌关节脱臼造成的。
【拓展归纳】脱臼及其急救
(1)脱臼: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的时候,往往会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使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造成脱臼。
(2)症状:脱臼的部位往往出现肿胀、疼痛,并且失去运动的功能。
(3)急救:这时候必须注意不要让已受伤的关节再活动,以免伤势加重,并且应该立即请医生治疗,将关节复位。
5.(2012·永州学业考)从地震废墟中被救出的某女孩不能完成伸肘和屈肘动作,其原因不会是(  )
A.皮肤破损 B.肱二头肌拉伤
C.肱骨骨折 D.肘关节脱臼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人体运动的完成。人体的运动是由骨骼肌收缩牵拉所附着的骨绕关节活动完成的。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不能完成伸肘和屈肘动作,可能是肱骨骨折、肱二头肌拉伤或肘关节脱臼引起的,与皮肤是否破损无关。
6.下图为人体上肢骨骼肌的模式图,当我们双手自然下垂时,①②肌肉的状态是(  )
A.①收缩、②舒张 B.①舒张、②收缩
C.①②同时收缩 D.①②同时舒张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两点:
(1)根据图示可以识别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2)不同运动状态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收缩还是舒张。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人体运动的形成。图中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当人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是舒张的,当人双手提重物的时候,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是收缩的。
7.(2012·莱芜学业考)NBA球员运球、起跳、灌篮一气呵成,动作娴熟、流畅,给球迷带来美妙的视觉享受。与球员完成这一动作无关的是(  )
A.骨骼的保护作用 B.神经系统的调节
C.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D.关节的灵活运动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明确运动的产生过程中神经、肌肉、关节三者之间的关系。
(2)分析:NBA球员的运球、起跳和灌篮动作都是通过运动实现的。
【解析】选A。本题考查运动的产生。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下,骨骼肌收缩牵拉骨绕关节活动形成的。
8.(2014·湖南师大附中期中)下列表示骨、关节和肌肉关系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B。本题考查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观察图形。骨骼肌必须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面上,跨过一个或者多个关节,收缩时才能引起运动。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B项中的骨骼肌是附着在两块骨的骨面上。
9.哺乳动物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能量,下列与能量来源有关的是(  )
①呼吸系统   ②消化系统    ③神经系统
④生殖系统   ⑤内分泌系统   ⑥循环系统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B。本题考查能量的来源。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有机物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释放能量。有机物是通过消化系统消化吸收经循环系统运输到线粒体的,氧气是经过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后经循环系统运输到细胞的。故能量的来源离不开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
【互动探究】
(1)上题中,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在运动中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消化系统能够获取有机物,有机物分解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供运动利用;呼吸系统能够为运动提供充足的氧气,有利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上题中,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神经系统能够调节控制运动;循环系统能够将有机物和氧气及时运给骨骼肌细胞,并及时运走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10.当你从桌上端起茶杯喝水时,此时有关骨骼肌和肘关节活动的情况是(  )
A.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弯曲
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关节弯曲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
D.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
【解析】选B。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并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骨、骨骼肌和关节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肘关节伸直;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肘关节弯曲;端起茶杯喝水需做屈肘动作。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11.下图是人体的关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脱臼是许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脱臼是指[ ]    从[ ]    中脱落出来的现象。
(2)当我们做运动时,[ ]     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     。[ ]     中有少量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3)骨的运动要靠    的牵拉,当    接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    绕    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如下两点:
(1)识图:认真观察图片,准确识别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2)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关节各结构的功能。
【解析】本题考查关节的结构和功能。由图可知,1是关节头,2是关节囊,3是关节腔,4是关节窝,5是关节软骨。
(1)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疼痛难忍,丧失运动能力。
(2)当我们做运动时,关节软骨可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力;关节囊将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关节腔中有少量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3)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当骨骼肌接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答案:(1)[1]关节头 [4]关节窝
(2)[5]关节软骨 [2]关节囊 [3]关节腔
(3)骨骼肌 骨骼肌 骨 关节
【练能力】 (15分钟 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运动系统有运动的功能
