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1934.10——1936.10)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红军路在何方
长征原因
1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毛泽东朱德
中央
邓小平等左右江
徐向前
鄂豫皖
海陆丰
彭德怀等
湘鄂赣
王首道等
湘赣
方志敏闽浙赣
贺龙等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川陕
井冈山
从1928年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红军全盛时发展到30万人。由于红军势力的增强和根据地的壮大引起了国民党的恐慌
1.战略转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背景: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震惊。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中央根据地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 时间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领导人 战略战术 反剿结果
第一次 1930.10 10万 4万 毛泽东
第二次 1931.4 20万 3万 第三次 1931.7 30万 3万 第四次 1933.2 30万 7万 周恩来、朱德 第五次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分散兵力,进攻冒险
胜利
50万
8万
博古、李德
失败
1933.9
1928到1930年先后建立十几个根据地,分布十多个省,红军全盛时发展到30多万人
(2)态度: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上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下联:大步进退,灵活出击,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堡垒主义”新战略
“左”的错误
“御敌于国门之外”
“不让敌人侵占寸土”
“胜利或者死亡”
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
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VS
“右”的错误
激进冒险主义、
机会主义
保守主义、
投降主义
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牺牲,
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中共中央和中共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中共中央临时
负责人博古
共产国际
军事顾问李德
中央苏区变得越来越小了。就像用盆子养鱼,鱼很大,盆子很小,养不活了。最后决定转移,进行长征。
——叶剑英《长征的艰险历程》
长征原因:(笔记:P81一)
根本原因: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客观:敌强我弱
“左”的错误:就是不合实际的,夸大自身实力,急进的,冒险的错误。
战争的胜败,不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是取决于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2.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4.10中央
红军瑞金出发
血战湘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八万多人开始长征
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
3.目的:战略转移,保存革命力量
4.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5.开始地点:江西瑞金
血战湘江: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当地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6.人数:8万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湘江之战
1934年10月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7、开始时间、出发地:
湘西
遵义
冲破四道封锁线减员5万人
(1)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3)毛泽东提议进军贵州、强渡乌江、
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2)左倾领导人还想去湘西;
强渡乌江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艰苦卓绝长征路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2
读图学史
中央红军出发时间?
中央红军出发地点?
遇到哪些困难?
关键时刻谁站出来?
1934年10月
江西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减员5万人)
毛泽东
改向贵州前进
贵 州
湘西
通道
强渡乌江
攻克遵义
陈树湘从伤口中掏出肠子扯断
8.6万人
“三年不饮湘江水,
十年不食湘江鱼”
在通往湘西的路上设置重兵,布下“口袋阵”。
去湘西跟红二、六军团汇合
博古
二、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二、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转折:遵义会议
(1)时间、地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2)内容:
①纠正“左”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④取消博古、李德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会址
(3)意义:
①确立了毛泽东正确路线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红军、中国革命,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探索
二、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14年
合作探究: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由胜利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脱离共产国际,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分歧。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
2、继续长征:
四渡赤水出奇兵
《长征组歌》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1)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2)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
(3)强渡大渡河;
(4)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5)过雪山草地
雪山忠魂
二、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出奇兵
3万
40万
白天,我们接到上级命令,大张旗鼓喊口号、写标语,要从四川渡过长江。等到半夜,我们突然接到命令,打起背包返回贵州。等返回贵州后,我才意识到,那是迷惑敌人的,等蒋介石把部队调到四川后,我们又悄悄返回贵州……
—— 《四渡赤水回忆录》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渡过金沙江
从此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二、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瑞金
湘 江
山 东
河 北
河 南
安
徽
江
苏
浙 江
福 建
江
西
湖
南
云 南
四 川
贵 州
广 西
广 东
湖 北
西 康
山
西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陕 甘 宁
中 央
赣南
闽西
湘赣
闽浙赣
湘鄂赣
鄂豫皖
川 陕
鄂 豫 陕
湘鄂川黔
遵义
2、经过:
(1)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2)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3)召开遵义会议。
(4)四渡赤水,
佯攻贵阳。
贵阳
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皎平渡
(5)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
二、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前进
大渡河
泸定桥
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过草地有三怕:泥沼;下雨;过河
过草地有三难:食难;御寒难;宿营难
红军三大主力数次过雪山草地非战斗减员至少在万人以上
过雪山草地
走过雪山草地,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
二、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突破天险腊子口
腊子口
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
腊子河
两个营驻守天险腊子口
“云贵川”攀上峭壁
1935年9月17日,毛泽东果断地下达了“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的命令。
红军于9月21日进占甘南的哈达铺。至此,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走出了雪山、草地,穿过了藏民区域,击碎了蒋介石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环境“困死”红军的阴谋。
二、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瑞金
湘 江
山 东
河 北
河 南
安
徽
江
苏
浙 江
福 建
江
西
湖
南
云 南
四 川
贵 州
广 西
广 东
湖 北
西 康
山
西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陕 甘 宁
中 央
赣南
闽西
湘赣
闽浙赣
湘鄂赣
鄂豫皖
川 陕
鄂 豫 陕
湘鄂川黔
遵义
2、经过:
(1)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2)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3)召开遵义会议。
(4)四渡赤水,
佯攻贵阳。
贵阳
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皎平渡
(5)巧渡金沙江。
安顺场
强渡大渡河
(6)强渡大渡河。
(7)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8)翻雪山。
翻过雪山
飞夺泸定桥。
(9)过草地。
过草地
泸定
毛尔盖
(10)突破腊子口。
(11)入甘肃。
腊子口
突破腊子口
入甘肃
二、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会宁
1935.10,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北吴起镇会师
陕北吴起镇会师
二、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师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二、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长度:25000里(转战11个省)
河流:跨越河流近百条(大河24条)
中央红军
路线图
雪山:翻越了八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雪山
战斗:三天一次大战(遭遇战400多场)
敌人: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与围堵
思考红军长征途中会遇到了哪些困难?
1.对错误问题的斗争;
2.敌人的围追堵截;
3.恶劣的自然条件,爬雪山、过草地
4.缺少粮食给养等。
遵义会议
飞夺泸定桥
血战湘江
渡过金沙江
爬雪山
“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畜不敢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主峰海拔4900多米的夹金山,被称为“死亡之山”。
草根树皮
腰带也拿来充饥
数字话长征
永恒的红飘带
长征意义
3
三、长征意义
结合材料,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
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毛泽东
①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强大的革命信念支撑;
③红军战士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革命意志。
三、长征意义
材料一:长征,敌人在一个方面(占领我军原有阵地)说来是胜利了。在另一个方面(实现“围剿”、“追剿”计划)说来是失败了。这样说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完成了长征。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二: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将帅中,中将以上的共254人,其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数字看长征》
材料三: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
3
2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胜利
历史意义:
长征精神:
长征结束标志:
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
(1)粉碎了、保存了、转危为安。
(2)播下了、铸就了,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936年10红军三大主力甘肃会宁会师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4、继续长征:
赤、金、渡、桥
3、转折:
遵义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确立了 挽救了 生死攸关 标志着
纠正、肯定、选举、取消
2、开始时间、出发地:
1、背景: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1934年10月
江西瑞金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课堂小结
1.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2.“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D
C
知识巩固
3. 毛泽东于1936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4.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