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专题 慢慢走,欣赏啊
荷 塘 月 色
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
1. 了解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识记重点的字音、字形和成语的意义,背诵精彩语段。
2. 理清散文的结构层次,体会其思想感情,分析写景方法,领悟情景交融的特点。
3. 品味荷塘月色的宁静、淡雅、柔和与朦胧。
资料卡片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秋实,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国知识分子。他,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病逝前,谆谆嘱告家人,说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售的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 ( http: / / www.21cnjy.com )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言洗炼,文笔清丽,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年中国接连发生“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本文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知识梳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蓊(wěng)蓊郁(yù)郁 脉(mò)脉
倩(qiàn)影 妖童媛(yuàn)女
鹢(yì)首 棹(zhào)桨
敛(liǎn)裾(jū) 踱(duó)步
弥(mí)望
2. 辨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弥望:满眼。弥,满。
(2) 敛裾:这里是提衣裳的意思。裾,衣襟。
(3) 没精打采:指打不起精神,没有生气。
(4)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修长的身材,也形容花木挺拔秀丽。
金岳霖先生
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
1. 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重在细节)的特点。
2. 指导学生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结合语境分析重要语句。
资料卡片
1. 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现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先生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以后又当过刊物编辑和剧团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等。散文集有《蒲桥集》《塔上随笔》等。文学批评集有《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这些小说都是以散文笔调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其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精致。兼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心韭,秋末晚松,滋味近似”。文中始终贯注着互融相济的儒道文化思想,因此被称为“20世纪最后一位士大夫”。
2. 关于金岳霖
金岳霖(1895—1984),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湖南长沙人。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1954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79年被选为中国逻辑学会会长。1953年加人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中央委员、中央常委。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后历任全国政协第二、四、五、六届委员,还曾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金岳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主要精力集中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和学术研究上,发表了几十篇哲学和逻辑论文,出版了《逻辑》《论道》《知识论》三部专著。在哲学本体论方面,他提出了“道”、“式”、“能”三个基本哲学范畴,认为个别事物都具有许多殊相,而殊相表现共相。个别事物还具有一种不是殊相和共相的因素,这就是能。那些可以有能但不必有能的“样式”就是可能。由所有可能构成的析取就是式。他认为。能出入于式中的可能是事物的变动生灭乃至整个现实世界的过程和规律,也就是道。在认识论方面,金岳霖肯定有独立于认识主体的本然世界。金岳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他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
3. 关于“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全称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4月在昆明成立,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
1937年“七七”事变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津陷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于10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因为南京失守,战火逼近长沙,学校为坚持抗战和坚持教育计划,于1938年2月西迁昆明,改称为“西南联合大学”。当时,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学生全都奔赴昆明,有金岳霖、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钱钟书等等。西南联大空前的人才济济,人文荟萃。三校虽历史不同,学风各异,但八年之间的同心协力、交相辉映、筚路蓝缕、弦歌不辍,“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高举“爱国、民主、科学”的伟大旗帜,弘扬“刚毅坚卓”的校训精神,为国家培养了出大量人才。人称文化南移,实为促进西南边疆特别是云南的科学、文化、教育发展之前锋,为我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西南联大学习过的杰出人物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有2人为双院士。西南联大学生中后来取得特别突出成就的有: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朱光亚等。这只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部分突出人才,在文、史、哲和社会科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
