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浸”等字词表达上的好处,感受小兴安岭夏、秋、冬的美,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
【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词语。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语句,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预设: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可以发现课文是按季节变换的顺序写的。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按照季节变换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三、学习第1自然段,感受小兴安岭树多的特点
1.请学生读课文第1自然段,圈画出关键语句,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引导学生围绕“数不清”“……”“几百里”“绿色的海洋”等词语感受小兴安岭树木繁多、森林广阔的特点。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见过的森林是什么样子的。
(3)出示森林的图片或者结合插图,引导学生理解“绿色的海洋”是指小兴安岭地广树多。(板书:总起——树多)
四、学习第2自然段,体会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板书:分述——春)
1.请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描写了春天的小兴安岭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什么样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围绕第1句话,交流树木的生机勃勃。
①提问:把“抽出”换成“长出”好吗?为什么?
②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春天树木抽枝”的动图,引导学生谈谈看到图片后的感受,丰富学生对春天树木生机勃勃的感受。
(2)围绕第2、3句话,感受春的气息和生机。
①引导学生围绕“融化”“汇成”“流着”“涨满”等表示动态的词,体会春天的生机和作者用词的丰富。出示“积雪融化”的图片,学生欣赏。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3句话。
(3)围绕第4句话,交流春天给动物带来的喜悦。
①引导学生围绕“散步、俯下身子、欣赏”等词语,体会春天里小鹿的可爱和语言的生动。出示“小鹿喝水”的图片,学生欣赏。
五、学习第3-5自然段,感受小兴安岭夏、秋、冬的美
1.请学生默读3-5自然段,继续思考:每一个季节都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什么样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学生交流夏天的小兴安岭。(板书:夏)
(1)围绕第1句话,交流树木在夏天的勃勃生机。
①指导学生读好这个长句子:让学生先结合句子中“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等词句,理解“封”是指树叶茂密得把天空都挡住了;再读好“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AABB式的叠词,想象树林枝叶茂密的景象。
②提问:句子中“封、挡、遮”这三个动词说明了什么?
预设:三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的景象,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的勃勃生机。
(2)围绕第2句话,交流森林在浓雾中的样子。
出示“森林浓雾”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浓雾的样子,感受森林在浓雾中犹如仙境一般的美丽,体会“浸”字在表达上的好处。
(3)围绕第3句话,交流树木的繁茂和阳光照射树林的别样景致。
出示“阳光照射森林”的图片,学生欣赏,引导学生通过“穿过”体会森林中树叶繁茂、阳光直、亮、穿透力强的特点。
(4)围绕第4句话,交流草地的美。
出示“开满野花的草地”图,学生欣赏,引导学生通过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草地的美。教师相机启发学生用成语描述各种各样、各种颜色的野花,比如,五颜六色、五彩斑斓、争奇斗艳……
(5)提问: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夏天的哪些景象?
预设1:我最喜欢小兴安岭夏天那茂密的树林,树叶挡住了刺眼的太阳光,树林里凉快极了,真像一个大空调。
预设2:我喜欢雾中的树林,野花、树林在雾中,朦朦胧胧的,很美。
(6)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体会小兴安岭夏天的美。
预设2:学生交流秋天的小兴安岭。(板书:秋)
(1)引导学生围绕“变黄、苍翠、飞舞”等词语体会秋天小兴安岭的美丽;围绕“山葡萄”“榛子”“蘑菇和木耳”“人参等名贵药材”等词句体会小兴安岭的物产丰富的特点。
(2)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体会小兴安岭秋天的美。
预设3:学生交流冬天的小兴安岭。(板书:冬)
(1)在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小兴安岭雪景的图片,学生欣赏,体会冬天的美。
(2)引导学生围绕“积满了”“厚厚的”“没过膝盖”“呼呼地刮过树梢”等词句体会冬天小兴安岭的雪厚、风大的特点。
(3)引导学生围绕“黑熊”“紫貂”“松鼠”等动物在冬天所做的事情中体会小动物的可爱。
(4)学生齐读第5自然段,体会小兴安岭冬天的美。
六、学习第6自然段,体会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
1.请学生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板书:总结——美丽的大花园 巨大的宝库)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小结:把小兴安岭比作花园和宝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兴安岭美丽而又物产丰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板书:景色美丽 物产丰富)
七、分层表达,完成课后题
1.选择喜欢的季节,说明理由。
(1)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说一说:如果到小兴安岭去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2)小组内练说。指名学生集体交流。
预设:我会选择秋天。因为秋天的小兴安岭树叶密密层层,有金黄的,有翠绿的,五颜六色。森林里,地下是一层软软的落叶,树上满是甜甜的水果,我们可以采蘑菇、木耳,寻找珍贵的人参。
(3)教师小结:我们从景物和景物的样子两方面,运用积累的词语,介绍了喜欢的季节。大家都介绍得那么吸引人,怪不得作者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总结提升。
(1)完成“选做”练笔。
教师引导:小兴安岭的四季这么美,那你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呢?请你学着课文介绍的方法,写一段话和同学交流。
(2)布置课后观察任务:课后,请同学们去观察一个自己觉得美的地方,看看那个地方有什么物产。可以用照片或视频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