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中国古诗词与地理的浪漫邂逅》课件(共6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 《中国古诗词与地理的浪漫邂逅》课件(共6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2 16:1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
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
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
我们在吟诵着千古绝句,
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
所以无论明天你将回到哪里?
身处何方?
又将展开怎样的人生?
不要忘了在这段日子里我们共同体会到的
那份感动、那份沉醉、那份喜悦、那种振奋,
那是你们所绽放出来的光芒,
那也是中国诗词永恒的魅力!
《中国诗词大会》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地理解析:
风是什么呢?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
地表的空气比较热,因此膨胀上升,而其他地方的冷空气就会流过来补充,这样就形成了风。
古诗词与气候
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地理解析: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道理。
山地的迎风坡抬升了爬升的气流,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容易变冷凝结而形成地形雨,而在山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断增温,不易凝结降水而成为雨影区。这样,在山的两侧就会形成晴雨不同的鲜明对比。
这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在平原地区的对流性降水天气中虽也能看到,但不如山区多见。这里还需指出,山区除具有地形雨外,也有雷阵雨等天气,这就更增加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的频率。
约客[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地理解析:
该诗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
在我国的江淮地区,每年六七月份受到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持续阴天有雨的气候现象,持续时间能达到一个月左右。由于这个时候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所以人们称其为“梅雨”。
初夏时节,从热带海洋北上的暖湿空气常常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到达淮河及其以北地区,与从寒带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它们势均力敌,处于“拉锯”状态,形成一条稳定的降雨带,导致阴雨绵绵。
约客[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地理解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地理解析:
“秋阴不散”的多云天气,因夜间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愈强,地面就能获得较多的热量补偿。故夜间降温较晴天慢得多,地面温度不易降到0℃以下。
而连续的阴天除使霜冻来得晚外,还会导致降水天气。诗人有声有色地描写了“秋阴不散”的两种结果。
此诗表现了淮河流域,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降水季节类型为夏雨型。
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有冬雨型和年雨型。属夏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属冬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属年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
[唐·刘禹锡]
淮海多夏雨,
晓来天始晴。
萧条长风至,
千里孤云生。
地理解析:
该诗组反映北方由于纬度与海拔较高,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影响早,且降温幅度大。
反映了“胡天”(胡天指塞北,指长城以北地区)冬季长而严寒的气候特征。
说明亚洲高压在九月开始影响我国长城以北地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地理解析:
登庐山[毛泽东]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
夏天,登上庐山,面向太平洋(即“冷眼向洋”),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迎面吹来,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即“热风吹雨”)。
地理解析:
早梅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寄语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栏干。
本组诗句反映了坡向和气温的关系。
我国位于北半球,山地的南坡为阳坡,北坡对阴坡。由于山地阳坡的气温比同一高度的阴坡高,因此,山地同一自然带的高度,应该是阳坡比阴坡高。一般情况下,雪线也是阳坡比阴坡高。
关于雪线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珠穆朗玛峰等少数山地除外,因为珠峰北坡为雨影区,降雪少,冰川的类型为大陆性冰川,稳定性强,雪线高。珠峰南坡面向印度洋,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雪量大,冰川的类型为海洋性冰川,滑动性强,雪线低。
地理解析:
滇海曲[明·杨慎]
蘋香波暖泛云津,渔枻樵歌曲水滨。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这是昆明四季如春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昆明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是7.8℃,比北京初春三月的气温高将近3℃;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是19.9℃,与北京晚春五月大体相当。
昆明在我国的南部,加上云贵高原等地形的阻挡,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偏北风一般不能影响到这里,这里主要受来自孟加拉湾一带的暖气团的影响,因而冬季还是温暖如春。夏季,由于昆明在云贵高原上,海拔比平原地区高,气温垂直递减,故夏季不热。”
地理解析: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地理解析:
云、贵、川三省夜雨频率较高,四川盆地尤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盆地内空气潮湿,天空多云。
白天由于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云下不易增温,对流不易发展。夜间云层上部冷却快,而云层下部大气逆辐射强,故温度较高。云层上下温差较大,使大气产生对流运动,容易形成降水,所以这里夜雨比较多。
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已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这种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城市地区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故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秋怀[宋·陆游]
园丁傍架摘黄瓜,
村女沿篱采碧花。
城市尚余三伏热,
秋光先到野人家。
水调歌头[宋·苏轼]
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此句说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一般情况下,在对流层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在高空,由于距离地面远,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在海拔高的地区(如青藏高原),由于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低。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
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二三十天。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春雨反映的是暖锋天气。
依据是受该天气系统影响,没有明显的降温过程,而是“润物细无声”。
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多产生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由于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因而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一场春雨一场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
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春季来临,气温开始回升,南方暖气流活动逐渐加强,这时的锋面多为暖锋。暖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因此“一场春雨一场暖”。
深秋季节,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气团活动逐渐增强,当它南下时,与前面的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冷锋过境时产生降水,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因而“一场秋雨一场寒”。
早穿皮袄午穿纱,
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
描述了我国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
此句既能表示坡向对气温的影响,阳坡温度高,阴坡温度低调,
同时又能说明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南为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因而秦岭南北两侧的温度不同,从而使得其两侧的自然景观也截然不同。
山前桃花山后雪(秦岭)
头上热滚滚,脚下冷飕飕,
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青藏高原上的拉萨是我国著名的“日光城”。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
拉萨的纬度较低(约北纬30度),太阳高度较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热集中。
同时,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圈的路程较短,由此导致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也较少。
此外,拉萨多晴天,且常常是夜里下雨,白天出太阳。拉萨虽然日照充足,但气温却较低,即“脚下冷飕飕”、“风吹背后寒”。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谚语)
概括了昆明准静止锋以东、以北地区的冬季阴雨冷湿的气候特点,以及崎岖的高原地形特征。
冬半年,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气团长途跋涉,南下到云贵高原的脚下,势力已大为减弱,又遇到了云贵高原的阻挡,不能继续向南前进,与南面的暖气团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
受该锋面的影响,贵阳附近“天无三日晴”(顾名思义,贵阳是阳光很贵的意思,即冬半年很少有阳光)。而此时昆明一带则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顾名思义,昆明是阳光明媚的意思)。
云贵高原上的岩石多为可溶性的石灰岩,流水侵蚀作用特别强烈,喀斯特地形发育特别典型,因而“地无三尺平”。
古诗词与水文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
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水奔流入海之后真的“不复回”了吗?
