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 练习
班级 姓名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菌细胞特点的是 ( )
A.个体是单细胞的 B.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C.细胞中有叶绿体 D. 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 )为标准
A.球菌 B.杆菌 C.螺旋菌 D.芽孢
3.煮沸的肉汤放置不久就会腐败变质,原因是 ( )
A.外界温度变化引起的 B.有灰尘进入肉汤中
C.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落在肉汤里 D.肉汤内原来就有细菌
4.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芽孢可以度过不良环境时期 D.芽孢可以萌发出一个细菌
5.细菌的形状有 、 和 。
6.细菌的以下特点与它们的广泛分布有关:
(1)细菌的个体 ,极易为各种媒介携带;
(2)进行 生殖。速度快,数量多;
(3)能形成休眠体 ,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 。
7.右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的基因存在于字母[ ] 所指的结构中。
(2)F是 ,它与细菌的 有关。
(3)当字母[ ]指的结构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休眠体—— ,以抵抗不良环境。
(4)字母[ ]所代表的结构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菌细胞。
8.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新鲜的肉不处理,放久了会腐烂,而且夏天鲜肉要比冬天腐烂快些。为了深究鲜肉腐烂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假设:鲜肉腐烂与它的含水量有关。为此,他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他的假设:取两块瘦肉(重量相同),用烘干机将两块瘦肉中的水分烘干;分别置于甲乙两个干燥而洁净的培养皿中;再将两个培养皿置于同一个温暖的地方,只在乙培养皿中的瘦肉上滴加少量的蒸馏水。
请据此作答:
(])你预期他的实验结果是 培养皿中的瘦肉先腐烂。
(2)设计甲培养皿的目的是什么?
答:
(3)鲜肉腐烂是因为 分解了鲜肉中的有机物。
(4)你认为鲜肉腐烂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
(5)他的实验结果能否验证他的假设?若不能,请设计你的实验改正方案?
答:
参考答案:
1、C 2、D 3、C 4、A
5、球形、杆形、螺旋形
6、微小 分裂生殖 芽孢 细菌
7、(1)A DNA (2)鞭毛 运动 (3)D 芽孢 (4)B
8、(1)乙 (2)对照 (3)细菌 (4)温度等 (5)能
第二节 细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认同技术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2.通过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后,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教学难点
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丢丢的生活》后提出问题:丢丢为什么会肚子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
生答后,师再次设问:丢丢为什么会把细菌吃到肚子里去?细菌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呢?从而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细菌的分布是很广泛的,我们的手上、书上、衣服上、甚至是空气中都有细菌的存在,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那细菌最初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生阅读课本内容,讨论归纳细菌发现的过程,完成大屏幕上的5个问题:
(1)最先发现细菌的人是谁?
(2)谁推翻了细菌是自然发生一说?
(3)普通烧瓶中的肉汤为什么会变质,而鹅颈瓶中的肉汤却没有变质?
(4)巴斯德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5)巴斯德还有那些主要贡献?
2.生讨论归纳回答。(师提醒:注意在重点部分做上记号)。
(1)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显微镜。
(2)19世纪中叶,巴斯德,鹅颈瓶实验。
(3)普通烧瓶中的肉汤,因为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进去,几天就腐败了。而鹅颈瓶中的肉汤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因此四年都没有腐败。
(4)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5)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提出了保存啤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我们现在喝的酸奶就是用巴氏消毒法制作的。另外他还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由于巴斯德在微生物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们把他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3.师总结,课件显示。
第一阶段: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制作显微镜——发现细菌。
第二阶段:19世纪中叶——巴斯德——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原来就有的。
任务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1.细菌的形态
(1)设问:了解了细菌的发现过程后,老师有个疑问:列文虎克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菌是什么样的?
生:杆菌、球菌、螺旋菌。
(2)课件显示列文虎克的信,学生判断一下它们各呈什么形态?
A图呈杆状、B图呈螺旋状、C图呈球状
(3)假如你现在是一名科学家,这些细菌的形态都是你发现的,你会给它们取个什么名字?
生:杆菌、螺旋菌、球菌 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4)师出示钉子后提问:老师这儿有个钉子,不知道它上面有没有细菌?
