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基础检测题一-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单选题
1.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钾——盐 B.涤纶——有机高分子材料
C.医用酒精——混合物 D.冰水混合物——胶体
2.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B.丁达尔效应可被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C.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易产生沉淀
D.向稀NaOH溶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3.某同学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
A.浓硫酸 B.食醋 C.食盐水 D.苏打或肥皂水
4.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SO4 B.SO2 C.KClO3 D.O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溶胶是一种以气体为分散剂的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多在纳米级别
B.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提纯混有葡萄糖的稀淀粉溶液
C.ECMO人工肺利用了半透膜的原理,血浆与氧气均不能通过半透膜
D.Fe(OH)3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
6.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
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小苏打是制作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也是治疗胃酸过多的常用药剂
D.纤维素供给人体能量时,先在体内水解成葡萄糖再被氧化
7.借助新的显微技术,能成功观察到直径小于200 nm的粒子。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最小的是
A.雾 B.蛋白质溶液 C.石灰乳 D.硝酸钾溶液
8.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过滤出粗碘
C.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D.分离两种互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10.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Mg(OH)2 B.Na2O C.Cu2(OH)2CO3 D.CH3CH2OH
11.打造特色产业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云南九乡利用区域内溶洞大力发展旅游业,溶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河南中牟发展葡萄种植和酿酒业,葡萄糖可水解为乙醇
C.广东电白依托大面积种植花生发展食用油产业,花生油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黑龙江安达市以奶酪为载体打造畜牧产业链,奶酪的主要成分属于糖类
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CO(NH2)2 B.CCl4 C.KHCO3 D.CH3CH2OH
1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
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氢氧化铁胶体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
14.如表所示,两种待鉴别物质属于同一类别,并且其溶液可以用鉴别试剂鉴别的是
选项 待鉴别物质 鉴别试剂
A 、NaOH 溶液
B 、 溶液
C 、 溶液
D 、
A.A B.B C.C D.D
15.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A.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丁可以为碳酸钠
B.当丁为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硝酸银、氢氧化钙
C.当丁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红磷、葡萄糖、一氧化碳
D.当甲为氯化铵时,丁可以为氢氧化钠
16.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③酸性氧化物均能溶于水,且与水化合生成酸
④根据酸分子中所含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古代文献及诗句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对其说明合理的是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B.“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墨滴”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之间,具有胶体的性质
C.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绿色颜料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硫酸亚铁
D.《天工开物·五金》中记载:“若造熟铁,则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内,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炒铁是为了降低铁水中的碳含量,且熟铁比生铁质地更硬,延展性稍差
18.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X为含氧酸、Y为酸、Z为化合物
B.X为氧化物、Y为化合物、Z为纯净物
C.X为强碱、Y为碱、Z为化合物
D.X为酸性氧化物、Y为非金属氧化物、Z为氧化物
19.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以免发生爆炸
B.如果少量酒精失火燃烧,可用湿抹布盖灭火焰
C.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浓碱溶液冲洗
D.气体有毒,处理尾气时可将其点燃,转化为无毒的
20.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A.苛性钠、熟石灰、纯碱均属于碱
B.CO2、SO2、SO3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C.氢硫酸、醋酸、硫酸均属于含氧酸
D.NH4Cl、NH4NO3、NH3均属于铵盐
21.下列有关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制备的原理是
B.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将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至液体呈红褐色为止
C.向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也可制备胶体
D.制得的胶体属于纯净物
22.已知氢化钠(NaH)与水反应有氢气产生,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aH属于盐 B.NaH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显酸性