知识梳理
1. 为加点的字注音。
金岳霖(lín) 汪曾祺(qí)
麂(jǐ)皮 毡(zhān)子
混(hún)蛋 刘北汜(sì)
羊绒(róng) 跳蚤(zǎo)
释鳏(guān)
2. 解释下列词语或成语在文中的含义。
(1) 演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2) 师承:师徒相传的系统。
(3) 深居简出:平时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4)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林黛玉进贾府
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
1. 通过揣摩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等分析人物的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 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3. 了解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特点及作用。
资料卡片
1.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他的先世原是汉人,但很早就入了满洲旗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祖父曹寅、伯父曹颙、父亲曹三代世袭江宁织造的官职。他的曾祖母做过康熙皇帝的乳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皇帝的伴读。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红楼梦》及选文简介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又以贾府由富贵堂皇走向没落衰败为次线,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没落历程和这个看似华丽的家族的内在矛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
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 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贾赦、贾政,一个女儿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因此,认真阅读课文对我们了解《红楼梦》很有意义。
3. 《红楼梦》前五回回目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内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知识梳理
1. 为加点的字注音。
阜(fù)盛 紫檀(tán)
侍(shì)立 呜咽(yè)
两靥(yè) 颦(pín)
绾(wǎn) 杜撰(zhuàn)
怯(qiè)弱 便(biàn)宜
翠幄(wò) 甬(yǒng)路
黼(fǔ)黻(fú) 内帏(wéi)
小幺(yāo) 厦(shà)厅
伺(cì)候 盥(guàn)
宫绦(tāo) 瞋(chēn)视
嫡(dí)亲 觚(gū)
攒(cuán)发 金蜼(wèi)
醢(hǎi) 罥(juàn)
蹙(cù) 屏(bǐng)气
盘螭(chī) 宸(chén)翰
璎(yīng)珞(luò) 厢庑(wǔ)
懵(měng)懂 錾(zàn)
2. 辨字形并注音。
3.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 身量不足,形容尚小(形容:古,形体容貌;今,对人或事物的性状进行描摹。)
(2) 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风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风韵;今,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或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态度:古,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今,对人或事物的看法和由此产生的行动,人的举止神情。)
(3) 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放诞:古,放纵,不守规矩;今,放纵,不受拘束或行为不检点。)
(4)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风骚:古,姿容俏丽;今,妇女举止轻佻。)
(5) 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便宜:古,方便;今,物价低廉或指占到不应得到的好处、小利。)
(6) 行为偏僻性乖张(偏僻: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偏激,不端正;今,形容某一地区远离闹市,偏安一隅,荒远冷落,交通不便。乖张:古,偏执,不驯顺,与众不同;今,怪僻,不讲情理,或指不顺。)
(7) 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怜:古,可惜;今,同情怜悯,或指不值得一提。)
祝 福
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
1. 整体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2. 领会倒叙手法的效果。
3. 把握祥林嫂的性格特征及其悲剧根源。
资料卡片
1. 鲁迅及其作品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名树人,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他第一次用“鲁迅”这一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等16部
翻译: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
2. 背景介绍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在小说中,鲁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3. 关于“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4. 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又叫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春。同样有孟冬、孟夏、孟秋。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同样有仲夏(盛夏)、仲秋、仲冬。季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三月,又叫暮春、晚春:暮春三月。晚秋:秋季的末期,暮秋、深秋。同样有暮冬、深冬。