课件分别显示电子显微镜下放大33倍、300倍、1000倍、30000倍的钉子图片,学生观察得出结论:细菌个体十分微小。
师总: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小到10亿粒细菌才只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同时,这些细菌虽然很小,但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生活的,每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细胞构成的,所以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
师生共同总结细菌的特征,课件显示:形态呈杆状、螺旋状、球状。
细菌的特征:个体十分微小,是单细胞生物。
2.细菌的结构
师: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细菌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也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呢?相同吗?
我们以杆菌为例,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细菌有哪些结构组成?
(2)试回忆植物细胞的结构,比一比细菌与植物细胞有什么异同?
(3)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生小组讨论,完成任务)
师生合作,得出结论:
(1)细菌的结构 生归纳出结构后,师给予提示:细菌内只有DNA集中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不是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荚膜是细胞壁外增厚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而鞭毛能摆动,是菌体上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
(2)比较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生填表后师归纳。
相同点: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植物有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而细菌却没有。
(3)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任务三:细菌的生殖
师:细菌如果找到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后,就要开始生长繁殖,那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细菌的生殖。
播放视频
1.学生根据视频得出:(1)细菌的繁殖速度太快了,每不到半小时就能繁一代。(2)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就是一个分裂成两个。
2.教师总结:细菌是靠分裂繁殖产生后代的,所以繁殖速度很快。当然了,这些情况必须是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提供生存的条件。但是不是只要遇到不适合的生存环境细菌就会死呢?当细菌面临不利于它生长的环境时,它们又会怎么样呢?
3.生答后显示课件:细菌的芽孢 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靠分裂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所以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
任务四:技能训练
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从早上7点半吃完早饭后到中午12点回家吃饭时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
100×229=53687091200(个)
提问:如果长期用粘满大量细菌的手拿东西吃会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
学生谈想法。
教师总结:对,我们平时就要养成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服等卫生习惯,特别是饭前洗手,它是切断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一种有效措施,我们应该怎样正确洗手才能切断传播途径呢?
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想想你们平时是不是这样做的?如果不一样,那就跟着一起做一遍,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课件:播放正确洗手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能形成知识网络吗? 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课件展示本课主要内容的板书。
四、课后练习
第74页练习第1~4题。
课件17张PPT。第二节 细菌教学目标
1. 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 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认同发现细菌的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观察与思考”活动: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想一想,议一议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适于在缺氧条件下生存和繁殖的细菌,感染人体后会使人患破伤风。
当伤口较深时( 如被铁钉扎伤) 容易得破伤风,而皮肤表面划破一般不会得破伤风,这是为什么?怎样预防破伤风?显微镜下的破伤风杆菌(放大600倍)细菌的发现 17 世纪后叶以前,人们并不知道有细菌这样一类生物。17 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1632—1723) 制作了能放大200~300 倍的显微镜,观察了多种微小的生物。一次,他把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的牙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吃惊地看到许多小生物。这些小生物呈杆状、螺旋状或球状;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几个连在一起。 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例如,肉汤里就会自然形成细菌,使肉汤变质。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由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1864 年7 月14 日,在法国科学院的报告厅中,巴斯德展示了他的实验结果,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巴斯德在展示他的实验巴斯德的实验 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过程有什么新的认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虽然细菌种类很多,但是根据细菌外部形态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球形的叫作球菌;杆形的叫作杆菌;有些弯曲的或呈螺旋形的叫作螺旋菌。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有些细菌虽然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是其中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球菌、杆菌、螺旋菌虽然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电镜下的几种细菌的形态(颜色经人工处理) 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回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同学讨论一下,细菌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有什么异同。观察与思考讨 论
①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②试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能够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有机物吗?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上面的活动可以知道,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prokaryotes)。此外,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有鞭毛。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的生殖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分裂完的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细菌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菌没有细胞壁,有荚膜。 ( )
(2)用放大镜可以观察细菌的结构。 ( )
2. 下列关于细菌生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生殖产生的新细菌,与原细菌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
B. 荚膜有保护细菌的作用,与细菌生殖有直接的关系;
C. 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环境适宜时生殖速度很快;
D. 细菌适应性很强,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生殖方式。练习×C×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