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 月15日被特务暗杀。导入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毛泽东赞扬闻一多: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别了,司徒雷登》青岛的闻一多塑像清华大学的闻一多塑像云南大学的闻一多塑像目标展示1、识记理解生字词。
2、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思想感情。
3、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检查预习 给下列字词注音:
地壳 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
校补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赫然 炯炯目光 群蚁排衙
函寄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漂白 警报迭起 气冲斗牛qiàomíwùjiàoqièlìhèjiǒngyáhánkuījiǒngpiǎodiédǒu自主尝试1、听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3)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1.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你回答正确了吗?2.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之间,有两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这样连缀紧密,两个句子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过渡十分自然。 学者: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文章从几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探究展示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的两句话起什么作用?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
3、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研讨与练习二)第一部分“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用:总领全文,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点拨提升成就:《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是什么意思?“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什么意思?“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指寻找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目的在于救国。“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一句该怎样理解?“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诊是第一步。)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这句是什么意思?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
“它”指深夜灯火。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该怎样理解?“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何妨一下楼”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小结: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阅读后半部分朗读,释义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迥jiǒng,远。差得很远,完全不同。既,已经。
既往,过去。
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表情朗读: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释义,然后表情朗读: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形容怒气很盛。 表情朗读: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战士闻一多后半部分是仅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吗?
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表现闻一多作为革命者的“做”?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自主尝试后半部分是仅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吗?不仅是写再“说”。而是把 “说”和“做”糅合起来写。
正如课文所写: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1.后半部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品格?探究展示2.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各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归纳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后半部分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品格?表现闻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点拨提升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前后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救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1、有气势,有如大江奔流,瀑布飞奔。2.有情感美,无论叙与议,都流露出对闻一多先 生的颂扬、崇敬、景仰之情。3.文章的语言有生动形象美,对闻一多语言、肖像的具体描写,形象再现了闻先生高大的形象。 4.富于音乐美。作者善于用成语或仿语。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5.夹叙夹议的写法。其中穿插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叙述是记叙性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作者用它来展开情节,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经过。叙述的基本特点是在于陈述“过程”(人物活动的过程,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构成叙述交代和介绍的主要内容。
叙述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个要素。 议论是一种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周密。亦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是一种评析、论理的表述法。
例如:
1、评论人或事物的是非、高低、好坏。亦指非议,批评。
2、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 作者使用了许多四字语(特别是成语)以及整齐的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请举出几个例子。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读一读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
动人心,鼓壮志。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达标检测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