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2.1群落的结构课件(共51张PPT1份视频)(第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2.1群落的结构课件(共51张PPT1份视频)(第2课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2 09:2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第1节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选择性必2:生物与环境
群落的结构
第2课时
2
1
3
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通过分析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
1.红树林中各生物种群是随机分布的还是具有一定的分布特点?
2.从不同的角度看,如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各生物种群具有怎样的分布特点?
3.影响动植物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4.群落中各生物种群的分布特点对其自身具有怎样的好处?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群落的季节性与生态位
群落的空间结构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CONTENTS
1
垂直结构:
指群落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 现象
乔木层
黄鹂
灌木层
啄木鸟
草本层
画眉
分层
森林群落(陆生)
湖泊群落的垂直结构(水生群落)
挺水层
浮水层
沉水层
乔木层
黄鹂
灌木层
啄木鸟
草本层
画眉
森林群落(陆生)
1
垂直结构
③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
意义是什么?
②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食物、栖息场所等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利用率。
想一想
①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竹林中,竹子有高有矮,是否说明竹子具有垂直结构?为什么?
草原生态系统有无垂直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一般呈镶嵌分布
决定因素:
①地形的变化;
②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
③光照强度的不同;
④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
⑤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1
水平结构
特点:
任务一:群落的空间结构
资料1:如图a、b、c分别代表在-200 m~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
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这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2. 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
光质(光的波长)
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

海带
石花菜
石莼
绿藻
褐藻
红藻
浅层
中层
深层
光照强度
3. 如图所示,b处植物的地下部分也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决定植物地下分层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水分、无机盐等
4.有人说:“b处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不同分布属于种群层次,不能构成垂直结构。矮小的野草丛也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存在。
不对。
阅读以上资料及课本27页第一段,思考以下问题:
1.福田红树林公园中一年四季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一样吗?
2.引起上述变化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3.自然界中有哪些生物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它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资料2:(福田红树林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水温和营养盐影响。大湖营养盐的含量极低,浮游植物种类一直很少。小湖为淡水湖泊,与天然湖泊类似,气温较低时适合硅甲藻类生长气温较高时适合蓝绿藻生长;修复带位于海域内湾处,但其周围水草丰茂,水体在夏季营养盐的含量较高,因此出现了与小湖类似的夏季蓝绿藻优势现象。而老河口、监测站位于河口处,不同于淡水湖泊,全年均以硅藻为绝对优势。
图1 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物种数季节变化
(1#、2#、3#、4#和5#分别表示不同的采样点)
--摘自“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
不同。
水温、水体中的无机盐含量等。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群落的季节性与生态位
群落的空间结构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CONTENTS
不同动物的季节节律不同
(繁殖、迁徙、冬眠等)
阳光、温度、水分改变
季节的改变
不同植物季节节律不同
(例:开花结果时间不同)
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发生有规律性的变化
1
群落的季节性
1
群落的季节性
(1)植物的季节性对群落的影响




(2)动物的季节性对群落的影响
1
群落的季节性
2
生态位:
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      ,包括所处的     ,占用   的情况,以及与     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地位或作用
空间位置
资源
其他物种
人脉资源
办公场所
薪酬
对手、敌人
栖息地
食物
天敌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出现频率
种群密度
植株高度
请根据教材 P28 “思考·讨论”提供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沙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1. 这4种鸟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有哪些异同?哪一种鸟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
绿翅鸭和鹤鹬:
两者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基本相同,均选择生境1和生境3,并以生境1为主,
不选择生境2;
绿头鸭:
主要选择生境1;
青脚鹬:
在三个生境中都出现,在生境3出现的概率高于前两处。
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更宽。
任务二: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沙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2.如果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吗?
意 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绿翅鸭和鹤鹬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是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占用的资源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也不一样,所以二者的生态位不完全一样。
物种 观察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 沙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绿翅鸭以小坚果为主要食物,还吃茎类、螺类、贝类等,与绿头鸭类似,二者存在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
绿翅鸭与鹤鹬、青脚鹬也有种间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捕食螺类,绿翅鸭与鹤鹬都吃贝类。
3.任选一种鸟,分析它的食性。从觅食的角度,与它有竞争关系的鸟类有哪些?
1.同一生境下,不同种群的生态位重叠时,生态位发和种群的数量可能会怎样的变化?



