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班别 姓名 学号
1.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是细菌没有: ( )
A.细胞质 B.DNA C.细胞膜 D.成形的细胞核
2.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 )
A 有性生殖 B孢子生殖 C分裂生殖 D芽孢生殖
3. 真菌的生殖方式是: ( )
A出芽生殖 B孢子生殖 C形成芽孢 D分裂生殖
4. 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 )
A酵母菌 B蘑菇 C霉菌 D大肠杆菌
5. 细菌真菌的共同特点是: ( )
A没有细胞结构 B无成形的细胞核
C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养 D生殖方式一般为分裂生殖
① 作为分解者参与 ;
② 如果自然界中的各种细菌和真菌都不存在,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物尸体极易腐烂 B、植物、动物大量繁殖
C、人类不再会患病 D、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会发生困难
③ 枯草杆菌可以使水果腐烂,酵母菌使腐烂的水果发出酒味。这些微生物都是靠吸收水果中的 来维持生命 ( )
A、有机物 B、水分 C、维生素 D、无机物
④ 观察右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图中A是 ,B是 。
(2)从图中我们观察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 ,
它们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 、水和 ,
而这些物质又能被图中的 吸收利用。
(3)B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通
过 运动回到大气中被循环利用。
2. 阅读教材P 67至P 68页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二个作用:
① 引起动、植物 ;
② 下列细菌中,对人类有害的是 ( )
A、根瘤菌 B、结核杆菌 C、乳酸杆菌 D、醋酸杆菌
③ 臂癣和足癣等是由什么引起的? ( )
A、寄生虫 B、真菌 C、细菌 D、病毒
④ 使人患病的细菌,一般属于 ( )
A.异养寄生?????????? B.异养腐生 C.自养???? ????????D.以上都不对
⑤ 下列哪一疾病不是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 ( )
A、非典型肺炎 B、扁桃体炎 C、手足癣 D、小麦叶锈病
3. 阅读教材P 68至P 69页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三个作用:
① 与动植物 。
② 地衣是 和 共生在一起形成的;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 与植物共生
③ 下列关于共生的说法中,不确切的是 ( )
A、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B、共生的两种生物分开后,两者都能独立生活
C、有些细菌和真菌能与动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D、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④ 生活在人体大肠内的某些细菌能合成人体所需要的一些维生素,这类细菌与人体的关系是?????????????????????????????????????????????? (?? )
A.共生???????? B.腐生?????????? C.寄生???????? ? D.竞争
⑤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共生? ( )
A、地衣 B、根瘤和豆科植物 C、寄居蟹和海葵 D、蜜蜂与花
【小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 ; 2.引起动、植物 ; 3.与动植物 。
【课后练习】
1.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
A、寄生生活的菌类 B、共生生活的菌类
C、腐生生活的菌类 D、芽孢
2.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返回无机环境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
3.引起人脚癣的真菌是以什么为食物的? ( )
A.脚上黏着的有机物??????B.袜子中的化合物 C.皮肤上的化合物????? D.脚汗中的有机物
4.很多植物都与固氮菌有着互惠共生关系,植物为固氮菌提供???????????????? (? ? )
A.氮???????????? B.氧????????????? C.多种糖????????? D.亚硝酸盐
5.由于施肥不当,造成西瓜苗大量死亡,随后西瓜地里的真菌、细菌将会????(?? )
A.不能生存?????? B.数量下降??????? C.数量上升??????? D.没有变化
6.观察右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生物遗体通过图中[ ] 等,可将生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分解成水、无机盐和[ ] 归还到大自然中,被 再利用来制造 。由此可见,这些生物对于自然界中的 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⑵ 大多数细菌对于人类是有益的,请列举与图中[①]营养方式相同的有益细菌: 。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提高课前探究的能力,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形成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思想。
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开始,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入,由主持人说开场白: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都会饿死。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生物圈会是什么状况呢?(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展开,非常自然地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提问:谁能展示细菌真菌是分解者的证据?各小组展示探究“细菌、真菌使食品生霉、腐烂”的结果,其他同学或提问或思考或补充。首先弄清以下两问题:
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你会想到什么问题?(面包和水果为什么会腐烂?)