B.人体的运动是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
C.构成肌肉的细胞全是肌细胞
D.肌肉收缩所消耗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解析】选C。本题综合考查肌肉的组成和运动的产生过程。肌肉主要由肌细胞构成,除此之外,还有神经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运动系统主要功能是使身体产生运动;人体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运动过程中需要的能量是分解有机物释放出来的,有机物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的,因此,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2.(2012·泉州学业考)对人体完成某一动作(如屈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必须有肌肉收缩 B.必须有肌肉舒张
C.必须有神经支配 D.必须有激素调节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及骨、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或多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3.(2014·威海期中)人身上有许多关节,以这些关节为枢纽可以做各种比较精细的动作。下面有关关节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关节腔内有滑液      ②关节由关节头和关节腔组成
③关节头上有关节软骨 ④关节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
⑤关节可以将两块或更多块骨连接在一起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选A。本题考查关节的组成和功能。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关节头和关节窝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在关节腔内有关节囊内壁分泌的滑液。关节既牢固又灵活,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
【拓展归纳】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
(1)与牢固性有关的结构:
①关节头和关节窝的结合。
②关节囊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
③具有坚韧的韧带。
(2)与灵活性有关的结构:
①关节面上具有光滑的关节软骨。
②关节腔内的滑液。
③关节囊和一些韧带有一定的伸展性。
4.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在100米跑的过程中,大腿肌肉的活动情况是(  )
A.都持续收缩
B.都持续舒张
C.先同时收缩,再同时舒张,交替进行
D.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交替进行
【解析】选D。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人体的运动是两组肌肉交替进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所以大腿的两组肌群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交替进行,完成跑的动作。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5.(8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5]主要是由       组织构成的,把两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的结构是[ ]     。
(2)乙图中由屈肘到伸肘运动时,必须在     系统的支配下才能完成。
(3)当你用手将食物放入嘴里时,上臂肱二头肌所处的状态是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三点:
(1)关节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动物的运动要靠神经系统的支配,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3)不同运动状态时,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情况。
【解析】(1)解读甲图可知,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是[5]关节囊和韧带,使关节灵活的结构有[2]关节软骨和[6]内的滑液;图中[1]和[3]合称为关节面,[6]内的滑液由[5]分泌。
(2)解读乙图可知,屈肘时(如用手将食物放入嘴中)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3)运动系统受神经系统的支配与控制。
答案:(1)结缔 [2]关节软骨 (2)神经 (3)收缩
6.(14分)(能力挑战题)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运动的形成产生了浓厚兴趣,用小木板(1和2)、松紧带(3和4)和螺丝钉(5)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请你帮助他们分析其工作原理。
(1)图中[1][2]相当于两块       ,[3][4]相当于         ,[5]相当于       。
(2)图中虚线箭头表示[4]       的过程,此时[3]应该处于      
状态。
(3)图中[3][4]两条松紧带的两端都是分别连在[1][2]两块木板上,这表示骨骼肌两端的     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4)如果[5]表示肘关节,则此过程表示     动作。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
(1)识图:准确判断出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2)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屈肘和伸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对骨、肌肉、关节在运动中协调配合的理解。
(1)两片长方形的木板相当于骨,松紧带相当于骨骼肌,螺丝钉相当于关节。
(2)在运动中两组“肌肉”总是相互协调配合的,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这样才能使运动更协调准确。图中虚线箭头表示“骨骼肌”[4]的收缩过程,另一组“骨骼肌”[3]处于舒张状态。
(3)“骨骼肌”总是通过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4)若[5]表示肘关节,则[4]表示肱二头肌,[3]表示肱三头肌,此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完成屈肘动作。
答案:(1)骨 骨骼肌 关节
(2)收缩 舒张
(3)肌腱 (4)屈肘
【科海拾贝】
奔跑冠军——猎豹
猎豹是一种珍稀的食肉动物,现在主要生活在东非的塞伦盖蒂大草原。它肩膀高0.75米左右,体重范围是50~80千克,身披布满黑斑点的黄色皮毛,四肢强健,奔跑迅猛。科学家经过反复观察和测算,发现猎豹在追击它最爱吃的羚羊时,可在2秒钟之内从静止状态加速到70千米/小时,追击的速度最高可达113千米/小时,这一惊人的速度,比擅跑的印度羚羊还要快,鹿、骏马和猎犬更是望尘莫及。科学家发现,猎豹在疾速奔跑时,前、后肢体各自向不同方向伸展,恰似在地面飞驰,真不愧是动物界的“奔跑冠军”!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概述
一、通过本章的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1.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的由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大多数动物的运动是通过骨骼肌的收缩,牵拉骨围绕关节运动而实现的。
2.动物的行为是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大致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种类型。
