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1 22:36:46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高一年级联考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青裸属于禾本科大麦属,在植物谱系里,青稞是青藏高原的土著。青稞产于西藏、青海,以
及四川、云南部分地区,这些地区正好和青藏高原的地域吻合。据资料介绍,青裸在青藏高原的
种植历史已经有3500~4000年,这个时间几乎和中华文明同时。学术界研究认为,青藏高原是
中国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之一,青藏高原的青作农业和长江中下游的稻作农业、黄河流域的栗作
农业被看作是古代中华农耕文明起源的三大模式。
在中国的地形图上,青藏高原属于第一阶梯,黄土高原属于第二阶梯,这两个阶梯之间平均
海拔落差在2000米以上。青藏高原特有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青稞是名副其实的高寒作物。青藏
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宜农地区只占0.9%左右,其余的地方是草原、森林、山峰、戈
壁和沙漠,青稞很少在2000米以下的地区种植,比较普遍出现在3000一4000米海拔区域内。
青稞的寿命比较短,生长期在5一8月份。青稞的生长条件可谓十分苦寒,生长空间也十分有
限,往往是青稞在地里生长,不远处的山上白雪覆盖,雪峰、草甸、森林、青稞地相互交织,是青稞
生长时期青藏高原的一种特殊景观。或许是气候或地域的缘故,高粱成熟的时候颜色是红的,
所以电视刷《红高梁》的主题曲里有“高粱熟了红满天”的歌词;成熟的青裸则是黄颜色的,所以
青稞成熟的时候,农民们有一句很质朴的表达一庄稼黄了。与头颅高昂的高梁、小麦不同,成
熟的青稞总是低着头,沉甸甸的穗头拖着修长的麦芒,有点害羞的样子,在氧气稀薄、气候寒冷
的环境里顽强地生长,即使风吹雨打,雪压霜杀也无所畏惧。青稞为荒凉贫瘠的青藏高原增添
了几分生机,是青藏高原的一抹温暖的底色。
青稞种植在青藏高原具有原生文化的意义,其不可替代性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青稞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农作物,过去是高原人民居家过日子的重要支撑,藏族人民将青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高一年级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B项,“原因在于两者所处地域的气候不
同”过于绝对,根据原文“或许是气候或地域的缘故,高粱成熟的时候颜色是红的…成熟的
青稞则是黄颜色的”可知。
2.C【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原文信息分析判断的能力。C项,“就有各种人员和技术交流的权威
史实”理解有误,根据原文“据《青海通史》一书介绍,‘著名的互助青稞酒酿造业起步于明代中
后期,据口碑资料,约明末清初,在青海经商的山西商人延聘了家乡工匠,引进杏花村酿造工
艺和配方…该地酿酒业至今盛而不衰”可知,“口碑资料”指的是群众中口头流传的资料,
不具备“权威性”;另外材料中《青海通史》的记载也只展现了酿酒技术的人员交流,“自古就有
各种人员和技术交流”以偏概全。
3.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论点、论据关系的能力。根据原文第三段内容可知,其强调的
是“原生文化”和“不可替代性”,答题时应理解为青稞种植在青藏高原文化中的表现,A项强
调“青稞”是青藏高原的“原生本地植物”,没有强调文化。
4.①青稞生长地海拔高且空间有限。②青裸生长地空气稀薄,气候寒冷,青稞生长期短。(每点
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青稞很少在2000米以下
的地区种植,比较普遍出现在3000~4000米海拔区域内”可知,普遍种植在3000米以上,说
明青稞生长地的海拔高,3000~4000米,说明其生长空间有限。根据原文“在氧气稀薄、气候
寒冷的环境里顽强地生长”可知,青稞的生长地空气稀薄,气候寒冷,根据原文“青稞的寿命比
较短,生长期在5~8月份”可知,青稞的生长期非常短。
5.①列数字,如“青稞在青藏高原的种植历史已经有3500~4000年”,强调了青稞在青藏高原的
种植历史悠久。②作比较,如将青稞成熟的姿态与高粱、小麦比较,强调青稞的姿态是适应环
境的结果。③举例子,如“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盆”的例子,说明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各
族人民以喝酒为乐,其酒文化源远流长。④引用,如引用《青海通史》中的内容,介绍说明青稞
酒的酿酒历史之长。(每点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阐释观点方法的能力。文本为了阐释观点,运用的方法较多,首先
是数字的运用,如“青稞在青藏高原的种植历史已经有3500~4000年”“比较普遍出现在
3000~4000米海拔区域内”等数字的运用是为了证明青稞种植历史悠久、生长地域海拔高
等。其次是作比较,如“高粱成熟的时候颜色是红的,所以电视剧《红高粱》的主题曲里有‘高
粱熟了红满天’的歌词;成熟的青稞则是黄颜色的,所以青稞成熟的时候,农民们有一句很质
朴的表达一庄稼黄了”和“与头颅高昂的高粱、小麦不同,成熟的青稞总是低着头,沉甸甸的
穗头拖着修长的麦芒,有点害羞的样子,在氧气稀薄、气候寒冷的环境里顽强地生长,即使风
吹雨打,雪压霜杀也无所畏惧”,都是通过比较证明青稞成熟时的颜色特点、成熟时的姿态特
点等。后
子,如举“青海‘花儿’”中歌词的例子,是为了证明青稞在当地人们生活中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