从而探究出细菌、真菌与水果生霉、腐烂的关系。通过这样层层推进的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学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技能训练:为了能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请你来评价一下哪个方案更好,这样很自然地开始技能训练。在这里,我把技能训练提前到此进行,是我认为这个时候进行技能训练,与前面知识有联系,比上完全部内容后单独进行要显得自然,有意义。既有知识的连贯,又能训练技能。
组织安排:同学仔细阅读第82页“评价实验方案”,各小组讨论思考题,并作记录,然后选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组内其他成员补充,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设计本训练关键在于通过对3种实验方案的选择让学生领悟到设置对照组时,要根据实验目的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只有方案3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这个评价过程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理性思维,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讲座让他们难免说明各个实验方案可行可不完善的道理,这学生学会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打下基础。
接着教师演示CAI课件,展示细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提问: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分解者)?想一想,细菌和真菌是靠什么生活的?(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
引导思考: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观看大屏幕,分组讨论并回答。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过渡:既然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的,那它们与动植物和人有什么关系呢?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类患不同的疾病。
下面,就由学生把各自从不同途径(网络、报纸、实际生活,)获取的有关资料(实物、标本、实例、报道等)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实物展示、讲小故事、谈体会感受、经验介绍、角色扮演、新闻播报等)呈示出来。通过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培养学生课前探究能力,并且让学生自主选择各自喜爱的方式表达出来,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
教师或主持人利用课件呈示相应的图片标本以补充并把各类疾病分类归纳:人(扁桃体炎、猩红热、痢疾、丹毒、足癣、臂癣)
提问:这与细菌、真菌的生活方式有关吗?
引导思考: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治疗疾病?
列举“抗生素”如安比仙(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等,展示收集的药盒,介绍该种抗生素的治疗范围。
怎样才能预防和防止动物或人患病?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抗生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示: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如细菌会产生抗药性,人体产生过敏反应等,应遵照医嘱,根据病因、病情、合理使用)。
给农作物带来哪些危害?(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粉病都是真菌引起的)
提问:细菌和真菌会给农作物带来危害,使农作物患病,那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帮助农业生产利用细菌和真菌来防治农业病虫害?列举微生物农药如防治稻瘟病的春雷霉素、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庆丰霉素等,另外不可利用细菌和真菌制造除草剂,它们都具有环保作用,值得我们大力推广。指导学生阅读第83页“以菌治虫”各向学生渗透STS教育,理解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价值。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三)与动植物共生
师: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还能与动物或植物共生在一起,那什么是共生呢:第68页仔细默读,找出关键词。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呈示地衣和根瘤,播放学生观察采集地衣的录像,请一位兴趣小组的同学结合录像介绍地衣的生活环境和特征,并请其他同学观察桌上的地衣标本,欢迎其他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理解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再次强调共生的概念。
观看大屏幕:观察豆科植物根上的根瘤,说说豆科植物的根瘤的共生现象与地衣有何不同,思考第82页练习第3题,小组讨论回答,现在化肥生产很发达了,为什么还要用这种“生物固氮”的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呢?总结出生物固氮的优点:环保、高效、节能、收益大等。
还知道哪些植物有共生现象?天麻是密环菌与植物的共生体,没有密环菌,就不能形成天麻。开麻可治头痛、眩晕、抽搐痉挛、小儿惊风等病。
细菌和真菌不仅与植物共生,有的还能与动物共生。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得利的一面,如何选用细菌和真菌为人类服务,下节课我们还将详细学习,请同学们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为下节课作铺垫。
四、课后练习
课本第82页练习第1~4题,
课件18张PPT。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目标
1. 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 列举细菌和真菌对植物和动物(包伙人)生活的影响。
3. 关注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想一想,议一议 每到冬天,森林里都铺满一层厚厚的落叶。年复一年,森林里的落叶层会不会越积越厚呢?为什么?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 分析下列图片中展示的生物现象。食物的腐败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能见到,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更是片刻不会停止的。观察与思考面包发霉真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讨 论
①面包发霉后,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什么物质?
②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是寄生生活的,它们能够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例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的体表或体内,引起人患手癣、足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玉米瘤黑粉病等植物疾病,都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电镜下的链球菌(颜色经人工处理)电镜下的链球菌
(放大6 000倍,颜色经人工处理)手癣小麦叶锈病(左)和玉米瘤黑粉病(右)与动植物共生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作共生(symbiosis)。地衣豆科植物的根瘤地衣 除了上面谈到的细菌、真菌与植物的共生现象外,细菌、真菌与动物的共生现象也很普遍。例如,在牛、羊、骆驼等草食动物的胃肠内,生活着一些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而动物又可以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它们彼此依赖,共同生活。你自己的肠道中也有多种多样的细菌,大部分是正常菌群,对人体没有危害,其中有些细菌还能够制造维生素B12 和维生素K,对你的健康很有益处。人体肠道内的细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几乎占粪便干重的一半。评价实验方案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1 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 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3 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讨 论
①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②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
③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 )
(2)只要有细菌和真菌存在,人和其他动植物就会生病。 ( )
(3)一些细菌生活在牛、羊胃肠内,不但不引起牛、羊患病,还对牛、羊有好处。 ( )
2. 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收作用。练习×B√√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