C.NaH是离子化合物 D.NaH固体投入少量水中,有一种气体产生
23.一定符合以下转化过程的X是
A.FeO B.SiO2 C.Al2O3 D.NH3
24.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碘的升华 C.石油分馏 D.葡萄酿酒
25.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盐卤(含MgCl2)Mg(OH)2MgCl2溶液Mg
②铝土矿Al(OH)3Al2O3
③NH3NONO2HNO3
④NaCl溶液Cl2(无水)FeCl2
⑤SSO3H2SO4
⑥SiO2Na2SiO3溶液H2SiO3
A.③⑥ B.③⑤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二、填空题
26.将少量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甲、乙、丙。
(1)制备Fe(OH)3胶体,将丙继续加热至(现象) 停止加热,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经过检验后的丙中逐滴加入盐酸直至过量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和乙中相同的现象,原因是 ;
②随后发生变化得到和甲相同的溶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7.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 。(选填“交叉分类法”或“树状分类法)
(2)以K、Na、H、O、S、N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按相同类别分别将化学式填在下表中②、④、⑥后面。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非金属单质 氢化物
化学式 ①H2SO4 ② ③NaOH ④ ⑤Na2SO4 ⑥ ⑦H2 ⑧N2 ⑨NH3
(3)同一种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类别,按照物质的成分对下列10种物质进行分类:
①H2O ②空气 ③Fe ④CO2 ⑤H2SO4 ⑥熟石灰[Ca(OH)2] ⑦胆矾(CuSO4·5H2O) ⑧食盐水 ⑨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⑩硫酸氢钠(NaHSO4)
①属于碱的是 ;
②属于酸的是 ;
③属于盐的是 ;
④属于钠盐的是 ;
⑤属于混合物的是 ;
⑥属于氧化物的是 ;
⑦属于化合物的是 。
(4)下列物质中:①金刚石 ②石墨 ③干冰 ④CO2 ⑤红磷 ⑥白磷 ⑦过氧化钠(Na2O2) ⑧氧化钠(多选)
①属于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的是 。
②属于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是 。
28.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相关性质。
(1)若向装有饱和FeCl3溶液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填序号)。
a.冷水 b.沸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3)用激光笔照射装有Fe(OH)3胶体的烧杯,能在侧面看到一条 ,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4)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 (填序号)。
a.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b.颜色不同 c.后者不稳定
(5)若向制得的胶体中再加入稀HCl,红褐色分散系会被破坏,变为黄色溶液,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碳酸氢钾属于盐,A正确;
B.涤纶属于合成纤维,为有机高分子材料,B正确;
C.医用酒精为体积分数75%的酒精溶液,为混合物,C正确;
D.冰水混合物为纯净物,胶体为混合物,冰水混合物不是胶体,D错误。
故选D。
2.B
【详解】A.胶体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A错误;
B.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因此丁达尔效应可被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B正确;
C.胶体具有介稳性,静止后不易产生沉淀,C错误;
D.向稀NaOH溶液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可制备氢氧化铁沉淀,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D错误;
答案选B。
3.B
【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A错误;
B.食醋显酸性,能用于治疗黄蜂蛰伤,B正确;
C.食盐水显中性,不能用于治疗黄蜂蛰伤,C错误;
D.苏打或肥皂水显碱性,不可以用于治疗黄蜂蛰伤,D错误;
故选B。
4.B
【分析】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含有O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H2SO4属于酸,A不符合题意;
B.SO2由S、O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B符合题意;
C.KClO3属于盐,C不符合题意;
D.O2属于单质,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5.A
【详解】A.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气溶胶是一种以气体为分散剂的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多在纳米级别,故A正确;
B.利用渗析提纯混有葡萄糖的稀淀粉溶液,丁达尔效应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故B错误;
C.ECMO人工肺利用了半透膜的原理,血浆是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但氧气不是胶体,能通过半透膜,故C错误;
D.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在电场中作定向移动,故D错误;
答案选A。
6.C
【详解】A、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利用次氯酸盐产生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二者原理不同,A错误;
B、“玉不琢不成器”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能和酸反应生成CO2气体,所以小苏打是制作面包等糕点的膨松剂,还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C正确;
D、人体内无纤维素酶,所以纤维素不能在人体内水解成葡萄糖,D错误;
答案选C。
7.D
【分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溶液(小于1 nm)、胶体( 1 nm~ 100 nm)、浊液(大于100 nm)。
【详解】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就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不同,溶液(小于1 nm)、胶体( 1 nm~100 nm)、浊液(大于100 nm),所以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
A.雾属于胶体分散系,其粒子直径大于溶液,小于浊液,A不符合题意;
B.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分散系,其粒子直径大于溶液,小于浊液,B不符合题意;.