3.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个体间分工合作,具有一系列的社会性行为。群体内的信息交流。群体内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动物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存活和繁殖。
二、本章教学建议
1.动物的运动要注意一下几点
(1)应重点以哺乳动物为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肢体运动的体验,探讨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进而认识运动的结构基础和基本原理。
(2)应强调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来完成。
(3)应指出不同类群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结构基础也是不相同的,有的并不具备骨和关节等结构,因此也有强弱之分。这三点依次体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生物体的整体性和生物界的多样性是对学生进行生物观点教育的好课本。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理解二者产生的途径及适应的意义。要注意以下三点:
(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只是大致的分类,二者都有遗传的基础,只是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已;
(2)要辩证地看待这两者行为的意义,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3)鼓励和引导学生研究一中动物的行为具体研究哪一种行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3.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想一想议一议说明火蚁中的工蚁为了保护蚁后和幼蚁而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认识到火蚁的不同类型,工蚁的行为对于群体生存的意义也可以通过观看动物的录像认识蚁后、工蚁蚁和兵蚁,及它们在群体中的作用。师生交流,逐步达成共识: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群体中的不同个体间有明确的分工。接下来,教师介绍营群居生活的哺乳动物所表现出来的“等级”。例如,在非洲,一头雄狮和几头雌狮及若干幼狮共同组成一个群体。许多母狮去捕猎,而捕获的食物往往需等雄狮吃剩下时才能轮到母狮和幼狮吃。营群体生活的狒狒也具有这样的等级。由此归纳出社会行为的特征。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3.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在探究实验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模拟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运动的结构基础及相互关系,需其他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
2、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概述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用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凤爪(鸡爪子)、解剖刀等。
学生:两块硬纸板(或硬塑料板)、两根皮筋、剪刀、图钉(或细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动物运动的录像,通过感观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所表现的捕食、求偶、迁徙等行为的各种各样的运动是依靠哪些身体结构,它们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探究之旅吧!
二、新课讲授
1.运动系统的组成
指导观察哺乳动物家兔和人的骨骼图,重点观察家兔和人的四肢骨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系统的结构基础。
设疑:骨与骨之间是怎样连结的?
每四名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分工,对照课本上的关节模式图解剖观察鸡爪子。培养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精神,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实验安全。
小结:骨与骨之间是通过关节来连接的,它的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其适合运动的特点是:既牢固又灵活。
进一步提问:人体有哪些关节?根据你已有的生活经验谈一谈哪些关节在体育运动中容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结合学生自身的体会,使他们能学以致用,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过渡:关节是骨与骨之间可活动的连接,它为骨的运动提供了可能性,那么骨运动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呢?(学生能回答出肌肉)准确地说是附着在骨上的肌肉,也就是骨骼肌,大家想知道它的形态结构吗?
播放动画:动态展示骨骼肌的结构(肌腹、肌腱)和收缩、舒张的形态变化(收缩:变短变粗;舒张:变细变长)给学生一个清晰直观的印象。肌肉具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刺激消失时舒张开来。有人把肌肉比喻为拉车的绳子,因为靠绳子只能向前拉而不能向后推。如果让车倒退,还需要在车后面另拴绳子。因此,任何一个关节的活动都需要两块以上的肌肉协同作用。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设疑:骨骼肌为什么能使骨动起来,它是怎样着生在骨上的?下面用我们手中的材料来探究一下吧。
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用两根橡皮筋代表一组相互配合的肌肉,用两块硬纸板或塑料板剪成骨的形状代表两块骨,两骨的连结处用一个图钉或细铁丝固定代表关节。
四人学习小组动手探究,分工明确,各尽所能。在学生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表扬,并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小结:动物的运动是靠骨骼肌牵引骨围绕关节活动而产生的,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播放屈、伸肘图片或动画,展示屈、伸肘过程中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协调配合,同时学生做屈、伸肘动作加深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设疑: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各种运动吗?动物的运动有什么意义?
观看录像、小组讨论,总结出动物的运动不仅要靠运动系统还要靠神经系统的支配,还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各种运动。动物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三、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回顾,教师补充,形成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四、课后练习
为了探究骨、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协调配合产生运动的,小民让妈妈买来去毛的生鸡翅,用来观察骨、关节和肌肉之间的关系,请帮小民完成他的记录。
1.用两只手捏住鸡翅的两端,向内、向外做伸缩运动,发现_______(可以完成、不能完成)伸缩运动。
2.用解剖刀和解剖剪除去鸡翅上的皮肤,会看到________是附着在骨骼上的。
3.捏住鸡翅两端,做伸缩运动,骨会在_______的牵引下,围绕着______运动。
4.通过这个探究实验,小民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可以完成 2.肌肉 3.肌肉 关节 4.肌肉牵引骨绕关节转动,就产生了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