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2 07:4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复习导入
________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________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________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________是日本侵华的最大罪证。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南京大屠杀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生起立齐唱国歌。
老师语:正如歌中所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东北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在这民族危亡之时,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共赴国难,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此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展开了游击战,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重大战役,那么正面战场的形势如何?中国军人又是怎样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日的长城?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悲壮的岁月,一起走进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时空观念: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保卫大 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通过相关视频、历史图片、材料、让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历史解释:理解正面战场的含义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正面战场抗战的史实,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目标
1、台儿庄战役的背景、指挥者、开始时间、结果、意义?
2、武汉会战开始时间、双方兵力、著名战役、结果、影响?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事件及原因?
3、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时间、结果、影响?
4、豫湘桂战役的时间、结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96-99,并在课本圈划出问题答案,时间 6分钟。
正面战场指和敌军正面冲突的地方,敌军入侵我方,我方抵抗的战场是正面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队主要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名词解释: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中国军队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一、台儿庄战役
1.背景
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一部日军从山东半岛登陆,沿胶济线西进,企图与津浦路南下的日军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
目的:为了打通南北战场。
日本为什么进攻台儿庄?
一、台儿庄战役
2.概况
时间
地点
指挥
结果
影响
1938年3月
山东台儿庄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
取得胜利
李宗仁
李宗仁在台儿庄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台儿庄战役中,日军曾凭借火炮优势攻入。守卫的三十一师师长池峰城立即组织敢死队,准备夺回阵地。战士们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依然踊跃报名。池峰城宣布:“每名敢死队赏大洋30块。”报名的战士当即表示:“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是为了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作日本人的奴隶,是要争取民族的生存。”敢死队趁夜色冲入敌阵,白刃战中,有的受了伤,又从血泊中爬起来,用大刀砍杀敌人;有的拉响身上的手雷和敌人同归于尽。阵地夺回来了,57名敢死队员却只剩下11人存活。
池峰城
台儿庄敢死队
一、台儿庄战役
①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②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李宗仁摄于津浦线台儿庄站
一、台儿庄战役
3.意义:
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①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
②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得当;
③参战的中国军队的有力配合;
④正确地把握了战机。
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中国军队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武汉会战开始。
武汉
北平
广州


线


线
(1938年6月—10月)