C.石灰乳属于浊液分散系,其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C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在三种分散系中最小,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8.C
【详解】A.分散系都是电中性的,胶体不带电,故A错误;
B.胶体粒子可能不带电,不做定向移动,故B错误;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故C正确;
D.溶液中的溶质粒子的运动也是布朗运动,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9.B
【详解】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要用小烧杯,还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选项A错误;
B. 含碘浊液中碘与水通过过滤分离出粗碘,且遵循过滤的“一贴二低三靠”,选项B正确;
C.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若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则得到氢氧化铁沉淀,选项C错误;
D. 分离两种互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时利用分馏,但冷凝水应下进上出,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0.A
【分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
【详解】A.氢氧化镁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属于碱,A符合题意;
B.氧化钠属于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碱式碳酸铜属于碱式盐,不是碱,C不符合题意;
D.乙醇属于有机物,不能电离出OH-,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A
【详解】A.溶洞的形成过程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之一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分解生成了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A项正确;
B.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再水解,可在酒化酶作用下发酵得到乙醇,B项错误;
C.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
D.奶酪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属于糖类,D项错误;
故选A。
12.C
【分析】根据绝大多数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氰化物、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据此回答。
【详解】A. CO(NH2)2为尿素含有C、H、O、N四种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A属于;
B. CCl4含有C、Cl两种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B属于;
C. KHCO3虽然含有C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因此看做无机物,故C不属于;
D. CH3CH2OH含有C、H、O三种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属于;
故答案为C。
【点睛】易错选B,认为有机物必须含碳和氢。
13.B
【详解】A、是电泳,C、是丁达尔效应,D、是胶体的聚沉,都是胶体的性质,B、属于浊液,和胶体的性质无关,选B。
14.B
【详解】A.、NaOH两种物质分别属于盐、碱,属于不同类别,故A项不符合题意;
B.、都属于盐,与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不反应,可以用溶液鉴别,故B项符合题意;
C.、分别属于盐和酸,故C项不符合题意;
D.、两种物质均属于碱,二者与的反应现象相同,无法用鉴别,故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15.D
【详解】A.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丁可以为碳酸钠,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盐酸、氯化钙反应,但是碳酸钠和氯化钙都属于盐,不符合题意,A错误;
B.当丁为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硝酸银、氢氧化钙,但铜不会与盐酸反应,B不符合题意;
C.当丁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红磷、葡萄糖、一氧化碳,红磷、葡萄糖、一氧化碳都会与氧气反应,但是红磷与氧气都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C错误;
D.当甲为氯化铵时,丁可以为氢氧化钠,氯化铵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和氯化钠;氢氧化钠也会与二氧化碳、盐酸反应,所以乙、丙可以是盐酸、二氧化碳,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6.A
【详解】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①正确;
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如O2和O3组成的物质,②正确;
③酸性氧化物中SiO2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化合生成硅酸,③错误;
④根据酸分子能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④错误;
综上所述,分类合理的是①②,故选A。
17.B
【详解】A.水产生的雾气是由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是一种液化现象,不是碘升华,故A错误;
B.“墨滴”是碳颗粒分散于水中形成的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故B正确;
C.铜绿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是绿色固体、不溶于水,在古卷中常作绿色颜料,故C错误;
D.熟铁比生铁质地更硬,且延展性好,故D错误;
故选:B。
18.D
【详解】A.含氧酸属于酸,酸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
B.氧化物属于化合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强碱属于碱,碱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
D.有些酸性氧化物不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选D。
19.C
【详解】A.不纯的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可燃气体燃烧性质实验时,必须先验纯后点燃,故A正确;
B.用湿抹布覆盖在燃烧的酒精上,能使酒精与氧气隔绝,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故B正确;
C.浓碱具有强腐蚀性,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溶液,故C不正确;
D.用点燃的方法可除去尾气CO,使CO转化为无毒的CO2,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20.B
【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A错误;
B.CO2、SO2、SO3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均属于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氢硫酸分子式为H2S,属于无氧酸,故C错误;
D.NH3是碱性气体,不能电离,NH3不是盐,故D错误;
选B。
21.B
【详解】A.胶体制备的原理是,A错误;
B.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是将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B正确;
