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同步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同步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22 07:1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同步题含答案
人教版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16题)
1、今年春季,四川凉山发生惨烈的森林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发火灾,图中与此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2、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12.5 cm B.10 cm C.7.5 cm D.4.5 cm
4、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5 cm的放大镜去看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
A.小于15 cm B.等于15 cm
C.大于30 cm D.大于15 cm,小于30 cm
5、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S,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 )
A.d一定小于f B.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
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一定大于2f
6、小明同学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门卫大爷在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对门卫大爷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  )
A.他是远视眼,要用凸透镜来矫正
B.他是远视眼,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C.他是近视眼,要用凸透镜来矫正
D.他是近视眼,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7、如图所示的望远镜,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用它来观察很远的物体,看到的是( )
A.正立的虚像 B.正立的实像 C.倒立的虚像 D.倒立的实像
8、如图所示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B.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9、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10、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路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像不可能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12、有关眼睛视物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B.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C.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物体
D.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13、下列关于显微镜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
B.天文望远镜物镜的口径比较大
C.我们在学生实验室用显微镜看细胞是通过成两次放大的像实现的
D.有一种望远镜是将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把这个像放大
14、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
C. 眼睛近视了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应该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可以起到放大作用
D. 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
15、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为了使灯丝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灯丝放在( )
A.焦点处 B.焦点以内 C.焦点以外 D.任意位置
16、潜望镜、老花镜、近视镜、汽车的观后镜,依次用的是( )
A.凹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面镜
B.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
C.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
D.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
二、填空题。
17、清晨室外花叶上有许多露珠,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粗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__镜的功能,形成叶脉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
18、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像采集设备。
(1)如图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 实 像(选填“实”或“虚”)。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 ,此时像会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所示。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 。
A.5m B.0.5m C.0.05m D.0.005m
(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

19、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当把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 cm处时,如图所示,则从该凸透镜__ __(填“左”或“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__ __(填“实”或“虚”)像.
20、如图所示是眼球成像的示意图。由此可知,人的眼睛中,要看清眼前的物体,物体到眼睛的距离u与焦距f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实像。
21、展望遥远的宇宙空间应选用________镜,探寻微小世界的奥秘应选用________镜。
22、阳台晾衣服时,小红通过滞留在衣服挂上的一滴水看到了对面楼房的缩小版全景,这个现象说明了小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镜,成像的原理相当于光学仪器___________。
三、作图题。
23、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在图中画出光路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
24、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 。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 ________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简要做法:________ 如何判断: ________ 。
25、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a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或者将凸透镜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清晰的像,该像是    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 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次所成的像比上一次要    (选填“大”或“小”);
(4)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b所示),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移(选填“左”或“右”)。
四、计算题。
26、一凸透镜焦距20cm,在凸透镜前60cm处放置一线状物体AB高40cm,在凸透镜的另一侧20cm处,有一垂直透镜主轴的平面镜PQ,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是   (填“正立”“倒立”)的,求出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同步题含答案
人教版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16题)
1、今年春季,四川凉山发生惨烈的森林火灾,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被阳光照射可能会引发火灾,图中与此光学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A
2、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3、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12.5 cm B.10 cm C.7.5 cm D.4.5 cm
【答案】D
4、甲同学拿着焦距为15 cm的放大镜去看远处的乙同学,乙同学却通过放大镜看到了甲同学眼睛成正立放大的、清晰的像.则放大镜与甲同学的距离( )
A.小于15 cm B.等于15 cm
C.大于30 cm D.大于15 cm,小于30 cm
【答案】A
5、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S,在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判断( )
A.d一定小于f B.d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f
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一定大于2f
【答案】B
6、小明同学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门卫大爷在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对门卫大爷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  )