生态位重叠






资源不足
种间竞争
生态位
移动
一个物
种灭绝
任务三:分析生态位重叠时的变化
栖息地变化,食物变化,取食时间不同等方向变化,
2.在群落形成的过程中,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基本相同(如图所示),例如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那么两者在发生了适应性变化后,两条曲线会怎样变化?请画在下图。
任务三:分析生态位重叠时的变化
资料一:在桐花树和秋茄生长繁殖较好的环境,海桑的生长繁殖受到一定的压制,而海桑数量在桐花树、秋茄较少的地方则有所增加。海桑生长初期和桐花秋茄的竞争程度较强。
资料二:红树林群落是由海岸到海滩逐渐恢复生长,近岸植株较远岸植株受到海水浸淹的程度弱,且植株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远岸的红树受到海水浸淹的程度较重,植株生长过程中有所损伤,在这种情况下种子更容易被冲走,幼苗的生长繁殖也受到影响。
图1 不同海岸距离条件下红树植株数量
图2 不同海岸距离条件下红树植株的平均高度
任务三:分析“福田红树林结构调控及自然恢复状况”的调查结果
1.相比于教材28页的“思考·讨论”栏目的例子,该资料主要从哪些方面研究不同红树的生态位?
2.不同红树为何在不同海岸距离会有不同的种群密度和株高?
3.上述结论能为人工调控辅助红树恢复提供哪些有效的参考信息?
1、相比于教材28页的“思考·讨论”栏目的例子,该资料主要从哪些方面研究不同红树的生态位?
2、不同红树为何在不同海岸距离会有不同的种群密度和株高?
3、上述结论能为人工调控辅助红树恢复提供哪些有效的参考信息?
【思考与讨论】
不同海岸距离条件下红树植株数量、不同海岸距离条件下红树植株的平均高度、不同红树间的关系等。
近岸植株受到海水浸淹的程度弱,不同红树对海水浸淹的抵抗力不同,而远岸的红树受到海水浸淹的程度较重,植株生长过程中有所损伤,且种子在远岸更容易被冲走,幼苗的生长繁殖受到影响。
在引入外来红树种时需要考虑与本土红树及其他生物的生态位关系; 在种植红树幼苗时需考虑不同海岸距离对红树幼苗生长繁殖的影响等。
1.四大家鱼混养
优点:
既降低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又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获得更大价值。
上层水:鲢鱼---浮游植物
中上层:鳙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
中下层:草鱼---水草
中下层:青鱼---水底的螺、蚌以及水生昆虫
原理:在池塘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
与社会的联系
2.立体农业
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
稻-鱼-蛙
板栗--茶树
科学技术与社会
1.(2023·安徽合肥高二期中)在高中阶段,可以将生态位理解为: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角色,即在群落中每个物种在生活空间、营养关系以及活动时间多个维度上的地位。下列有关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都属于生物群落研究的范畴
B.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一旦有重叠则种间竞争就会加剧
C.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D.同一物种的生态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中

2.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了物种对各种资源(食物、空间等)的利用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具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间竞争会促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分化
B.种内竞争的加剧会使不同物种的生态位重叠
 减少
C.各物种生态位的分化利于群落稳定性与多样性
 的维持
D.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增加,则种间竞争加剧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群落的季节性与生态位
群落的空间结构
目标一
目标二
目标三


CONTENTS
如何调查红树林滩涂区域的底栖类动物的组成和数量呢?
阅读教材30-31页的“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明确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和实验结果、结论等内容。
1
实验原理
①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②调查方法:常用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③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④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        。
⑤统计方法:一是      ;二是      。
取样器取样
种类和相对数量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鼠妇
蜈蚣
马陆
蚯蚓
2
实验步骤
统计和分析
准备
取样
采集小动物
观察和分类
制作取样器
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准备
容积约100 mL
制作取样器及取样的示意图
采集小动物
统计和分析
准备
取样
观察和分类
去表层落叶
取一定土壤样品
标明取样的时间和地点等
采集小动物
常规方法:诱虫器采集
简易方法:镊子或吸虫器采集
2
实验步骤
任务一:土壤小动物的采集和统计
①土壤和花盆壁之间为什么要留
一定的空隙?
②酒精起什么作用?
1.诱虫器的选择
2.采集小动物
为了使空气流通。
杀死和保存小动物。
(1)用诱虫器采集(如图所示)
下列为两种吸虫器。请思考:
如果将采集的小动物作为标本长时间保存应选择哪种?
如果将采集的小动物用于实验室培养应选择哪种?
(2)简易采集法
①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在瓷盆内(要注意防止小动物逃走),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将其取出来,体型较小的小动物则可用吸虫器采集。
A
B
采集小动物
统计和分析
准备
取样
观察和分类
用肉眼观察;借助放大镜、体视显微镜观察
(最好);普通光学显微镜(4倍物镜和5倍目镜)
借助动物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
观察和分类
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特征。
2
实验步骤
2
实验步骤
采集小动物
统计和分析
准备
取样
观察和分类
根据前面介绍的丰富度的统计方法,设计数据统计表,分析所记录数据,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统计和分析
任务一:土壤小动物的采集和统计
3. 统计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前者一般适用于什么样的群落?
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
①记名计算法, 直接计数,
②目测估计法, 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适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的物种数目,为什么还要统计物种相对数量?
仅仅统计群落中的物种数,不足以全面了解群落的结构。
(1)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 是不同的。
(2)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 ,群落结构也 。
物种丰富度
丰富
越复杂
3
实验结论
任务二:调查统计方法比较
请将下列方法进行归类(填序号):
①样方法 ②抽样检测法 ③取样器取样法 ④标记重捕法 ⑤记名计算法 ⑥目测估计法
(1)用于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 。
(2)用于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 。
(3)用于统计群落丰富度的方法有 。
为什么不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主要用于研究种群密度,而丰富度是从群落水平上研究动物的物种数目。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①②④