武汉


二、武汉会战
1.背景
武汉地处华中,经长江水路东下可直抵南京、上海;西进可抵重庆、成都,是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想一想:日本进攻武汉的意图是什么?
二、武汉会战
时间
地点
双方兵力
战役
结果
意义
1938年6月——10月
武汉及武汉外围地区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
日40多万,中国100多万
万家岭大捷等
1938年10月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万家岭大捷
薛岳
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分割包围。
战果:日军损失惨重,基层军官损失殆尽,击毙日军3000余人。
2.概况
1938年6月,为了防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下,进攻武汉,蒋介石命令驻守河南的国民党军队秘密在郑州花园口炸决黄河大堤,“以水代兵”。正值汛期的黄河水咆哮着冲出大堤,形成数千米至100千米不等的水面,一路横冲直撞,沿淮河、经过洪泽湖下泻,由长江入海。花园口决堤虽然迫使日军放弃了沿平汉铁路进攻武汉的计划,但是给河南、皖北、苏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不完全统计,此次花园口决堤,直接淹死、饿死群众即达89.3万多人,先后逃离家园者391万多人,淹没耕地2994.3万多亩,受灾面积达3省44县5.4万多平方千米,工农各业损失,以战前币值折算,超过10.9亿元。
相关史事:
薛岳
在江西万家岭,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山路崎岖、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将日军-一个师团分割包围,给以重创;日军死伤惨重,基层军官损失殆尽,无法组织有效抵抗,被迫空投两百多名军官加强力量;这次战役,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 000余人。
万家岭大捷
但是,整个战场对中国不利,武汉陷入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
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离武汉,武汉会战结束。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方针彻底破灭。
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日军攻入武汉
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
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之机,占领广州。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之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沦入敌手。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兵力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1937年7月平津沦陷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1938年12月广州、武汉沦陷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至10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7日至10月9日)
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
【材料链接】
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后,日军中国派遣军驻广州军进攻香港,日军驻武汉之集团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以南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转用广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卫香港。为此,武汉日军再次进攻长沙。
依据材料分析日军再次进攻长沙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问题探究】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三.第三次会战
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原战略态势的战役……据统计,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达93944人,歼灭日军共计11万余人。
长沙三次会战
南京、武汉失守后,长沙乃至整个湖南成为西北大后的军事屏障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被世界公认的由中国军队取得的一场名副其实的胜利,使当时整个太平洋反法西斯战场的低迷士气为之大振。日军在战后报告中也沮丧承认:“当时完全陷入了重庆军的圈套中”。战后22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向蒋介石发来贺电,并宣布再次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的贷款。当时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则获得一枚美国勋章。蒋介石自称:“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
(1)根据材料,分析这次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2)这次战役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的一种什么精神?
(1)使当时整个太平洋反法西斯战场的低迷士气为之大振,在国内外
产生了积极影响。
(2)浴血奋战,不怕牺牲。
三.第三次会战
问题链、在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军队是依靠什么阻止日军的侵略步伐?(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材料一 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我们在士气已享有“兵哀者胜”的心理条件。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击其所短,可说是知己知彼,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
——《李宗仁回忆录》
材料二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高昂的士气、正确的领导、上下一心、不怕牺牲的精神
1942年3月,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 4月成功解救英缅军第一师。后作战失利,远征军大部撤回国内,部分退往印度。1943年10月远征军发起缅北滇西战役,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3 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回国。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
仁安羌
(解救英军)
滇缅公路
野人山
四、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戴安澜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毛泽东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四、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陆军中将,革命烈士,黄埔系骨干将领之一,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五、豫湘桂战役
1944年初,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由于国民党政府在抗战后期,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导致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问题链、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的大溃败,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 国民党政府正处于危机中。最近的失败暴露了它军事上的无用,而且将加速正在到来中的经济灾难。在以建设性的办法应付这些危机方面采取消极的无所作为的态度,在实现民主团结方面顽固不愿意放弃追求自我利益,以及蒋本人在国民党参政会和双十节的讲话,都是国民党领导破产的充分证明。
——【美】谢伟思:《在我们与蒋介石的关系中需要有更大的现实主义》
材料二 刘少奇在指示中写道:“汤恩伯在河南几乎完全溃败,国民党腐败无能已达到惊人程度,挽救民族危亡的全部责任,更加明显的看到是落在我党身上。”
——《七大代表在七大》
国共两党需要团结抗日,一致对外;国民党腐败无能;挽救民族危亡的全部责任,落在了共产党身上。
五.豫湘桂战役
②牵制了大批日本兵力,有力地支援了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如何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材料一:正面战场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役上,都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国民党曾先后进行了平津、淞沪、徐州以及保卫武汉等战役……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吸引了大批日军主力,起到了掩护八路军、新四军战略展开,保障敌后战场开辟的作用。国民党统治集团不肯放弃反共政策,坚持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导致大片国土丧失)
——中国国家博物馆:郭雄、夏燕月、李效莲、李俊臣《国民党正面战场》
①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导致大片领土丢失。
正面战场的抗战
指挥:李宗仁
时间:1938年春
时间:1941年12月
台儿庄
战役
第三次
长沙
会战
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
结果: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影响: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大捷:万家岭大捷
时间:1938年6月到10月
保卫
大武汉
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指挥:李宗仁
时间:1938年春
豫湘桂战役 最大的一次败仗
课堂小结
检测提升
1.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
A.万家岭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徐州会战
A
2.李宗仁将军曾说:“我们在内战中搅了二十多年,……黑白不明,是非不分,败虽不足耻胜亦不足武。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机会。”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的最突出表现是(  )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D
3、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材料中“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指(  )
A.万家岭战役胜利B.台儿庄战役胜利C.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D.豫湘桂战役胜利
B
4、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上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某次会战”是指
(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D
B
D
5.抗日战争中,领导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的著名爱国将领是( )
A.张学良 B.李宗仁 C.叶挺 D.彭德怀
6.日军发动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在( )
A.1938年 B.1939年
C.1940年 D.1941年
6.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 ( )
①台儿庄战役 ②第三次长沙会战 ③凇沪会战 ④武汉会战
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④②③
7.下列有关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会战,态度是积极的 ②正面战场处于从属地位
③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 ④丧失领土,作用极小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8.从右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
A. 正面战场始终抗击侵华日军的主力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 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伤亡惨重
D. 政府军队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C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