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2 09:2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人教七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习目标
新课引入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2
3
4
5
1
随堂练习
学习目标:
1.知道內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
难点
重点
学习目标
新课引入
歌曲《爱我中华》: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共同繁荣发展。然而,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中,为什么没有历史上出现过的匈奴、鲜卑等民族呢?他们到哪里去了呢?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
1.过程
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新知学习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示意图
淝水之战
时间
地点
对战双方
成语
战争特点
结 果
影响
383年
前秦(87万)东晋(8万)
淝水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东山再起
东晋胜利
以少胜多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
2.总结
结合课本及材料分析前秦失败的原因,并说说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
前秦军队虽然有 80多万,但向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人。隔着淝水,苻坚远望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木,误以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这一情景被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淝水阵前溃退后,败逃的前秦士兵,一路上听见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因此昼夜不敢停歇。
链接课本P94——相关史事
前秦:①骄傲轻敌。
②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③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①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②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战前:强征各族人民,拼凑士兵八十万。
战时:军队阵脚大乱,一溃而不可收拾。
战后:迅速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
无意愿
无斗志
无认同感
民族交融不充分,前秦统一全国失败。
3.从前秦战败中看民族关系
(1)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
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魏统一北方示意图
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魏收《魏书·列传》
北魏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留鲜卑旧俗,要治理好国家困难重重,改革迫在眉睫。
鲜卑族发祥地噶
仙洞遗址
(噶仙,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
(2)北方内迁民族出现民族交融趋势。
统一北方后的北魏政权仍面临什么问题?
2.内容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材料二: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收《魏书·帝纪·卷七》
材料三: (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十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辞冠服。
——魏收《魏书·帝纪·卷七》
官员在朝廷中用汉语,
禁用鲜卑语
迁都洛阳
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史料分析
材料四:孝文帝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拔拔 长孙 贺兰 贺
达奚 奚 独孤 刘
乙旃 叔孙 勿忸于 于
丘穆陵 穆 尉迟 尉
材料五:
改鲜卑姓为汉姓
根据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民族交融日常化
民族交融形象化
民族交融认同化
民族交融长期化
民族交融仪式化
民族交融制度化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习汉礼:
用汉制:
影响:
思考探究
措施:
北方少数民族耕作图
汉族士大夫食用烧烤
1.表现
边境汉人放牧图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生活:汉族接受少数民族的食物、用具等
胡床
椅子
方凳
西晋洛阳贵族使用的家具
(2)生产:汉族学习畜牧业,少数民族开始定居,从事农业生产
(3)政治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鲜卑人乐舞图——这是以汉族礼仪形式为基础的歌舞表演
(4)文化: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喜爱
全部北朝史中凡关於胡汉之问题,实一胡化汉化之问题,而非胡种汉种之问题,当时之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者是也。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5)民族心理:“胡”“汉”观念淡薄,民族隔阂与偏见减少
这一民族大融合,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之以前更加兴盛起来。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隋唐封建国家,就是在这种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王仲荤《魏晋南北朝史》
阅读上述材料,说说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有什么意义?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影响
【家国情怀】
淝水之战
前秦衰败
孝文帝改革
汉化措施
促进民族大交融
迁都洛阳
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用汉制
北魏统一北方
课堂小结
C
1.在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下,北魏原有旧俗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统治需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改革的措施有( )
①迁都北京 ②改鲜卑姓为汉姓
③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④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随堂练习
2.下表所示为北魏汉族大臣所占比重变化情况。这主要表明(  )
A. 内迁各族影响了汉族
B. 民族隔阂逐渐减少
C. 孝文帝改革成果显著
D. 选官范围逐渐扩大
道武 帝时 明元 帝时 太武 帝时 文成 帝时 献文 帝时 孝文
帝时
37.5% 41.4% 41.4% 52.7% 59.5% 68%
B
3.东晋时期,统治局面曾一度相对安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出现这种情况的直接条件是( )
A. 王导等大家族对东晋统治的支持
B. 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C. 一度成功抵御北方的军事威胁
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