⑤⑥
反馈评价
思考:内蒙古草原群落上蝗虫丰富度如何调查?与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有无相似之处?
用捕虫网捕捉蝗虫,再进行鉴定、数量统计。
优势种和常见种
3.(2023·四川成都高二期末)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了“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究活动,下列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操作,其中合理的是
A.对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直接忽略,不记录它们的特征
B.在统计丰富度时,采用了取样器取样法和目测估计法
C.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
 的土样进行调查
D.一些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土壤小动物,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
 的物种丰富度

4.(2023·河北邢台第二中学校高二期末)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中使用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验的成败。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及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及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用标记重捕法
②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
③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则该地物种丰富度随之下降
④种群数量的变化可利用数学模型描述、解释和预测
⑤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里昆虫的物种数目
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采集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⑦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的实验中,先往计数室滴加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
A.零项 B.一项 C.二项 D.三项



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个体数目改变不改变物种丰富度
探究农田里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采集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统计物种相对数量
先盖上盖玻片
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分析群落的形成是存在客观规律的。
人类的活动也应该顺应自然界的规律。
1.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鹏等鸟类。判断下列表述是否合理:
(1)针阔混交林中的红松和红皮云杉存在种间竞争的关系。( )
(2)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不同的森林类型,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
(3)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 )

×
×
一、概念检测
2.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年份 1 4 15 25 40
乔木 0 0 0 14 23
灌木 0 3 4 12 19
草本植物 28 27 26 30 34
总计 28 30 30 56 76
A.物种丰富度趋于增加
B.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C.物种丰富度呈现“S”形增长
D.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C
练习与应用(P29)
3. 河蟹是杂食性动物,以鱼、虾、螺、蚌、 水生昆虫和水草等为食,它们喜欢潜伏在
水草或底泥中。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会将河蟹与食性和它相似的青鱼混养。为什么?
青鱼与河蟹的食性相似,生态位有所重叠,如果放在一起混养,在食物和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二者的种间竞争关系强烈,不利于各自种群数量的增加。
练习与应用(P29)
一、拓展应用
1.《诗经·小雅·小宛》写道: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古人以为蜾蠃不产子,因此捕捉“螟蛉”当作“义子”来养育。南北朝时期,医学家陶弘景发现。蜾鸁将螟蛉衔回窝中,用尾上的毒针刺入螟蛉体内,并在其身上产卵。所以他认为螟蛉不是“义子”,而是蜾鸁幼虫的食物。这两种生物存在怎样的种间关系?
螟蛉
蜾蠃
捕食,广义的捕食包括植食、肉食、拟寄生等。
拟寄生的特点为总是导致寄主死亡,这与寄生有本质区别。
练习与应用(P29)
2.在群落形成的过程中,如果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你认为这两个物种的发展将会是什么结果?
两个物种的生态位相似,在空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它们必然存在种间竞争。种间竞争可能会使二者的生态位发生分化,结果为它们仍然共存干同一个群落中;也可能为一方消失,另一方留存下来。
一、拓展应用
练习与应用(P29)
3.捕食者在猎杀猎物时,场面比较血腥,这往往会让人认为捕食者很残忍。有的地方曾经为了保护某些食草动物而人为消灭捕食者,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请从群落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等角度,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
有利于保持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
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
与被捕食者表现出协同进化
捕食者
一、拓展应用
练习与应用(P29)