A.他是远视眼,要用凸透镜来矫正
B.他是远视眼,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C.他是近视眼,要用凸透镜来矫正
D.他是近视眼,要用凹透镜来矫正
【答案】A
7、如图所示的望远镜,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用它来观察很远的物体,看到的是( )
A.正立的虚像 B.正立的实像 C.倒立的虚像 D.倒立的实像
【答案】C
8、如图所示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的简易投影仪,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色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B.白色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色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
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到白色墙上的像,是因为墙对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B 
9、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10、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路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答案】A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像不可能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B
12、有关眼睛视物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B.当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C.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小,此时人能看清远处物体
D.当晶状体变薄时,对光的偏折变大,此时人能看清近处物体
【答案】C
13、下列关于显微镜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
B.天文望远镜物镜的口径比较大
C.我们在学生实验室用显微镜看细胞是通过成两次放大的像实现的
D.有一种望远镜是将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把这个像放大
【答案】A
14、关于生活中的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成实像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成虚像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 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
C. 眼睛近视了看不清书本上的字,应该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眼镜,可以起到放大作用
D. 因为光的折射,我们观察到日出的时刻会比实际日出时间早
【答案】D
15、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电珠如图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为了使灯丝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灯丝放在( )
A.焦点处 B.焦点以内 C.焦点以外 D.任意位置
【答案】A
16、潜望镜、老花镜、近视镜、汽车的观后镜,依次用的是( )
A.凹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面镜
B.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
C.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
D.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
【答案】B
二、填空题。
17、清晨室外花叶上有许多露珠,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粗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__镜的功能,形成叶脉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
【答案】放大;虚
18、在信息化时代,相机和手机都是常用的图像采集设备。
(1)如图所示,用相机拍照时,在芯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缩小的 实 像(选填“实”或“虚”)。镜头靠近人时,像的大小将变 ,此时像会 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用相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伸缩镜头,使像清晰地成在芯片上,这个操作过程便是“调焦”,如图所示。
(2)小敏同学发现手机不能“调焦”但成像也基本清晰,她将手机拿到哥哥工作的大学实验室去探究,实验数据如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手机镜头的焦距大约为 。
A.5m B.0.5m C.0.05m D.0.005m
(3)请分析,手机拍摄远近不同的物体不需要“调焦”的原因是

【答案】(1)大 远离 (2)D
(3)手机镜头的焦距小,像距变化的范围小
19、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当把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 cm处时,如图所示,则从该凸透镜__ __(填“左”或“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__ __(填“实”或“虚”)像.
【答案】右 虚
20、如图所示是眼球成像的示意图。由此可知,人的眼睛中,要看清眼前的物体,物体到眼睛的距离u与焦距f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的实像。
【答案】u>2f  缩小、倒立
21、展望遥远的宇宙空间应选用________镜,探寻微小世界的奥秘应选用________镜。
【答案】望远;显微
22、阳台晾衣服时,小红通过滞留在衣服挂上的一滴水看到了对面楼房的缩小版全景,这个现象说明了小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镜,成像的原理相当于光学仪器___________。
【答案】凸透镜 照相机
三、作图题。
23、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在图中画出光路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
24、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进一步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你认为他们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 。
(2)为了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他们选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 ________的.
(3)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简述你的实验方案:
简要做法:________ 如何判断: ________ 。
【答案】
(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错误;
(3)用焦距相同而直径不同的凸透镜,点燃火柴,测出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如果点燃火柴所需要的时间相等,则猜想3错误;如果点燃火柴的时间不相等,则猜想3是正确的。
25、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a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或者将凸透镜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2)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清晰的像,该像是    的(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 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次所成的像比上一次要    (选填“大”或“小”);
(4)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b所示),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向    移(选填“左”或“右”)。
【答案】上;下;放大;左;小;左
四、计算题。
26、一凸透镜焦距20cm,在凸透镜前60cm处放置一线状物体AB高40cm,在凸透镜的另一侧20cm处,有一垂直透镜主轴的平面镜PQ,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是   (填“正立”“倒立”)的,求出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答案】倒立;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在距凸透镜10cm处,大小20cm。
【解析】由题知,f=20cm,AB=40cm,BO=60cm,
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画出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像A″B″,而平面镜放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即右侧焦点处,A点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再经平面镜反射后交于A',由此可得到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A′B′是倒立的,如下图所示: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A′B′与A″B″关于平面镜对称,
由凸透镜成像公式=+有:=+
即:=+,
解得:B″O=30cm,
所以:B′F=B″F=B″O﹣OF=30cm﹣20cm=10cm,
所以:OB′=OF﹣B′F=20cm﹣10cm=10cm,
即: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在距凸透镜10cm处;
因为Rt△COF∽Rt△A″B″F,且B″F=OF,
所以:A′B′=A″B″=CO=AB=×40cm=20cm,
即: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大小为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