知识梳理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钝(dùn)响 寒暄(xuān)
悚(sǒng)然 踌(chóu)蹰(chú)
谬(miù)种 俨(yǎn)然
雪褥(rù) 瑟(sè)瑟有声
尘芥(jiè)堆 形骸(hái)
脸颊(jiá) 絮(xù)絮
荸(bí)荠(qí) 驯(xùn)熟
桌帏(wéi) 讪(shàn)讪
敛(liǎn) 怔(zhēng)怔
渣(zhā)滓(zǐ) 蹙(cù)缩
窈(yǎo)陷 歆(xīn)享
惴(zhuì)惴 蹒(pán)跚(shān)
瞥(piē)
2. 多音字注音。
折 嚼
拗 伯
监 拓
间 夹
更 模
吓 烙
槛 瓦
咽
3. 冷僻字注音。
贺家墺(ào) 牲醴(lǐ)
4. 解释下列词语或成语在文中的含义。
(1) 寒暄:问寒问暖,指人们见面说些客套话。暄,太阳的温暖。
(2) 踌蹰:也作“踌躇”。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 犹豫,迟疑不决:~地呆坐了很久。② 徘徊不进:~不前。③ 研究,反复思量:颇费~|~多日。④ 从容自得的样子:一脸~的神情。⑤ 心情沉郁:望西都,意~。文中应为意项④。
(3) 沸反盈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4)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边 城(节选)
课 前 准 备
教学目标
1. 梳理情节,体会情节安排的特点。
2. 分析几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 欣赏如诗如画的边城环境美。
资料卡片
1.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苗族。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70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写作背景
《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作者的创作动机是:“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
3. 《边城》情节简介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房作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房,想娶翠翠为妻,宁愿做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知识梳理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喁(yú)喁
傩(nuó)送
涎(xián)皮
甬(yǒng)道
莞(wǎn)尔
艾(ài)蒿(hāo)
角隅(yú)
嗤(chī)笑
氽(tǔn)着
蚱(zhà)蜢
唿(hū)哨(shào)
喧阗(tián)
镂(lòu)空
棕榈(lǘ)
草坪(píng)
糍(cí)粑(bā)
呜呜喇(lā)喇
2. 多音字注音。
3. 给加点的形近字注音。
碧溪岨(jū)
咀(jǔ)嚼
嗤(chǐ)笑
妍媸(chī)
睥睨(nì)
端倪(ní)
4. 解释下列词语或成语在文中的含义。
(1) 涎皮赖脸:厚着脸皮跟人纠缠,惹人厌烦的样子。
(2) 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3) 喧阗:声音大而杂,喧闹。
(4) 怏怏: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专题写作指导:借物抒情写散文 平凡事情显性情
训练目标
1. 如何选择最恰当的“物”传递作者的思想情感。
2. 掌握象征联想和类似联想的写作方法。
3. 理清写“物”与抒“情”的关系。
范文展示
那一束伴地莲
王德春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便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却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
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春末夏始,桃花李花一齐 ( http: / / www.21cnjy.com )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盖大的小花儿开在山坡上,荒地头,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
在我的印象里,它的花期很长,连连续续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开过整个酷热的夏季,似乎就在仲秋前后,也还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落在日渐寂寞的景色中,不为人注目地开放。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无可逃避地如同别的植物一样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侵蚀得枯脆干焦。
其时,它便是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不知它竟有一个美丽得几尽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我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我自身的经历。那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十多年前的事,我病了。那时父亲已去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赖母亲操劳。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着我去山后的医疗社看医生。临了,医生递给母亲一截枯草,教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是治我病的。
归途在我的印象里是升起了一轮明月。月亮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圆,被白花花的雪地衬映得更加明亮,叫我至今还记得远处雪原中静立的村庄,罩在氤氲的月色里,犹如童话一样朦胧又清晰。
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积雪,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作伴地莲的野草。因为孩子们的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临近村庄,她便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更加大了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不防备滑进一段被挖开排水的坑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一场虚惊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嚎啕大哭,我只记得母亲正说要往上爬,竟意外发现坑壁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枯干的草。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亮地里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
