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2 10:1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8个字,会写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少年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远大志向的原因。
4.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周总理的照片和资料)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就是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找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周恩来。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的好总理少年励志的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课题)
2.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
二、检查生字词
理解“热闹非凡”“疑惑不解”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赞”。
四、课文精讲。
1、默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文章讲了哪三件事?这三件事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回答)
2、师:下面让我们按照顺序去了解发生在少年周恩来身上的事情吧!
a.第二件事:
师:读课文第11---14自然段,少年周恩来刚到奉天,伯父的一番话,让他产生了疑惑,伯父究竟说了什么?(出示伯父说的话)谁来读这些话?(指生读)(出示12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周恩来内心的不解和急于想知道答案的心理。(出示13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伯父的无奈。师:正是因为伯父的话让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所以他决心到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去看个究竟。
b.第三件事:
师:疑惑不解的周恩来去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之后,他经历了什么,他明白了“中华不振” 的含义了吗?(出示15自然段)指名读。利用图片的对比,让学生理解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和其他地方的“大不相同”。(出示16自然段)借助关键词语“谁知””反而”“紧握”和反问句“谁又敢怎么样呢?”让学生明白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结合课文说说你对“中华不振“的理解。(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理解。)自此以后,周恩来又了怎样的想法?(指名回答)
c.第一件事:
师:回到学校的周恩来在回答魏校长提出的一个问题时,让校长大为赞叹,其他同学是怎样回答的?周恩来又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读课文1---10自然段回答。(出示其他同学和周恩来的不同回答)师:你们怎样看待这两种不同的回答?(同桌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师:魏校长听了周恩来的回答是怎样的表现?魏校长的表现表达了什么?(指导学生朗读魏校长的表现,读出魏校长对周恩来的肯定、赞赏。)
4.学完课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五、课文总结。
六、拓展延伸,补充资料。
七、布置作业。
小练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 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
八、板书设计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耳闻“中华不振”
立志“振兴中华”
目睹“中华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