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短文两篇《陋室铭》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1 19:47:0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陋室铭》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陈科员,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刘禹锡的《陋室铭》。我将从以下各方面来说这篇文章。
一、教材
二、 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四、学情分析
五、教法
六、学法
七、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陋室铭》是教育部审定的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四课,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本单元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于这些美德的呼唤,希望通过阅读本文,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二、 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骈句”的特点,加深对“铭”文体的理解,理解文章大意,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达到当堂成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1)教学重点: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确立依据:课文的篇幅短小,骈散句结合,韵律十足,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的兴趣浓,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所以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
确立依据: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及写法定为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本单元的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很有必要。
五、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另外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 “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藉此落实教学目的
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3、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4、多媒体及游戏、比赛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六、说学法: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以答问形式背诵课文,以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七、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我将从以下方面来说:
一.教学目标
二.导入新课
三.诵读
四.译读
五.师生交谈
六.走进作者
七.文体探究
八.文章主旨
九:作业及板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骈句”的特点,加深对“铭”文体的理解,理解文章大意,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达到当堂成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二.导入新课
采用情景导入,出示陋室图,让学生将图中的居室与自己的居室相对比,作者以“陋室”作铭,而在我们的想象中陋室会陋成什么样子?谁能描绘一下你相象中的陋室?
作者笔下的陋室究竟是个什么样,是不是陋得一无所有?
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读一读本文,想一想你对课文哪些地方感受最深。
三.诵读 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5分钟内至少读3次
1、学生齐读 齐读是提高效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
对一些后进生而言,齐读的过程就是他们向先进生学习朗读方法与技巧的过程。齐读是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扬协作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齐读能提高学生读的兴趣,又可起到示范,激活语感的作用,让师生在情感交叠中和谐发展。
2、学生单独朗读 可以让其他同学在听的基础上判断他哪里读的好,哪里没读好,字音停顿是否有问题。
3.同学点评 通过同学点评可以让他们印象更深刻,更加理解自己的优点和失误。
4.老师建议 老师给出字词字音的建议和停顿建议,学生再次尝试齐读,增加语感,根据读音和节奏来诵读,更好理解原文大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这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
四.译读
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解说、背诵和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用第一人称——即站在刘禹锡的角度去向别人介绍自己的陋室,结合原文和注释,用7分钟时间写出自己的理解.
请开始动笔……
五.分享成果,师生问答
学生展示自己所写的内容,老师不断追问,在追问的过程中,找出主旨句: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并引出托物言志的手法。
六.走进作者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刺史期间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当时,和州知县故意刁难他,强迫他搬了三次家,最后住进了一个仅有一间半的斗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铭文,以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七.文体探究
1.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2.铭(拼音:mí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最古形体为战国金文,产生年代不晚于春秋。“铭”本指在器物上刻文,引申为刻在器物上的文字;这些文字多是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刻文不易磨灭,故“铭”又用来比喻牢记、永志不忘。
八.文章主旨
本文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九.作业及板书
课文阐明了陋室不陋的结论,这是一种反向立意写法文中不直接写陋室如何“陋”,而是用“德馨”将此“陋”作了彻底否定。这种构思很精妙,下面请同学们从生活中搜集素材,以“傻哥不傻”为题写一400字作文。
《陋室铭》 刘禹锡
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