这以后,很长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这药的苦味。那是一种干苦,苦不堪言。母亲便拿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做我喝药后的奖赏。在我童稚的记忆中,极苦之后,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的甘甜。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实。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娇。愣怔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她终于回想起来,她告诉我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她说,第二年秋天,怕我病犯,早在烧荒前她割了一大捆回来,拿绳束缚,系在屋梁上,以备需用,只是再没用着,直到迁来南方,老屋卖给人家时也没取下,竟至遗忘了。
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莲烟熏火燎黝黑的样子也还挂在我记忆中老屋的屋梁上。尽管与母亲的回忆有些许细节的出入,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清晰地穿越二十多年春秋的积尘,落入我不再童稚、充满疲倦的梦中。
活着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样想。生长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少。就此,能在混沌未开时代,造化一些模糊然而纯净的身影在心底,于夜凉处无奈地遥想,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方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托寄的空间,不至全然没了信心,这,终要感谢母亲。
【点评】本文虽是写母亲疼爱儿子,但并非一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歌颂母爱的文章,母亲在儿子的心目中永远是慈祥的,但这位母亲给儿子的不仅仅是疼爱,更多的是坚强的品格,是在生活的艰难中,不畏艰难独立克服困难的乐观的生活勇气,而伴地莲普通,平凡,美丽而又具有实用价值,它象征了可亲可敬的母亲。作者借物抒情,在平凡事情的叙述中显真情。
范文展示
飘落心灵的秋叶
湖北一考生
我是怀着失落、彷徨的情绪走到这儿来的,可我回去的时候却感觉到心里充溢的是一种对命运的顿悟,真实而又朦胧。
早上来公园的时候是起着风的,又因为时近晚秋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以小路边的梧桐虽将那秋日里和煦的太阳捣碎后筛得满地都是,却也禁不住在秋风中洒下些枯黄的树叶来,扬扬洒洒,飘落在地。透过这眼前浮动秋叶的空气,我似乎又看见父亲那浑浊却又饱含无奈伤痛的眼神,又听见母亲劳动归来不停的喘息。面对这样的家境,残酷的命运竟让我痛苦地作出决定——
为了这个贫困的家放弃学业,随乡邻南下做工。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许这种命运不止降临在我一个人的身上,但我现在才如此真实地感受到命运残忍的一面,它来得如此急促,似乎很快便要冲毁我那还很薄弱的心灵防线。我真的无法接受,没想到生活的阳光道我只是迈步了几小步便又要终止。
眼前秋叶仍在不停地随风零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片接着一片,这是生活在为我哭泣吗 忽然有一种想伸手抓住一片落叶的欲望,于是慢慢地伸出手去,一片枯黄的梧桐叶立刻飘落到手掌上。仔细端详这片秋叶,竟然发现秋叶曾经被撕裂过,在那业已枯萎的身躯上仍很清晰地留着一道弯曲的疤痕,可是疤痕处却又连着一小片梧桐叶,它是接着疤痕与残损的树叶一起生长着的!又一阵清风吹来,送走了手掌里的树叶,可我的脑海里涌动的依旧是那片沟通心灵的黄树叶。猛地觉得这片树叶是生活给我的一种暗示,因为树叶的一生与我的处境竟是如此的神似。那一道深深的伤疤不就是生活迫使我作出的痛苦决定吗,为什么它能在伤疤的一端顽强地生长出另一片小树叶,仍然蓬勃地延续着自己短暂的生命 而我,却始终彷徨在绝望的生命线上,总是难以挣脱命运的束缚呢 我应该振作起来,应该对我的一生负责。毕竟生命太珍贵,哪怕一丁点儿的失去也会带来无尽的伤痛。
望着这片枯黄的梧桐树,我激动地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了眼泪。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用自然给你生存的暗示。毕竟生命的长途需要你的跋涉。当我转身走出这片树林时,我的心里默念着:感谢梧桐叶,感谢生命。
【点评】第二段:枯黄的树叶,扬扬洒洒,飘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地,与作者失落、彷徨的情绪多么一致啊。第四段:梧桐叶与自己的命运十分相似;而那顽强生长的另一片小树叶,却启示“我”“应该振作起来”。这种启示使“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明白了:其实生命在为难你的同时也在给你生存的暗示。
一 碗 馄 饨
佚 名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 ”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只是很感激!”她忙擦掉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孩子,你怎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会这么想呢 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感激她呢 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里走去。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见疲惫不堪的母亲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来吃,菜都要凉了。”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而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却“视而不见”。
【点评】故事很简单,记叙了一个女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母亲发生争吵后跑到外面,后来在一位卖馄饨的老婆婆的开导下,真正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最后一段是点睛之笔。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不注意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激不已。我们应当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文章捕捉司空见惯的小事,借助“一碗馄饨”,阐发刻骨铭心的哲理,发人深省。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生活、学习所触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象往往都是常见的,但是,生活恰恰就是如此,越是平常的东西,越易被人忽略,从而丧失了表达情感的最好依托。有人说“一花一世界”,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又何尝不能折射人类丰富而多变的情感呢
