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2 07:3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苏联一五计划成就——第聂伯河水电站
苏联的社会主义的建设
11
掌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时间、内容及作用;了解苏联建立;掌握苏联模式的形成,并正确评价苏联模式;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本课知识点
斯大林
课外拓展:沙俄、苏俄、苏联的区分:
①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
②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③1922年成立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主体部分被称为俄罗斯。
1917年
1922年
1991年
沙俄
苏俄
苏联(前苏联)
俄罗斯
一.新经济政策
为了纠正这个错误,列宁实行了什么政策?
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可是现实生活说明原来我们错了。——列宁
材料一:四年帝国主义战争和三年国内战争使2000多万人丧失生命,国家满目疮痍。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同年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煤和铁的产量为1917年的28%和4%,棉织品的产量降到战前的5%,人民的不满最终演变为人民暴动事件。
材料二: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背景:①历经数年战争的苏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背景: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经济发展,引发危机。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18-1920 1921-1925
内容 农业 余粮收集制 ①征收粮食税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②允许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实行自由贸易
工业 工业国有化 ③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分配 国家统一分配 ④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 允许商品经济发展
意义/作用: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粮食作物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面积 9446万公顷 6620万公顷 7860万公顷 8730万公顷
产量 39.79亿普特 22.13亿普特 34.55亿普特 44.24亿普特
思考拓展一: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允许商品经济发展。
思考拓展二:“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列宁
退一步: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公有制经济与平均分配(社会主义经济特征),退回到新经济政策的允许商品经济发展和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资本主义经济特征)。
进两步:先实现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再使社会主义公有制逐渐占据主导,直至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消失。
符合国情
二.苏联的工业化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成为其继任者。
1940年的苏联
材料一: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1/8,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大国崛起》
材料二: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50年至100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被人打倒。——斯大林
材料三: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斯大林
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怎么发展?
工业化原因:①苏联发展依依然远落后于西方国家;②国防建设的需要。
斯大林认为苏联远比西方国家落后,应该摒弃资本主义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目的:
措施:
结果:
实现国家工业化 (1925年斯大林提出);
①1928-1937年,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成就:第聂伯河水电站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苏联重工业分布
苏联工业化的评价:
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积极:短时间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消极: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随着大规模工业化的开展,苏联对粮食的需求大大增加,原本的小农经济是无法满足工业化需求的,因此,农业发展应该如何改变?
三.农业集体化
背景:
时间:
方法:
目的:
措施:
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20世纪30年代初;
行政手段;
直接目的:解决粮食问题,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根本目的:把农民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公有化
①开展消灭富农运动。②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
P50
30年代乌克兰大饥荒的饥民
苏联人民踊跃加入集体农庄
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的住宅、家畜一律公有化。到1937年,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93%,耕地面积达99%。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农业长期停滞。
积极:
消极:
农业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①违背农民自愿原则,农民利益受损;
②片面追求集体化规模,使农民失去生产积极性。
苏联集体农场
四.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标志苏联模式形成;
标志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形成背景:
形成标志:
斯大林
模式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经济上: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由上级指派,不受群众监督。
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没有尊重经济规律,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冒雪排队买面包的苏联人
苏联模式的弊端: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重点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与农业,造成经济发展严重失调;
苏联讽刺漫画
课外拓展: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空前巨大成绩,这说明什么?给我国建设有什么样的启示?
①说明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上的巨大积极作用。
②启示: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要注意均衡发展。
新经济政策
苏联
工业化
农业
集体化
苏联
模式
战争导致经济困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危机;
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
征收粮食税;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营企业;按劳取酬;
调动积极性,巩固工农联盟,促使经济发展;
背景:
概况:
内容:
意义:
概况:
措施:
成就:
1925年斯大林提出;1926年,苏联开始工业化建设;
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背景:
目的:
措施:
影响:
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解决粮食问题;把农民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公有化;
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农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集体化规模,损害农民利益;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二战胜利发挥重要作用。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造成经济发展严重失调;
背景:
标志:
特点:
影响: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新”在何处( )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国家干预经济
C.允许商品经济无限制的发展
D.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924年列宁逝世,住莫斯科的尼娜给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
A.沙俄   B.苏俄   C.苏联   D.俄罗斯
D
C
课后练习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思路比较好,…但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1.邓小平认为列宁比较好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是指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
2.“列宁的思路”好在哪里?
新经济政策允许私营中小企业和商品经济发展,更符合国情;
3.这个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1.列宁认为,必须利用市场与自由贸易,激活工农业经济的联系,它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有利于实现以小农为主体的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的间接过渡。因此列宁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模式
C
2.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下列措施与材料相符的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进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C.开展消灭富农运动 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D
3.美国石油大王阿曼德·哈默曾受到列宁接见,成为第一个取得苏联矿山开采权的外国人。他也曾受邓小平邀约到中国访问,并与中国签订了当时最大的一份中外合资项目合同。哈默在苏联和中国投资时期两国分别实行着怎样的政策(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改革开放
B.新经济政策 三大改造
C.两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
D.新经济政策 改革开放
D
4.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建设促进了国家的巨大发展。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
①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②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
③在赫鲁晓夫的领导下,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④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D
5.斯大林曾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50年至100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为了“做到这一点”( )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开始大规模发展农业
C
6.如图为1990-2000年俄罗斯社会舆论民众说查数据曲线图,分析其调查的问题是( )
A.亚历山大二世与1861年改革的评价
B.列宁与十月革命评价
C.列宁与新经济政策评价
D.斯大林与两个五年计划评价
B
7.漫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以夸张的手法、简洁的笔锋、丰富的寓意展现着社会主题,让人们在幽默中深思。漫画形象地反映了苏联经济的片面发展和严重失衡。下图意在抨击( )
A.废除农奴制
B.十月革命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模式
D
8.下表是1928-1937年苏联经济发展数据。它表明苏联这一时期( )
A.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稳步推进了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的弊端完全暴露
D.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A
9.某一时期的苏联曾流行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同他们参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他们要飞机干什么?”苏联官员煞有介事:“当然有用啦,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
A.西方国家对苏联的经济封锁
B.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C.苏联粮食短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
10.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这一成就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
B.苏联模式
C.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D.戈尔巴乔夫改革
B
苏联的工业化与英国的工业化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点?
国家 时间 社会制度 首发部门 经济体制 主要
资金来源
英国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资本主义 制度 轻工业 (棉纺织) 市场主导自由竞争 殖民掠夺
苏联 1928-1937 社会主义 制度 重工业 行政主导计划经济 运用行政手段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