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会师、斗笠”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的原因,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3.学习“戴着斗笠”等词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教学重点】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
2.能借助关键词讲述故事;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教学难点】
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朱德同志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走进红色革命纪念馆争当红领巾讲解员。【视频】上节课我们走进八角楼展馆,认识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艰苦条件下忘我工作的身影,有句话叫做“铭记伟人,强我中华”,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有如今幸福和平的生活,我们要认识他们,记住他们。继续到展馆的第二站,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扁担”这个扁担的主人是“朱德”,朱德的扁担。
2.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指导“扁、担”的读音和书写。
3.介绍人物。
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4.当好红领巾讲解员要用好上节课的讲解小技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要先理清楚。按照相应的符号进行圈点勾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课件出示: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或句子多读几遍。
●找到信息标上记号。
2.人物是?朱德元帅,时间和地点: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展示会师图片】讲解“会师”一词。小小讲解员来初步讲解。
课件出示相关语段,完成填空练习。
三、学习课文,了解背景
1.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井冈山形势。
(1)提出要求:跟着老师一起读第1自然段
(2)介绍背景:喜悦只是暂时的,我们一起来看当时的背景情况。
(3)当时红军遭到了敌人的围攻,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不仅要加紧练兵,从军事上做好准备,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储备足够的军粮。
(4)出示句子: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提问:“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当时环境的危险,红军与敌人距离很近,为下文的艰苦挑粮做了铺垫。
(5)指导朗读:朗读首句时要暗含喜悦,以突出两支队伍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环境这么危险,“不远处就是敌人”要重读强调,突出井冈山根据地当时的严峻形势。
2.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战士不怕困难,不怕吃苦的精神。
(1)朗读第二自然段,了解红军必须下山挑粮。
①引导学习:如此危险情况,红军还是要挑粮,那么你知道他们遇到哪些困难吗?
预设: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板书急需粮食】
②提问:井冈山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预设:红军没有食物,没有体力,没法和敌人作斗争,也就不能好好建设井冈山根据地了。
(2)引导学生理解挑粮的困难,体会山路之长,之险。
①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读出了什么。(预设:路很长,路很难走)
课件出示: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②理解“挑粮路长”。五六十里路有多远呢?如果从早上六点钟出发,不停地走,要走到中午十二点才能走完。如果走山路的话,时间就更长了。
③理解“挑粮路陡”。课件出示井冈山山路图片,理解“山高路陡”。走这样的陡路,还要挑着粮食,所以文中说——“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板书:路途艰险】
④理解“争”。路这么远,山又高又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什么样的品质?(预设:团结、不怕困难)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预设:争)【板书:红军战士不怕苦】
(4)朗读指导。
山是那么高,路又是那样陡,只是在上面走就已经很困难了,红军还要挑着重重的粮食,真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在读这一句时,要把这两个词重点强调,表现出下山挑粮的重重困难。末句“可是”表转折,略作停顿,以突出后边的“每次、都争着去”,表现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勇气和热情。四、课堂小结重点生字指导
这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红领巾小讲解员们初步讲解了故事,但是要讲解的引人入胜,还需要再深入走进课文。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一起挑粮同甘共苦的优秀品质。会写本节课的生字会助力你成为更优秀的红领巾讲解员。
志:上窄下宽,“士”上横长下横短,心字底卧钩有弧度,第二点稍高,写在竖中线上。
伍:左窄右宽,“五”第二笔竖稍斜,横折沿横中线上起笔,末笔横稍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学习新课
1.复习生字
2.引导回顾,复习旧知。各位小讲解员们,你们知道红军战士们为什么要下山挑粮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自由回答。
3.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在红军战士们下山挑粮时,朱德同志为什么也要去挑粮?为什么还要在扁担上做记号?这节课我们继续往下学习。让大家的讲解更加精彩。
二、研读课文,感知人物
1.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人物品质。
(1)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读。学生边听边画出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
(2)出示句子,学生齐读并交流。
课件出示: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①认识“斗笠”。课件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认读斗笠。
②课后习题第二题,选一选,连一连,读一读。
③仿照短语类型,互相说一说同学的样子,全班交流。
④齐读这句话。理解“同甘共苦”。作为军长的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一样争着挑粮,一样的穿戴,一样挑着满满的粮食。这就是“同甘共苦”。
⑤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敬佩之情。练习说话,感受敬佩之情。
2.体会“藏”着的爱。
(1)朱德同志跟大家一块儿挑粮,为什么大家要把他的扁担藏起来?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2)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预设:朱德同志很辛苦,战士们心疼他。
(3)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担忧、心疼之情。
小结:作为军长,朱德比战士们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尽管如此,他还要去挑粮。他和战士们打成一片,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让红军战士不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这么辛苦,难怪战士们要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一个“藏”字,体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和尊敬。
(4)理解“不料”。
①引导学生换词理解,体会“不料”就是“没想到”的意思。练习用“不料”说话。
②你从“不料”中体会到什么?(预设: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三、总结升华,体会敬意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战士们看到朱德在扁担上写上“朱德的扁担”,心里会怎么想?
口头填空。课件出示句子,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大家见了,心里想:( 朱德同志与我们同甘共苦,一点架子也没有,真是位好军长 ),从此,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3.思考:为什么战士们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4.你觉得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5.小结:正是因为这些伟大的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在他们的领导下,才战胜了敌人,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6.红领巾讲解员上台
引导学生讲解更加细致生动,及时点评,对于有创造性讲述的同学要给予鼓励。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师:左窄右宽,左边第二笔是坚撇,右边是横,不要写成撇。
战:左紧凑右舒展,“戈”的斜钩从竖中线起笔,写至右下格向上提,似弯弓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