写法归纳
借物抒情写散文,平凡事情显性情。借物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段,抒情是目的。借物抒情,是描写抒情手法之一,也称作“托物言志”或“写物寄意”,就是通过对某种具体事物的描写来寄托某种感情、志趣、思想观点。通篇文章使用这种方法或技巧,就称为托物言志或写物寄意文。运用这种方法抒情,要抓住描写对象在某方面的特征,凭借这些特征来抒发某种感情。把物与情、物与意糅合在一起,达到了物与情和物与意的统一。
借物抒情文章的营构手段是象征联想和类似联想。
象征,即用某种特定的具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象,表示与之相似和相关的抽象事物、概念或思想感情。象征的构成是事物之间由人类想象活动参与的,传统习惯上的和心理上的、感觉上的特殊联系,如用黄河、长城象征中国,用烈火、红色象征革命,用白鸽象征和平,用松鹤象征长寿等。象征由象征体和象征义两个方面构成,象征体即用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那个具体形象,也就是写物寄意中的那个“物”;象征义即通过象征体所表达的某种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写物寄意中的那个“意”。由某种象征体联想到它可以具有的象征义,或由某种象征义出发去联想可以表达它的象征体,都可以构成一篇写物寄意的文字。
如王德春的《那一束伴地莲》,借物咏 ( http: / / www.21cnjy.com )怀,通过伴地莲普通、平凡、美丽而又具有实用价值的形象,象征了可亲可敬的母亲,抒发对母亲的爱。借物抒怀的文章往往以“物”或与“物”相关的对象为线索,围绕这个“物”所要抒发的感情,则成为一篇文章的主旨,显性的“物”和隐性的“情”的完美结合,方可写出精彩的文章。所以,这根“物线”的确定特别重要,而且需要它从始至终,贯串首尾。
联想,是由眼前的或想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某一事物,进而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如果二者之间互相类似而联想到一块,那就是类似联想。一种具体事物与一种抽象事物或思想感情,可以存在形态上的、性质上的、情境上的类似性,于是就用某一具体形象来表示与之在上述某方面类似的抽象事物、思想感情,同样构成又一类写物寄意文。
如《飘落心灵的秋叶》中,枯黄的树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飘落与作者失落、彷徨的情绪多么类似;而那顽强生长的另一片小树叶,让“我”联想到“应该振作起来”。借助平常的“物”抒发感情,最重要的是需要用一个厚重的情感承托起一个值得珍视的“物”,在对“物”的细致描写或者描述之后,自然而然地从中生发出需要表达的情感。
写好这类文章,要注意如下几点:
① 立意要明确
写好这类文章,首先要把握好“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意”之间的对应点,即二者要有密切联系,彼此契合,这是写好此类文章的关键。这类文章的写作,往往是作者从物的自然属性中发现了某种与人的社会属性——感情、品德、行为等相通或类似的东西,即发现了物的感情表现性或品格表现性,从而通过对物的人格化的描绘,或通过由物及情、由物及理、由物及意的联想,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志趣以及人生哲理。
抓住物的特征,在升华为精神品格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由物及人,引出赞颂的对象,这是立意的步骤,也是基本思路。
② 描写要具体
写好这类文章,借物是虚,抒情、言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寄意是实;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由于抽象、空泛的情、志、意,只有借具体的浅近的事物来表现,才能变得生动、形象,易于领悟和理解,使读者乐于阅读。因此,要善于以所寄之“意”的形态、性质、情境等方面的特征,对“物”加以描绘和渲染,从而使“意”的表现自然、恰当,水到渠成。对“物”的描写具体是指: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其形,闻其声;描写要满怀真情,做到融情于物,借物抒情,使人能受到感染。既然描写的目的在于寄意、言志、抒情,那么,在进行具体描写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中心思想的需要,要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与表现中心思想有联系的特征上,要善于选用词语,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③ 议论要恰当
写这类文章,常常需要在记叙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议论。需要注意的是,议论要恰当。所谓恰当,主要包括几层意思:一是议论不能没话找话,生拉硬扯,要做到确有见地;二是要以叙述描写为基础,前后内容和谐统一,使人有“水到渠成”之感;三是内容的深浅轻重要恰如其分,避免随意拔高;四是议论要从实际出发,当长则长,当短则短,适可而止。
④ 关系要理清
写作中要理清写“物”与抒“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关系。一般是先“物”后“情”,“物”的描写或描述是基础,“情”的抒发是自然而然的升华。注意三点:一是从主旨出发,极尽“物”的特征,穷尽“物”的内涵,才能保证为“情”的抒发做足铺垫和渲染。二是由对“物”的描写或描述而自然生成的“情”,需要自然、精练、显豁。三是处理“物”与“情”时,最忌二者脱节、游离,应该时刻注意依托线索,把“物”与“情”融合起来。
立意要明确、描绘要具体、议论要恰当、关系要理清,是托物寄意的基本要求。在以往的写作基础上,再加上认真的练习,写好这类文章是完全可能的。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汉语词典》对“根”的解释是: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它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
“根”的作用可以给我们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联系现实,自定文体,自拟题目,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点拨
“根”的作用可以给我们哪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需要我们与人生、现实、社会相联系。从根深方能叶茂,我们能够联想到:① 为人处世的根本,如“孝”、“诚信”、“善良”等;② 成就事业的根基;③ 治理国家的根本——“得民心者得天下”。从叶落归根,知恩图报,我们能够联想到:① 游子思乡;海外赤子不忘祖国;② 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回报祖国等。不管怎么联想,都应该注意从原材料出发,自然引申,合理拓展。
一联想,竟有这么多可写的内容。写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呢 这就需要看自己的材料积累。定下了写什么后,我们要做的自然是展开想象的翅膀,巧妙构思。这对训练有素的我们来说,该不是一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