从自然界水循环的角度分析,自然界的水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河流汇入海洋的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降落到地面,成为地表径流,可能重新进入河流。
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
古诗词与水文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
“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
古诗词与水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由瀑布的高,自然让人联想到庐山海拔之高,不难想象到了夏季人们还要到位于南方的庐山避暑。由于庐山海拔高,山上的气温是较低的。
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C。因此,山体不同高度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古诗词与水文
桑落洲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诗词与水文
念奴娇·昆仑
容夏日消融,
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古诗词与水文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夏日消融,江河横溢:表明夏季冰雪融水,补给江河,使河流的水位上涨。
由此可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洪水期在夏季。
树杪百重泉: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下渗到地下,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水源,使百泉流淌。
万壑树参天: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水,体现了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
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地理解析
雨过山村
[唐 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看中庭栀子花。
雨、鸡鸣、房舍、竹、路、桥,从自然到人文景观,最后又转到农事,一个“闲”字似全诗之眼,呈现出一幅山水田园景观画。
虽然诗中没有“山”字,但我们都能读出这是在山区,山区聚落由于地形限制,规模小,人口少,较分散。
不仅如此,我们还能读出这是南方的山区,竹为亚热带代表植被,溪水和小桥也是南方山村更多,桑蚕之事是南方的重要农事。
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清 杨昌浚]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渡玉关。
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
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
蜀道难 [李白]
蜀道难,
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可以想见以“天府之国”著称的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山峻岭环绕。
不难理解贯穿陕西和四川的宝成铁路(宝鸡——成都)和贯通四川到西藏的川藏公路修建工程之艰巨。
描绘了我国内蒙古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景色。
南北朝乐府诗集的《敕勒歌》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古诗词与人类活动
晏子使楚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
柑橘属亚热带作物,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橘生淮南则为橘”;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不适宜柑橘生长,故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此外,淮河南北的土壤不同也是造成橘树果实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要求我们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白居易
诗中“九月初三”是表示时间,“月似弓”是写月初的娥眉月,即上娥眉月。上娥眉月是指农历初三、四的月相,此时月球形状为一反“C”字形。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 张继
诗中“夜半”而“月落”,描写的是“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初七、八的月相,此时月球形状为一大写的“D”字形。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
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夏日怀友 徐玑
“月生林欲晓”,即月出的时候天要亮了,这是下蛾眉月出的时间。
该地此时的降水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冷锋过境时产生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故“雨过夜如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从全诗来看此时当是“元夜时”,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月相自然是满月。
地理解析
C
B
B
D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
A.冷锋天气    B.暧锋天气 
C.地形雨     D.对流雨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
A.极地地区    B.赤道地区 
C.回归线     D.极圈附近
4.“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C
A
B
A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这种锋面雨属于
A.冷锋   B.暧锋 C.准静止锋 D.对流雨
6.“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
A.路南石林    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    D.云南滇池
7.“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
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  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
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句中的雨应是
A.地形雨 B.对流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B
C
D
D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
A.黄果树瀑布 B.庐山瀑布 C.壶口瀑布  D.流沙瀑布
1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
A.山西省   B.北京市  C.江苏省   D.浙江省
11.“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
A.台北  B.南宁  C.贵阳  D.昆明
1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当指
A.地球的大气圈  B.地球的对流层
C.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 D.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
 
B
D
D
1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
A.东风 B.西风 C.冬季风 D.夏季风
14.“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
A.降水垂直变化 B.热量垂直变化 
C.光照垂直变化 D.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15.下列叙述与诗篇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在我国西部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说四川一带交通不便,同外界很难有联系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地势越高,越适合种植桃花
D.“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说明人们可据需要自由搬迁
B
D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该诗句描述的聚落具有的特点是( )
①规模小 ②规模大 ③分布较集中 ④分布分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该区域山村发展到一定规模会出现公共服务设施。该设施可能位于( )
A.山村周边 B.水域周围 C.村庄周围 D.村庄中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