C.向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生成的是氢氧化铁沉淀,C错误;
D.胶体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B。
22.B
【详解】A.NaH是由金属离子Na+与阴离子H-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属于盐,A正确;
B.NaH溶于水后生成氢气,发生的反应为:NaH+H2O=NaOH+H2↑,生成的溶液为碱性,B错误;
C.NaH中,Na+与H-以离子键结合,属于离子化合物,C正确;
D.NaH固体投入少量水中,有氢气产生,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23.D
【详解】A. 若X为FeO,W为硝酸铁,Z为氢氧化铁,加热产物为氧化铁,A错误;
B. 若X为SiO2,与硝酸不反应,B错误;
C. 若X为Al2O3,W为硝酸铝,Z为氢氧化铝或偏铝酸钠,加热产物为氧化铝或偏铝酸钠,C错误;
D. 若X为NH3,W为硝酸铵,Z为一水合氨,X为氨气,D正确;
答案为D。
24.D
【详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碘的升华是碘单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物质状态的转变,是物理变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石油分馏是利用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
D.葡萄酿酒过程中有发酵等过程,生成了酒精等物质,是化学变化,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5.A
【详解】①盐卤(含MgCl2)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电解氯化镁溶液得不到镁,应电解熔融的MgCl2得到Mg,故①错误;
②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生成氯化铝,得不到氢氧化铝,故②错误;
③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符合各步转化,故③正确;
④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氢氧化钠和氯气,氯气与铁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得不到氯化亚铁,故④错误;
⑤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故⑤错误;
⑥SiO2与氢氧化钠反应Na2SiO3,Na2SiO3中通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H2SiO3,符合各步转化,故⑥正确;
故③⑥正确,故选A。
26. 液体呈红褐色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Fe(OH)3胶体遇电解质溶液聚沉 Fe(OH)3+3HCl=FeCl3+3H2O
【分析】少量饱和溶液加入甲的冷水中形成溶液,加入乙的NaOH溶液中会产生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加入丙的沸水中会产生氢氧化铁胶体,结合胶体的性质解答。
【详解】(1)将少量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并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生成Fe(OH)3胶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故答案为:液体呈红褐色;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①向胶体中滴加电解质溶液,易发生聚沉现象,则向丙中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盐酸得到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答案为:Fe(OH)3胶体遇电解质溶液聚沉;
②向①中所得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中继续滴加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沉淀溶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OH)3+3HCl=FeCl3+3H2O,故答案为:Fe(OH)3+3HCl=FeCl3+3H2O。
27.(1)树状分类法
(2) HNO3 NaOH KNO3、Na2SO4、K2SO4、K2SO3等
(3) ⑥ ⑤ ⑦⑨⑩ ⑩ ②⑧ ①④ ①④⑤⑥⑦⑨⑩
(4) ①和②、⑤和⑥、⑦和⑧ ①和②、⑤和⑥
【分析】(1)
交叉分类法含义:根据物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式;树状分类法含义:对同一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分类方法是树状分类法。
(2)
酸是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H和N、O可以组成硝酸,即HNO3;碱是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给出的元素中的H、O、Na可以组成碱NaOH;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给出的元素可以组成KNO3、Na2SO4、K2SO4、K2SO3等盐类物质。
(3)
酸是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钠盐是阳离子是钠离子的盐;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①属于碱的是⑥;
②属于酸的是⑤;
③属于盐的是⑦⑨⑩;
④属于钠盐的是⑩;
⑤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⑧;
⑥属于氧化物的是①④;
⑦属于化合物的是①④⑤⑥⑦⑨⑩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由钠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所以干冰和二氧化碳是同种物质。则下列物质中:①金刚石 ②石墨 ③干冰 ④CO2 ⑤红磷 ⑥白磷 ⑦过氧化钠(Na2O2) ⑧氧化钠中,属于由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的是①和②、⑤和⑥、⑦和⑧。属于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是①和②、⑤和⑥。
28. b FeCl3+3H2O(沸水)Fe(OH)3(胶体)+3HCl 光亮的“通路” a Fe(OH)3(胶体)+3HCl =FeCl3+3H2O
【分析】(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
(2)制备胶体的原理是利用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3)胶体具有丁达尔性质,是区别其它分散系的独特性质;
(4)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5)若向制得的胶体中再加入稀HCl,红褐色分散系会被破坏,生成FeCl3溶液,变为黄色溶液。
【详解】(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故合理选项是b;
(2)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故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Cl3+3H2O(沸水)Fe(OH)3(胶体)+3HCl;
(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是区别其它分散系的独特性质,当让一束光线通过制得的Fe(OH)3胶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4) 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故合理选项是a;
(5)若向制得的胶体中再加入稀HCl,红褐色分散系会被破坏,生成FeCl3溶液,变为黄色溶液,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Fe(OH)3(胶体)+3HCl =FeCl3+3H2O。
【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制备、性质及与其它分散系的区别,易错点为胶体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